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者不仅要掌握成熟定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张熊飞教授创立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由四大部分理论体系构成: “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教学和谐论”;“探究学习方式论”;“认知教学设计论”。“诱思教学和谐论”四大教学规律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启发。本文对实施“诱思探究教学”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中阶段 诱思探究 教学途径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最基本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1]。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多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考,学生背;只教考试的内容,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和分数,轻能力与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自主精神、创新能力。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逐渐把以知识灌输为中心,转移到以诱思教学为中心上来。现将实施“诱思探究教学”的途径总结如下。
(1)导入诱思。在课堂导入语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出有趣的导入语,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时,可创设情境,或借助典故等使导入更具有趣味,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2)设问诱思。精心设计,合理设问,像剥洋葱式,层层递进,诱导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3)操练诱思。在课堂上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活动,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并以诱促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合理设计难度适中的例题、习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通过实际操练,诱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4)演示诱思。通过演示实验,诱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直观性。
(5)合作诱思。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诱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自主性。以学生个体不易理解的问题独立完成的知识点为主。一节课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两个合作探究点。通过学生的合作研究、讨论、绘图、查阅手头资料等手段才能完成。例如:自然地理中多以地理原理,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理规律的形成和地理过程的发生等知识内容为探究点。例如地理原理中的大气保温作用、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系统的形成、水循环原理和过程图等等。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除了主要发挥学生之间思维和技能的互补性之外,还应该注意教师必须给学生探究提供一点的指导或帮助,而不是完全放任给学生去操作。通过学生相互的讨论研究,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思维的锻炼。
(6)以新温故诱思。这种方式适用于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如学到《赤壁之战》中的“如其克谐”句时,“克”作“能”讲;这个义项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仅此一例,我们就引导学生寻找在日常用语中常用的成语去思索,便不难找出“克勤克俭”、“不克分身”、“克尽厥职”等成语中的“克”作“能”讲,这样既巩固了“克”作“能”的知识,又拓展了成语的理解、掌握。举一反三,其他知识也同样用此方式以新温旧,集合成知识系列。
(7)归纳、小结诱思。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诱思探究教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它涉及到教学的各个层面,我们只有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才能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做知识的搜集、归类、整理成知识系列的工作。这样始终以思维练习为中心,以练习为手段,教师坚持摒弃包办代替的陋习,时时处处坚持誘和导,让学生统统都动起来,以自我为主体,明确不是教师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积极性,真正做到以诱达思,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诱思探究教学”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 因此,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诚如张熊飞所言,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充分运用诱思探究思想进行教学,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关键词:高中阶段 诱思探究 教学途径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最基本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1]。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多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考,学生背;只教考试的内容,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和分数,轻能力与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自主精神、创新能力。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逐渐把以知识灌输为中心,转移到以诱思教学为中心上来。现将实施“诱思探究教学”的途径总结如下。
(1)导入诱思。在课堂导入语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出有趣的导入语,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时,可创设情境,或借助典故等使导入更具有趣味,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2)设问诱思。精心设计,合理设问,像剥洋葱式,层层递进,诱导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3)操练诱思。在课堂上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活动,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并以诱促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合理设计难度适中的例题、习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通过实际操练,诱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4)演示诱思。通过演示实验,诱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直观性。
(5)合作诱思。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诱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的自主性。以学生个体不易理解的问题独立完成的知识点为主。一节课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两个合作探究点。通过学生的合作研究、讨论、绘图、查阅手头资料等手段才能完成。例如:自然地理中多以地理原理,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理规律的形成和地理过程的发生等知识内容为探究点。例如地理原理中的大气保温作用、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系统的形成、水循环原理和过程图等等。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除了主要发挥学生之间思维和技能的互补性之外,还应该注意教师必须给学生探究提供一点的指导或帮助,而不是完全放任给学生去操作。通过学生相互的讨论研究,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思维的锻炼。
(6)以新温故诱思。这种方式适用于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如学到《赤壁之战》中的“如其克谐”句时,“克”作“能”讲;这个义项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仅此一例,我们就引导学生寻找在日常用语中常用的成语去思索,便不难找出“克勤克俭”、“不克分身”、“克尽厥职”等成语中的“克”作“能”讲,这样既巩固了“克”作“能”的知识,又拓展了成语的理解、掌握。举一反三,其他知识也同样用此方式以新温旧,集合成知识系列。
(7)归纳、小结诱思。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诱思探究教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它涉及到教学的各个层面,我们只有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才能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做知识的搜集、归类、整理成知识系列的工作。这样始终以思维练习为中心,以练习为手段,教师坚持摒弃包办代替的陋习,时时处处坚持誘和导,让学生统统都动起来,以自我为主体,明确不是教师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积极性,真正做到以诱达思,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诱思探究教学”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 因此,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诚如张熊飞所言,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充分运用诱思探究思想进行教学,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