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语文教学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应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那么,教学中又如何把握和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呢?
一、创设情境,移情入境,激发情感
情境教学就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披文以情,把握作者感情的脉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抓住文章的动情点,架起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的目的。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下载了电影视频片段和同名歌曲童声合唱让学生看、听,学生在视听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含义,对小英雄王二小的敬佩、怀念之情也逐步增强。在深情而凄婉的歌曲中,学生真正入情入境了,这时再介绍时代背景,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文本与生活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孕育着作者的智慧、思想、情感。而大多有着生命力的作品,大多是反映人类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它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阅读,对作品、事物、生活有所感触、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生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一要引导学生扣住文本感悟,即“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如《陈毅探母》中记述了陈毅元帅得知母亲生病后,连夜赶回故乡探望母亲,询问母亲的病情,给母亲洗衣服。当母亲委婉地表达谢意时,陈毅元帅深感歉意,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这样的话语表达得不是轰轰烈烈,但却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陈毅拉着母亲的手,会怎样询问病情”,就可以让学生想想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别人是怎样关心病人的。我们在体会陈毅的孝心的同时,可以拓展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可以怎样尽孝。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方面的深切体会,这是一个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
三、让情感在个体体验中得到升华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体验性”,强调“探究”“经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自身的经验与文本多彩的世界相融汇,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文本多彩的世界相融合,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精神世界得到开拓。对于蕴涵丰富情感因素的课文,教师要多花精力,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自己阅读的机会,通过指导朗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如《怀素写字》一课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长大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的故事。课文先介绍怀素练字的认真,接着介绍怀素写字的刻苦。这对于初学写字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教学这篇课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生字,背诵课文,还要用怀素刻苦练字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做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怀素是怎样写字的?为了节省买纸的钱,他是怎么做的?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他为什么能成为大书法家的呢?”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后得出结论:“他写字非常认真,很节约,很刻苦,他用木板去写字……”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挖掘了教材里的情感,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此时此刻,学生为怀素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受到了节俭、刻苦和勤奋学习的思想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情感与知识交融。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移情入境,激发情感
情境教学就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披文以情,把握作者感情的脉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抓住文章的动情点,架起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的目的。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下载了电影视频片段和同名歌曲童声合唱让学生看、听,学生在视听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含义,对小英雄王二小的敬佩、怀念之情也逐步增强。在深情而凄婉的歌曲中,学生真正入情入境了,这时再介绍时代背景,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文本与生活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孕育着作者的智慧、思想、情感。而大多有着生命力的作品,大多是反映人类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它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阅读,对作品、事物、生活有所感触、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生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一要引导学生扣住文本感悟,即“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如《陈毅探母》中记述了陈毅元帅得知母亲生病后,连夜赶回故乡探望母亲,询问母亲的病情,给母亲洗衣服。当母亲委婉地表达谢意时,陈毅元帅深感歉意,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这样的话语表达得不是轰轰烈烈,但却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陈毅拉着母亲的手,会怎样询问病情”,就可以让学生想想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别人是怎样关心病人的。我们在体会陈毅的孝心的同时,可以拓展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可以怎样尽孝。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方面的深切体会,这是一个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
三、让情感在个体体验中得到升华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体验性”,强调“探究”“经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自身的经验与文本多彩的世界相融汇,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文本多彩的世界相融合,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精神世界得到开拓。对于蕴涵丰富情感因素的课文,教师要多花精力,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自己阅读的机会,通过指导朗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如《怀素写字》一课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长大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的故事。课文先介绍怀素练字的认真,接着介绍怀素写字的刻苦。这对于初学写字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教学这篇课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生字,背诵课文,还要用怀素刻苦练字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做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怀素是怎样写字的?为了节省买纸的钱,他是怎么做的?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他为什么能成为大书法家的呢?”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后得出结论:“他写字非常认真,很节约,很刻苦,他用木板去写字……”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挖掘了教材里的情感,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此时此刻,学生为怀素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受到了节俭、刻苦和勤奋学习的思想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情感与知识交融。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