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任务群教学是指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以项目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诗歌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教学。诗歌任务群教学需要研究诗歌组群策略与教学策略。一般说来,教学中按照文学史纲、风格流派、文本内容、教学目标和特殊任务进行文本组群,根据需要选用或综合运用情境任务、主文引领、多维比较和领域跨界的教学策略,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实施诗歌任务群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B-0040-06
一、对于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理解
诗歌任务群教学是指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以项目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诗歌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教学。目前,诗歌任务群教学已经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与观摩展示活动中常见其身影。但是,我们对于诗歌任务群教学的策略与价值的理解与认识还不够。我们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学习任务群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才能科学有效地探索诗歌任务群教学的策略,才能深入理解其实践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当下语文教学应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引领教学改革,改变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1]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在学习主题的统领下,以学习活动为主线,将语文教育的多个元素有机融入主题单元,形成崭新秩序之下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载体。这是复杂性思维的产物。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多重意识”的思维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同时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构造出一幅令我们大惑不解的精细的“世界图画”[2]。复杂性思维与多重意识在任务群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与培养。基于这样的认识,学者们普遍认为语文应当建构学习任务群,并据此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陆志平先生认为,学习任务群要求让学习发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之中,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创造性学习,使语文学习成为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3]。因而,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开展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深度学习。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契合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内容与载体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要求所设置“任务”的目标必须具体鲜明,要求师生共同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在问题动机的强劲驱动之下,带着真实任务在探索与研究中学习。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或学习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而且任务与目标需要具备“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征”[4],避免肤浅单调的表层学习倾向。我们的实践证明,在这种基于项目引领或主题单元的任务驱动型学习中,要遵照“中和雅正”[5]的衡量标准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任务的设置不一味追求任务聚合度,力求避免大而无当;不一味追求问题难度,力求克服重难轻得的毛病;不一味追求高阶思维训练,力求克服重高轻低的毛病;不一味压缩教师指导,力求克服重学轻教的常见问题。
因此,建立在学习任务群、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和雅正格调衡量标准三者之上的诗歌任务群教学研究与探索,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诗歌任务群的组群问题
(一)按文学史纲组群
这是大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思路,中学诗歌任务群教学也可以在这个方向做出尝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截取诗歌史中的某一阶段,比如先秦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盛唐诗歌、南宋词、晚清词等,按照“史”的时间线组织文本,实施任务群教学。这样能够向学生展示诗歌发展史的全貌或局部面貌,有利于学生理解断代化诗歌特质,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我们还可以将不同时期的诗歌组群,开展比较教学。比如在学习初唐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将齐梁诗风代表作与初唐诗歌组群,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时期诗歌风格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能更好地认识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相对狭小的表现范围,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题材更趋丰富,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风花雪月走向江山寒漠,在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初唐诗歌”在诗歌史上的开新伟力。
(二)按风格流派组群
高中阶段已经初步涉及古典诗歌的风格流派问题,比如江西诗派、建安风骨、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花间词派等。风格流派是自然与人为两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是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文学产物。共同的作品风格同向归因是自然的。诗歌风格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诗歌艺术特色,有利于学生迅速而深入地鉴赏诗歌文本。教學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笔者引入《望江南》(梳洗罢)和《更漏子》(玉炉香)等,让学生认识花间词的主要风格特征,大多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此外,笔者还引入花间词派其他诗人的作品,如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李珣的《南乡子》(乘彩舫)等,强化学生对于花间词风的理解。在教学曹操诗歌时,笔者采取了这种风格组群的方式,带领学生广泛接触和理解体现建安风骨的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伟大诗人对于塑造时代诗风的重要作用,以及时代风气对于诗歌风格流派形成的影响。
(三)按文本内容组群
按照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组群是最常见的方式。按照求同的教学思路,往往可以将同一题材的作品组合到一起加以学习和研究。边塞诗教学与研究,送别诗教学与研究,怀古诗教学与研究,等等。这种组群有利于集中探究类型诗的共性特点,比如边塞诗的题材大多与守疆拓土、战争生活、军旅见闻和边地风光等有关,主题则往往与建功立业、反战思想、壮志豪情、思乡怀人等有关,英雄情结与亲民思想同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文本内容组群也可以很有创意,关键在于能够发现有趣味和有价值的文本公约数。比如《诗经》中的爱情诗、婚姻诗数量众多,也是专家学者研究颇为深入的领域,依此组群教学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易于激发兴趣。笔者曾尝试做过“古典诗词中的约会诗”的组群教学、“音乐诗的描写艺术与抒情效果”的组群学习,这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主题。 (四)按教学目标组群
诗歌文体教学有它自身的知识性要求,比如意象与意境研究、用典手法研究、慢词的铺陈手法研究、律诗的写景与抒情融合研究、词牌的声情研究、古体诗的转韵研究等。这就是依据诗歌文体应有的教学目标组群教学。如果将探求不同亚文体艺术表现形式的特征和表意效果等作为教学目标,那么可以从诗歌的形式艺术角度组群,比如按照诗歌内部体裁(亚文体或文类)划分(如古体诗、格律诗;绝句、律诗;小令、长调等)组织学习内容。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炼字艺术的欣赏领悟,笔者设计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古典诗词的炼字艺术欣赏”一课的教学,跟学生一起欣赏炼字佳句的同时,设计两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即炼字的好处和欣赏炼字的方法。這是诗歌教学特有的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加以落实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按特殊任务组群
诗歌教学中的特殊任务是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创意发现、审美体验和学情等共同确定的。重要诗人的作品列为专题加以研究,是常见的诗歌任务群教学方式,它也属于特殊任务组群。比如我们要从全面了解李清照词风的角度去开展李清照词教学,那就必须兼顾作为李清照词主导风格的婉约词风,以及后期作品中极具思想性的豪放风格的作品。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婉约风格的《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声声慢》与豪放风格的《渔家傲》以及诗歌《夏日绝句》等作品,对李清照诗词进行综合性教学。为此,笔者设计了拍摄题为《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文学纪录片的情境任务,要求学生写出拍摄脚本。与日常诗歌教学相比,高三诗歌鉴赏专题的复习教学算是特殊任务。高三复习中常见的诗歌鉴赏题型,比如人物形象分析、作品情感及其变化研究、诗歌思想内容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分析,都是特殊任务类的组群教学。
三、诗歌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任务策略
情境任务策略是任务群教学的基本策略,同样适用于诗歌教学。所谓情境任务策略,就是指基于特定任务创设应用情境展开教学的实施策略。任务群学习的形式是落实在群文之“群”中,而“任务”则是这种教学方式的要义所在,它要求基于真实的生活与学习场景假设应用型任务,借助于任务驱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强调的是真实性与应用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理念之下的任务群学习,它与过去的“教学任务”不是同一概念。比如在学习婉约词之后开展语文活动,我们创设如下情境任务:当下流行古风体歌曲,曲风婉约抒情,你是一位古风歌曲爱好者,请你结合婉约派宋词分析并介绍古风体歌词的艺术特点。学生聆听《倾尽天下》《上邪》《赤伶》等古风经典,从歌词、曲风、故事、情感等角度欣赏分析,然后与婉约词艺术特点相比较,发现了当代古风歌曲对于古典词曲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不仅深化了对宋词词风的理解,而且领悟了古典艺术如何在当下获得生命力。不少学生的创作欲被激发出来。一个情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激活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二)主文引领策略
篇幅较长的群文阅读,适合采用主文先行、引领副文的策略。与之相反的路径是副文铺垫、主文登场的策略。这种策略一般适合于主文难度较大的群文阅读。诗歌一般较短,上述两种专题研究策略固然都可行,同时也可以采用全面呈现、群星璀璨的策略,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对若干篇作品同时展开分析研究。如果要对描写音乐的古典诗歌进行任务群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就是很好的素材,主文先行与副文铺垫的方法都是可以的。笔者在组织群文教学时,运用主文引领策略,先行重点探索了《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主要艺术手法,然后研习几首较为短小的诗歌中的有关音乐描写艺术,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普遍性艺术手法,探索其艺术表现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拓展研究小说《老残游记》中描写音乐唱腔的文字,学生表现出来的艺术鉴赏技巧与能力令人惊叹。
(三)多维比较策略
古典诗歌大多篇幅短小,比较研究策略在诗歌任务群教学中更易实施。比较研究是任务群教学的基本路径,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比较中厘清异同,在比较中寻觅答案。根据诗歌组群的目的和组群诗歌的特点,比较研究的维度与内容是不尽相同的,重在引导学生在比较之中主动发现。比如“古典诗歌中的约会”的任务群阅读教学,思想内容、男女情感、叙事视角、描写重点、抒情风格等,都可以在梳理比较中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加以提炼。又如,同样是花间词,温庭筠与韦庄的词则是从意象、取材、语言到风格等都有鲜明的相异之处,通过比较研究花间词内部的审美与风格分野,学生对花间词派有比较全面真切的理解。比较研究的关键是教师在做诗歌组群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对照点的存在,提供比较的诗歌数量一般控制在3~5篇,以便于学生研究与发现其中的异同。
(四)跨界研究策略
如果任务群的研究主题超越同一文体范围,而且需要解决比较复杂的应用性任务,我们就要采用跨界组群与探索的方法实施教学。比如在研究“故事的矛盾与多元主题”这一任务时,笔者将四部篇幅长短不同的话剧与小说组群,设置改编剧本并完成表演的情境任务。这个任务群学习就有两重跨界,一是文学样式内部的跨界研究,二是艺术样式之间的跨界研究。这种跨界研究在诗歌教学中同样可以有效运用。比如在“古典诗歌中的约会”的任务群学习中,笔者将诗歌研究、文学评论写作和朗诵配乐选择的研究加以跨界组合。这种跨界加深了学生对于诗歌内涵与艺术的深度学习和深刻理解,同时强化了他们对于诗歌意境与音乐风格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能力的培养。跨界研究策略需要把握好研究重点,重点之外的跨界学习行为都必须服务于重点内容的学习。比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跨界展开的音乐研究、绘画研究和唐代士子心理研究等,都不能无限扩大和延伸其范围与深度,而是重在研究其对相同主题的表现艺术上的异同,从而理解诗歌的特殊表现功能与效果。
四、诗歌任务群教学的价值 (一)创设情境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语言形式所带来的隔膜,现代学生学习古诗文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兴趣。不少时候,依靠讲述古诗文背景故事的方式激发兴趣,这只是满足了学生对于事件的猎奇心理,对于文学样式和文本内容还缺少足够的关注。真实情境任务的设置,激活了古诗文内部的密码,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下日常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古诗文尚有重要作用,自然由外而内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任务群阅读能够适当运用跨界策略,则能够更有效地、更显著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艺术手段等方面多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单从审美体验的效果上讲,这就远远超过了机械传授单纯知识点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集约处理文本,提高教学效率
任务群学习是集约化的学习方式,不是多篇文本的简单叠加,而是追求学习内容上的举一反三。它在比较并发现多篇关联文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过程中,强化需要掌握的鉴赏方法与能力。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集约化教学需要尽量运用互文教学法。所谓互文教学法,就是将不同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不同的诗歌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的学习集中解决所确定的个别任务。这样开展教学,任务群中所确定的问题能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显著改善与提高。我们不要试图将每首诗歌的所有内容都讲掉,或者将同样的方法与能力训练在每首诗歌文本中重复进行。譬如,在“音乐诗的描写艺术”的任务群学习中,学生在对《琵琶行》集中研究之后,掌握了描摹音乐的方法,学习其他几首短诗时就很容易产生正迁移,强化能力点的同时效率大为提高。
(三)培养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学习
任务群学习需要有基于真实情境的具体研究任务,这就能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逐步形成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诗歌学习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群文学习在培养问题意识方面有哪些优势?诗歌重视画面感、抒情性和意境特征,所以教学就可以多在这些方面设置情境任务,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诗歌的味道。诗歌中也有基本事件、语言艺术、思想内容的問题,如果在任务群的研究中有些发现很有启发性,也是可以挖掘和拓展的。在开展毛泽东诗歌群学习时,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毛泽东诗词中所描写的画面大都呈现出宏大、雄浑的意境,流露出的是豪迈与悲悯之情。这就是通过任务群发现了毛泽东诗歌在画面感、抒情性和意境特征方面的共性,沿着这个方向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很有意义。当然,无论是从哪里着手,学习与研究的重点都要落实在语言和审美两个方面。
(四)开展深度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建立在群文基础上的学习任务群,文本内容呈现出更大的丰富性,研究任务更趋复杂,需要学生调动更多的相关知识、能力与方法综合解决问题,并且尝试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为了保证模型的科学性,需要反思和校验,思维的逻辑性得到训练而更趋严谨合理。比如,教学苏轼词自然不能回避他的豪放词风,但苏轼词作中更多的还是《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与《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等婉约风格的作品,如何理解苏轼左手豪放右手婉约的奇特现象?再做延伸与拓展,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诗词作品中均有豪放之作,又该如何在更高的层面、更深的本质中理解作者与词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任务群,开展深度学习,从而脱离在一首诗中纠结和无限膨胀的绝对化、简单化的语文教学。在学习诗词基本内容之外,能帮助学生理解人和人性,理解社会和时代,理解审美与文化,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诗歌任务群教学需要设置真实情境
古典诗歌是一种远离当代生活场景的文体,如何开展有效学习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问题。任务驱动型教学推崇真实情境之下的学习,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所谓真实情境,其实是根据当下生活场景设置的假想性任务,让学生在这个与现实生活有关联的学习场景之下开展古典诗歌学习。这就部分地改变了过去仅仅依据诗歌内容设置的偏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譬如在上文所述古风音乐艺术特色研究中,让学生从古典诗歌中探寻古风的前世,就比较符合时下的流行风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如果要做到针对每首诗或者每个诗歌任务群教学去设计独特的真实情境和驱动型任务,这是有实际困难的。我们要深入研习文本,关注当下生活,尝试捕捉能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文本内容或研习角度;同时,也要尝试突破现有的任务设计范式,去创造性地设计情境任务。
(二)在具体任务下开展主题性任务教学
每首诗歌与群组诗歌教学,都有很多值得讲的内容,设置了情境之后并不意味着任务就明确和唯一了,我们需要下决心设置具体任务,要舍得在群文教学中舍弃与任务不相关的内容,并设置相对集中而明确的研究任务。比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上阕可以研究意象和画面,将语言学习的任务融合到拍摄视频的情境任务中去。那么,下阕的学习又该如何设计研究任务,开展有效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呢?我们是否都可以采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画面设计成绘画展示的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将指点江山、击水中流等文本内容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好地反映了画面跳跃的特点,很有创新性。这也就促成笔者思考并尝试在实施诗歌任务群教学时,采取将核心任务与分解任务结合起来实施分镜头教学的思路与方法。但是,这也许并不能适用于更多学习内容,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2]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8.
[3] 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J].语文学习,2018(3):6.
[4] 杨清.走出“课堂深度学习”的认识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20(9):72.
[5] 薛海兵.语文的理想国[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项)“格调语文的基本课型研究”(R-b/2018/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3-11
作者简介:薛海兵,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的雅正格调研究。
关键词:诗歌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B-0040-06
一、对于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理解
诗歌任务群教学是指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以项目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诗歌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教学。目前,诗歌任务群教学已经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与观摩展示活动中常见其身影。但是,我们对于诗歌任务群教学的策略与价值的理解与认识还不够。我们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学习任务群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才能科学有效地探索诗歌任务群教学的策略,才能深入理解其实践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当下语文教学应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引领教学改革,改变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1]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在学习主题的统领下,以学习活动为主线,将语文教育的多个元素有机融入主题单元,形成崭新秩序之下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载体。这是复杂性思维的产物。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多重意识”的思维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同时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构造出一幅令我们大惑不解的精细的“世界图画”[2]。复杂性思维与多重意识在任务群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与培养。基于这样的认识,学者们普遍认为语文应当建构学习任务群,并据此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陆志平先生认为,学习任务群要求让学习发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之中,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创造性学习,使语文学习成为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3]。因而,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开展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深度学习。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契合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内容与载体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要求所设置“任务”的目标必须具体鲜明,要求师生共同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在问题动机的强劲驱动之下,带着真实任务在探索与研究中学习。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或学习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而且任务与目标需要具备“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征”[4],避免肤浅单调的表层学习倾向。我们的实践证明,在这种基于项目引领或主题单元的任务驱动型学习中,要遵照“中和雅正”[5]的衡量标准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任务的设置不一味追求任务聚合度,力求避免大而无当;不一味追求问题难度,力求克服重难轻得的毛病;不一味追求高阶思维训练,力求克服重高轻低的毛病;不一味压缩教师指导,力求克服重学轻教的常见问题。
因此,建立在学习任务群、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和雅正格调衡量标准三者之上的诗歌任务群教学研究与探索,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诗歌任务群的组群问题
(一)按文学史纲组群
这是大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思路,中学诗歌任务群教学也可以在这个方向做出尝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截取诗歌史中的某一阶段,比如先秦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盛唐诗歌、南宋词、晚清词等,按照“史”的时间线组织文本,实施任务群教学。这样能够向学生展示诗歌发展史的全貌或局部面貌,有利于学生理解断代化诗歌特质,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我们还可以将不同时期的诗歌组群,开展比较教学。比如在学习初唐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将齐梁诗风代表作与初唐诗歌组群,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时期诗歌风格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能更好地认识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相对狭小的表现范围,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题材更趋丰富,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风花雪月走向江山寒漠,在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初唐诗歌”在诗歌史上的开新伟力。
(二)按风格流派组群
高中阶段已经初步涉及古典诗歌的风格流派问题,比如江西诗派、建安风骨、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花间词派等。风格流派是自然与人为两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是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文学产物。共同的作品风格同向归因是自然的。诗歌风格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诗歌艺术特色,有利于学生迅速而深入地鉴赏诗歌文本。教學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笔者引入《望江南》(梳洗罢)和《更漏子》(玉炉香)等,让学生认识花间词的主要风格特征,大多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此外,笔者还引入花间词派其他诗人的作品,如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李珣的《南乡子》(乘彩舫)等,强化学生对于花间词风的理解。在教学曹操诗歌时,笔者采取了这种风格组群的方式,带领学生广泛接触和理解体现建安风骨的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伟大诗人对于塑造时代诗风的重要作用,以及时代风气对于诗歌风格流派形成的影响。
(三)按文本内容组群
按照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组群是最常见的方式。按照求同的教学思路,往往可以将同一题材的作品组合到一起加以学习和研究。边塞诗教学与研究,送别诗教学与研究,怀古诗教学与研究,等等。这种组群有利于集中探究类型诗的共性特点,比如边塞诗的题材大多与守疆拓土、战争生活、军旅见闻和边地风光等有关,主题则往往与建功立业、反战思想、壮志豪情、思乡怀人等有关,英雄情结与亲民思想同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文本内容组群也可以很有创意,关键在于能够发现有趣味和有价值的文本公约数。比如《诗经》中的爱情诗、婚姻诗数量众多,也是专家学者研究颇为深入的领域,依此组群教学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易于激发兴趣。笔者曾尝试做过“古典诗词中的约会诗”的组群教学、“音乐诗的描写艺术与抒情效果”的组群学习,这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主题。 (四)按教学目标组群
诗歌文体教学有它自身的知识性要求,比如意象与意境研究、用典手法研究、慢词的铺陈手法研究、律诗的写景与抒情融合研究、词牌的声情研究、古体诗的转韵研究等。这就是依据诗歌文体应有的教学目标组群教学。如果将探求不同亚文体艺术表现形式的特征和表意效果等作为教学目标,那么可以从诗歌的形式艺术角度组群,比如按照诗歌内部体裁(亚文体或文类)划分(如古体诗、格律诗;绝句、律诗;小令、长调等)组织学习内容。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炼字艺术的欣赏领悟,笔者设计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古典诗词的炼字艺术欣赏”一课的教学,跟学生一起欣赏炼字佳句的同时,设计两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即炼字的好处和欣赏炼字的方法。這是诗歌教学特有的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加以落实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按特殊任务组群
诗歌教学中的特殊任务是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创意发现、审美体验和学情等共同确定的。重要诗人的作品列为专题加以研究,是常见的诗歌任务群教学方式,它也属于特殊任务组群。比如我们要从全面了解李清照词风的角度去开展李清照词教学,那就必须兼顾作为李清照词主导风格的婉约词风,以及后期作品中极具思想性的豪放风格的作品。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婉约风格的《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声声慢》与豪放风格的《渔家傲》以及诗歌《夏日绝句》等作品,对李清照诗词进行综合性教学。为此,笔者设计了拍摄题为《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文学纪录片的情境任务,要求学生写出拍摄脚本。与日常诗歌教学相比,高三诗歌鉴赏专题的复习教学算是特殊任务。高三复习中常见的诗歌鉴赏题型,比如人物形象分析、作品情感及其变化研究、诗歌思想内容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分析,都是特殊任务类的组群教学。
三、诗歌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任务策略
情境任务策略是任务群教学的基本策略,同样适用于诗歌教学。所谓情境任务策略,就是指基于特定任务创设应用情境展开教学的实施策略。任务群学习的形式是落实在群文之“群”中,而“任务”则是这种教学方式的要义所在,它要求基于真实的生活与学习场景假设应用型任务,借助于任务驱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强调的是真实性与应用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理念之下的任务群学习,它与过去的“教学任务”不是同一概念。比如在学习婉约词之后开展语文活动,我们创设如下情境任务:当下流行古风体歌曲,曲风婉约抒情,你是一位古风歌曲爱好者,请你结合婉约派宋词分析并介绍古风体歌词的艺术特点。学生聆听《倾尽天下》《上邪》《赤伶》等古风经典,从歌词、曲风、故事、情感等角度欣赏分析,然后与婉约词艺术特点相比较,发现了当代古风歌曲对于古典词曲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不仅深化了对宋词词风的理解,而且领悟了古典艺术如何在当下获得生命力。不少学生的创作欲被激发出来。一个情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激活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二)主文引领策略
篇幅较长的群文阅读,适合采用主文先行、引领副文的策略。与之相反的路径是副文铺垫、主文登场的策略。这种策略一般适合于主文难度较大的群文阅读。诗歌一般较短,上述两种专题研究策略固然都可行,同时也可以采用全面呈现、群星璀璨的策略,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对若干篇作品同时展开分析研究。如果要对描写音乐的古典诗歌进行任务群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就是很好的素材,主文先行与副文铺垫的方法都是可以的。笔者在组织群文教学时,运用主文引领策略,先行重点探索了《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主要艺术手法,然后研习几首较为短小的诗歌中的有关音乐描写艺术,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普遍性艺术手法,探索其艺术表现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拓展研究小说《老残游记》中描写音乐唱腔的文字,学生表现出来的艺术鉴赏技巧与能力令人惊叹。
(三)多维比较策略
古典诗歌大多篇幅短小,比较研究策略在诗歌任务群教学中更易实施。比较研究是任务群教学的基本路径,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比较中厘清异同,在比较中寻觅答案。根据诗歌组群的目的和组群诗歌的特点,比较研究的维度与内容是不尽相同的,重在引导学生在比较之中主动发现。比如“古典诗歌中的约会”的任务群阅读教学,思想内容、男女情感、叙事视角、描写重点、抒情风格等,都可以在梳理比较中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加以提炼。又如,同样是花间词,温庭筠与韦庄的词则是从意象、取材、语言到风格等都有鲜明的相异之处,通过比较研究花间词内部的审美与风格分野,学生对花间词派有比较全面真切的理解。比较研究的关键是教师在做诗歌组群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对照点的存在,提供比较的诗歌数量一般控制在3~5篇,以便于学生研究与发现其中的异同。
(四)跨界研究策略
如果任务群的研究主题超越同一文体范围,而且需要解决比较复杂的应用性任务,我们就要采用跨界组群与探索的方法实施教学。比如在研究“故事的矛盾与多元主题”这一任务时,笔者将四部篇幅长短不同的话剧与小说组群,设置改编剧本并完成表演的情境任务。这个任务群学习就有两重跨界,一是文学样式内部的跨界研究,二是艺术样式之间的跨界研究。这种跨界研究在诗歌教学中同样可以有效运用。比如在“古典诗歌中的约会”的任务群学习中,笔者将诗歌研究、文学评论写作和朗诵配乐选择的研究加以跨界组合。这种跨界加深了学生对于诗歌内涵与艺术的深度学习和深刻理解,同时强化了他们对于诗歌意境与音乐风格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能力的培养。跨界研究策略需要把握好研究重点,重点之外的跨界学习行为都必须服务于重点内容的学习。比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跨界展开的音乐研究、绘画研究和唐代士子心理研究等,都不能无限扩大和延伸其范围与深度,而是重在研究其对相同主题的表现艺术上的异同,从而理解诗歌的特殊表现功能与效果。
四、诗歌任务群教学的价值 (一)创设情境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语言形式所带来的隔膜,现代学生学习古诗文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兴趣。不少时候,依靠讲述古诗文背景故事的方式激发兴趣,这只是满足了学生对于事件的猎奇心理,对于文学样式和文本内容还缺少足够的关注。真实情境任务的设置,激活了古诗文内部的密码,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下日常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古诗文尚有重要作用,自然由外而内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任务群阅读能够适当运用跨界策略,则能够更有效地、更显著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艺术手段等方面多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单从审美体验的效果上讲,这就远远超过了机械传授单纯知识点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集约处理文本,提高教学效率
任务群学习是集约化的学习方式,不是多篇文本的简单叠加,而是追求学习内容上的举一反三。它在比较并发现多篇关联文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过程中,强化需要掌握的鉴赏方法与能力。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集约化教学需要尽量运用互文教学法。所谓互文教学法,就是将不同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不同的诗歌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的学习集中解决所确定的个别任务。这样开展教学,任务群中所确定的问题能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显著改善与提高。我们不要试图将每首诗歌的所有内容都讲掉,或者将同样的方法与能力训练在每首诗歌文本中重复进行。譬如,在“音乐诗的描写艺术”的任务群学习中,学生在对《琵琶行》集中研究之后,掌握了描摹音乐的方法,学习其他几首短诗时就很容易产生正迁移,强化能力点的同时效率大为提高。
(三)培养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学习
任务群学习需要有基于真实情境的具体研究任务,这就能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逐步形成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诗歌学习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群文学习在培养问题意识方面有哪些优势?诗歌重视画面感、抒情性和意境特征,所以教学就可以多在这些方面设置情境任务,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诗歌的味道。诗歌中也有基本事件、语言艺术、思想内容的問题,如果在任务群的研究中有些发现很有启发性,也是可以挖掘和拓展的。在开展毛泽东诗歌群学习时,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毛泽东诗词中所描写的画面大都呈现出宏大、雄浑的意境,流露出的是豪迈与悲悯之情。这就是通过任务群发现了毛泽东诗歌在画面感、抒情性和意境特征方面的共性,沿着这个方向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很有意义。当然,无论是从哪里着手,学习与研究的重点都要落实在语言和审美两个方面。
(四)开展深度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建立在群文基础上的学习任务群,文本内容呈现出更大的丰富性,研究任务更趋复杂,需要学生调动更多的相关知识、能力与方法综合解决问题,并且尝试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为了保证模型的科学性,需要反思和校验,思维的逻辑性得到训练而更趋严谨合理。比如,教学苏轼词自然不能回避他的豪放词风,但苏轼词作中更多的还是《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与《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等婉约风格的作品,如何理解苏轼左手豪放右手婉约的奇特现象?再做延伸与拓展,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诗词作品中均有豪放之作,又该如何在更高的层面、更深的本质中理解作者与词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任务群,开展深度学习,从而脱离在一首诗中纠结和无限膨胀的绝对化、简单化的语文教学。在学习诗词基本内容之外,能帮助学生理解人和人性,理解社会和时代,理解审美与文化,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诗歌任务群教学需要设置真实情境
古典诗歌是一种远离当代生活场景的文体,如何开展有效学习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问题。任务驱动型教学推崇真实情境之下的学习,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所谓真实情境,其实是根据当下生活场景设置的假想性任务,让学生在这个与现实生活有关联的学习场景之下开展古典诗歌学习。这就部分地改变了过去仅仅依据诗歌内容设置的偏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譬如在上文所述古风音乐艺术特色研究中,让学生从古典诗歌中探寻古风的前世,就比较符合时下的流行风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如果要做到针对每首诗或者每个诗歌任务群教学去设计独特的真实情境和驱动型任务,这是有实际困难的。我们要深入研习文本,关注当下生活,尝试捕捉能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文本内容或研习角度;同时,也要尝试突破现有的任务设计范式,去创造性地设计情境任务。
(二)在具体任务下开展主题性任务教学
每首诗歌与群组诗歌教学,都有很多值得讲的内容,设置了情境之后并不意味着任务就明确和唯一了,我们需要下决心设置具体任务,要舍得在群文教学中舍弃与任务不相关的内容,并设置相对集中而明确的研究任务。比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上阕可以研究意象和画面,将语言学习的任务融合到拍摄视频的情境任务中去。那么,下阕的学习又该如何设计研究任务,开展有效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呢?我们是否都可以采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画面设计成绘画展示的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将指点江山、击水中流等文本内容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好地反映了画面跳跃的特点,很有创新性。这也就促成笔者思考并尝试在实施诗歌任务群教学时,采取将核心任务与分解任务结合起来实施分镜头教学的思路与方法。但是,这也许并不能适用于更多学习内容,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2]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8.
[3] 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J].语文学习,2018(3):6.
[4] 杨清.走出“课堂深度学习”的认识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20(9):72.
[5] 薛海兵.语文的理想国[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项)“格调语文的基本课型研究”(R-b/2018/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3-11
作者简介:薛海兵,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的雅正格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