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作为学校要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让企业满意,要加大教学创新力度,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知识结构,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中的应用特点越来越显著,在培养学生专业情感、提高专业认识和增强专业的综合技能上效果明显。
【关键词】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暑期,笔者在清华大学进行了项目式教学的深层次培训和实践,经过实践总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采用现场调查、教学研究、实验论证、讨论总结、学生考核的方法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一)中职教学现状及专业课的特点:现在许多中职院校教学现状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大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昏昏欲睡,考试背诵答案应付过关,结果是老师学生没少下功夫而收效却很小。
例如《电工基础》这门课里的电磁部分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很抽象,《电修工艺》、《电工仪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性很强,《电子技术》、《电机变压器》、《电力拖动》专业理论知识是推理性内容,逻辑性强,抽象性强,我们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针对现状进行研讨: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非常必要,我们课题组成员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国内中职教育先进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倾听学生的呼声,征求学生对专业课的意见和建议,再进行分析与研讨。
(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首先把《电工》课程统一整理,列出主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进行任务划分,对每一个任务都制作了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引领式教学,例如在讲授《电力拖动》中的一个项目: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老师在教学过程不妨这样设置:通过多媒体教学放映一些画面,从人力拉东西开始,然后是小驴拉车,最后是电动机托运东西。最后总结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以项目式教学为引领,分组探究、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讨论总结,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四)具体实施:
1、项目设计方面:项目设计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参与性。
2、任务驱动方面:既要有操作性,又有明确性。
3、分组探究方面:探究小组的建立要有层次性,探究问题要有创新性。
4、合作学习方面: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例如,在讲《单相异步电动机》时,可在每组组长的指导下,每人亲手绕制一个家庭用的洗衣机电动机。
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们用本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并采用技能比武、产品研究、读图比赛、设计电路等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实验的得与失,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完善。2011年12月,再次讨论分析,认真总结,写出论文。
三、研究的结果
(一)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变,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查找资料画电路图设计线路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和指导学生。
(二)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与创新中,按我们教研组所研究的教学方法,对在校学生进行试验我们对《电工基础》《电力拖动》《电机变压器》《晶闸管变流技术》等课程进行试验,在校08级、09级、10级电专业班级作为实验班级,经过三年多的课程学习我们发现:
1、这些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提高,老师不再为上课效率低而发愁。
2、學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主动自学,查找资料,咨询教师。
3、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接电路图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4、这些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点理解的更透彻。
5、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学关系更加和睦,学习过程中更加强了相互合作。
(三)本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每组制订了同一目标,为完成同一项任务,他们之间就好比现在的生产流水线,中间有一个环节慢了或者出错了,其他环节就要出问题。所以每个人都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主动查找资料,认真研究设备的工作原理。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
(四)本课题的研究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分组探究学习中,人人有讨论、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路开通,思想活跃,容易碰出智慧的火花,产生灵感,还会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在分组探究中根据所学知识开发出了新的产品。
四、课题总结
教学实践证明,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项目”为线索,以“任务”为动力,以“合作”为形式,以“分组”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培养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体验着工作实践,进行着岗前实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工协作、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身优势,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艺术、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促效果好起来,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体验到探究的愉悦、合作的惬意,捕捉美好的成长感受。同时,既优化项目式教学,又提高技校专业课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2003(6)
[2]姜大源.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2003(12)
[3]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关键词】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暑期,笔者在清华大学进行了项目式教学的深层次培训和实践,经过实践总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采用现场调查、教学研究、实验论证、讨论总结、学生考核的方法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一)中职教学现状及专业课的特点:现在许多中职院校教学现状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大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昏昏欲睡,考试背诵答案应付过关,结果是老师学生没少下功夫而收效却很小。
例如《电工基础》这门课里的电磁部分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很抽象,《电修工艺》、《电工仪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性很强,《电子技术》、《电机变压器》、《电力拖动》专业理论知识是推理性内容,逻辑性强,抽象性强,我们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针对现状进行研讨: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非常必要,我们课题组成员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国内中职教育先进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倾听学生的呼声,征求学生对专业课的意见和建议,再进行分析与研讨。
(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首先把《电工》课程统一整理,列出主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进行任务划分,对每一个任务都制作了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引领式教学,例如在讲授《电力拖动》中的一个项目: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老师在教学过程不妨这样设置:通过多媒体教学放映一些画面,从人力拉东西开始,然后是小驴拉车,最后是电动机托运东西。最后总结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以项目式教学为引领,分组探究、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讨论总结,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四)具体实施:
1、项目设计方面:项目设计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参与性。
2、任务驱动方面:既要有操作性,又有明确性。
3、分组探究方面:探究小组的建立要有层次性,探究问题要有创新性。
4、合作学习方面: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例如,在讲《单相异步电动机》时,可在每组组长的指导下,每人亲手绕制一个家庭用的洗衣机电动机。
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们用本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并采用技能比武、产品研究、读图比赛、设计电路等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实验的得与失,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完善。2011年12月,再次讨论分析,认真总结,写出论文。
三、研究的结果
(一)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变,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查找资料画电路图设计线路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和指导学生。
(二)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与创新中,按我们教研组所研究的教学方法,对在校学生进行试验我们对《电工基础》《电力拖动》《电机变压器》《晶闸管变流技术》等课程进行试验,在校08级、09级、10级电专业班级作为实验班级,经过三年多的课程学习我们发现:
1、这些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提高,老师不再为上课效率低而发愁。
2、學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主动自学,查找资料,咨询教师。
3、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接电路图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4、这些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点理解的更透彻。
5、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学关系更加和睦,学习过程中更加强了相互合作。
(三)本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每组制订了同一目标,为完成同一项任务,他们之间就好比现在的生产流水线,中间有一个环节慢了或者出错了,其他环节就要出问题。所以每个人都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主动查找资料,认真研究设备的工作原理。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
(四)本课题的研究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分组探究学习中,人人有讨论、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路开通,思想活跃,容易碰出智慧的火花,产生灵感,还会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在分组探究中根据所学知识开发出了新的产品。
四、课题总结
教学实践证明,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项目”为线索,以“任务”为动力,以“合作”为形式,以“分组”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培养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体验着工作实践,进行着岗前实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工协作、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身优势,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艺术、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促效果好起来,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体验到探究的愉悦、合作的惬意,捕捉美好的成长感受。同时,既优化项目式教学,又提高技校专业课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2003(6)
[2]姜大源.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2003(12)
[3]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