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0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首届国际区块链产业博览会”在蓉举行。博览会上,成渝地区区块链应用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宣布将加速成渝两地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加强区块链产业交流合作与应用推进,共同打造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这象征着两城相关机构的强强联合、互相成就,也是成渝践行融合发展的又一落地实践。”成都凯斯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献昌表示,当融合范围扩展至整个软件产业,将有力推动行业走向深化和联合,取得新的产业优势,实现双城共赢的持续进阶。
由竞争变竞合,软件产业优势互补
《产城》:自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示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这两座城市一直在共同吸引关注,并享受新的和谐关系。您认为这将对成都发展软件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献昌:近代特别是重庆直辖后,了解成渝经济情况的人,一般认为成渝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资源竞争、经济竞争……但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习主席提出今后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今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地区发展的必然阶段。
而国家宏观政策(有关多经济圈发展的规划)、数值经济、基础建设(如机场、高铁、交通等)对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正在且将长期持续起到有力的支撑和助推作用。对成都重庆两地的软件产业来说,这种新的竞合关系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产城》:有人认为成都在西南地区软件开发方面的领先地位和重庆在硬件制造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有助于为中国不断发展的技术产业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您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王献昌:考虑西南地区,无疑成都的软件产业是领先的。作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成都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通过实施软件发展“一把手”工程、契合国家战略制定顶层规划、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等举措,大力促进成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成都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介绍,2019年成都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7.5亿元,增长14.3%。其中,软件业务收入3520.2亿元,同比增长15.4%,占西部地区的40.9%。
重庆近年来一直在推动智能制造,政府搭台引进了很多相关企业。2019年重庆启动了两轮针对智能制造的评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80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40个,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9%。政府主动作为大力推广,企业自發选择逐步推进,多方合力之下,智能化已经成为重庆制造行业的一个热词。今年,重庆还将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用大数据智能化为制造业赋能。
成都拥有众多软件初创企业,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来蓉设立研究中心或子公司。重庆则拥有庞大的硬件产业,有着惠普、富士康、广达电脑等信息技术巨头。未来将会出现诸多互补的机会,促进两地软件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铸基强链,创新驱动
《产城》:成都应如何加速与重庆融合构建双城经济圈,助力软件产业发展?
王献昌:双城化,从长远看,是两地居民、企业的活动便捷化、无差别化。从小处说,是社保、一卡通等能不能二地通用,从大处说,是异地同标等一系列需要连接、互通、一致的相关政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围绕环成渝地区多个领域的条例也正在加快推出。
这对软件产业,尤其是智能产业而言,是很好的机会。未来多个领域既有对新需求、新模式或新应用场景的开拓(如移动APP、抖音等)的助力,其相关应用又能方便快捷落地。现阶段应当是两地政府相向而行,政策上先行搭台,比如尽快通过相关政策,推进双城智能产业需求、合作的深度。加快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布局优化两地交通运输,构建服务于更高频、更大流量的交通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快”与“更近”。同时可将多类软件相关项目面向双城,扩展至两地适用,引导相关产业链建设,共同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圈。
《产城》:在此背景下,对于各类软件企业而言,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王献昌:由于成渝城市群建立在广阔的轨道交通网之上,且两地同为“一带一路”铁路网中的重要枢纽,其软件产业发展的独特之处是在促进长江上游地区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关键。
但软件产业的难点有三,一是创新,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模式创新。二是核心技术积累,提供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卡脖子”技术。三是开拓有效市场,助力技术在各类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能真正为人所用。
从长远看,每家软件企业都要发展自己独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以成都软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智科技)为例,其长期以复杂航空调度为应用背景,研究开放的能够解决不同体系间互操作和自主决策支撑的核心技术。2016年,软智科技成立了成都凯斯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为面向做强人工智能、解决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提供平台支撑,下一步将加强在成渝地区的合作,重点为涉及大数据融合、机器人集群协同等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这象征着两城相关机构的强强联合、互相成就,也是成渝践行融合发展的又一落地实践。”成都凯斯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献昌表示,当融合范围扩展至整个软件产业,将有力推动行业走向深化和联合,取得新的产业优势,实现双城共赢的持续进阶。
由竞争变竞合,软件产业优势互补
《产城》:自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示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这两座城市一直在共同吸引关注,并享受新的和谐关系。您认为这将对成都发展软件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献昌:近代特别是重庆直辖后,了解成渝经济情况的人,一般认为成渝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资源竞争、经济竞争……但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习主席提出今后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今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地区发展的必然阶段。
而国家宏观政策(有关多经济圈发展的规划)、数值经济、基础建设(如机场、高铁、交通等)对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正在且将长期持续起到有力的支撑和助推作用。对成都重庆两地的软件产业来说,这种新的竞合关系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产城》:有人认为成都在西南地区软件开发方面的领先地位和重庆在硬件制造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有助于为中国不断发展的技术产业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您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王献昌:考虑西南地区,无疑成都的软件产业是领先的。作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成都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通过实施软件发展“一把手”工程、契合国家战略制定顶层规划、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等举措,大力促进成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成都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介绍,2019年成都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7.5亿元,增长14.3%。其中,软件业务收入3520.2亿元,同比增长15.4%,占西部地区的40.9%。
重庆近年来一直在推动智能制造,政府搭台引进了很多相关企业。2019年重庆启动了两轮针对智能制造的评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80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40个,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9%。政府主动作为大力推广,企业自發选择逐步推进,多方合力之下,智能化已经成为重庆制造行业的一个热词。今年,重庆还将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用大数据智能化为制造业赋能。
成都拥有众多软件初创企业,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来蓉设立研究中心或子公司。重庆则拥有庞大的硬件产业,有着惠普、富士康、广达电脑等信息技术巨头。未来将会出现诸多互补的机会,促进两地软件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铸基强链,创新驱动
《产城》:成都应如何加速与重庆融合构建双城经济圈,助力软件产业发展?
王献昌:双城化,从长远看,是两地居民、企业的活动便捷化、无差别化。从小处说,是社保、一卡通等能不能二地通用,从大处说,是异地同标等一系列需要连接、互通、一致的相关政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围绕环成渝地区多个领域的条例也正在加快推出。
这对软件产业,尤其是智能产业而言,是很好的机会。未来多个领域既有对新需求、新模式或新应用场景的开拓(如移动APP、抖音等)的助力,其相关应用又能方便快捷落地。现阶段应当是两地政府相向而行,政策上先行搭台,比如尽快通过相关政策,推进双城智能产业需求、合作的深度。加快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布局优化两地交通运输,构建服务于更高频、更大流量的交通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快”与“更近”。同时可将多类软件相关项目面向双城,扩展至两地适用,引导相关产业链建设,共同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圈。
《产城》:在此背景下,对于各类软件企业而言,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王献昌:由于成渝城市群建立在广阔的轨道交通网之上,且两地同为“一带一路”铁路网中的重要枢纽,其软件产业发展的独特之处是在促进长江上游地区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关键。
但软件产业的难点有三,一是创新,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模式创新。二是核心技术积累,提供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卡脖子”技术。三是开拓有效市场,助力技术在各类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能真正为人所用。
从长远看,每家软件企业都要发展自己独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以成都软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智科技)为例,其长期以复杂航空调度为应用背景,研究开放的能够解决不同体系间互操作和自主决策支撑的核心技术。2016年,软智科技成立了成都凯斯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为面向做强人工智能、解决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提供平台支撑,下一步将加强在成渝地区的合作,重点为涉及大数据融合、机器人集群协同等提供核心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