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和盈余管理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独特的资本市场制度变化,分析证监会提出和修改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政策的历史历程,参考实证论文中有关盈余管理和薪酬或股权激励的模型和数据,考察盈余管理和企业的股权激励及薪酬激励关系。在比对二者的区别和共性后,得出激励能有效控制盈余管理的关系。最后得出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同时。要想抑制盈余管理,就要对各方面合理控制,以此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帮助投资者更好的决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股权激励;薪酬激励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层通过操纵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例如改变交易时间、内容和性质,修改收入确认时间,股票回购,增加产量,关联方交易等等,以此满足管理层的私人利益而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存在于国内外的公司中,在管理层掌握企业真实的盈余水平管理层可以凭借着信息优势通过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来获取私人利益。
   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代表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层面上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朝着长期的股权激励和短期的薪酬激励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此将意味着我国将会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薪酬激励与约束体系;2007年,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活动;到2016年,在证监会不断的将股权激励政策细化和完善,股权激励的发展在中国愈加稳定和完善;2016年8月,证监会将激励对象范围放宽,使企业能够更加接近建立利益共同体,约束管理层,形成更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股权激励可能会使得管理层为了获取推动股价上涨,从中获取利益而会选择操纵盈余管理,这种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将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质量。所以,股权激励具备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的能力,進而影响公司未来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本文旨在阐明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了解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异同点来区分和联系二者。讨论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为相关人员提供通过增加或减少激励机制来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样的理论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Dechow Patricia M(1994)发现可以体现盈余信息质量或盈余管理的现金有不及时性,非配比性等约束,这些缺陷在评价公司业绩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他收集、整理了1980~1989年英国企业的年度、季度和四年度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应计项目可以通过1. 缩短评价指标的时间间隔;2. 增强公司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及筹资活动的弹性;3. 延长公司的运转周期这三个方面来增强盈余管理的信息质量。R. Baber,Sok-Hyon Kang和 R. Kumar(1999)在资本市场的背景下,发现综合考虑收益变化和收益水平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意外收益,通过对712家美国公司高管的薪酬预期进行对比与观察,他们研究认为,在研究会计盈余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盈余水平、盈余变动还有盈余的持续性。Angela K. Gore,Steven R. Matsunaga和Eric Yeung发现拥有财务知识的CEO或者其他管理层人员与CFO的收益回报显著性相关。他们还发现,这些结果与财务专业知识相一致,增加了会计盈余的信息性。Eckles,,David L.,Halek,Martin,He,Enya,Sommer,David W.和Zhang,Rongrong(2007)通过研究在公司发生操作损失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管理层高管可以运用这些损失来为自己增加薪酬或股权,研究认为,保险公司的管理层高管能够通过操纵盈余管理行为来谋取自己的私人利益,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
   王克敏和王志超(2007)通过研究了2001~2004年的1914个沪深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年度观测值,实证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的薪酬与盈余管理是相关的,同时也研究发现了管理层高管薪酬权重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正相关关系。苏冬蔚和林大庞(2010)在我国的独特资本市场背景下,研究了盈余管理行为与2005~2008年间1336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在2005年股权激励治理方案未发布之前的上市公司,它的管理层薪酬和股权与盈余管理行为成负相关关系,而实施股权管理的公司的结果和关系并不显著。
   三、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这其中包括管理层和股东董事会。而在公司治理中,无论是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对可操纵性利润的选择还是财务报表信息的内容,最终呈现的一定是管理层想要信息使用者看到的财务信息。可以看出,国内企业的盈余管理的决定权在管理层手中;激励的主体是董事会股东,股东选择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或其他物质上、精神上的激励来使管理者更好的为其服务,实现股东的最终目标——利益最大化。
   (二)动机不同
   激励的动机是股东董事为提高管理层人员的积极性,为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因素;在公司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难度比较大时,股东会选择股权激励;在公司存在临近退休的股东时,他们的目的是实现短期收益,获取近期最大利益,而拥有股权的管理层将为公司长远计划发展。陆建桥(1999)研究了1997年前的22家亏损上市公司,最后经实证研究得出为防止公司被强制退市或受相关部门管制,管理层会在亏损的前后年份对盈余管理进行高力度的操纵。这可以说是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此外,管理层为了满足私人利益,或晋升、或货币或股价,不遵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违背中立性原则从而使受害者变成股东和大众。
   (三)客体不同
   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会计选择和可操控经营现金流量、生产成本和酌量性费用等真实活动,最终将体现在对外财务报告中;激励的客体是股东对管理层或技术精英等对企业有帮助的人进行的物质性激励,激励的客体可以是股权,薪酬,也可以是真实的物质、精神上的物质。总的来说,只要是被激励人所需要的物体就是激励的客体。    四、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共性
   在通常情况下,股权或薪酬激励的对象就是股权或薪酬激励的受益人,也就是获得股权或薪酬的对象。股权激励通常包括核心高管和在职股东等内部人才,还包括行业精英、技术顾问、投资伙伴等会给企业带来资源或技术支持的外部人员。然而,当激励起作用时,管理层或其他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而尽心尽力,进而实现股东最大利益时,激励的受益人也包括激励的主体即股东;盈余管理的受益人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经营企业的管理层,目的是通过操纵盈余管理来获取私人利益。也有管理层为了防止亏损公司受处罚而进行盈余管理,这其中受益人应包括企业和股东。
   五、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委托关系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因为时间壁垒,委托人通常会比代理人先获得信息,或由于二者存在的利益冲突,委托人只将部分内容告知给代理人,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目的在于如何在委托人和代理人存在利益冲突和二者的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委托人能设计出最优契约方法来激励代理人。
   (二) 模型阐述
   苏冬蔚和林大庞(2010)提出股改前后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都呈负相关关系的假设,且在后来的数据中也证实了这一假设。根据模型:
   |DA(k)j,t|=αj+ω1PROPOSALj,t+?1INCENTIVEj,t+?2[INCENTIVEj,t*PROPOSALj,t]+ω2PASSj,t+?3[INCENTIVEj,t*PASSj,t]+Xj,tλ+Zj,tδ+Wj,tγ+εj,t
   DA(k)=可操纵性利润,PROPOSAL=股东投票批准的激励计划(0-1),INCENTIVE=期权股权所占总经理总薪酬的比例,PASS=批准激励计划,X=公司治理变量,Z=公司层面控制变量,W=行业虚拟变量。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数据计算出了在股权激励下公司盈余管理的总经理行权与公司治理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到,INCENTIVE中的?1为负值,即股权激励比重增加时,DA(k)每减少一,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李延喜,杜瑞和高锐(2011)设计了支付矩阵,研究了投资机构者约束管理层的因素,如表1所示。
   (R1=β(π-M+S);R2=M-S;R3=β(π-M-J);R4=M+J;R5=β(π-M-Y);R6=M+Y;R7=β(π-M-J);R8=M+J)B=持股比例、C=监督成本、M=管理者薪酬、Y=盈余管理所获得的收益、S=被发现的惩罚、J=没发生盈余管理的奖励,且S>Y>J,C<S。
   当β>β*=,ΔE>0时,机构投资者会采取R3,R4=(监督,不进行盈余管理)。由此可见,管理者薪酬M和没有发生盈余管理的奖励J都属于对管理者的激励。而在(监督,不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下的公式条件是与没有发生盈余管理的奖励J相关的,可以证明激励和盈余管理是有关系的,且J越大,β越接近0,股东的收益ΔE就越多,越不接近进行盈余管理。
   六、结语
   本文通過对比分析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异同,从盈余管理,激励、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研究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激励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即对管理层的激励越大,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
   但由于个人独特性因素,仅靠激励并不能完全保证能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要想抑制盈余管理行为,还需考虑多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William R. Baber, Sok-Hyon Kang, Krishna R. Kumar.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Earnings Levels vs[J].Earnings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1999,74(04):459-472.
   [2]Dechow Patricia M. Accounting e-
  arnings and cash flows as measures of firmperformance[J].The role of accounting accruals,1994,18(01):3-42.
   [3]苏冬蔚,林大庞.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经济研究,2010,45(11):88-100.
   [4]李延喜,杜瑞,高锐.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23(03):39-45+7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共享中心已经成为集团性企业解决财务管理难题的重要手段。其工作模式主要就是借助信息技术的进步,将财务工作进行拆解,将那些单一重复而又不可或缺的操作步骤利用计算机自动完成,将原本较为复杂的工作通过集中拆解分配,使其得到快速的解决。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提高了集团性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降低了财务工作成本,开启了企业智能化财务管理的新时代。文章通过众多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研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为了更好的迎合时代发展需求,诸多企业开始给予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把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文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力度,结合不同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以此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信息化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行业内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许多企业利润不断减少。面对这样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开始意识到财务管控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够给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伴随着建筑施工企业数量
摘要: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得区域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具有高综合性和高集聚性的邮轮旅游业作为高端旅游产业,因其独特的优势,对地区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邮轮旅游在中国发展时间短,目前对邮轮旅游业的研究少之又少,文章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对长三角区域的邮轮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 通过分析其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以期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全国区域邮轮旅游一体
摘要:平衡计分卡可以评价企业绩效管理效果,辅助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绩效管理需要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中,激励企业各级员工,持续努力完成各自的绩效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文章对平衡计分卡在管理中运用的效果进行分析,了解与传统绩效评价方式的差异,分析平衡计分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完善平衡计分卡的运用。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地产;经营绩效管理;应用   企业管理中需要采
摘要: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在日常的生活中网络信息技术也和人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的今天,企业内部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财务会计工作中,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基于此背景,文章将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会计作为研究重点。首先,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时代的特点;其次,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大企业面临着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的通病。管理资源的浪费,映射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多维度的管理需求,财务共享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原理理解基础上对共享中心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管
摘要: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列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文章首先从财务管理的视角阐述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内涵、原则和实施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文章重点从财务的角度分析并指出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认为通过改进并完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和信息系统,并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价值链管理和重点费用管控等方法
摘要:随着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体系提出,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进一步的恶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集团企业需要积极的进行内部管理,全面的优化内部管理构架,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直接关系着整体集团的运营和发展,因此需要重视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财务共享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