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残留患者行核素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再次手术治疗的作用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核素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残留患者的疗效评价及再手术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例首诊在外院治疗后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残留,并曾接受核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Ⅰ期13例,Ⅲ期3例,Ⅳ期4例。因颈部仍有肿瘤残留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再次手术,再手术时切除残留甲状腺肿瘤5例,颈淋巴清扫15例(20侧)。同时对比20例患者在外院行核素治疗前后CT影像学上的肿瘤变化,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eors,RECIST)评价其客观疗效。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年龄22~58岁,中位年龄40岁;核素治疗前接受过1~4次手术,平均1.5次;行核素治疗2~6次,平均3.3次,剂量210~660 mCi,平均318 mCi。对20例曾行手术及核素治疗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行核素治疗前后患者的靶病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P>0.05)。再次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均有肿瘤残留或颈淋巴结转移。

结论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残留或转移患者,再次手术应为优先选择,核素治疗无明显治疗作用,应仅选择性用于有远处转移,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以及具备摄碘功能,颈部病灶得以彻底切除后病例的辅助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估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二次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40例采用二次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的重型痉挛性斜颈患者。术中行脊神经前、后根直接电刺激,根据肌电图(EMG)结果选择神经根切断的比例。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脊髓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根据手术前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的EMG结果判定疗效。结果EMG显示,术
期刊
目的探讨自发性蝶窦侧隐窝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4年8月诊断自发性蝶窦外侧隐窝脑脊液鼻漏的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22例病例中19例行内镜下经鼻经翼突入路手术修补,3例患者行开颅手术修补。结果20例患者一次手术修补成功。内镜及开颅修补各有1例术后复发(分别为术后2个月及3 d),均再次修补成功。9例术后出现颅压增高表现(经腰椎穿刺证实)。19例内镜修补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RS)与该椎动脉的优势供血侧别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52例患者,留置球囊扩张支架54枚。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5月。回顾性分析了发生IRS与病变椎动脉侧别的相关性及其预后。结果54枚支架留置术后,多数患者症状得到缓解。行支架成形
期刊
目的探讨根据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影像学分型,术中识别并保护外侧纹体动脉(LLA)对预防脑梗死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74例,共89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依据影像学资料分为A型(前外侧型)52个,B型(后上型)28个和C型(内下型)9个。采用不同的分离技巧,术中皆成功分辨并保护LLA,动脉瘤夹闭86个,微动脉瘤电凝后包裹3个。随访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统一设计、统一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收集符合入组条件(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病程在2周以内,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按照听力曲线将患者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四种不同治疗方案,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