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情感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改变学生情感情绪的活动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一个到成人发展的过度期,他们的道德情感往往会流露出某些矛盾和不稳定性,表现出容易冲动、难于自制等特点。康德认为,道德情感的特征是冲突的心理因素体验,一方面是压抑各种自私自利而产生出不快与痛苦;另一方面又因之感到自豪、高尚。
  因此,道德情感不是一种自然好恶之情,而是一种理性情感。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运用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二《 哲学 常识》第七课讲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时,就着重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问题,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情感是好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好的,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启发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的弱点,平静而理智地悦纳自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预见到某种消极情感表现的后果,学会理智地控制情感。
  再次,对于学生的消极情感不要简单禁止,要了解原因,耐心改变学生对消极情感的错误认识。要善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愉快接受教育。
  
  一、情感教学在政治课学科中的意义
  
  教师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又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聚力。教师的情感就象融合在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的催化剂和粘合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发挥着动力作用。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若能在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上和由此产生的行为上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则能激发其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反之,如果师生情感格格不入,彼此厌烦,教师经常冷淡、训斥学生,会使学生灰心丧气,甚至产生消极对抗情绪,这样,必然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并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1、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不满、烦燥或恐惧的情感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削弱,阻碍学生认识过程中智力活动进行。
  学生不仅注意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方法,而且注意和判断教师的情绪,通过这些情绪,了解语言以外的很多东西,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肯定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迁移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政治学科往往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学科受学生的喜欢和重视。
  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偏爱和喜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倾注着学生的情感因素,政治教师对此一方面要对学生正确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把学生不太重视的政治学科讲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就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发生迁移并扩大。
  3、教师的情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双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于是尊重、自信、学习热情油然而生。
  这种积极的情绪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导致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的反馈之后,必然自觉地强化这种感情,给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如此双向交流、双向反馈过程不断地强化,必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说明这一问题。
  
  二、成功的教育教学必须以情感因素这基础
  
  无论是心理学家的实验,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都足以说明,成功的教育教学是离不开情感因素的。那么,政治课教师应怎祥在教学中发挥情感因素呢?
  第一,教师首先应有真挚、深厚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教师的情感真正能够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师生共鸣,那么,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真挚的、深厚的。而这种情感来自于政治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和对知识的科学态度,才能从自身产生出真爱,方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
  而且教师只有与学生发生共鸣,才可以展现其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接近学生,才能感化学生。教师的尊重将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教师真挚地爱,将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真心接受教师的帮助。
  否则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没有真实、诚挚的情感,在教学中装腔作势,言不由衷,不可能会让学生发生情感共鸣。
  第二,动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把握情感的方式。教师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神态等形象的活动来表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亲切和谐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严谨、简洁、意深、抑扬顿拙的教学语言,以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富于情感的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渗通强烈的情感色彩,这种教与学之间情感相撞的火花,对促进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记忆的持久,对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和提高教学效率都有深远的影响。
  而动作、表情、神态虽然属于非语言交流形式,也同样使人感知和分享,在这方面,也要讲究艺术和技巧,应注意使之与情感内容相吻合,做到自然实在,不要故弄弦虚,否则会弄巧成拙。情感表达还要恰到好处,过分的情感表现与缺少情感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第三,寓情于教中,这里的教,是指政治课的教材。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的情感不仅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谐统一,还要与教材内容的情感和谐统一。因为,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对客观事物的无所认识,自然也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也就是说,情感总是随着认识而产生的,没有正确认识的情感,只能是情感冲动。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用精辟、深刻的理论和故事来吸引学生,使教材内容本身所表述的情感体现出来,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
  在情感交融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有时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讲解中教师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 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
  讲“为 人民服务”的内容时,我适时地补充我们连云港市雷锋车手的故事,描述他如何在大风、大雨天穿街过巷接送旅客,在寒冷的冬天,有的雷鋒车手把自己棉衣脱下给过往旅客穿上……。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象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三、以理育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
  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必须以理育情,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
  在高二《 哲学 常识》第七课讲述“ 社会 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运用讨论法就“人性自私论”展开辩论,目的在于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刺激学生的认知意识冲突,使其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
  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总之,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积极的情感情绪去诱发和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以情感培养情感,才能把爱洒向学生,从而使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魅力。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对传统体育的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体系进行归纳分析。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分布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民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保留其基本的价值内涵,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回归为民造福的本源。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价值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适应本民族的特
期刊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目的是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中学数学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开展创新教育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放教师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
期刊
这是一则感动得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日记:   今天,我的心好难受,也很不安。我的心情错综复杂,我的思绪万千,我的呼吸很困难,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的心象麻一样乱。中午,班主任告诉我们说,我们学校初二2班的一位同学全身瘫痪,相当于是患了肌肉萎缩症。他全身不能动弹,就像一个废人一样。去医院检查的时候,竟发现她妈妈也患上了同一种病。他家里非常穷,根本没有钱没有能力到医院去进行治疗。当他第一次去医院看病的时候,
期刊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
期刊
新教材体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了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以下是我新课程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一、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    新教材所
期刊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这是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指导思想。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
期刊
最近几年来,由于投影教学深入到物理课堂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投影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运动变化的易控性和模拟性,色彩鲜艳的启发性,以及及时反馈等多种功能。  在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察与实验机制。  另外,投影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直感作用,提高学生兴趣,从而
期刊
新的英语标准规定基础阶段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获取英语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提问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