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基本情况
  1.1授课对象
  学生来自四星级普通高中普通班,基础不错,在高中阶段已经度过一年半,已经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班级中有一定数量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
  1.2教材分析
  数系的扩充是选修1-2和选修2-2的内容,扩充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需要在问题情景中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体会实际需要与数学内部的矛盾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方法、能力这三个层面确定为:
  (1) 经历数的概念的发展和数系扩充的过程,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以及数学发生、发展的客观需求.
  (2) 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及复数相等的条件.
  (3) 使学生感悟与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案例聚焦
  从众多的教学设计看,基本是通过方程在不同范围的解的状况导出实数系扩充的必要性.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去巩固复数的相关概念.我们的设计聚焦于挖掘概念背后的数学文化凸显数学的教育的文化价值是我们聚焦的主要问题.
  3. 教学过程
  3.1知识回顾激发冲突
  生:对每个问题而言,在小的范围内是没有解的,但在大的范围内是有解的.
  教学意图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育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熟悉简单方程有解无解的情况,因此我们从方程角度看数系扩充的进程,有利于学生去体会到每次数系扩充的必要性.
  3.2展现历实探究规律
  问题3:请同学阅读下面数系扩充的历史,你能否从中得到数系扩充过程必须满足的原则?
  师:在一个数系中,我们都会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如在自然数集中有加法运算,整数集中乘法运算等,从这个角度看,每次数系的扩充与运算法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在给定的数系中,如果考虑原来运算的逆运算,那么在原有的数系中逆运算不一定能成立,但扩充之后,逆运算一定能够成立.
  师:那么原来的运算法则在新的数系中还能进行吗?
  生:可以的.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数系在扩充的过程要3个原则:(1) 引入新的数;(2) 原运算在新的数系中得以保持;(3) 新运算(逆运算)在新的数系中得以成立.为了使得x2=-1得以成立,我们需要对原来的实数系扩充.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数学文化的学习中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该问题以数学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力求让学生体会每次数系扩充的必要性,即每次数系的扩充都是在为了解决原来数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另外,也要体会到新数系包含了原来的数系,在新数系中原有的运算仍然适用,同时解决了某些运算在原来数系中不可实施的矛盾.
  生3:新数应该无穷多个,因为数系在扩充的后,原来的运算在新的数系中仍然要成立,所以-1和i相乘所得结果仍在新的数系中,类似这样的数如±2i,±3i有无穷多个.
  生4:老师,还有其他的新数,如1+i等,这样的新数也有无穷多个.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讨论,新数系中的数要满足a+bi的形式,其中a,b∈R.形如这样的数我们称为复数,所有复数的集合称为复数集.对于复数z=a+bi(a,b∈R),当且仅当b=0时,z是实数a;当b≠0时,z叫做虚数;特别地,当a=0且b≠0时,z叫做纯虚数.
  教学意图因为引入虚数单位而且数系的扩充要保持原来运算的运算规律,所以由实数a,b和原来实数集中的乘法可以得到一类新的数即复数.知识依据数学知识产生的规律来认识复数集,它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理的途径. 新课标也指出:“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产生、发展的逐步形成过程,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形态”,这就是数学文化价值.
  4. 回顾与反思
  4.1教学立意
  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文化应尽可能地有机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而且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入数学文化知识,使得教材的内容得到“生活化”、“情景化”,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知识基础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数学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面:(1) 思维训练;(2) 数学应用;(3) 文化素养的提高.如果一个高中生将来要成长为数学家,那么较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如果一个高中生将来要从事工科,那么他要从数学教育中获取较多的数学应用知识.但大部分人将来所从事的未必是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所以数学教育要面向大众学生,不能一味地追求数学的难度和数学的逻辑思维训练,相反,应该以数学文化关怀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如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另一方面是人类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等,前者是数学文化的基础,后者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因此数学教育应该在文化这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开展,首先,数学的历史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其次,数学的发展历史中会贯穿一种探索精神和治学之道,通过这样的课堂,我们就会合理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2教学反思
  数学文化怎样渗透更为合适?长期以来,数学以其特有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被誉为“思维的体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数学教育家提出数学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数学文化的体现应该数的变化历史上,而且在其变化的历史进程中还始终满足两个规律,让学生从历史中体会这两个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是一开始就介绍数的发展历史,还是先让学生产生一些关于数的认识上的冲突,在介绍数的发展历史?我们选择了后者.
  关于复数的定义,也应该有数学文化的影子.教材中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给出复数的定义等,但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不同的实系数的解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形成的一类新数及复数.因为这种数形式的背后实际上一类“基”的概念即复数可以看成由通过实系数构成,“基”在数学的诸多方面都有应用.
其他文献
一、 理解运算求解能力  数学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品质,它对数学活动的进程方式起着直接的、稳定的调节作用,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在数学活动中的外化,高考考查的数学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其中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与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1. 高中阶段常
期刊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那么数学习题课,探究剖析很
期刊
一、 变中有不变  南开大学的顾沛教授在讲授《数学文化》中指出:从变化的数学模型中研究不变的性质是数学研究的方向之一,这个观点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理解高考数学试题的考查导向也有着指导意义.高中圆锥曲线内容因其思维复杂、计算繁难等特点,使得学生惧怕.在历年的高考中,众多省份将解析几何试题作为压轴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数学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圆锥曲线中“动”与“静”的相互转化,
期刊
近年来,在模考和高考的解析几何解答题中常出现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用常规的方法解答往往运算量比较大,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捷的方法——三角函数法.  1互相垂直线段的长度  1.1用三角函数法研究平面上一点的坐标  本题的关键是研究O到直线AB的距离d,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如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行不行?即使研究两线段OA,OB的长度,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如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各种方法对
期刊
构造函数是解导数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有时简单的构造函数对问题求解带来很大麻烦甚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怎样合理的构造函数就是问题的关键,这里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这方面问题.  分析点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对数函数,幂函数,简单的分式根式函数,绝对值函数的图象力求清晰准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基本上是这些函数的组合体,如果适当分解和调配就一定能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使问题简单化明确化.  (3) 复合
期刊
解(证)不等式问题,从实质上说,是研究相应函数的零点、正负值问题.所以,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来处理这类问题,不仅会优化解题过程,而且会使我们迅速获得解题的途径.如果不等式两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图形建立联系,则可设法构造图形,将不等式表达的抽象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加以解决.用数形结合法解(或证)不等式问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画出所构造的两个函数的图象,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准确定位.
期刊
线性规划研究的是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是难点,高考的要求也不高,但是将它与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数列等一些问题交汇在一起,就会涉及到所有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本文将与线性规划有关的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期刊
我国数学教育的普遍模式为: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注意知识的梳理与结构的掌握,并进行较多样的变式训练,通过练题来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精讲多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学生的双基很强,特别是计算的熟练和推理的严密性比较好.这个模式有3个弱点:(1) 学生注重于数学习题本身的解决,模仿多,创新少,而且高中三年的习题训练造成更高层次数学人才的缺失,很多的学生在大学里对数学敬而远之;(2)
期刊
在求函数的切线方程、单调性、极值、最值等方面,导数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利用导数方法求解深受学生欢迎,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学习导数时,往往在下面几个方面存在概念理解不透而导致解题错误的问题.
期刊
极限思想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利用极限思想使人们能够从有限认识无限,从近似认识精确,从量变认识质变.同时极限思想在解题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目前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多处内容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如“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并没有学习极限理论,极限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推广,学生对这种思想方法相当陌生.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