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特点的专业。对于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针对的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方法有别于其它单纯的理工科和纯艺术类专业,但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对于在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是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创新中提高工业设计人才素质,找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创新人才的新思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1.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现状的分析
1.1缺乏耐心,心态浮躁
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产品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由于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面对设计任务心态浮躁,过度的模仿与抄袭,图省事,走捷径,逐渐失去了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缺乏个性的思维方式和足够的耐心。
1.2对专业缺乏正确认识
工业设计作为新兴的专业未来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惨淡的就业形势又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形势下,专业学生迷茫无措,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难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
1.3实践能力较差
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还没有完成一次系统的设计,平时碎片化的学习不能全面的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学校中理论化的想当然的设计与实际脱轨,使得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极差的实践动手能力。
2.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环境的分析
2.1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设计类的教师也逐渐增多,同时也更趋向于年轻化,缺乏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想要工业设计的毕业生生存发展的空间更广阔,作为工业设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能力捕捉到新的信息并及时判断其价值,同时创造性地将它们转化为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设计以拼凑为主,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专业不细化,一直以来惨淡的就业情况使得校方对专业不重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专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课程设计中的人文教学是不可缺失的,应增强设计教育中的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选修课程的课时比例。在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艺术设计教学除了在公共选修课中讲授人文文化知识以外,还应将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入设计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二者有机的整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讲座、论坛、报刊以及其他舆论形式,在大学校园中唤起对商业化及功利主义的警觉意识,建立起对各种流行思潮的批判性思考。
2.3传统教育的影响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有很大区别,这也反映在教育手法的区别上,而很多院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得教学停留在传统的授课和考量,没有与社会市场接轨,学生设计能力低,学不到实用的知识。比如,在讲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来强调设计人应该负有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在讲授公益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公德、环境伦理和全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如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等),布置课题,让同学们通过作业实践,深入思考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与情操。而在工艺史、陶瓷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随时穿插,讲解一些人文文化知识和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以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设计实践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
3.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分析
工业设计是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也是方法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传授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应突破旧的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新性的方法。
3.1合理安排课程
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绘画为主,包括素描,色彩等等一些偏艺术类的学科。在这一方应该注重设计素描,设计线描,加强学生对产品形态手绘的能力以及观察力,接受,分析,表达新事物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而不是专注于绘画技巧以及过多的传授经验教训。工业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设计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研分析再设计。课程教育应该在实践中进行,让产品能够真实可行的存在,结合市场需求,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注重多个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基础课程要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注重基础课程的适应性和專业课程的实用性。
3.2变革教学模式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变革,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训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技术施工和设计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为目标的学科建设,强化以操作技能为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在教学实践中充实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的基础知识。
3.3创新教育的思考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工业设计。教学在于创新,创新才有进步。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灵感是设计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联想,是灵感生成的源泉。从根本上讲要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直觉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增长艺术设计创造的能力,并及时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提高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水平,是我国21世纪民族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创设不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环境状况下充分发挥思维活跃、大胆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争取进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宪荣,陈麦.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高楠.工业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案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1.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现状的分析
1.1缺乏耐心,心态浮躁
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产品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由于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面对设计任务心态浮躁,过度的模仿与抄袭,图省事,走捷径,逐渐失去了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缺乏个性的思维方式和足够的耐心。
1.2对专业缺乏正确认识
工业设计作为新兴的专业未来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惨淡的就业形势又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形势下,专业学生迷茫无措,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难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
1.3实践能力较差
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还没有完成一次系统的设计,平时碎片化的学习不能全面的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学校中理论化的想当然的设计与实际脱轨,使得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极差的实践动手能力。
2.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环境的分析
2.1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设计类的教师也逐渐增多,同时也更趋向于年轻化,缺乏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想要工业设计的毕业生生存发展的空间更广阔,作为工业设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能力捕捉到新的信息并及时判断其价值,同时创造性地将它们转化为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设计以拼凑为主,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专业不细化,一直以来惨淡的就业情况使得校方对专业不重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专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课程设计中的人文教学是不可缺失的,应增强设计教育中的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选修课程的课时比例。在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艺术设计教学除了在公共选修课中讲授人文文化知识以外,还应将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入设计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二者有机的整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讲座、论坛、报刊以及其他舆论形式,在大学校园中唤起对商业化及功利主义的警觉意识,建立起对各种流行思潮的批判性思考。
2.3传统教育的影响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有很大区别,这也反映在教育手法的区别上,而很多院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得教学停留在传统的授课和考量,没有与社会市场接轨,学生设计能力低,学不到实用的知识。比如,在讲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来强调设计人应该负有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在讲授公益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公德、环境伦理和全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如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等),布置课题,让同学们通过作业实践,深入思考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与情操。而在工艺史、陶瓷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随时穿插,讲解一些人文文化知识和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以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设计实践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
3.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分析
工业设计是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也是方法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传授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应突破旧的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新性的方法。
3.1合理安排课程
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绘画为主,包括素描,色彩等等一些偏艺术类的学科。在这一方应该注重设计素描,设计线描,加强学生对产品形态手绘的能力以及观察力,接受,分析,表达新事物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而不是专注于绘画技巧以及过多的传授经验教训。工业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设计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研分析再设计。课程教育应该在实践中进行,让产品能够真实可行的存在,结合市场需求,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注重多个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基础课程要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注重基础课程的适应性和專业课程的实用性。
3.2变革教学模式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变革,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训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技术施工和设计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为目标的学科建设,强化以操作技能为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在教学实践中充实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的基础知识。
3.3创新教育的思考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工业设计。教学在于创新,创新才有进步。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灵感是设计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联想,是灵感生成的源泉。从根本上讲要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直觉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增长艺术设计创造的能力,并及时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提高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水平,是我国21世纪民族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创设不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环境状况下充分发挥思维活跃、大胆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争取进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宪荣,陈麦.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高楠.工业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案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