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
下雨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滴拍打着地面窗户发出“啪嗒”的响声、打着小伞踩着雨花、雨水打湿发梢的凉意等等,都是孩子们在雨中体验的快乐。“雨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下雨呢”、“小树苗为什么不怕淋雨呢”等等,都是孩子们急于探究的问题。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关于“雨”的主题活动。本着幼儿“自主探究”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获取有关雨的知识;以幼儿兴趣为主线,创设相应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表达自己的发现,帮助幼儿在自主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
二、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雨的形成,知道雨与人类的关系,产生探究有关“雨”的知识的欲望。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雨、表现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在区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和辅助材料,表达对“雨”的认识和喜欢。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思考网络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与设置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音乐活动:小雨和小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2.能根据A、B两段的情节创编不同雨点落下时的动作情态及小花喝水的动作。
活动准备:
欣赏乐曲《小雨和花》、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片欣赏乐曲《小雨和花》,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和情绪。
提问:
(1)这首曲子有几段?
(2)两段曲子一样吗?(这首曲子是A、B结构)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创编A、B两段的动作
提问:
(1)小雨是怎样落下来的?
(2)从哪落下到哪呢?
(3)听A段乐曲反复练习按乐句做小雨落下的动作,提醒幼儿休止处要蹲下,部分幼儿做小雨,部分幼儿做小花。
(4)听B段乐曲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花喝水的动作。
(5)两人一组分角色练习雨点和花的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表演。
4.听整曲练习,教师用动作提醒幼儿动作变化,并有表情的表演。
美术活动:下雨天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2.尝试运用油画棒与水粉相结合,大胆想象,学会色相对比。
活动准备:
课件、油画棒、水粉、排笔。
活动过程:
1.看课件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提问:
(1)画面中是什么天气?
(2)下雨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小草、小花是什么样子的?
(3)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它们一样吗?
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用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创作。
提问: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幅画用了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而完成的。画中的大雨点和小雨点用油画棒画的,天空用水粉画的。
3.讲解示范,了解对比色。
(1)教师在空中示范动作、边讲解:下小雨啦,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像一根根线落下来了,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2)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练习画下雨,再练习画大雨。
(3)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大雨和小雨的区别。
(4)了解对比色,画雨和天空要用深浅对比的颜色来创作。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拿出颜色较浅的油画棒在纸上画下雨,画的时候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画完以后可以选择颜色较深水粉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涂在画纸上,这样一幅下雨天就画完了。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提醒:
a.雨落下的方向要一致。
b.要用两种线表示大雨、小雨。
c.要画满整张纸。
d.涂水粉要按顺序,选择对比的颜色上色。
e.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5.总结评价。
美工活动:小花伞
活动目标:
1.喜爱手工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2.了解伞的主要特征,并积极动脑装饰小花伞。
3.初步尝试用皮筋扎的技巧,能手眼协调地进行剪的动作。
活动准备:
伞、成品若干、剪刀、皮筋、卷好的小纸棒、笔、彩色即时贴、在塑料包装纸上画好的圆。
活动过程:
1.出示伞,了解伞的主要特征,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伞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小结:伞主要有伞把、伞柄、伞骨架、伞面、伞尖组成的。
2.出示成品伞,幼儿仔细观察,探索伞的制作方法。
提问: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伞面上是用什么做装饰的?
伞把和伞面是怎样固定的?
3.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
(1)制作伞面的材料主要是塑料包装纸,请小朋友们用剪刀,剪下包装袋上的圆,留作伞面。
(2)先用笔在即时贴上画好图案,再用剪刀剪下图案,贴在伞面上。
(3)用伞面中间位置包住小纸棒的一段,用皮筋扎住伞面和纸棒。
(4)打开伞面,将小纸棒另一端弯曲。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品后帮助别人。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皮筋扎的方法。
5.把幼儿制作的伞挂起来,共同欣赏。
科学活动:雨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实验操作,初步了解雨的形成。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玻璃杯、洒精灯一个、水杯、玻璃片一块、课件、头饰(太阳、冷风)。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引发幼儿思考。
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了解雨的形成。
(1)猜想雨的形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
提问:烧杯里的水加热后,发什么了现象?
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a.教师将幼儿准备的杯子里倒上热水。提问:杯子里冒出的是什么?
b.在把玻璃片盖在杯子上,提问:为什么会有小水珠?
小结: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观看课件,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请幼儿结合刚才的实验,再来说一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总结:太阳就像大火炉,海洋、江河、小溪、小水塘、土地、衣服、手帕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空气就凝结成小水珠,水珠越积越多就会落下来变成了雨。
4.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小朋友讨论雨的好处和危害。
(2)总结雨的好处与危害。
5.游戏:太阳和小雨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雨具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各种雨具的兴趣。
2.了解一些常用的雨具,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雨衣、雨鞋、雨伞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雨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用过这些雨具吗?
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
2.认识各种雨具名称及使用方法。
(1)出示雨具了解名称。
(2)幼儿分组探索雨具的使用方法。
(3)幼儿和同伴讨论自己是怎样使用雨具的。
(4)小结。
3.雨具搭配使用。
(1)幼儿讨论怎么搭配使用雨具。
(2)幼儿尝试搭配雨具。
(3)小结。
4.讨论自己最喜欢的雨具,为什么喜欢它?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在选择主题的内容上,应该是孩子熟悉的、容易接触的,贴近生活的,这样就容易利用生活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果活动内容跟孩子生活相距甚远,没有一点经验,那就谈不上拓展经验和视野了,就像《雨》这样一个主题,没有哪个孩子没见过雨,他们对雨再熟悉不过了,根据它的科学性我了安排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而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样孩子既掌握了知识,又从中得到了快乐。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围绕主题,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学习的乐趣,萌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例如:主题墙、雨具加工坊、雨具吧、雨点涂鸦、雨巷等。当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展出,还可以运用到游戏中,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愿望,每个孩子都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能参与到游戏中。这就使孩子对自己操作活动有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孩子自己产生的,并不是老师强加的,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当孩子在实验操作、观察、了解了雨的形成后,激发了孩子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鼓励孩子在准备的材料中挑选,让他们不断地实验,得出了与天气现象有关的其它答案。如:龙卷风的形成、雪的形成、彩虹的形成等。不断地实验、操作又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跳跳乐”、“躲雨”、“雨巷”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户外游戏,每一个游戏都围绕主题,都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他们通过游戏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的基本动作。如:跑、跳、走、反应速度等。
有了和主题相关的活动,在区角游戏中的“妙妙雨具加工坊”、“妙妙雨具吧”、“勇闯雨巷”等,让孩子们设计雨具进行出售,有了雨具才能顺利通过“勇闯雨巷”。孩子们在这种挑战性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幼小的孩子们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教师应有目的地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科学主题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下雨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滴拍打着地面窗户发出“啪嗒”的响声、打着小伞踩着雨花、雨水打湿发梢的凉意等等,都是孩子们在雨中体验的快乐。“雨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下雨呢”、“小树苗为什么不怕淋雨呢”等等,都是孩子们急于探究的问题。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关于“雨”的主题活动。本着幼儿“自主探究”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获取有关雨的知识;以幼儿兴趣为主线,创设相应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表达自己的发现,帮助幼儿在自主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
二、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雨的形成,知道雨与人类的关系,产生探究有关“雨”的知识的欲望。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雨、表现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在区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和辅助材料,表达对“雨”的认识和喜欢。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思考网络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与设置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音乐活动:小雨和小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2.能根据A、B两段的情节创编不同雨点落下时的动作情态及小花喝水的动作。
活动准备:
欣赏乐曲《小雨和花》、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片欣赏乐曲《小雨和花》,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和情绪。
提问:
(1)这首曲子有几段?
(2)两段曲子一样吗?(这首曲子是A、B结构)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创编A、B两段的动作
提问:
(1)小雨是怎样落下来的?
(2)从哪落下到哪呢?
(3)听A段乐曲反复练习按乐句做小雨落下的动作,提醒幼儿休止处要蹲下,部分幼儿做小雨,部分幼儿做小花。
(4)听B段乐曲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花喝水的动作。
(5)两人一组分角色练习雨点和花的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表演。
4.听整曲练习,教师用动作提醒幼儿动作变化,并有表情的表演。
美术活动:下雨天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2.尝试运用油画棒与水粉相结合,大胆想象,学会色相对比。
活动准备:
课件、油画棒、水粉、排笔。
活动过程:
1.看课件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提问:
(1)画面中是什么天气?
(2)下雨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小草、小花是什么样子的?
(3)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它们一样吗?
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用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创作。
提问: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幅画用了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而完成的。画中的大雨点和小雨点用油画棒画的,天空用水粉画的。
3.讲解示范,了解对比色。
(1)教师在空中示范动作、边讲解:下小雨啦,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像一根根线落下来了,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2)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练习画下雨,再练习画大雨。
(3)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大雨和小雨的区别。
(4)了解对比色,画雨和天空要用深浅对比的颜色来创作。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拿出颜色较浅的油画棒在纸上画下雨,画的时候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画完以后可以选择颜色较深水粉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涂在画纸上,这样一幅下雨天就画完了。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提醒:
a.雨落下的方向要一致。
b.要用两种线表示大雨、小雨。
c.要画满整张纸。
d.涂水粉要按顺序,选择对比的颜色上色。
e.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5.总结评价。
美工活动:小花伞
活动目标:
1.喜爱手工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2.了解伞的主要特征,并积极动脑装饰小花伞。
3.初步尝试用皮筋扎的技巧,能手眼协调地进行剪的动作。
活动准备:
伞、成品若干、剪刀、皮筋、卷好的小纸棒、笔、彩色即时贴、在塑料包装纸上画好的圆。
活动过程:
1.出示伞,了解伞的主要特征,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伞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小结:伞主要有伞把、伞柄、伞骨架、伞面、伞尖组成的。
2.出示成品伞,幼儿仔细观察,探索伞的制作方法。
提问: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伞面上是用什么做装饰的?
伞把和伞面是怎样固定的?
3.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
(1)制作伞面的材料主要是塑料包装纸,请小朋友们用剪刀,剪下包装袋上的圆,留作伞面。
(2)先用笔在即时贴上画好图案,再用剪刀剪下图案,贴在伞面上。
(3)用伞面中间位置包住小纸棒的一段,用皮筋扎住伞面和纸棒。
(4)打开伞面,将小纸棒另一端弯曲。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品后帮助别人。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皮筋扎的方法。
5.把幼儿制作的伞挂起来,共同欣赏。
科学活动:雨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实验操作,初步了解雨的形成。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玻璃杯、洒精灯一个、水杯、玻璃片一块、课件、头饰(太阳、冷风)。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引发幼儿思考。
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了解雨的形成。
(1)猜想雨的形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
提问:烧杯里的水加热后,发什么了现象?
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a.教师将幼儿准备的杯子里倒上热水。提问:杯子里冒出的是什么?
b.在把玻璃片盖在杯子上,提问:为什么会有小水珠?
小结: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观看课件,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请幼儿结合刚才的实验,再来说一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总结:太阳就像大火炉,海洋、江河、小溪、小水塘、土地、衣服、手帕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空气就凝结成小水珠,水珠越积越多就会落下来变成了雨。
4.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小朋友讨论雨的好处和危害。
(2)总结雨的好处与危害。
5.游戏:太阳和小雨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雨具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各种雨具的兴趣。
2.了解一些常用的雨具,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雨衣、雨鞋、雨伞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雨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用过这些雨具吗?
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
2.认识各种雨具名称及使用方法。
(1)出示雨具了解名称。
(2)幼儿分组探索雨具的使用方法。
(3)幼儿和同伴讨论自己是怎样使用雨具的。
(4)小结。
3.雨具搭配使用。
(1)幼儿讨论怎么搭配使用雨具。
(2)幼儿尝试搭配雨具。
(3)小结。
4.讨论自己最喜欢的雨具,为什么喜欢它?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在选择主题的内容上,应该是孩子熟悉的、容易接触的,贴近生活的,这样就容易利用生活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果活动内容跟孩子生活相距甚远,没有一点经验,那就谈不上拓展经验和视野了,就像《雨》这样一个主题,没有哪个孩子没见过雨,他们对雨再熟悉不过了,根据它的科学性我了安排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而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样孩子既掌握了知识,又从中得到了快乐。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围绕主题,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学习的乐趣,萌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例如:主题墙、雨具加工坊、雨具吧、雨点涂鸦、雨巷等。当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展出,还可以运用到游戏中,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愿望,每个孩子都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能参与到游戏中。这就使孩子对自己操作活动有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孩子自己产生的,并不是老师强加的,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当孩子在实验操作、观察、了解了雨的形成后,激发了孩子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鼓励孩子在准备的材料中挑选,让他们不断地实验,得出了与天气现象有关的其它答案。如:龙卷风的形成、雪的形成、彩虹的形成等。不断地实验、操作又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跳跳乐”、“躲雨”、“雨巷”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户外游戏,每一个游戏都围绕主题,都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他们通过游戏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的基本动作。如:跑、跳、走、反应速度等。
有了和主题相关的活动,在区角游戏中的“妙妙雨具加工坊”、“妙妙雨具吧”、“勇闯雨巷”等,让孩子们设计雨具进行出售,有了雨具才能顺利通过“勇闯雨巷”。孩子们在这种挑战性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幼小的孩子们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教师应有目的地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科学主题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