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功漫谈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家养生功是从收心求静入手,以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道家养生功就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了的精气补回来。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称为性命双修。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
  道家养生功的创始人是老子,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时代。据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来经周文王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我们的祖先运用这些理论,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祛病强身、行之有效的养生功法。
  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道家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日‘道’。”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
  具体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云,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俗说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说成是先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个小天地,看成是由无到有,由生到死的过程。并且通过运用功法延长寿命,推迟衰老的过程,甚至做到返老还童。那么道家的功法是怎样使人返老还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道理来进行论证的。当人在母腹中+月胎圆、瓜熟蒂落,降生后体软如绵,其象属坤。脐带一剪,先天炁断,后天气由口鼻而入:两眼分开,舌亦不接任督;性带气上移于心,命带气下入于肾,性命相距八寸四分(传统说法);元神失位,识神掌权;自少而壮,壮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终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历三十二个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阳。至十六岁生六阳,体变纯阳,共长元炁三百八十四铢合一斤之数(其中包括天地正气三百六十铢,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铢)。月圆必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阳极阴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到十六岁(这里是指男子;女子为十四岁)身俱六阳,在卦为乾为天娠,六交皆阳。阳极阴生,月圆必缺,盈满则溢,即是破身的年龄。当元身已破,元炁下泄,从十六岁起,每历九十六个月,耗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阴。如此类推,至六十四岁六爻皆阴,至此三百八十四铢元炁耗尽。
  按以上原理,人至六十四岁,元炁耗尽,应该是炁尽人死,为什么人有七十未衰,又有未老先亡的呢?根据八卦阴阳的道理回答:即卦尽炁未尽,或炁尽卦未尽。寿天不同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受之父母的先天遗传,另一方面在于个人的修持。明白此理,就可设法补救,身破炁补,精亏精补,就是用哪里丢了哪里补的办法来补救。三百八十四铢元炁,是一点一点丢失的,再用养生功法一点一点补回来。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当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种说法未免不够全面。不过精、炁、神作为人身之三宝还是不容否认的。何谓精、炁、神?精、炁、神为什么称人身之三宝?善养生者应怎样利用和锻炼三宝以达到推迟衰老寿命的目的?
  首先谈一谈。“精”。精在人体内是维护人的生命的高级物质,即精液。精有阴精、阳精、元精之分,人吃食物,入胃后,经消化、吸收营养,先化成胃津。胃津送入心的左下耳房(心分四房:左上、下耳房和右上、下耳房)化成红血,红血入任脉化成阴精,阴精入睾丸宫化成阳精,阳精内有精虫。当精撞阳关奔放欲出之际,顺出阳关是生人之道;逆回是炼精化炁之时,但必经师传。人之五脏都各有其精,故有五脏之精华皆聚于二目之说。
  所谓炁,有后天气(米谷之气)和先天祖炁即元炁(无火之炁)之分。先天祖炁受之父母,后天气是口鼻呼吸之气。故中医把人的体质虚弱说成是先天不足:把不知调养身体,说成是后天失调。先天祖炁藏于大脑中心,道家称脑炁胞。解剖学命名前水房、后水房。由于人的一身无不听从大脑指挥,此炁又受之父母,故名先天祖炁。此炁虽然看不见,但能摸得着,这即是寸、关、尺三步脉搏跳动之炁。中医以三指诊切寸、关、尺三步脉的浮、沉、迟,并判断内里的病变。如果内部肾水上升,心火下降,阴阳和合,人就健康无病。倘若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偏阴偏阳都为之病。人的生命是靠先天祖炁而定兴衰的。先天祖炁充沛,人身体就强壮,先天炁微,人就多病,先天炁枯,人就死亡。俗话说,三寸炁在干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先天祖炁从何而来呢?以先天而论,其根源来自父母;以后天而论,其根源来自饮食。简而言之,人吃了食物,吸收营养,化而成津,津化而为精,精化而为炁,这是由后天生理功能自然而来的先天祖炁。道家深知此炁乃养生之宝,以有为之法通过用功,静中求动,逢动即收,积炁养身,日积月累,达到先天炁足而致益寿延年。所以,先天炁还必须凭后天气培养,先天炁和后天气相互依存,不能偏废。
  神,有元神、识神之分。元神无知无识,浑浑噩噩,又谓之性神。当婴儿落地时仍是元神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增长,识神逐渐成长,元神逐渐退位。待知识日开,识神掌权之日,即是元神完全退位之时。所谓识神,即思维之神,它决定着人的一生的思想活动。根据道家养生功的说法,静则为元神,动则为识神。心定念止是元神,心动念驰为识神。元神、识神只有心念动止之分。精、毳、神虽然名分为三,实则一体,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精为生炁之源,炁为养神之所。精炁似渊水,神似水中鱼。精旺炁足,神鱼活跃,可以应万事。精竭炁枯,神鱼无所依存而死亡,则万事归空。所以说,精、炁、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虽然人们都知道精、炁、神是须臾不可离的东西,也知道有之则生,无之则死,但真正知道珍惜者仍是少数。知珍惜而又知如何锻炼者,则更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以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以上这段话,时至今日依然是我们养生的座右铭。从古至今,凡是善养生者,无不以留阳锁命、固精养炁为基础。
  如果说养生功百病皆治,那是过分夸大其作用。但练好养生功,只有百益而无一害。
其他文献
五、手挥琵琶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出右拳攻击乙面门,乙转腰侧闪,右手外接掳腕抓握引进甲拳落空,左掌扶按甲肘部,甲不得势欲要回抽手臂,乙相机上步将甲发放出去(图1、2、3、4、5)。      六、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    1、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一  甲上前进攻右拳直冲乙门面,乙右手外接掳抓甲腕外旋翻转,使其手心朝上同时拉臂引其重心前移,乙乘机撤步转腰,左手反推按折其腕,达到制服目的(图6-10
期刊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转瞬间,现代拳击运动已走过上百年,随着时代变迁,拳击规则和技术都在不断变化和改进,但无论怎样演变,拳击精神依然没有褪色,克服困难、战胜对手是最根本的目的。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批伟大的拳手,他们不仅在当时以精湛的拳击技艺折服了对手与观众,直至今日,那些历史伟人依然成为拳迷口中津津乐道的千古佳话。  可是,造化弄人,在回味那一场场荡气回肠的经典对决时,许多人
期刊
现今的拳坛出现百家争鸣的局势,虽然弗洛伊德·梅维瑟保持着38战全胜并牢牢把持着P4P第一的位置,但观众对他的比赛并不感冒,而对于当今P4P的2号人物曼尼·帕奎奥来说,想要改变现状也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帕奎奥继续打那些带有败绩的拳手,那么他永远无法超越P4P第二的位置。尽管帕奎奥在当今拳坛如日中天,但与2000年左右的P4P三甲相比,确实还无法同日而语。当然,笔者并不是认为帕奎奥的实力被高估了
期刊
梅威瑟尔终于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他翘着二郎腿,半眯着眼睛,斜躺着,眼前,是蔚蓝的大海和妖娆的泳装女郎,身后,无数的孩子正指手画脚地谈论着他,崇拜的眼神格外分明。飘着的感觉真好,别管什么莫斯利、特里尼达德了,一帮老家伙,何足挂齿,退役吧,5个级别的冠军,38战全胜的傲人战绩,足够名垂史册了。  然而谁都没能想到,将他从沉醉中拉回现实的,居然是一个叫做里奇·哈顿的英国拳手,这样一个莽撞的“击打者”,真值
期刊
梅威瑟尔本来就是个充满争议的拳坛人物,虽然他至今保持了不败的战绩,打遍拳坛看起来无敌手,但就是没有得到大多数拳迷的认可和喜欢,特别是他那张大嘴常常吐出言不守信的话语和说话时那种自大的口气,让很多拳迷喜欢不起来像他这样的拳手,太精明了反而适得其反,我不知道梅威瑟尔是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也有人喜欢他,但喜欢他的人很是有限,属于少数不是多数。不管你怎么为他辩论,怎么的有根有锯,没办法,除过他需要找到
期刊
在民间,武术从来就是一种防身御辱、保家制敌,修身健体的本领,深受人们的喜爱。  唐手拳创立之初,人们用它“搪挡御敌”,积累了一些实用的散手,故称之为“搪手拳”。据考,此拳流传于湖北天门、京山一带,由于在唐朝大为盛行,所以又名“唐手拳”,简称“唐手”。后传至日本,然后发展成独立的徒手武道“唐手”。因日语“唐”与“空”同音,后改名为“空手道”。唐手是一种非常霸气的武道,讲究快速干脆,及攻击的杀伤性,往
期刊
一、在技击中,为什么只能使用简单的动作    “好看的拳不能打,能打的拳不好看。”很多武术爱好者有这样的共识。  至于好看的拳为什么就不能打,能打的拳又为什么不好看,小伙子们往往困惑不已,搞不清到底是自己功夫没练到,还是老师教错了。  我明确地告诉你,你没有错,问题出在你所学的拳术动作上,是那些拳术动作过于规整优美而不切实际了,因为运动心理学发现:激烈的应激刺激会影响人对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提取和
期刊
乔斯·路易斯·卡斯蒂洛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斗士,因为他至今已经积累了七场败绩。但他绝对是最强大的家伙之一,不仅因为他那双击倒过无数好汉,他那特大号的下巴,也堪称最坚硬的盾牌。  里奇·哈顿也不是那种无可争议的拳王,他的辉煌和荣耀总是会多多少少受到那么一点质疑。关于他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好吧,或许哈顿也不是最好的,但他却绝对是最难缠的。勇猛如考斯达.祖,怪异如卡洛斯.毛萨,强壮如同“小泰森”
期刊
获得过诺贝尔奖桂冠的美籍华人杨振宁(1922~),除了在科学领域有惊人的建树外,在养生健身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如今年近九旬的杨振宁教授说:“一些著名的医学专家对现代人的通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1世纪养生的新方法。对此,我是赞同的。”这些养生的方法具体是:  定时“充电”即在正常的一日三餐之外每隔2—3小时即少量进餐,目的是使血糖维持在身体能量需求的水平。因此,不断补充血糖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作
期刊
沙农·布里奇斯如今已经成了美国重量级最后的武器。这门加农炮的吨位之重已经几乎可与瓦罗夫媲美。  凭心而论,布里奇斯的资历,实力都足以让他在这个重量级乱世分上一杯羹。他也的确做到了。在去年同“白狼”里亚霍维奇的对决中,可怜的白俄罗斯小伙子到底功亏一篑,在最后30秒崩溃痛失好局。布里奇斯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不过,对于一个身高只有1米93,体重却高达275磅左右的家伙来说,要想在拳台上至始至终保持充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