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安吉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感到今年的夏季特别的热。这时候刚刚是入夏,四下里似乎就被强烈的太阳紧紧包围着,无论是走到哪个地方,都觉得太阳炙烤得人全身火辣辣的,就连呼吸都不够顺畅的。
  梦里守候千百年,只为与你一相见。因一个文艺活动的缘故,我们孟夏时节去访久负盛名且百般心仪的浙西安吉县。途中换乘过两次高铁,只要一出车厢,到处都充斥着的强烈太阳光,让人烦躁难耐。好在活动举办方想得周到,我们在湖州市高铁站下车不久,就用商务车接上大家送往安吉的中南百草原宾馆。一下车子,就感觉到了徐徐的晚风送来了清凉,瞬间让人暑意顿消。我心底不由得暗暗惊叹,安吉的气候是那么的宜人,真是个纳凉避暑的好地方。
  在随后的考察采风活动中,我进一步亲近安吉,认识到安吉不只是气候宜人,还是一个历史积淀丰厚的地方,对它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静静的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上,目睹着一个个颇具内涵的名胜古迹,欣赏一个个着极富诗画神韵的美丽景色,将历史和现实的一个个碎片虔诚、精心地连缀起来,不断定格成一幅幅人景交融的大写意画面。我伫立在安吉面前,独对其苍天青山绿水,任思绪尽情地穿越神秘的时空隧道,历经安吉曾经的过往,去造访它的前世今生。
  随着历史老人的足迹,我来到了千百万年前的安吉。那是天地洪荒的远古时期,连绵不绝的天目山下,清澈流淌的西苕溪畔,在上马坎一带的地方住着一群勤劳智慧的山民,在阳光或风雨之下,他们手持石器勤恳劳作,过着恬淡平和的生活。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安吉先民,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历史这个词语真是奇妙得很,说它长也长,说它短也很短的。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仿佛是一转眼的工夫,我来到了春秋时期。安吉之变的这一重大事件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头,令我百感交集,唏嘘感叹。春秋时期的安吉,是越国的主要地方,越王勾践带领这里的民众种茶、种竹、种水稻,养蚕、缫丝、织衣裳,男耕女织,守望相助,越国真正是好一派安定祥和、繁荣富裕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长,与越国相邻的吴国国王夫差起了贪心,出其不意的率军攻打越国,硝烟陡起,祸及四方,彻底打破了越国人的平静时光,让人们“安且吉兮”的美好愿望暂时化为了泡影。为了保护越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广大百姓,勾践被迫含泪向强敌吴国求和,他本人被吴国掳去作为人质。在作为阶下囚的屈辱日子里,勾践决计要完成光复大业,继续与越国的百姓生活在一起,于是,他忍辱负重,假装驯服,以此麻痹了吴王夫差,将其释放归越。回到故地后,勾践和臣民暗暗商量报仇雪恨之计,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一策美人计,请出了本国的绝色美女西施,将她送于吴王,这位深明大义卖薪之女,凭借自己的美貌刻意使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越人使用美人计,让吴王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亡国丧生的道路,终于凭借聪明智慧击垮了骄奢淫逸的强敌。越王勾践的不屈不挠、卧薪尝胆,西施美人的甘于奉献、精忠报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异彩,是他们,让这里的人们重新过上了“安且吉兮”的生活。我,为勾践点赞,更为西施点赞。
  回眸历史的长河,安吉典雅厚重,熠熠生辉。那是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的一天,身着汉服的安吉人载歌载舞,在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原来是大汉朝廷发布命令,决定在这里设立县治,称作安吉。从此,“安吉”作为县名沿袭至今,时间超过1800多年。从安吉建县直到唐开元年间(713-741),它的发展变化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人们智慧勤劳,安吉成了一个物产富饶之地,当时有很多特产都名扬四海,特别是这里生产出来的丝及丝织品的质量和工艺皆称上乘。朝廷得知后,把丝织品列为安吉的进贡之物,官府每一年都会征集作为贡品呈送朝廷。这里盛产的优质茶叶声名显赫,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听说安吉产有好茶,就慕名来到此地,在仔细考察和认真品尝了安吉茶后,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郑重其事的写道:安吉、武康两县茶叶为浙西上品。安吉还是竹子的世界,房前屋后、漫山遍野到处都可以见到各种竹子的踪迹,竹子和竹笋也就成为安吉境内的另外两种特产,由此与诗歌结缘并且引出一段佳话。那是一年的春天,大诗人白居易云游来到了这里,跟当地的文人骚客穿竹林,赏美景,填词作诗,一天,他们就着春笋炒下的菜肴饮着美酒,酣畅淋漓之时,白居易诗兴大发,欣然写下了《食笋诗》,诗云:“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抢,抢来早市鬻。”白居易以传颂千古的诗歌,盛赞安吉之竹子与竹笋,为世人认知安吉开启了另一扇大门。
  时光的脚步不紧不慢,带着我们越过古代,朝着近代、现代和当代走来。
  安吉的百姓秉承着千古不变的优良传统,他们勤劳奋进,创造生活,他们耕读传家,人才辈出。站在吴昌硕故居前面,我们分明看到他在刻苦研习绘画、书法的场景,他由一个从学徒而从安吉走出,走向上海走向艺术大世界,成为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一代艺术宗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物是人非,音容宛在,吴昌硕故居真切地记录了这位艺术巨匠不平凡的成功之路,他的名字和他的艺术成就永远不会被历史的黄沙所淹没。安吉地方说起来不算大,但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各种各样的杰出人才,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这样的军人从这里走出,中国林科院林科所所长、著名林学家陈嵘从这里走出,中国药学会理事长、著名药学教育家楼之岑等等一大批名人从这里走出。
  我们行走在具有标志性符号的中南百草原,脚踏实地地踩在安吉的土地上。满目所及之处,青青的山,碧绿的水,澄明的天空,呼吸一口竹林中的空气,沁人心脾,回味甘甜,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是那么的超凡脱俗。陪同的当地文联领导和导游非常热情,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惊奇事情,那就是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视察安吉时,曾在中南百草原这里留下过坚实的足印。我们一行人特别的兴奋,大家提议重走一回总书记走过的路。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习总书记当年走过的道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听取导游的介绍,沿途中所见最多的便是各种各样的竹子,有的修直挺拔,有的相拥相抱,它们各具情致,仪态万方。据说习总书记当时在中南百草原视察时,赞赏安吉抓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做法,并且语重心长的叮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漫步在中南百草原,我们还凭吊了独松关、古驿道等等古迹,这里的每一处古迹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每一处古迹就是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折射出安吉人对家乡深深眷恋的赤子之情,以及报效故土、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
  在安吉的这几天,我们听得最多的话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这样说,县文联主席这样说,中南百草原的董事长也是这样说的。尽管时代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安吉人对家园的珍爱和保护,这里的“竹业、茶业和椅业”三大特色产业,是安吉的三张靓丽的名片,它们就是安吉人千百年来珍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结下的硕果。今日的安吉,它拥有有“中国竹乡”、“中国竹地板之都”等等美誉,还拥有国家首个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等殊荣,是全国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吉县今天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示了一代代安吉人勤劳智慧建设的成果,既是人们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结果,也是大自然对这一方黎民百姓的最好回馈。
  安吉安吉,安且吉兮。风风雨雨几千年,安吉人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他们勤奋好学,勤劳肯干,努力建设自己平安吉祥的美好家园,创造了一个如诗如画、超凡脱俗的奇妙境界。安吉从远古逶迤而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又在向着明天不懈地前行,我相信,它必将再创新的更大辉煌!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刚从嵊泗疗休养五天回来,我的舌尖似乎还停留在海鲜美味的旅行状态,即与好友仙儿驱车兴冲冲赶往中南百草原度假酒店,去寻觅那道传说中之药膳美味——中南百草鱼。  中南百草原的空气是清香的,连同蓝天里漂浮的云朵也有些贪婪,还有秋意浓密的树枝舒展开来掩映着的酒店屋舍,自然让我连想起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在酒店餐厅,第一次,面对餐桌中央一盘专门为我们寻味而烹饪制作的百草鱼。鱼块盘中卧,一种久违
期刊
我们的影子,是一棵一棵树。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可,为什么又不能这样说?  我在中南百草原的山林里行走,举目四望,一个一个,都是孤独着的,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是孤独着的。想必,行走的草木也是如此,小草们不会说话,但树会说话,随便什么风一来,树就用浑身上下的叶子说话,发出满世界的偷偷摸摸、慌里慌张、猝不及防、嘴里喊一半肚里咽一半的象声词,告诉你,他们的心情是和你一样的,他们就是你肚子里的小虫虫,什么喜怒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她身板硬朗,且显得高大,她和蔼可亲,看见我,就摩挲着我的脑袋,目光里满是疼爱。母亲和家人告诉我,她确实很疼爱我,但她的个儿却很普通,肯定没有我说的高大,身体也不太好。我一时不明白我的记忆差错是如何造成的,也许当年自己太年幼了?  崂山二村的老公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兴建的,三层楼,厨卫两家合用。我家就蜗居较小的那间,八平米,听说还是父亲在单位通过抓阄方式获得的。家里五口人,外加乡下来的
期刊
1926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在一次回忆少年往事中曾写下过一篇《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的散文,后来发表在《莽原》上。我是很久以后读过的,联想到今天隔绍兴不到200公里的安吉也有个“百草原”,只是加了“中南”二字。然而,此“百草园”非“百草原”,一个是近百年前先生祖上的私家花园;一个是“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安吉的人文景区,占地5600亩。二者可比性不在于大小,更多的是在于文化底蕴,我想后者在取
期刊
清明、青草和昆虫  每年的清明,我们像迁徙的候鸟从四面八方赶趟似的投奔乡下老家。老家,有我们熟悉的生活气息,也埋葬着我们最亲的亲人。地上的,地下的,我们只能借以清明的节日汇聚于一起,让家族的根脉得以承传。活着的我们有如一棵树上的枝丫,不论散落何处,最终都会叶落归根,埋进土里。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我觉得清明是最生动,也是最具有智慧的创造。据《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
期刊
一  《散文选刊·下半月》编辑部的黄艳秋副总编寄来信函,邀我参加在浙江安吉举办的“中国梦·中南百草原之梦”全国作家第三届创作周活动。看罢,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安吉素有中国竹乡、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等诸多头衔,早已令我心驰神往。而且,会议地点在一个叫“中南百草原”的地方。中南有百草原?这对一个从事多年旅游工作的业内人士来说,无疑有巨大的诱惑力;忐忑的是,那么多文学大家云集此地,自是信
期刊
我喜欢逛大街,一踏出家门,绕过曲曲折折的小巷,便是县城最热闹的大街白羽路。天哪,电动车、摩托车、小车及奇奇怪怪的简易车,在人流中来来往往,挤挤扛扛。汽车愤怒的喇叭声,路旁商店音箱里嗲声嗲气的广告声,含糊不清的嘈杂声,掺和一起共鸣争鸣,令人一下子想起高尔基《海燕》里暴风雨将临的大海,——当然我又不是海燕,不敢在大海波涛及暴风雨中翱翔,只敢躲在路边的人行道及商店房檐下悠闲移动。  前边两三米处走着一老
期刊
江南,仿佛照着南宋的中国山水画描出来的,“红绿山水”,张扬着艳丽的粉黛味儿。这味儿,我不太喜欢,车子进入浙北山区更甚,索性睡了。  醒来,即中南百草原,雨开始下,如越剧青衣演员在吊嗓子,“咿咿呀呀”,“官人哪……”一副没有结尾的样子。山间,树木很多,竹子也多,鸟兽们在躲雨,人也是,叶子上滴答着水珠儿,一片比一片绿,弥漫着一团团清香的水雾,惹得人的皮肤满满的水嫩光滑。雨中没什么人,闲游,其实,我们看
期刊
江南多雨,偏偏那雨又很像南方人的性格,不急不躁,喜欢慢条斯理地下。就连顺着瓦棱落下的雨滴,也是平平仄仄的合着韵脚。  于是就伴着雨声翻书。翻一本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四玄诗词选》。“幽居傍大河,风月不用买。”第一眼就看见刘华亭先生写给四玄的句子,很喜欢。  玄家父子四人,虽生于僻乡陋村,却是或通史研易,或工于书法,或擅长丹青、或喜好诗词,也的确称得上个个含贞养素,人人声闻不彰。  “白雪绿竹趣满庭,鹊
期刊
阴晴不定的日子,在安吉县中南百草原的山里住了四天。毛毛雨说来就来的,整个人都给泡酥了。不知道谁惹了谁,老天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可是,雨归雨,晴归晴,湿归湿,糯归糯,临到要回家了,又舍不得走了。  整天把自己交付小游览车,按图游历的日子,太不自由了。想看的没看透,想玩的没玩够,想吃的笋尖吃吃就没了,就是想和这些野花野草野树野兽狂喊一阵,也喊不出来。我的野性给蚀掉了,我的心情莫名其妙地阴着天。  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