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内容,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将课文读懂、读美和读活。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以课堂内外的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朗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16-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授教让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有一定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近些年,在新课程标准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朗读的效果。教师在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更能让学生领会朗诵的奇妙之处,更能把语言富含的情感充分领悟;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语速、语感,纠正正确发音,同时也可以学会运用更多方式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最后,朗读还可以有助于帮助学生创设性思维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的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朗读
  教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快速增强语文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融入到课文意境中。例如,学生在学习《趵突泉》时,教师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讲课文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分部分朗读,小学生对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是积极踊跃的,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当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会朗读,也需要教师进行课前引导,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需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朗读教学内容,丰富朗读教学方式,设计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知识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学会朗读。例如,教师在讲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为加深学生对于朗读的印象,在朗读文章时,教师辅助以教学工具,比如PPT、多媒体等。在为学生播放相关《背影》的朗诵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朗诵者的语气以及情感世界,获得真实性的认知,学生会被这种教学氛围感染,产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这样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不止语文知识,还有情感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问题,例如“文章应该如何朗读的,如何表达思想感情”通过问题的提问,教师对学生加强引导,更能促进学生在一个合理、规范的环境下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在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情感世界。
  2.合理运用方法,提升朗读效果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并不是指教师读课文,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这样的范读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更不能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有所悟,这样的范读只能是邯郸学步。教师范读是指教师朗读,学生听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而且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发共鸣。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范读,揭题后的范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整体的感知。
  (2)分角色朗读
  教师范读过后,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发,营造起浓厚的朗读氛围。学生通过情境演绎把自己带入到课文中去,深刻体味文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感受人物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所表达的情感。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中,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对寓言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狐狸一溜烟跑走了”时,在“烟”的后面加上儿化音,不仅能够表现出寓言中狐狸的狡猾、聪明,而且带有一种活泼俏皮感,流露出对于乌鸦因为没有认清自我,喜欢听奉承话而上当的讽刺。
  (3)结合理解朗读,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朗读效果,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课文《山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带领着学生走进山林,感受山雨的美丽,这样学生可以对山雨产生直观的印象。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山雨的景物特点,最好是脑海中可以呈现一幅动人的山雨图,要带着欣喜的语气朗读课文,表现出一种明快、轻松的感觉。在学生开始朗读课文之前,教师还要为学生播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环境。这样学生可以在朗读中逐步领悟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并学习了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将独特感受表现出来,达到了朗读教学的目的。
  3.组织学生建立分队,进行团体练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难发现学生间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朗读实际情况建立小分队,每一个朗读小分队的成员都要有一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和朗读水平教差的学生,在每一次课文朗读的时候,小分队都要为之准备。组织学生建立朗读小分队,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其次,团体练习也有助于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主动的向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以教师为教授主体的形式,也有以学生为互助学习的形式,教师也不妨将主动教授的权利暂时过渡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朗读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团体和个人的朗读能力。最后,不同朗读水平的朗读小分队也可以以团体的形式参加校内的朗读竞赛,这些有利于分队里的学生团结一致练习和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
  总之,在现代化教学中,朗读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學手段,小学阶段是为学生打下语言基础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学会从学生的现有心理特点和朗读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黄家惠.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2017,(01):60.
  [2]雪奇慧.反思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6):108-111.
  [3]张玉珍.浅谈小学生朗读技能的指导[J].当代教研论丛,2016,(12):5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都居于中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教师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相应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说明目前我国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指出如何优化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的不断深入,新课改革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新课标理念,必须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与语言运用能力都可以在语文写作中直接反应出来,作文就是学生运用语言的平台,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写作的教学。基于此,在本文中,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提高写作教材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摘要】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性学科,但当下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利用好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一体性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包括仿写著名篇章、缩写长篇文章和扩写短篇文章、为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写赏析性文字三种方法,分别训练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三种能力的提高乃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课堂;教材;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