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凡是缺乏教师关爱的地方,学生的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相互尊重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8-01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一番空话,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体现的是心灵的和谐。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了解、善于沟通为基础。理解从来都是相互的,只有一方理解还不是真正的理解,唯有双方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固然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前提之一,学生了解教师,也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前提之一。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度,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教师要主动向学生推介自己。学生一般都有了解教师的强烈愿望,教师适时向学生介绍自己,有利于迅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可以尝试在学生中开展“今天我做小老师”活动,让部分学生尝试当一次教师,课内承担部分领读、讲解等任务,课外承担部分辅导、作业批改等任务,切身体验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加深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一位老教师在上课时还是采用以前的方式——上课拖堂、放学后加班。她想尽量多用一点时间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对这一做法,学生很不习惯。因此,他们在日记里倾吐自己的不满,甚至用上了一些难听的词语。这位老师看了学生日记后,没有气愤,没有兴师问罪,而是和学生谈话、沟通,承认自己的做法不妥,使学生很受感动,从而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隔阂,师生关系也变得和谐起来。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在尊师重教的文明社会里,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服从老师的科学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对老师极为尊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和老师人格平等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已有所保留,如尊重自己喜欢的老师,尊重关心自己的老师等。老师如果只凭着自己为人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就行不通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说老师应该在学问和做人方面都为学生树立榜样,而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恐怕还应该加上一条,放下老师的架子。老师的职业其实在传播知识和实施纪律以外有其他更广泛的内容:如启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老师只有放下架子和孩子们平等相处才能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在尊重知识方面,更要讲师生平等。从这个方面来说,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把师道凌驾于知识之上是片面甚至错误的,不利于教育的有效和正确的实施。校园里有民主平等的学术气氛,对于师生的和谐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老师辛勤地工作应该得到尊重,而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应该得到尊重。有了相互尊重的和谐气氛,师生都可以在校园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的影响下,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生沦落为考试的机器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在另一方面,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无论社会、家长、学校都给予老师极大的压力,“成绩”的高低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成绩”指标,就可能保不了“饭碗”,于是“成绩”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想学”,但在“成绩”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只能“要你学”,于是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关系。老师要积极改变思想方法,要由偏重于知识传授,只重分数,不重能力,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转到以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基本教育上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学会做人的学生自然知道努力学习,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的。在我所教授的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课上,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们和我共同完成相关的操作过程,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总是想得到我和全班其他同学的肯定,显得爱表现一番。相对而言,我又总是能尽量地满足于他们,正确地引导于他们,而发展他们潜在的其他操作能力,他们那种显得无所顾及地亲近于我,又正是我实施课堂改革的点子库所在,从他们的实际操作中,我得到了许多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好点子。课堂教学也收到良好效果。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教师也会出现不良行为,如果仅仅靠师德修养来维护师生关系,那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例如,一些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对教师的教育屡教不听,甚至漫骂、殴打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当前在校园中并没有制定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的完善与健全的法律制度,导致一些学生肆意侵犯教师的权益,这也反映了校园法制建设的存在问题。学校和社会要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体谅教师,体谅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生命历程,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发展,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师一句关心的话,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或奖励,都会让学生难以忘怀。教师要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才能和谐,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我们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底、做出成效来,用爱心去对待学生,并不断创新思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相互尊重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8-01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一番空话,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体现的是心灵的和谐。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了解、善于沟通为基础。理解从来都是相互的,只有一方理解还不是真正的理解,唯有双方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固然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前提之一,学生了解教师,也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前提之一。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度,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教师要主动向学生推介自己。学生一般都有了解教师的强烈愿望,教师适时向学生介绍自己,有利于迅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可以尝试在学生中开展“今天我做小老师”活动,让部分学生尝试当一次教师,课内承担部分领读、讲解等任务,课外承担部分辅导、作业批改等任务,切身体验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加深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一位老教师在上课时还是采用以前的方式——上课拖堂、放学后加班。她想尽量多用一点时间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对这一做法,学生很不习惯。因此,他们在日记里倾吐自己的不满,甚至用上了一些难听的词语。这位老师看了学生日记后,没有气愤,没有兴师问罪,而是和学生谈话、沟通,承认自己的做法不妥,使学生很受感动,从而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隔阂,师生关系也变得和谐起来。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在尊师重教的文明社会里,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服从老师的科学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对老师极为尊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和老师人格平等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已有所保留,如尊重自己喜欢的老师,尊重关心自己的老师等。老师如果只凭着自己为人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就行不通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说老师应该在学问和做人方面都为学生树立榜样,而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恐怕还应该加上一条,放下老师的架子。老师的职业其实在传播知识和实施纪律以外有其他更广泛的内容:如启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老师只有放下架子和孩子们平等相处才能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在尊重知识方面,更要讲师生平等。从这个方面来说,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把师道凌驾于知识之上是片面甚至错误的,不利于教育的有效和正确的实施。校园里有民主平等的学术气氛,对于师生的和谐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老师辛勤地工作应该得到尊重,而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应该得到尊重。有了相互尊重的和谐气氛,师生都可以在校园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的影响下,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生沦落为考试的机器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在另一方面,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无论社会、家长、学校都给予老师极大的压力,“成绩”的高低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成绩”指标,就可能保不了“饭碗”,于是“成绩”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想学”,但在“成绩”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只能“要你学”,于是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关系。老师要积极改变思想方法,要由偏重于知识传授,只重分数,不重能力,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转到以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基本教育上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学会做人的学生自然知道努力学习,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的。在我所教授的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课上,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们和我共同完成相关的操作过程,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总是想得到我和全班其他同学的肯定,显得爱表现一番。相对而言,我又总是能尽量地满足于他们,正确地引导于他们,而发展他们潜在的其他操作能力,他们那种显得无所顾及地亲近于我,又正是我实施课堂改革的点子库所在,从他们的实际操作中,我得到了许多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好点子。课堂教学也收到良好效果。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教师也会出现不良行为,如果仅仅靠师德修养来维护师生关系,那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例如,一些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对教师的教育屡教不听,甚至漫骂、殴打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当前在校园中并没有制定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的完善与健全的法律制度,导致一些学生肆意侵犯教师的权益,这也反映了校园法制建设的存在问题。学校和社会要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体谅教师,体谅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生命历程,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发展,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师一句关心的话,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或奖励,都会让学生难以忘怀。教师要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才能和谐,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我们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底、做出成效来,用爱心去对待学生,并不断创新思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