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高校诸多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大多环节都需要辅导员上传下达、亲力亲为,这对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辅导员的职业道德都是影响学生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工作量、价值观以及考评制度三个维度认识当代高校辅导员群体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改革的顺利推进.此外,构建合理的工作体系、增强价值观建设,更是冲破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困境的重要举措,能够全面实现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以及专家化.因此,本文深入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以期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家发展教育先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提出对我国师范生人才培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师范生的培养方向。但就现有的培养模式来看,其中仍存在较大的培养风险。尤其对教育学专业学生而言,培养模式中课程定位、课程体系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依旧面临诸多问题,不利于构建教育学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本文将探讨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学专业师范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重新明确课程定位、建立健全课程结
在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和开放时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一就是红色文化资源。在新媒体时代,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对高等院校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大学生认识传统文化欠缺,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比较差。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红色文化基因,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作用,我国人社部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和南通爱慕希机械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为例,围绕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现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义、“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等几方面展开论述。研究认为,高职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后继者为主要职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速度创建一流大学和学科,使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可以实现.”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同身份的认同意识。人们不仅要从思想上对该身份有共同的认知,还需要从情感以及行动上竭力维护该认知。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源于爱国、爱集体等社会高级情感、对文化包容与自信的正确认知、对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思潮复杂,导致大学生在价值、文化、情感认同上出现偏差。基于此,文章从爱国主义思想熏陶、价值观引导、文化渗透三个层面探究大学生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解决价值及文化多元背景下大学生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的现实问
知识共享是高校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校教师团队通过知识的共享、交互和整合,能够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然而,高校教师团队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障碍,导致教师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不高或成效甚低。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团队的知识共享意愿,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是当前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从共享能力、共享渠道和共享激励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为提升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成效提供有益思路,具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样化的办学成分和日益加大的管理难度使得原有垂直式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向“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互联网+”是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适应的大环境,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应用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方面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促进作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从教育教学现状、培训需求、培训效果等维度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推行起来困难,没有意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掌握的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过少;在培训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亲身体验参与到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中;由于培养经费短缺,很多教师培训的次数很少甚至没有。因此,需要转变教师观念,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形式与方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要。
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培养新工科人才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坚持成果导向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参照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持续改进评价体系。哈尔滨学院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和教师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校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对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从培养工程人才创新能力所需的物质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平台搭建等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