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致很多教育专家、学校以及一线教师对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批评和指责。但应注意的是,讲授法教学并不是“满堂灌”,不应该全面的抛弃,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并结合新课改要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更好的服务教学。
关键词:讲授法;教师;满堂灌;优化
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况、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原则、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读。也许任何科目都离不开讲授法教学,讲授法教学也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然而,在新课改口号呼喊日益激烈的今天,讲授法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不少学校以及专家学者甚至一线老师都开始质疑讲授法的合理性。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正确的看待讲授法——这一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呢?
一、认识:讲授法的“前世今生”
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育方式,它是伴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发展之初,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没有相应的教育机构等教育资源,只能依靠人类之间口耳相传和身体示范等来进行教育。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讲授法遭遇到了危机,受到了很多课程教学论专家的批判。如倡导个体教学法的凯勒,通过《Goodbye Teacher》一问全盘否定了讲授法;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一切为听力做准备,因为仅仅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就是另一种倾听,而倾听的态度是消极的”[1]自此开始,讲授法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新课改”的提出,无疑更加重了讲授法的生存危机。
“新课改”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教学当中“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 ”,以学生为主。在这一要求下,许多专家、学者和学校开始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规定教师的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甚至10分钟。[2]于是,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迫于无奈大幅压缩讲授时间,甚至完全将课堂还给学生。讲授法已成为社会舆论批评的对象,有很大的可能被抛弃,这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学法面临的危机。
二、思考:讲授法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认为,讲授法之所以受到很多的批判和指责,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误将讲授法等同于“注入式 教学”或者“填鸭式教学”。“讲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很容易形成一种注入式教学。” [3]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两个视为平等。实际上,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注入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只靠自己的主观知识,强迫学生进行灌输知识,使学生学习模仿僵化,死记硬背,抹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采用旁观教学法,深入浅出,拓展思维。[4]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放弃或否定教师讲课。
三、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讲授内容的要求
(1)内容要有选择,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一节课内容却有很多,教师如果贪多,什么内容都要讲,往往就会让授课法沦为“满堂灌”。教师最后要有选择性地讲课,只讲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才是最适合课堂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2)讲课内容要正确,讲课内容要科学、明确,不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即“消化”教科书的能力。
(二)讲授形式的要求
(1)要有逻辑性,讲授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一张嘴,教师说的话要有邏辑,有条理,层次清楚,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清楚明白,因为语言和文字不同,语言不能“回看”,所以教师在讲授内容的时候切不可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想到哪说到哪。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我们不需要流利的废话,我们需要动人的语言。我认为老师的语言应该清晰明了,容易理解。
(2)要有启发性。只有贯彻启发式,讲授法才有活力。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两者的积极性,启发性就是联系两者的桥梁。而且启发式不是简单的只要多设问、多安排学生回答问题的课堂活动就是启发了,而是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在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上深入思考,是学生对于教师富有启迪性的提问的积极回应。同时教师也应当擅长在教学内容本身挖掘启发性素材。
四、讲授法的优化
教师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的控制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控制,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学反馈是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反应,只有当老师收到这些反馈,他才能更好地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作出及时的调整。要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的回应,另一方面要通过无声的语音,即学生的动作、表情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使教学方法真正与学生相结合。
总之,讲授法作为一个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应将其抛弃,而应该对其正确的认识和思考,并作出改进和优化,让讲授法焕发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杜威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
[2]杜长涛 将“本土行动”进行到底: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J]山东教育,2009(Z2):26-29.
[3]丛立新 挑战与回应:让我们重新理解“讲授法”——讲授法的有罪推定[J] 中国教师,2006(1):13-14.
[4]周志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讲授[J] 陇东学院学报,2008(1):123-125.
(作者单位:阜阳市第十中学)
关键词:讲授法;教师;满堂灌;优化
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况、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原则、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读。也许任何科目都离不开讲授法教学,讲授法教学也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然而,在新课改口号呼喊日益激烈的今天,讲授法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不少学校以及专家学者甚至一线老师都开始质疑讲授法的合理性。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正确的看待讲授法——这一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呢?
一、认识:讲授法的“前世今生”
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育方式,它是伴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发展之初,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没有相应的教育机构等教育资源,只能依靠人类之间口耳相传和身体示范等来进行教育。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讲授法遭遇到了危机,受到了很多课程教学论专家的批判。如倡导个体教学法的凯勒,通过《Goodbye Teacher》一问全盘否定了讲授法;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一切为听力做准备,因为仅仅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就是另一种倾听,而倾听的态度是消极的”[1]自此开始,讲授法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新课改”的提出,无疑更加重了讲授法的生存危机。
“新课改”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教学当中“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 ”,以学生为主。在这一要求下,许多专家、学者和学校开始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规定教师的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甚至10分钟。[2]于是,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迫于无奈大幅压缩讲授时间,甚至完全将课堂还给学生。讲授法已成为社会舆论批评的对象,有很大的可能被抛弃,这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学法面临的危机。
二、思考:讲授法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认为,讲授法之所以受到很多的批判和指责,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误将讲授法等同于“注入式 教学”或者“填鸭式教学”。“讲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很容易形成一种注入式教学。” [3]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两个视为平等。实际上,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注入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只靠自己的主观知识,强迫学生进行灌输知识,使学生学习模仿僵化,死记硬背,抹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采用旁观教学法,深入浅出,拓展思维。[4]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放弃或否定教师讲课。
三、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讲授内容的要求
(1)内容要有选择,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一节课内容却有很多,教师如果贪多,什么内容都要讲,往往就会让授课法沦为“满堂灌”。教师最后要有选择性地讲课,只讲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才是最适合课堂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2)讲课内容要正确,讲课内容要科学、明确,不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即“消化”教科书的能力。
(二)讲授形式的要求
(1)要有逻辑性,讲授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一张嘴,教师说的话要有邏辑,有条理,层次清楚,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清楚明白,因为语言和文字不同,语言不能“回看”,所以教师在讲授内容的时候切不可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想到哪说到哪。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我们不需要流利的废话,我们需要动人的语言。我认为老师的语言应该清晰明了,容易理解。
(2)要有启发性。只有贯彻启发式,讲授法才有活力。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两者的积极性,启发性就是联系两者的桥梁。而且启发式不是简单的只要多设问、多安排学生回答问题的课堂活动就是启发了,而是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在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上深入思考,是学生对于教师富有启迪性的提问的积极回应。同时教师也应当擅长在教学内容本身挖掘启发性素材。
四、讲授法的优化
教师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的控制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控制,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学反馈是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反应,只有当老师收到这些反馈,他才能更好地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作出及时的调整。要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的回应,另一方面要通过无声的语音,即学生的动作、表情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使教学方法真正与学生相结合。
总之,讲授法作为一个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应将其抛弃,而应该对其正确的认识和思考,并作出改进和优化,让讲授法焕发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杜威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
[2]杜长涛 将“本土行动”进行到底: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J]山东教育,2009(Z2):26-29.
[3]丛立新 挑战与回应:让我们重新理解“讲授法”——讲授法的有罪推定[J] 中国教师,2006(1):13-14.
[4]周志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讲授[J] 陇东学院学报,2008(1):123-125.
(作者单位:阜阳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