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工笔肖像画艺术表现形式发展与影响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晚明时期,肖像画领域出现了突破性的高速发展,产生了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才,各流层出不穷的局面。曾鲸创始的“波臣派”,为工笔人物肖像画的发展写下了浓厚的一笔。“白描派”即继承于宋代李公麟以线造型的“白描”体系而来,其中费丹旭、禹之鼎、罗聘、任伯年、金农为代表。他们在继承传统白描肖像画法的基础上,強调以线造型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在白描和简单染色的基础上近代的任伯年和虚谷等人,采用了“兼工代写”的新的肖像画艺术表现形式。对后来的工笔肖像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笔;肖像画;艺术
  一、“波臣派”取西方精华扬中华特色引发展
  在晚明时期,肖像画领域出现了突破性的高速发展,产生了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才,各流层出不穷的局面。曾鲸创始的“波臣派”,为工笔人物肖像画的发展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同时“波臣派”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采用以个人名字而命名的绘画流派。“波臣派”的影响非常深远从明末到清代中期经久不衰,上到宫廷,下至民间,“波臣派”的画风影响长达百年之久。具备文人的欣赏的艺术样式,同时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广受世人喜爱。虽然其在清后期呈现衰退之势,并且逐渐沦为一种模式化绘画技法,后来被“融和中西方”技法的“海派”所逐渐取代,但是“波臣派”在晚明、清代的肖像画的演变过程中起着深远的影响。
  曾鲸出生于1564年,卒于1647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主要活跃于乌镇、宁波、浙江杭州一代,后居金陵。曾鲸曾经为董其昌、王时敏等人绘画过肖像。曾鲸的“墨骨画法”被后人称赞,主要以以下几步骤构成:1.用淡墨架少量赭石,形成檀子水,并勾出人像五官轮廓。2.沿着轮廓线用淡墨逐层斡染,使绘画部位从画面中突显出来。3.轻笼薄粉一层,在形体凹凸交界处,染多次,直至画面人像较为润和。4.用墨和浅,并用胭脂重新勾一遍五官轮廓,并且进行进一步调整。5.衣帽用平涂或者以单线勾勒出来。6.用重墨勾勒眼睛,以达到醒眼的效果,同时勾勒出眉、须发等。曾鲸的“墨骨法”是对传统画法和反复渲染的民间写实画风的结合而来,并且发展了两者的长处,特别是注重笔、墨、色服务于客观形体的表现力上又进了一步。
  从史料记载曾鲸绘画技法的演变主要分三个阶段:江南画法时期、改良时期、墨骨法时期。曾鲸在艺术上善于思考,扬长避短,不断的对技法进行探究,最终超越前人。曾鲸最早独立完成作品《王时敏小像》,画面中王时敏端坐于蒲席之上,双目若有所思,身穿大袍服,此画像精工细致,很好的体现出王时敏的文人气质,少年老成。
  波臣派的肖像画家众多,影响深远。在曾鲸众多弟子中谢彬最为出色。谢彬(1602年)字文侯,谢彬主要作品有《祝渊抚琴图》,其善绘画小像,神情自然。在众多弟子中,除了沈韶、谢彬在当时名震四方,还有廖大绶、张远、徐易、张琦等人。
  “波臣派”自创立以来,对晚明、清代肖像画影响至深,“波臣派”在某种程度上对宫廷肖像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佛教东渡的过程中,对日本肖像画产生了一定影响和作用,可以在明末清初时期“波臣派”一直影响着肖像画的发展。在肖像画的发展史上,波臣派显得尤为重要。
  二、“白描、西学”多种形式引争鸣
  “白描派”即继承于宋代李公麟以线造型的“白描”体系而来,其中费丹旭、禹之鼎、罗聘、任伯年、金农为代表。他们在继承传统白描肖像画法的基础上,强调以线造型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在白描和简单染色的基础上近代的任伯年和虚谷等人,采用了“兼工代写”的新的肖像画艺术表现形式。
  禹之鼎,字上吉,号慎斋。曾为肖像画师,擅长肖像画,造型严谨,绘画常用兰叶描,禹之鼎善于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融会贯通,加以自己的理解,同时他还对墨骨法、江南法有很深的研究,在作品画风上,拥有“波臣派”的一些影子。代表作《纳兰容若像》。在禹之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在处理面部时运用了古代山水画的皴法,用侧笔皴法皴出面部的结构,刻画出逼真的皮肤质感,同时用兰叶描勾出衣纹,皴法和勾法形成很好的对比。同时禹之鼎的墨骨法所创作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曾鲸的影响,作品丰富且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是在“波臣派”后的又一位肖像画大家。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擅长绘画群像,费丹旭被我们所熟知是因为他的“仕女画”,但是他的工笔肖像画也尤为突出,代表作品有《果园感旧图》。
  到清代中期,“海派”、“扬州八怪”等一些文人画加入到创作肖像画的队伍当中,他们的作品与宫廷肖像画有着不同的韵味。他们所创造的作品大多寄情于画,孤僻、奔放、高傲等各种情怀都被画家表现在画面当中,使作品有着比较深的情绪与思想。罗聘,字遁夫,号两峰,代表作品《罗聘自画蓑笠像》,画面中罗聘头顶蓑笠,扮成渔夫,画面中人物神态刻画十分到位,让我们不禁想到他坎坷的一生,所以这副作品更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任伯年,名颐,初字小楼,后来改字伯年。任伯年在年轻时学习过西方素描,有着很精准的造型观念与造型认识,使得任伯年比其他画家的造型更加准确,创造了兼具写意性与写实性的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任伯年在面部的处理上,不做皴法,而是更多的用线来表达形体的关系,甚至有时用没骨法简单点染五官,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但又不缺乏写意性,有几分水彩画的味道。任伯年大胆的运用了西方素描处理体积的方法予以烘染,可以说他把中西方的优点都融入了画面当中,其代表作品《寒酸尉像》,可以说把这一技法运用到了极致,也成为了被人称赞的不朽之作。
  “西学派”产生于明末清初,受到利玛窦和郎世宁等人的影响,带来了西方的绘画技巧,深受皇室喜爱,所以促使宫廷肖像画的发展,同时也促使“西学派”的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有焦秉贞、冷枚。焦秉贞,字尔正,代宫廷中任职。擅长画人物、山水与花卉。焦秉贞在传统工笔重彩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的透视学、几何学、创造了一种华丽逼真的绘画风格,代表作品《耕织图》四十六幅。谈及“西学派”就一定要谈到郎世宁,郎世宁的大半生都是在中国度过,他曾为雍正画过很多肖像画,同时还参与了圆明园的设计与施工,同时还创造了一种中西合璧的作画方法,产生了“新体画”,对后来的肖像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代表作品《平安春信图》。
  作者简介:杨迎哲(1995.12—),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壮族以青蛙为图腾,青蛙是壮族人民长期以来内心所尊崇的对象,壮族的崇蛙文化在骆越民族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发展。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参与相关的民俗活动,对壮族蛙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日本在图腾文化传播上的方式,对未来如何传播壮族蛙文化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壮族蛙文化;图腾;日本图腾;文化传播  一、关于壮族的蛙文化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
期刊
摘要:一幅绘画作品由多个绘画元素构成,那么这些绘画元素在画面中的安排将直接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在安排这些绘画元素时就要做到“主次分明”。黑白的情感表现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表象加以提炼并融合进作者情感的体现。强烈的黑白对比表现也与创作所选取的题材有关,优秀的题材获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画家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反复对比,认真思考,心中有所悟,从而择优选之。强烈的黑白对比,在画面的构成上有很高的审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中特有的“诗化”表达方式是古代文人情怀的体现,“诗画一体”的观念更是推动了文人审美趣味的变化。《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史上的奇文,其艺术观念与中国美学也是分不开的。本文选择《二十四诗品》中的一品“典雅”,以中国文人画大家赵孟頫的绘画作品为例,浅谈文人画中的“典雅观”。  关键词:文人;典雅;诗意  《二十四诗品》  ——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
期刊
摘要:“留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技法,指的是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有意地留出空白,而不将画面铺满。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创造出无声胜有声,无画生妙境的传神之感。而绘画中的“留白”所衍生出来的艺术手法就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理念运用至建筑空间设计中。通过虚实相生——“庭院+主题建筑”的营造,步移景异——设置多重的观赏路径及“无”的意境——不着文字尽得风流等三个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留白艺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众多艺术院校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在对于表演类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舞台实践积累舞台表演经验。基于这一情况,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11年创立了艺术实践平台——《追梦红楼》音乐会,为在校学生提供舞台实践。本文将以品牌音乐会《追梦红楼》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其品牌形成的重要因素、品牌对于项目的作用及影响等方面,分析《追梦红楼》的品牌形成以及如何维持品牌对于项
期刊
摘要: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核雕源于民间吉祥艺术,它寄托着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核雕主要分两大类:核桃和橄榄,影响其价值因素的有三部分:材质本身、雕工、题材,缺一不可。  关键词:核雕;表现;艺术  一、核雕悠久的历史  核雕的历史悠久,是任何艺术品都无法与之匹敌的。核雕工艺由来已久,它原本发源于魏晋时期的雕刻技术,后来经过一代代雕
期刊
摘要:中国人物工笔画历史悠远。是最早的中国画科,在宋代时,都市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出现,明清以来,画家逐渐聚居来城市,民国后逐渐走向现代,开始艺术的转型。都市题材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开始的近四十年,时代审美的变化是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转型的主要原因,都市题材的工笔人物青年画反应了时代审美的趣味变化和价值三观的改变,选择题材转变为对都市生活的深入体会,对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年轻男女的深入刻画,绘画材料的多样化
期刊
摘要:运动战术意识在篮球教学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战术思想,提高运动质量。然而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中,却存在忽视战术意识培养与理论教学价值问题,严重影响到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质量与效率。对此,本文结合运动战术意识在篮球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运动战术意识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應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篮球教学;运动战术意识;培养  引言  篮球意识主要指运动员在参与比赛
期刊
摘要:排球这项运动项目趣味性和竞技性相对比较强,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大学生。现阶段,排球教学已经逐渐成为高校体育中的一项基础教学内容。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推动了排球教学的发展,老师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提高排球教学的质量。对此,本文介绍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排球教学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排球教学;创新思路  排球这项运动项目既能够有效优化学生自身的协调能力,又能够让学
期刊
摘要:琉森音乐节的出现为当时在战争年代中饱受风霜,在风雨漂泊中人们带来了心灵的一丝慰藉。战时的琉森音乐节成为了欧洲音乐界向外传递乐观信号的“灯塔”,在疫情之下,琉森音乐节通过对主题、节目内容的不同设计依然向大众传递着希望与光明。  琉森音乐节做作为欧洲三大古典音乐节之一,1938年由指挥巨匠托斯卡尼尼创立,并且在之后经过富特文格勒、库贝利克、卡拉扬阿巴多等大师的垂青和锻造,成为了世界古典乐迷们每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