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估价近100亿元的英国百年汽车品牌—MG罗孚的资产,由中国南汽公司最终以不到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竞拍成功,这奇特一拍的背后又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2005年6月6日:“566项目”上马
一封邀标函件引发的参与竞购决策。2005年5月16日在南汽高层领导会议上,南汽总经理俞建伟拿出了刚刚收到的英国发来的邀标函。同时,他们还获取了一个信息:参与竞购的一个对手曾委托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MG罗孚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6.8亿英镑,约100亿人民币。
MG罗孚破产后,南汽公司董事长王浩良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它失败的原因,认为它败就败在英国人的保守,没有顺应将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采购向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全球化潮流,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恰恰是它的解药。
王浩良说:“南汽可以跳出一个企业来看问题,让不让南汽来干这个项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从分析来是看符合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利益,有利于江苏的利益,哪怕南汽不唱主角,也可以组织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来运作。”
当时南汽的处境可归纳成三句话:省市领导不放心;社会舆论不看好;金融机构不支持。
经过充分论证,在2005年的6月6日,南汽做出了参加竞购MGR的决策。此后南汽将其称之为"566"项目。
6月7日:兵不厌诈
6月7日王浩良拿到了一份赴英参加竞购的人员名单,有26人,包含了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的精英,并且附加了南汽智囊团的一份分析英方及主要竞争对手动向的报告,其中一条引起王浩良的注意,英方以及竞争对手是看不起南汽的实力的,因此智囊团建议南汽要摆开一个能引人关注的,尽可能强大的阵势,以显示南汽的实力和地位,王浩良感觉这个策略有问题,于是王浩良把俞建伟找来商量。
王浩良谈了他的看法:“如果南汽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势必引起竞争对手的高度关注,投标价码就有可能抬高,对南汽不利。”俞建伟很赞同,他说:“那南汽就来个兵不厌诈,首先把这个团队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低调出征,反正南汽已经在英国物色了两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这样,在外界看来很不起眼的5人小组名单出炉了。
这个策略确实起到了迷惑对手的作用,正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南汽,认为以南汽的实力只能开在3500万英镑之内,使得尽管南汽的报价最低,但仍达了能够进入下一轮的目的。
6月22日:投标前的犹豫不定
离6月22日截止日的前一天,到了该出手的时候,王浩良犹豫了,这是个不眠之夜。不在于MG罗孚的资产值不值的问题,根据分析,MG罗孚资产的高价值毋庸质疑,问题在于一旦收购后,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南汽可能面临的陷阱。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南汽应该列出需要英国方面给予王浩良方的承诺,但是5人小组告诉王浩良按照英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作为接管人的普华永道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对竞购方提出的附加条件予以承诺。这个让王浩良非常难以接受。
组长王跃平告诉王浩良,7天168个小时里,在英方合作伙伴的配合下,5人小组已经完整准确地获取MGR资产、土地、债务、劳务、环保、安全、法律事务等十几个大项,上百个子项的充分信息,并吃透相关的英国法律各项条款。可以确保不会出现南汽所担心的问题。
但王浩良仍然不放心,南汽领导层和智囊团又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英国工会找麻烦怎么办,万一触及欧盟的禁运怎么办等等问题,
在考量周全后,南汽最终做出了投标的决定。
对于南汽在后来的投标中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而竞争对手都提出了附加条件,国内的舆论界有不少非议,甚至痛斥。实际上一个是加分因素,一个是减分因素,也是取胜要因之一。
7月14日:错失良机的苦痛
由于南汽在充分掌握信息方面远远领先于对手,加之普华永道不想拖的太长,原本可以在7月14日完成收购MG项目的签字,但问题出在国内。政府方面最后的审批仍在走程序,没有最终完成。这一天中午12点是英国伦敦大爆炸的哀悼日的时间,也是普华永道给出的签字时间的最后一刻。而5人小组包括英国的合作伙伴都在焦急的等待老家的电话,
每一分钟,每一双眼睛都盯着组长王跃平的手机,期待它的响起,当时在场的英国人已经准备为伦敦大爆炸举行默哀仪式了。
11:58分,王跃平的手机响了。这一时刻的电话铃声,让在场的每个中国人,包括南汽的合作伙伴,英国人都心跳不已。电话极其简短,组长接完电话只说了一句:"默哀吧。"
一语双关,5人工作小组全明白了。在默哀的过程中怎么也止不住眼中的泪水。很明显,错失良机之后,等于是自己拱手送给了对手充分了解信息的时间,这意味着可能前功尽弃。
7月22日:戏剧性的决胜
在坐失良机后的8天时间里,竞争对手们仍然显得迟钝,而此时南汽国内的审批手续全部完备。普华永道确定7月22日在他们的总部举行签字仪式。南汽谨慎起见,要求签字由在普华的办公楼改在南汽聘请的顾问――英国Herbert Smith LLP律师事务所办公楼里进行。正是这个决定,避免了翻船。
MGR收购案,在英国甚至欧美,都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事件。这一改动,立刻引得新闻媒体蜂拥而至,将该事务所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签约仪式前,在各国记者的围追堵截下,普华永道坦言南汽成功收购MGR。媒体都立即在第一时间抢发消息,各主要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滚动播放。
正当双方准备进入会议室签约时,普华永道负责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随即立刻召集所属人员去开小会而迟迟不回。事后了解到,竞购对手此时报出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天价,并且确实使得普华永道动摇。
5人小组迅速向南汽汇报。王浩良意识到越拖下去将越不利。假设拖到第二天,卖方会有足够的时间想出对策。南汽立刻要求组长王跃平主动出击,马上会见普华永道负责人,并只说一句话:“如果你们此刻犹豫动摇,南汽随即将向新闻界宣布,南汽从此退出竟购,你们将随着南汽的退出而失去与竞价者讨价还价的砝码,天价诱惑可能化为泡影,同时你们本身就无法面对公众”。就这一句话,力挽狂澜。
普华永道领教了整个过程中竟购企业太多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到了这个阶段,普华永道除了相信南汽,已经很难再对其它人建立起信任感。普华永道负责人权衡利弊,不敢再冒风险,便以早已过了时效期为由裁定新报价无效。终于双方签字。(本文根据媒体资料整理)
(编辑/蔡文清)
2005年6月6日:“566项目”上马
一封邀标函件引发的参与竞购决策。2005年5月16日在南汽高层领导会议上,南汽总经理俞建伟拿出了刚刚收到的英国发来的邀标函。同时,他们还获取了一个信息:参与竞购的一个对手曾委托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MG罗孚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6.8亿英镑,约100亿人民币。
MG罗孚破产后,南汽公司董事长王浩良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它失败的原因,认为它败就败在英国人的保守,没有顺应将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采购向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全球化潮流,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恰恰是它的解药。
王浩良说:“南汽可以跳出一个企业来看问题,让不让南汽来干这个项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从分析来是看符合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利益,有利于江苏的利益,哪怕南汽不唱主角,也可以组织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来运作。”
当时南汽的处境可归纳成三句话:省市领导不放心;社会舆论不看好;金融机构不支持。
经过充分论证,在2005年的6月6日,南汽做出了参加竞购MGR的决策。此后南汽将其称之为"566"项目。
6月7日:兵不厌诈
6月7日王浩良拿到了一份赴英参加竞购的人员名单,有26人,包含了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的精英,并且附加了南汽智囊团的一份分析英方及主要竞争对手动向的报告,其中一条引起王浩良的注意,英方以及竞争对手是看不起南汽的实力的,因此智囊团建议南汽要摆开一个能引人关注的,尽可能强大的阵势,以显示南汽的实力和地位,王浩良感觉这个策略有问题,于是王浩良把俞建伟找来商量。
王浩良谈了他的看法:“如果南汽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势必引起竞争对手的高度关注,投标价码就有可能抬高,对南汽不利。”俞建伟很赞同,他说:“那南汽就来个兵不厌诈,首先把这个团队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低调出征,反正南汽已经在英国物色了两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这样,在外界看来很不起眼的5人小组名单出炉了。
这个策略确实起到了迷惑对手的作用,正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南汽,认为以南汽的实力只能开在3500万英镑之内,使得尽管南汽的报价最低,但仍达了能够进入下一轮的目的。
6月22日:投标前的犹豫不定
离6月22日截止日的前一天,到了该出手的时候,王浩良犹豫了,这是个不眠之夜。不在于MG罗孚的资产值不值的问题,根据分析,MG罗孚资产的高价值毋庸质疑,问题在于一旦收购后,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南汽可能面临的陷阱。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南汽应该列出需要英国方面给予王浩良方的承诺,但是5人小组告诉王浩良按照英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作为接管人的普华永道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对竞购方提出的附加条件予以承诺。这个让王浩良非常难以接受。
组长王跃平告诉王浩良,7天168个小时里,在英方合作伙伴的配合下,5人小组已经完整准确地获取MGR资产、土地、债务、劳务、环保、安全、法律事务等十几个大项,上百个子项的充分信息,并吃透相关的英国法律各项条款。可以确保不会出现南汽所担心的问题。
但王浩良仍然不放心,南汽领导层和智囊团又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英国工会找麻烦怎么办,万一触及欧盟的禁运怎么办等等问题,
在考量周全后,南汽最终做出了投标的决定。
对于南汽在后来的投标中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而竞争对手都提出了附加条件,国内的舆论界有不少非议,甚至痛斥。实际上一个是加分因素,一个是减分因素,也是取胜要因之一。
7月14日:错失良机的苦痛
由于南汽在充分掌握信息方面远远领先于对手,加之普华永道不想拖的太长,原本可以在7月14日完成收购MG项目的签字,但问题出在国内。政府方面最后的审批仍在走程序,没有最终完成。这一天中午12点是英国伦敦大爆炸的哀悼日的时间,也是普华永道给出的签字时间的最后一刻。而5人小组包括英国的合作伙伴都在焦急的等待老家的电话,
每一分钟,每一双眼睛都盯着组长王跃平的手机,期待它的响起,当时在场的英国人已经准备为伦敦大爆炸举行默哀仪式了。
11:58分,王跃平的手机响了。这一时刻的电话铃声,让在场的每个中国人,包括南汽的合作伙伴,英国人都心跳不已。电话极其简短,组长接完电话只说了一句:"默哀吧。"
一语双关,5人工作小组全明白了。在默哀的过程中怎么也止不住眼中的泪水。很明显,错失良机之后,等于是自己拱手送给了对手充分了解信息的时间,这意味着可能前功尽弃。
7月22日:戏剧性的决胜
在坐失良机后的8天时间里,竞争对手们仍然显得迟钝,而此时南汽国内的审批手续全部完备。普华永道确定7月22日在他们的总部举行签字仪式。南汽谨慎起见,要求签字由在普华的办公楼改在南汽聘请的顾问――英国Herbert Smith LLP律师事务所办公楼里进行。正是这个决定,避免了翻船。
MGR收购案,在英国甚至欧美,都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事件。这一改动,立刻引得新闻媒体蜂拥而至,将该事务所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签约仪式前,在各国记者的围追堵截下,普华永道坦言南汽成功收购MGR。媒体都立即在第一时间抢发消息,各主要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滚动播放。
正当双方准备进入会议室签约时,普华永道负责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随即立刻召集所属人员去开小会而迟迟不回。事后了解到,竞购对手此时报出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天价,并且确实使得普华永道动摇。
5人小组迅速向南汽汇报。王浩良意识到越拖下去将越不利。假设拖到第二天,卖方会有足够的时间想出对策。南汽立刻要求组长王跃平主动出击,马上会见普华永道负责人,并只说一句话:“如果你们此刻犹豫动摇,南汽随即将向新闻界宣布,南汽从此退出竟购,你们将随着南汽的退出而失去与竞价者讨价还价的砝码,天价诱惑可能化为泡影,同时你们本身就无法面对公众”。就这一句话,力挽狂澜。
普华永道领教了整个过程中竟购企业太多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到了这个阶段,普华永道除了相信南汽,已经很难再对其它人建立起信任感。普华永道负责人权衡利弊,不敢再冒风险,便以早已过了时效期为由裁定新报价无效。终于双方签字。(本文根据媒体资料整理)
(编辑/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