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速器的意义
变速的原理是通过不同齿数牙盘和飞轮的组合来形成不同的齿轮比,为我们的骑行提供方便。
很多刚开始骑行的车友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变速挡位越多,车子就骑得越快”,这显然是误解了变速器的意义。实际上无论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变速器的意义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形,让骑车的人随时能够以“比较舒适”的状态骑行。也就是说,能够用自己不会觉得太吃力的挡位,在保持合理踏频的前提下,愉快骑行。
由此引申,山地车为了适应山间比较陡峭的地形,会有很大的飞轮和很小的牙盘,让骑行者可以不太费力地骑上山坡。而公路车则是为了在铺装路面上高速骑行,会基于较大的牙盘和较小的飞轮,提供更为绵密的齿比,便于在细微的坡度变化时,总能有合适的挡位可用。
所以我们在骑行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路况、坡度、风向等情况,随时选择合适的挡位,灵活使用变速器,而不是盲目地变到高挡位上“猛蹬”。
踏频
踏频就是脚踏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对于刚开始骑行的朋友来说,80rpm的踏频就是一个理想状态,也就是每分钟踩踏80次。我们可以基于这个踏频作为总的原则,来选择自己合适的挡位。
01
如果踩踏吃力,无法维持住80rpm的踏频,则降低挡位。
02
如果踏频超过80rpm,或在这个踏频下感觉过去轻松,则提高挡位。 这个原则说来简单,但还是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
TIPS
学术界已经对最优的踏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和Hill就指出存在一个最优的踏频。当一个车手蹬踏频率过低时,不稳定的输出功率和肌肉的松弛会浪费能量,接近无氧运动的高发力也会加快乳酸的堆积。但是当车手蹬踏得太快的时候,身体为了克服肌肉内部的阻力也会损失能量。因此在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理想的踏频。
提前变速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提前变速,以应对随后可能发生的状态变化,比如下面几种情况。
01
最常见的就是红灯停车之前,最好提前把挡位降下来,除非你使用了内变速系统,否则当绿灯亮起用高挡位龟速起步时,不但身心疲累,也相当不够帅气。
02
进入一段较长且陡的上坡路段时,一定要在爬坡之前提前降低挡位。否则高挡位爬坡那种突如其来的压力,会让你有一种双腿陷入泥沼的感觉,那种挣扎般的骑行会迅速蚕食掉大量体力。在爬坡大力踩踏的同时使用变速器换挡,不但容易造成零件损坏,还有可能瞬间失去平衡,有摔车的风险。
03
在进入下坡路段之前,也要在坡顶平坦处预先变速至较高的挡位。不是为了下坡时迅速发力冲刺,而是为了万一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加速、应急控车时,不至于因为挡位过低而“蹬空”无法发力,增加风险及紧张感。
04
进入繁忙路段之前也要提前变速至低挡位,否则频繁的速度变化也会让双腿苦不堪言。
前变速器使用技巧
根据常见的车型(暂时不考虑三盘公路和单盘山地),我们可以认为
01
公路车有两个齿轮比的大组,因为有两片牙盘可以分别对应每一个飞轮。
02
山地车有三个齿轮比的大组,因为有三片牙盘可以分别对应每一个飞轮。
所以当面对可以预期的较长的变化路段时,我们要按“大组”的概念来应用前变速器,提前变到合适的牙盘上,以获得更宽泛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惨剧的发生。
坡道上的“状况”
进入上坡时,如果前变速停留在大盘上,而后变速已经使用了最大的飞轮,则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01
操作前变速器,直接将链条从大盘变到小盘。此时因为链条后部挂在最内侧的大飞轮上,链条线有向内的拉力,所以有较大的概率向内掉链子。
02
很幸运,没有掉链子,但瞬间变成了小牙盘配大飞轮的最低挡位,瞬间进入“空蹬”的状态,车速骤降。
03
为了避免掉链子,要先操作后变速器变至小飞轮处,再操作前变速器。整个过程需要5~6次换挡操作,不但耗时较长,而且整个变速操作都是在大力上坡的状态下,会提高对变速系统的损耗。
所以建议在上坡前提前变到小盘,进入下坡也是同样的情况,建议下坡时大家预先切换到大盘,以使得随后的应变更加惬意。
变速器使用禁忌
01
长期停留在大牙盘配大飞轮的状态,此时后变速器的张力为最高点,时间久了有可能造成弹簧老化,张力降低。
02
使用大盘对大飞或小盘对小飞的组合骑行,此时虽然也可以正常骑行,但链条已经非常倾斜,处在一种较高程度的损耗中,会加剧链条、飞轮、牙盘、变速器整体的机械磨损。
03
在大力摇车或上陡坡时变速,会增加变速和传动系统的损耗。
04
除花鼓内变速外,尽量不要在停止不动时操作变速器,这样会给相关零部件带来设计之外的受力。
05
切勿长期使用大盘配小飞的高挡位骑行,这样会给膝盖带来额外的压力,虽然骑行已经是对膝盖最温和的运动,但多加小心总是好的。
变速的原理是通过不同齿数牙盘和飞轮的组合来形成不同的齿轮比,为我们的骑行提供方便。
很多刚开始骑行的车友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变速挡位越多,车子就骑得越快”,这显然是误解了变速器的意义。实际上无论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变速器的意义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形,让骑车的人随时能够以“比较舒适”的状态骑行。也就是说,能够用自己不会觉得太吃力的挡位,在保持合理踏频的前提下,愉快骑行。
由此引申,山地车为了适应山间比较陡峭的地形,会有很大的飞轮和很小的牙盘,让骑行者可以不太费力地骑上山坡。而公路车则是为了在铺装路面上高速骑行,会基于较大的牙盘和较小的飞轮,提供更为绵密的齿比,便于在细微的坡度变化时,总能有合适的挡位可用。
所以我们在骑行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路况、坡度、风向等情况,随时选择合适的挡位,灵活使用变速器,而不是盲目地变到高挡位上“猛蹬”。
踏频
踏频就是脚踏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对于刚开始骑行的朋友来说,80rpm的踏频就是一个理想状态,也就是每分钟踩踏80次。我们可以基于这个踏频作为总的原则,来选择自己合适的挡位。
01
如果踩踏吃力,无法维持住80rpm的踏频,则降低挡位。
02
如果踏频超过80rpm,或在这个踏频下感觉过去轻松,则提高挡位。 这个原则说来简单,但还是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
TIPS
学术界已经对最优的踏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和Hill就指出存在一个最优的踏频。当一个车手蹬踏频率过低时,不稳定的输出功率和肌肉的松弛会浪费能量,接近无氧运动的高发力也会加快乳酸的堆积。但是当车手蹬踏得太快的时候,身体为了克服肌肉内部的阻力也会损失能量。因此在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理想的踏频。
提前变速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提前变速,以应对随后可能发生的状态变化,比如下面几种情况。
01
最常见的就是红灯停车之前,最好提前把挡位降下来,除非你使用了内变速系统,否则当绿灯亮起用高挡位龟速起步时,不但身心疲累,也相当不够帅气。
02
进入一段较长且陡的上坡路段时,一定要在爬坡之前提前降低挡位。否则高挡位爬坡那种突如其来的压力,会让你有一种双腿陷入泥沼的感觉,那种挣扎般的骑行会迅速蚕食掉大量体力。在爬坡大力踩踏的同时使用变速器换挡,不但容易造成零件损坏,还有可能瞬间失去平衡,有摔车的风险。
03
在进入下坡路段之前,也要在坡顶平坦处预先变速至较高的挡位。不是为了下坡时迅速发力冲刺,而是为了万一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加速、应急控车时,不至于因为挡位过低而“蹬空”无法发力,增加风险及紧张感。
04
进入繁忙路段之前也要提前变速至低挡位,否则频繁的速度变化也会让双腿苦不堪言。
前变速器使用技巧
根据常见的车型(暂时不考虑三盘公路和单盘山地),我们可以认为
01
公路车有两个齿轮比的大组,因为有两片牙盘可以分别对应每一个飞轮。
02
山地车有三个齿轮比的大组,因为有三片牙盘可以分别对应每一个飞轮。
所以当面对可以预期的较长的变化路段时,我们要按“大组”的概念来应用前变速器,提前变到合适的牙盘上,以获得更宽泛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惨剧的发生。
坡道上的“状况”
进入上坡时,如果前变速停留在大盘上,而后变速已经使用了最大的飞轮,则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01
操作前变速器,直接将链条从大盘变到小盘。此时因为链条后部挂在最内侧的大飞轮上,链条线有向内的拉力,所以有较大的概率向内掉链子。
02
很幸运,没有掉链子,但瞬间变成了小牙盘配大飞轮的最低挡位,瞬间进入“空蹬”的状态,车速骤降。
03
为了避免掉链子,要先操作后变速器变至小飞轮处,再操作前变速器。整个过程需要5~6次换挡操作,不但耗时较长,而且整个变速操作都是在大力上坡的状态下,会提高对变速系统的损耗。
所以建议在上坡前提前变到小盘,进入下坡也是同样的情况,建议下坡时大家预先切换到大盘,以使得随后的应变更加惬意。
变速器使用禁忌
01
长期停留在大牙盘配大飞轮的状态,此时后变速器的张力为最高点,时间久了有可能造成弹簧老化,张力降低。
02
使用大盘对大飞或小盘对小飞的组合骑行,此时虽然也可以正常骑行,但链条已经非常倾斜,处在一种较高程度的损耗中,会加剧链条、飞轮、牙盘、变速器整体的机械磨损。
03
在大力摇车或上陡坡时变速,会增加变速和传动系统的损耗。
04
除花鼓内变速外,尽量不要在停止不动时操作变速器,这样会给相关零部件带来设计之外的受力。
05
切勿长期使用大盘配小飞的高挡位骑行,这样会给膝盖带来额外的压力,虽然骑行已经是对膝盖最温和的运动,但多加小心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