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分享行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sha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分享的涵义
  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有。我们从道德层面上来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在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如果我们进一步用儒家的观点来诠释,那么分享就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因此,懂得分享、乐于分享,这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
  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事等。
  (二)分享行为的涵义
  分享行为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运用一些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必要的。
  (三)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现象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4—5岁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覺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尤为鲜明、突出,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二、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4—5岁幼儿的心理特征
  1.活泼好动
  4岁多的儿童明显地比3岁多的儿童更加活泼好动,因为他们身体长得更结实了,动作能力更强了。儿童对周围生活也更熟悉了,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因而主意也多了起来,所以更爱活动,活动起来很灵活,也能坚持较长时间的活动。
  2.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学前中期最为典型。小班幼儿主要依靠行动进行思维,中班主要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
  3.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3岁儿童的行为多受情绪支配,4岁儿童则可以听得进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他们可以接受成人给的一些任务。有意性的增强还表现在4岁儿童游戏时已经可以先想一想玩什么,拿什么玩,也更愿意和小朋友一同做游戏,有着简单的角色分配,也可以发展游戏的情节。
  4—5岁幼儿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等过程都比3岁幼儿有较大发展,我们也会看到,4—5岁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岁和5—6岁都大。
  (二)认知因素
  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流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的。与此同时,幼儿感知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提高,形成了观察的能力,4—5岁,能够逐渐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感知活动,掌握了观察方法。
  儿童的角色游戏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角色游戏中对以关注他人为动机的分享行为的发展具有促进用这些儿童与没有接受角色技能训练的同龄伙伴相比,参与角色游戏的儿童和青少年随后会更富有宽恕心,更具有合作性,也更关心他人的需要。
  (三)情绪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4—5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对周围的小朋友已经熟悉起来。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更能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而一个生气的孩子也许会打人或霸占玩具。
  精神分析学派是各心理学派之中最重视情绪研究的。他们认为,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的满足。不少心理学家都承认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可见,情绪因素对4—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榜样的影响
  行为榜样能有效地引起儿童的分享行为。在中班幼儿的活动中,可以给幼儿发放些玩具,但是并不是每个儿童都有一样玩具。经过安排后发现4—5岁儿童假如在自己没有玩具时接受过同伴让给的玩具,那么,当他们自己有好几个玩具、同伴一个也没有时,他们就能以相同的友好行为回报同伴。但是,如果同伴在以前曾拒绝分享玩具,轮到这些儿童控制玩具的时候,他们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出让。与此同时我发现,表扬或是称赞儿童的分享行为,对儿童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他会在持续的几个月中做出分享的行为,而其他的小朋友也会为了老师的慷慨表扬而付出行动的。所以,我们这些身为儿童的引导者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语,你的不经意一句话会改变儿童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
  三、4—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
  4岁儿童缺乏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可能是由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年龄较小的儿童还未形成稳定的分享观念,其分享行为也未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此外,他们还不具备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在与同伴交往时,还不能理解他人的需求,缺乏分享技能。据我调查研究,这也有可能与大部分儿童是独生子女有关,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而忽视了对其分享意识及分享行为的培养。儿童的分享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这与幼儿的认知、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是一致的。
  年龄较大的儿童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就有更多与他人相处的经验,这对于他们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情感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会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
  四、现代幼儿园的分享行为与培养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虽然意识到幼儿分享的重要性,但对其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因此,我不断学习有关理论文章,不断地丰富有关幼儿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幼儿如何学会合作,如何学会分享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为实施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其他文献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幼儿社会教育的涵义  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1.有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事实
期刊
“口语交际”指的是人们用口头语言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乐于表达的愿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可见,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和资源,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营造良
期刊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要想让学生写一手好字就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正确的书写方法,如果学生有了正确书写的方法就不担心他们写不出好字。好的书写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受益终身,现在很多学生在写作业时从来就不注意自己的书写,因为平时作业多学习任务重,也就没有注意自己习惯和作业整洁美观了,这样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书写不规范和一些不良的习惯,这种现象普遍存
期刊
一、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长在教育上过于盲目  现在,在家庭教育上,家长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适合什么。一味的盲目从众,把自己认为好的,孩子需要的,不问问孩子的意愿就强迫孩子去学习,去遵守。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让孩子变成他们想象的 那样,反而会让孩子对本来美好的事物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更让他们失去了他们本来应有的选择的权利。久而久之,更会使孩子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
期刊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记录中国文化的语言文字更是优美,尤其是那美妙绝伦的文言文。文言文,它那精练的语言,跳动的韵律,质朴的道理,深藏的意蕴,是历史的沉淀,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学的经典,是文化的精品。  为了使青少年更加能了解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文言文,在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每一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共七个单元,而文言文和诗词就占了两个单元——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这两个单元一共
期刊
一、习惯是什么  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一般是指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我个人更喜欢网上搜到的解析: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二、如果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会带来什么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不同程度地落实于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探索中提高,在实践中前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时而出现活跃而不扎实、花哨而无实效、热闹而无序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不使人担忧。
期刊
一、创设提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当前的课堂主要采取“老师问,学生答”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要将学生提问引入课堂,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学生主观思考的集中体现。应以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巧妙创设计提问情境,使学生趣中生智。  (二)教授合理的提问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期刊
一、激励性语言的作用  (一)激励性语言改善了师生关系  过去教师是“警察或法官”,課堂气氛紧张,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9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语言激励,并在受到教师语言激励后,乐于跟随教师进行活动。  (二)恰当的语言激励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及时激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如这么难的题目你都能回答出来,真了不起!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可是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作文教学中,但是效果甚微,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依然怕写作文,作文中普遍存在抄袭、杜撰、程序化等现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他们缺少习作方法,感觉无素材可写,作文中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因此习作水平很难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