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教师没有达到相应的学科学历要求、专业配置不合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职业待遇偏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此,农村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校本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专业化发展 现状 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经过“合格学校”、“两基”巩固提高等系列学校建设,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改变。然而,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及地理位置影响,农村师资队伍和专业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公平的形势下,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建设,成为教育资源公平的一大课题。笔者多年在农村初中任教,并经常到小学进行调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有较深的了解,现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思考,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
由于农村离县城较远,在教师分配的时候很少人会选择到农村学校工作,而且是越偏避越边远情况越严重。还有的老师工作服务年限够了以后,想方设法调离,所以造成农村教师专业水平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专任教师没有达到相应的学科学历要求。
经过“普九”和“两基”达标验收,很多学校教师的学历虽然达到“两基”要求,初中老师学历达到本科,小学老师学历大专化。但由于培训质量、考试腐败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大部分老师是在岗进修,甚至一部分代课转正的老师全日制教育是初中毕业,代课后才去参加中师函授;有的是拿到高中文凭后参加成人高考取得的函授文凭,或者是本科学的专业与所任教的专业不对口,学历完全是为了“达标”而去深造,真正专业对口而且学历合格的老师为数不多。
2、农村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
在农村中小学校,许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是文科,多以语文科为主,而理科较少。但他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可能是数学或者是物理教学,部分学科的老师严重不足,如初中的历史、生物等学科专业教师普遍不够,基本是由其他科老师兼上。而美术、地理、音乐则没有专业教师,有的学校是由非专业老师上,有的学校则干脆不开设。小学的英语、自然科学等科目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全部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上,有时一位教师需要兼多科教学。这些教师由于专业不对口,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或用来上自己任教的科目,甚至一学期都是让学生自习,使得这些科目形同虚设。而语文、信息技术老师则太多,所以只能安排这些老师“改行”上其他科。有的科目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往往是有的老师太多课,而有的科目老师很轻松。这样的教师专业配置,客观上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很难保障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3.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在农村地区许多教师有献身教育、奉献青春的伟大情怀,但不能否认,部分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于强化。由于专业教育程度低、教师来源复杂、管理松散原因,造成了部分教师的物欲熏心,缺乏热情与爱心等,使家长、学生抱怨之声不绝于耳,扭曲了教师的形象。
4.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当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令人担忧。首先,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由“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比例较大,这些教师大多是“文革”中的初高中毕业生,年龄都在45岁以上。这些农村教师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加上也存在“后天营养不良”,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方法落后、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制约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
1.目前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偏低。
虽然经过工资改革,教师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边远乡镇经济不是很发达,很多教师仅仅靠工资维持生活,没有其它的收入,特别是物价飞涨,所以生活大都是捉襟见肘。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与城市教师工资差距很大,况且,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也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客观上讲,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仍然相对较低,一旦农村教师出现健康问题或重大疾病,就会给他们增加更严重的经济困难,甚至危及到其家庭的生存地位。下面三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也占一定的比例
(1)一边教书一边种田的“农民式”教师。这部分都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边户”,指夫妻双方有一方是老师,另一方是农村户口,主要是民办转正或代课转正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在学校上班时是老师,放学、放假后就回家种田,甚至是有的老师早上从田里来上课,下课后又下到田里帮忙。这样的教师往往是靠一个的工资养活一个家庭,所以下班后不得不回家干农活。特别是一大批代课转正的“老教师”,这批老师因为年纪较长,管理与教学经验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形势,而且资格又“老”,年轻领导也不敢管理,因此,这些老师上课就是管好学生不出事,教学成绩也上不去,所教班级的成绩基本上就是学校最低分,学区最低分。
(2)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周末回家的“走教式”教师。这类教师由于家在城镇,工作在农村,所以每到星期五才回家里照顾家人,到星期天才回校工作。有的干脆就调好课,星期一才到校,星期五又不见人,每个星期工作三天半。
(3)刚毕业的低工资“月光族”教师。这部分教师因为刚毕业不久,月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因为刚毕业,又要安置小家庭,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没有住房,都是在校外租房,每月还要支付房租、水电费等,一个月下来工资没有了,只好向学校借支,这部分老师还为生活而操心,因此无法全身心仆在教育教学上。不难看出,农村教师经济状况的窘迫不利于其专业地位的改善与提升。
2.工作环境差。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看,农村教师所处工作环境较差,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条件较差。在教学硬件方面,农村中小学校与城市中小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边远山区表现更为突出。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很难谈得上互联网的应用。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信息;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师无法演示实验教学;教师教学缺少必要的音响设备,甚至连光盘、磁带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学校图书欠缺,教师教学资料缺乏;学校办公环境很差,往往七八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不少学校校舍破旧,桌椅不全。其二,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农村教师的管理阶层政客气息较浓,他们似乎习惯于对教师发号施令,甚至武断干涉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官僚主义作风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农村教师的创造激情。农村学校人文关怀的缺失,使农村教师处于“边缘”状态。这样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趋于保守,教师的专业发展变成了纸上谈兵。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再加上较低的职业待遇,结果造成农村教师 老想向城市跑,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精神已明确要求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许多地区为了落实上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实施了 “名师工程”,以八步区为例,八步区制订了《八步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制订了三个原则和六条措施,这些措施若能落实到实处,定会对八步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起到转折性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除了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是提高本教研组老师业务水平的最好的方式,而时下有很多学校的业务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展业务学习。虽然现在各级的教师培训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对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供了平台,不过大部份学校由于培训经费不足,外出听课基本上都是那几个老师,一些老师没有过外出学习的经历。所以可以通过业务学习将这些老师外出学习的先进经验在组内进行交流与学习,对于提高全教研组的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2、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脱胎于院校培训的母体,日益成为现代教师培训的主流。“‘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为: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由于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学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模式,如专题受训、教学反思、与他人对话、区域合作和行动研究等,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农村教师要立足于学校和教学实践,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主动参与,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历练自身,不断自主发展。学校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现在许多地区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较好,对于中学老师的继续教育采用了网上培训的形式,小学老师的继续教育形式更是丰富,实行了骨干老师讲课,由名师、教研员评课等方式,对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设了平台。不管什么样的培训方式都有利弊,比如网上学习,就会有老师为了完成任务挂上,根本不听,作业也有在网上抄袭的现象。甚至有的年老一点的教师根本不会利用电脑上网,去听一节课根本听不出什么,对这些老师来说这样的培训就没有什么效果,而最需要提高的恰恰是这批人。因此,还要探索教师培训的方式。
我认为教师的培训(特别是继续教育)应该分层次进行。如骨干教师的培训应该跟一般老师要不同,内容也不同,可以是参加国培计划或是省级的培训,而一般老师的培训重在教育理念、教学技巧的培训,对于年长一些的“老”教师,或学历不达标、代课转正的教师则应该重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训,甚至于培训这些教师备课、上课的能力,或者让这些老师做一些教学参考书的题目等等。
4、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首先,国家应对农村教育继续实行较大的财政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缩小城乡教师之间收入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根据国家财力和各地经济实力,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福利待遇,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健康地发展。要通过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待遇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和个人资本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中,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政府要通过采取政策改革新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教师管理阶层的行为。农村教师管理阶层要对教师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适当地为教师放权、减压,为农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供较为民主的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既需要外部的支持,也同样需要教师个体的不懈努力。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农村教师的不断努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廖龙龙 关于农村中小学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远程教育杂志,2005.(2)48-51
[2]王卓,杨建云 教师专业素质内涵诠释. 教育科学 2004.(10).51-55
[3]李森教 师培训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4(7)
[4]周奇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质初探. 教育探索 2011(1).46-47
[5]王丽珍 耿芳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63-64
[6]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6
[7]刘要悟 程天君校本培训的合理性追求[J].教育研究,2004(6)“基金项目:‘国培计划’项目和广西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广西桂东地区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批准号:[2010]60B22)”的子项目“新课程实施与广西桂东地区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本文是上述子项目的论文
作者简介:
莫权书,1975年6月生,男,汉族,籍贯:广西贺州,学历:本科
现任职称: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二中副校长 中学一级教师
指导教师简介:
刘国松,1959.年2月生,男,汉族,籍贯:广西贺州,学历:本科,现任职称: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专业化发展 现状 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经过“合格学校”、“两基”巩固提高等系列学校建设,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改变。然而,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及地理位置影响,农村师资队伍和专业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公平的形势下,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建设,成为教育资源公平的一大课题。笔者多年在农村初中任教,并经常到小学进行调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有较深的了解,现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思考,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
由于农村离县城较远,在教师分配的时候很少人会选择到农村学校工作,而且是越偏避越边远情况越严重。还有的老师工作服务年限够了以后,想方设法调离,所以造成农村教师专业水平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专任教师没有达到相应的学科学历要求。
经过“普九”和“两基”达标验收,很多学校教师的学历虽然达到“两基”要求,初中老师学历达到本科,小学老师学历大专化。但由于培训质量、考试腐败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大部分老师是在岗进修,甚至一部分代课转正的老师全日制教育是初中毕业,代课后才去参加中师函授;有的是拿到高中文凭后参加成人高考取得的函授文凭,或者是本科学的专业与所任教的专业不对口,学历完全是为了“达标”而去深造,真正专业对口而且学历合格的老师为数不多。
2、农村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
在农村中小学校,许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是文科,多以语文科为主,而理科较少。但他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可能是数学或者是物理教学,部分学科的老师严重不足,如初中的历史、生物等学科专业教师普遍不够,基本是由其他科老师兼上。而美术、地理、音乐则没有专业教师,有的学校是由非专业老师上,有的学校则干脆不开设。小学的英语、自然科学等科目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全部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上,有时一位教师需要兼多科教学。这些教师由于专业不对口,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或用来上自己任教的科目,甚至一学期都是让学生自习,使得这些科目形同虚设。而语文、信息技术老师则太多,所以只能安排这些老师“改行”上其他科。有的科目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往往是有的老师太多课,而有的科目老师很轻松。这样的教师专业配置,客观上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很难保障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3.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在农村地区许多教师有献身教育、奉献青春的伟大情怀,但不能否认,部分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于强化。由于专业教育程度低、教师来源复杂、管理松散原因,造成了部分教师的物欲熏心,缺乏热情与爱心等,使家长、学生抱怨之声不绝于耳,扭曲了教师的形象。
4.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当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令人担忧。首先,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由“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比例较大,这些教师大多是“文革”中的初高中毕业生,年龄都在45岁以上。这些农村教师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加上也存在“后天营养不良”,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方法落后、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制约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
1.目前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偏低。
虽然经过工资改革,教师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边远乡镇经济不是很发达,很多教师仅仅靠工资维持生活,没有其它的收入,特别是物价飞涨,所以生活大都是捉襟见肘。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与城市教师工资差距很大,况且,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也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客观上讲,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仍然相对较低,一旦农村教师出现健康问题或重大疾病,就会给他们增加更严重的经济困难,甚至危及到其家庭的生存地位。下面三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也占一定的比例
(1)一边教书一边种田的“农民式”教师。这部分都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边户”,指夫妻双方有一方是老师,另一方是农村户口,主要是民办转正或代课转正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在学校上班时是老师,放学、放假后就回家种田,甚至是有的老师早上从田里来上课,下课后又下到田里帮忙。这样的教师往往是靠一个的工资养活一个家庭,所以下班后不得不回家干农活。特别是一大批代课转正的“老教师”,这批老师因为年纪较长,管理与教学经验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形势,而且资格又“老”,年轻领导也不敢管理,因此,这些老师上课就是管好学生不出事,教学成绩也上不去,所教班级的成绩基本上就是学校最低分,学区最低分。
(2)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周末回家的“走教式”教师。这类教师由于家在城镇,工作在农村,所以每到星期五才回家里照顾家人,到星期天才回校工作。有的干脆就调好课,星期一才到校,星期五又不见人,每个星期工作三天半。
(3)刚毕业的低工资“月光族”教师。这部分教师因为刚毕业不久,月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因为刚毕业,又要安置小家庭,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没有住房,都是在校外租房,每月还要支付房租、水电费等,一个月下来工资没有了,只好向学校借支,这部分老师还为生活而操心,因此无法全身心仆在教育教学上。不难看出,农村教师经济状况的窘迫不利于其专业地位的改善与提升。
2.工作环境差。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看,农村教师所处工作环境较差,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条件较差。在教学硬件方面,农村中小学校与城市中小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边远山区表现更为突出。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很难谈得上互联网的应用。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信息;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师无法演示实验教学;教师教学缺少必要的音响设备,甚至连光盘、磁带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学校图书欠缺,教师教学资料缺乏;学校办公环境很差,往往七八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不少学校校舍破旧,桌椅不全。其二,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农村教师的管理阶层政客气息较浓,他们似乎习惯于对教师发号施令,甚至武断干涉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官僚主义作风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农村教师的创造激情。农村学校人文关怀的缺失,使农村教师处于“边缘”状态。这样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趋于保守,教师的专业发展变成了纸上谈兵。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再加上较低的职业待遇,结果造成农村教师 老想向城市跑,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精神已明确要求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许多地区为了落实上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实施了 “名师工程”,以八步区为例,八步区制订了《八步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制订了三个原则和六条措施,这些措施若能落实到实处,定会对八步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起到转折性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除了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是提高本教研组老师业务水平的最好的方式,而时下有很多学校的业务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展业务学习。虽然现在各级的教师培训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对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供了平台,不过大部份学校由于培训经费不足,外出听课基本上都是那几个老师,一些老师没有过外出学习的经历。所以可以通过业务学习将这些老师外出学习的先进经验在组内进行交流与学习,对于提高全教研组的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2、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脱胎于院校培训的母体,日益成为现代教师培训的主流。“‘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为: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由于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学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模式,如专题受训、教学反思、与他人对话、区域合作和行动研究等,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农村教师要立足于学校和教学实践,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主动参与,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历练自身,不断自主发展。学校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现在许多地区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较好,对于中学老师的继续教育采用了网上培训的形式,小学老师的继续教育形式更是丰富,实行了骨干老师讲课,由名师、教研员评课等方式,对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设了平台。不管什么样的培训方式都有利弊,比如网上学习,就会有老师为了完成任务挂上,根本不听,作业也有在网上抄袭的现象。甚至有的年老一点的教师根本不会利用电脑上网,去听一节课根本听不出什么,对这些老师来说这样的培训就没有什么效果,而最需要提高的恰恰是这批人。因此,还要探索教师培训的方式。
我认为教师的培训(特别是继续教育)应该分层次进行。如骨干教师的培训应该跟一般老师要不同,内容也不同,可以是参加国培计划或是省级的培训,而一般老师的培训重在教育理念、教学技巧的培训,对于年长一些的“老”教师,或学历不达标、代课转正的教师则应该重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训,甚至于培训这些教师备课、上课的能力,或者让这些老师做一些教学参考书的题目等等。
4、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首先,国家应对农村教育继续实行较大的财政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缩小城乡教师之间收入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根据国家财力和各地经济实力,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福利待遇,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健康地发展。要通过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待遇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和个人资本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中,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政府要通过采取政策改革新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教师管理阶层的行为。农村教师管理阶层要对教师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适当地为教师放权、减压,为农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供较为民主的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既需要外部的支持,也同样需要教师个体的不懈努力。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农村教师的不断努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廖龙龙 关于农村中小学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远程教育杂志,2005.(2)48-51
[2]王卓,杨建云 教师专业素质内涵诠释. 教育科学 2004.(10).51-55
[3]李森教 师培训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4(7)
[4]周奇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质初探. 教育探索 2011(1).46-47
[5]王丽珍 耿芳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63-64
[6]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6
[7]刘要悟 程天君校本培训的合理性追求[J].教育研究,2004(6)“基金项目:‘国培计划’项目和广西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广西桂东地区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批准号:[2010]60B22)”的子项目“新课程实施与广西桂东地区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本文是上述子项目的论文
作者简介:
莫权书,1975年6月生,男,汉族,籍贯:广西贺州,学历:本科
现任职称: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二中副校长 中学一级教师
指导教师简介:
刘国松,1959.年2月生,男,汉族,籍贯:广西贺州,学历:本科,现任职称: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