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为不教。”国内外的教育家都赞同这样一句格言:“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这些名言的精髓就是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那么,就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要把互动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
一.互动式提出题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传统作文教学的题目往往是由教师提出,所提出的题目有可能不适合学生。
在提出作文题目的过程中,我尝试着让作文题目从学生中来,即教师、学生、作文题目构成互动的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将易于学生动笔的题目汇拢、交流,再正式列出题目,开始作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作文自觉性和对作文的直接兴趣是构成作文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写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并且通过学生讨论、互动理清思路,让他们自主地去写自己迫切想写的,充分地发挥了其自主性,调动了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和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使之把社会和学校向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作文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这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写作文,就不再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而是在吐露自己的心声,在梳理自己的心情,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样的文章是最真最美的。
二.互动式批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的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新课程改革给学生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长时间自主批改作文和老师集体辅导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是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在批改作文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从文章的主题、选材、结构层次、表达方式、语言、书写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等角度拟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教师也可以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提出不同的批改要求。让学生在互批中有所鉴别,有所得。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开窍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能不怕写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互动式评讲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特别是在提倡“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时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相互修改”,充分发挥评讲的作用,提高作文评讲的实效。具体的操作上,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评讲前:精心选材,做好评讲准备
心理学研究认为:对于一个信息,如果是听过的,能记住信息的10%;如果听过并看过,能记住信息的50%;听过、看过并做过的可以记住信息的90%。因而,在作文评讲之前,教师不仅要做一般性的评讲准备,如一次习作的总体水平如何,有哪些长处,存在哪些共同的优点;有哪些缺点,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根据每次的具体情况把想讲的重点的评讲材料打印出来。具体就是针对作文要求以及出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学生审题中出现的偏差,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出现的语病、错句,立意上的迷惘等等,从学生习作中选择两至三篇较优秀的或者是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印好。
(二)评讲中:互动评讲,提高评讲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学习,自悟其法,不能空讲知识。”材料的准备有针对性,只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第一步。真正地让学生能在作文讲评课中有所得,还得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讲评中来,在课堂里真正把互动落到实处,让他们能“自悟其法”,这也是作文评讲的高潮。在这个环节里面,教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综合运用平常老师教给的办法以及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析。具体来说,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并经常做的有两种方法:
1、讨论式。即对几篇优秀习作或有问题的习作进行修改讨论的方式。
如我在一次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评讲时,就准备了四篇不同档次的习作,其中三篇是班级拉开档次的作文,一篇是中考满分作文。然后在只给学生中考评分标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来做评委,让学生为四篇文章打分并进行全局的、综合性的评点,接着让学生对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篇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尝试修改。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拿出修改意见,然后在全班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融入其中,积极动脑,主动评判,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能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作文知识,都能受到一次群体教育,还能通过自己的比较鉴别培养辨别好坏的能力。
2、对比式。即把优生和差生的两篇同题作文或同一学生的第一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评讲的方式。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差文章,从而提高评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我在一次以“收获”为题的作文评讲中,就将一个学生的第一稿和两次修改稿进行了对比评讲。首先让学生阅读评讲材料,接着分别给三篇文章打分,然后找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为什么给其中的一篇高分,最后再让学生讨论交流。由于我认真准备了材料,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比较、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就自然地领悟到了“要围绕中心组材”,“多细节描写”这样的写作要领。
事实证明这样的对比作文评讲,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在无形中让他们有了鉴别和思考,在今后的同类作文中懂得了该怎么样去有效、生动地表达。
四.互动式反馈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学习毕竟只有45分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学习才是学生消化、吸收巩固的重要环节。
“没有改正就没有进步”,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当然包括学生作文整个过程(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的实践。因此,让学生学会修改、加工是学会写作的必然要求和过程。
所以,在评讲之后,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写感受、自己品评、修改或者重新创作自己的作文。
对于一部分中高分的作文,我要求他们写感受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写感受要求围绕讲课内容写即可,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0,誊写于自己的作文之后。然后在写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对自己作文不足的地方进行适当地修改,遇到了“瓶颈”的时候,还可以求助于同学。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一篇作文后记:“本次作文要以‘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我通过写我读到的一个故事写收获到的一个道理,虽然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是并不出彩。看了朱岑溪同学经过两次修改后的文章,我认识到了写文章其实完全可以从小处着眼,尽力写得生动具体,他文章中对小老鼠的动作描写,多么细腻真实而又切合文章快乐的氛围呀!……”显而易见,这样的后记不仅能起到再次练笔的作用,也能使老师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而对于一部分不能达标的或者是仅能达标的学生,我要求并鼓励他们在第一次作文后,根据老师所讲的,同学所写的,同伴所评的,进行二次作文,因为有了前面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学生在第二次写作的时候也就能使自己的作文有一定的进步了。
当然,只有学生的二次作业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进行二次批改。在这次的批改过程中可采用面批这一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边读边谈,在谈话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批改,老师有讲有析,学生有听有问,随时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生的充分参与,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激情。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要使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将作文教学由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教师唱、学生和,台上台下互相交流、和谐的局面,变尴尬为自如,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之间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谷慧敏,蒋金涛,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一.互动式提出题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传统作文教学的题目往往是由教师提出,所提出的题目有可能不适合学生。
在提出作文题目的过程中,我尝试着让作文题目从学生中来,即教师、学生、作文题目构成互动的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将易于学生动笔的题目汇拢、交流,再正式列出题目,开始作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作文自觉性和对作文的直接兴趣是构成作文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写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并且通过学生讨论、互动理清思路,让他们自主地去写自己迫切想写的,充分地发挥了其自主性,调动了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和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使之把社会和学校向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作文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这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写作文,就不再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而是在吐露自己的心声,在梳理自己的心情,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样的文章是最真最美的。
二.互动式批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的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新课程改革给学生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长时间自主批改作文和老师集体辅导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是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在批改作文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从文章的主题、选材、结构层次、表达方式、语言、书写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等角度拟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教师也可以针对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提出不同的批改要求。让学生在互批中有所鉴别,有所得。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开窍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能不怕写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互动式评讲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特别是在提倡“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时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相互修改”,充分发挥评讲的作用,提高作文评讲的实效。具体的操作上,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评讲前:精心选材,做好评讲准备
心理学研究认为:对于一个信息,如果是听过的,能记住信息的10%;如果听过并看过,能记住信息的50%;听过、看过并做过的可以记住信息的90%。因而,在作文评讲之前,教师不仅要做一般性的评讲准备,如一次习作的总体水平如何,有哪些长处,存在哪些共同的优点;有哪些缺点,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根据每次的具体情况把想讲的重点的评讲材料打印出来。具体就是针对作文要求以及出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学生审题中出现的偏差,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出现的语病、错句,立意上的迷惘等等,从学生习作中选择两至三篇较优秀的或者是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印好。
(二)评讲中:互动评讲,提高评讲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学习,自悟其法,不能空讲知识。”材料的准备有针对性,只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第一步。真正地让学生能在作文讲评课中有所得,还得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讲评中来,在课堂里真正把互动落到实处,让他们能“自悟其法”,这也是作文评讲的高潮。在这个环节里面,教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综合运用平常老师教给的办法以及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析。具体来说,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并经常做的有两种方法:
1、讨论式。即对几篇优秀习作或有问题的习作进行修改讨论的方式。
如我在一次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评讲时,就准备了四篇不同档次的习作,其中三篇是班级拉开档次的作文,一篇是中考满分作文。然后在只给学生中考评分标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来做评委,让学生为四篇文章打分并进行全局的、综合性的评点,接着让学生对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篇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尝试修改。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拿出修改意见,然后在全班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融入其中,积极动脑,主动评判,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能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作文知识,都能受到一次群体教育,还能通过自己的比较鉴别培养辨别好坏的能力。
2、对比式。即把优生和差生的两篇同题作文或同一学生的第一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评讲的方式。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差文章,从而提高评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我在一次以“收获”为题的作文评讲中,就将一个学生的第一稿和两次修改稿进行了对比评讲。首先让学生阅读评讲材料,接着分别给三篇文章打分,然后找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为什么给其中的一篇高分,最后再让学生讨论交流。由于我认真准备了材料,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比较、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就自然地领悟到了“要围绕中心组材”,“多细节描写”这样的写作要领。
事实证明这样的对比作文评讲,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在无形中让他们有了鉴别和思考,在今后的同类作文中懂得了该怎么样去有效、生动地表达。
四.互动式反馈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学习毕竟只有45分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学习才是学生消化、吸收巩固的重要环节。
“没有改正就没有进步”,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当然包括学生作文整个过程(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的实践。因此,让学生学会修改、加工是学会写作的必然要求和过程。
所以,在评讲之后,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写感受、自己品评、修改或者重新创作自己的作文。
对于一部分中高分的作文,我要求他们写感受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写感受要求围绕讲课内容写即可,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0,誊写于自己的作文之后。然后在写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对自己作文不足的地方进行适当地修改,遇到了“瓶颈”的时候,还可以求助于同学。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一篇作文后记:“本次作文要以‘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我通过写我读到的一个故事写收获到的一个道理,虽然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是并不出彩。看了朱岑溪同学经过两次修改后的文章,我认识到了写文章其实完全可以从小处着眼,尽力写得生动具体,他文章中对小老鼠的动作描写,多么细腻真实而又切合文章快乐的氛围呀!……”显而易见,这样的后记不仅能起到再次练笔的作用,也能使老师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而对于一部分不能达标的或者是仅能达标的学生,我要求并鼓励他们在第一次作文后,根据老师所讲的,同学所写的,同伴所评的,进行二次作文,因为有了前面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学生在第二次写作的时候也就能使自己的作文有一定的进步了。
当然,只有学生的二次作业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进行二次批改。在这次的批改过程中可采用面批这一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边读边谈,在谈话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批改,老师有讲有析,学生有听有问,随时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生的充分参与,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激情。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要使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将作文教学由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教师唱、学生和,台上台下互相交流、和谐的局面,变尴尬为自如,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之间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谷慧敏,蒋金涛,教师,现居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