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践操作力,让儿童在实践中成长;体现儿童的实际生活力,让儿童学会生活;解放儿童的真实智慧力,来发现儿童的情感需要;打造儿童的现实创造力,让童心在一片自由的时空中飞翔,才会有创造,才会有成长。
关键词:需求;操作力;生活力;智慧力;创造力;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76-1
关注儿童的需求,认识儿童成长的真实性,尊重孩子。这是笔者对“儿童成为儿童”的思考。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视的是儿童的习惯培养;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是每个儿童素质的生成、发展、创新、飞扬。小学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的需求与成长,这是我们教育人的良知和情感。
一、关注儿童的实践操作力
罗素曾经论述,在干涉儿童教育的各种力量中,没有一种力量站在儿童自身幸福的立场上。校长、教师要在竞争中凭借儿童来为学校增添光荣;做父母的只想让孩子光宗耀祖……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科技化、功利化的时代,生存的竞争压力已经使教育过分地实用化和工具化,于是,我们的孩子往往空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很多时候,我们替孩子们做出了太多的选择,而没有去问一问这是不是他们所想要的,是不是他们所想走的路。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功利地让他们成为我们梦想的延续者,不能让他们原本自由的生命承载太多别人的意愿。我们给了孩子们一双翅膀,是要让他们飞翔。
如今的教育,让儿童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儿童已经不是儿童了,儿童的生活被程式化了:
1.儿童生活被设计;
2.儿童道德教育模式化;
3.儿童课程学习文本化;
4.儿童课余生活社会化;
5.儿童教育成人化;
6.小学低段教育高段化。
有些专家这样大声疾呼:“一个孩子如果连玩都不会,将来他还会什么呢?”
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实践操作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悟知识的获得,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必须注重唤醒和培植儿童生命中主动的东西,而不是只问分数不及其他;必须强调教师以自身的生命价值去感染儿童,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下,现在的教育依然难逃“师教中心”。现在虽然不再讲“书本中心”,但替换为“文本中心”,儿童的学习内容主要框定在文本上,儿童学什么由教师控制。教师是现实课程中文本化的代言人,而儿童则是文本化的被奴役者。这样的统一,迫使儿童成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无条件接受者,最终沦为信息处理的机器。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动手操作的环境与物质材料。例如,在教室设置各种区角,让儿童捏泥人,做小制作,搞小发明等。通过这些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在操作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给他们一点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少一些纪律、要求和约束。
二、体现儿童的实际生活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愿望,给儿童一个童心灿烂的童年生活。但是我们的家长、老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给孩子们创造了怎样的生活呢?匆忙的脚步,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们已经将他们原本灵敏的触角收起,老师和家长们似乎无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天真快乐地感受这外部世界。
学生的实际生活力是儿童生活过程中积攒下来的,绝非老师、家长设计制造出来的。培植儿童的实际生活力,就要还儿童是儿童,而非让儿童成为机器。
三、解放儿童的真实智慧力
过去我们把儿童看成教师的对手,课堂变成了战场。我们知道,只有解放儿童的大脑,用智慧感动智慧,我们才会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的课堂才会大放异彩。
如《鸟岛》一文的教学,笔者写了一篇教育随想。是这样的:一天下午,我走进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活泼可爱的孩子吸引着我。于是我问他们:“今天老师为你们上什么课文?”“《鸟岛》。”稚气的小脸上漾着笑意。“欢迎老师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吗?”“欢迎!”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当老师展示了六月的鸟岛的画面时,教室里开始欢呼。
师:书上是怎样来写鸟多的呢?自己读一读。
生: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鉴赏。儿童在教师的真情感染下,深层次地领悟课文的内涵。在教师、儿童、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中,儿童与老师的精神平等地相遇,儿童的人格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唤醒与激赏。语文是有生命的,富有情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这一手段,打通了文本和儿童的情感通道,产生心灵的共鸣,迸发生命的活力,从心灵走向了心灵,用生命感动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
四、打造儿童的现实创造力
当孩子们一天天沉浸在字符、数字的世界中时,当孩子们的中文教学简化为成批量的接收、识记时,当很多感受已经颠倒了它们的顺序时,当孩子们对于自然、对于生命、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感受仅仅来源于书本时,“感受”只成为了对油墨字迹的一次次印证时,我们会为孩子们略显苍白的世界感到一丝愧疚吗?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但是我们常常忽视了一种对生命的审视。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张扬的个体,审视他们才会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凝视生命,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孩子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的时候,生命与艺术才能被我们所略知。
关键词:需求;操作力;生活力;智慧力;创造力;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76-1
关注儿童的需求,认识儿童成长的真实性,尊重孩子。这是笔者对“儿童成为儿童”的思考。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视的是儿童的习惯培养;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是每个儿童素质的生成、发展、创新、飞扬。小学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的需求与成长,这是我们教育人的良知和情感。
一、关注儿童的实践操作力
罗素曾经论述,在干涉儿童教育的各种力量中,没有一种力量站在儿童自身幸福的立场上。校长、教师要在竞争中凭借儿童来为学校增添光荣;做父母的只想让孩子光宗耀祖……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科技化、功利化的时代,生存的竞争压力已经使教育过分地实用化和工具化,于是,我们的孩子往往空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很多时候,我们替孩子们做出了太多的选择,而没有去问一问这是不是他们所想要的,是不是他们所想走的路。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功利地让他们成为我们梦想的延续者,不能让他们原本自由的生命承载太多别人的意愿。我们给了孩子们一双翅膀,是要让他们飞翔。
如今的教育,让儿童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儿童已经不是儿童了,儿童的生活被程式化了:
1.儿童生活被设计;
2.儿童道德教育模式化;
3.儿童课程学习文本化;
4.儿童课余生活社会化;
5.儿童教育成人化;
6.小学低段教育高段化。
有些专家这样大声疾呼:“一个孩子如果连玩都不会,将来他还会什么呢?”
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实践操作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悟知识的获得,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必须注重唤醒和培植儿童生命中主动的东西,而不是只问分数不及其他;必须强调教师以自身的生命价值去感染儿童,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下,现在的教育依然难逃“师教中心”。现在虽然不再讲“书本中心”,但替换为“文本中心”,儿童的学习内容主要框定在文本上,儿童学什么由教师控制。教师是现实课程中文本化的代言人,而儿童则是文本化的被奴役者。这样的统一,迫使儿童成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无条件接受者,最终沦为信息处理的机器。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动手操作的环境与物质材料。例如,在教室设置各种区角,让儿童捏泥人,做小制作,搞小发明等。通过这些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在操作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给他们一点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少一些纪律、要求和约束。
二、体现儿童的实际生活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愿望,给儿童一个童心灿烂的童年生活。但是我们的家长、老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给孩子们创造了怎样的生活呢?匆忙的脚步,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们已经将他们原本灵敏的触角收起,老师和家长们似乎无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天真快乐地感受这外部世界。
学生的实际生活力是儿童生活过程中积攒下来的,绝非老师、家长设计制造出来的。培植儿童的实际生活力,就要还儿童是儿童,而非让儿童成为机器。
三、解放儿童的真实智慧力
过去我们把儿童看成教师的对手,课堂变成了战场。我们知道,只有解放儿童的大脑,用智慧感动智慧,我们才会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的课堂才会大放异彩。
如《鸟岛》一文的教学,笔者写了一篇教育随想。是这样的:一天下午,我走进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活泼可爱的孩子吸引着我。于是我问他们:“今天老师为你们上什么课文?”“《鸟岛》。”稚气的小脸上漾着笑意。“欢迎老师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吗?”“欢迎!”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当老师展示了六月的鸟岛的画面时,教室里开始欢呼。
师:书上是怎样来写鸟多的呢?自己读一读。
生: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鉴赏。儿童在教师的真情感染下,深层次地领悟课文的内涵。在教师、儿童、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中,儿童与老师的精神平等地相遇,儿童的人格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唤醒与激赏。语文是有生命的,富有情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这一手段,打通了文本和儿童的情感通道,产生心灵的共鸣,迸发生命的活力,从心灵走向了心灵,用生命感动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
四、打造儿童的现实创造力
当孩子们一天天沉浸在字符、数字的世界中时,当孩子们的中文教学简化为成批量的接收、识记时,当很多感受已经颠倒了它们的顺序时,当孩子们对于自然、对于生命、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感受仅仅来源于书本时,“感受”只成为了对油墨字迹的一次次印证时,我们会为孩子们略显苍白的世界感到一丝愧疚吗?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但是我们常常忽视了一种对生命的审视。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张扬的个体,审视他们才会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凝视生命,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孩子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的时候,生命与艺术才能被我们所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