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传承是指文化的前后相继和传递过程,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文化创新,是指主体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环境中,破除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与有机结合,构成了文化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发展;动力源泉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
一、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的前后相继和传递过程。文化是前人历史实践成果的长期积累,任何文化都是人类长期积累而成的。这种文化积累过程也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
(一)文化传承的客观必然性
文化传承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文化传承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具有历史遗传的本性。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人的社会性是基于实践而形成的,人的实践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或传承是人固有的本性,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指出:“人类的心灵是很富有模仿性的。”其次,文化传承是由文化的特性决定的。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过程,具有历史的内在联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历史传承,离开了历史传承,文化就不能发展。再次,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现代文化的建构是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的,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不能建构现代文化。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因此,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文化传承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文化传承。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前人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之上的。其次,文化传承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必须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向外国人学习;另一方面,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向古人学习。
(三)文化传承的方法论原则
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论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民族性的精华,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复古主义。所谓复古主义,就是用传统文化来否定现代文化,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对的,而现代文化都是错的,企图用传统旧文化取代现代新文化。采用复古主义态度不仅制约了现代文化的发展,而且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因而是必须批判的。二是民族虚无主义。所谓民族虚无主义,就是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全盘肯定和推崇外国文化。采用民族虚无主义,不仅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滋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丧失了民族自主精神,因而更是必须加以批判的。
二、文化创新
所谓文化创新,是指主体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环境中,破除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一)文化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文化创新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文化创新根源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实践。实践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创造性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创造性包括意识创造性和实践创造性。其中,实践创造性是意识创造性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创造,就没有意识创新。其次,文化创新是民族、国家、政党发展的本质要求。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一切文化发展的灵魂、动力和源泉。再次,文化创新是文化超越的客观要求。文化发展表现为新文化对旧文化的超越,文化超越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要实现文化超越,必须进行文化创新。
(二)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对于文化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动力源泉。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如果一个文化没有创新,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保持原有的面貌,那么,这种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其次,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文化现代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要实现文化现代化,关键在于文化创新。在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实现文化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在批判地吸收国外文化合理成分的前提下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文化现代化。
(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动力之源。它对我国文化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要开展文化创新,必须具有创新的基本条件:创新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环境。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就是努力创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条件。首先,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新的主体在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最基本条件。其次,要树立创新精神。文化创新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指导。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主体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意志胆识等。培养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是开展文化创新的思想条件。再次,要创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环境。文化创新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二是软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在努力发展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制造文化设施、文化工具,为文化创新提供物质技术条件;在软环境方面,要制定激励机制,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为文化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文化的发展
(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都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但二者也有区别: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动力的历史性源泉,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动力的现实性源泉,表现为文化发展的非连续性。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一方面,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目的。没有文化创新,文化传承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文化传承的目的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其次,二者相互渗透。一方面,文化传承中包含着文化创新,特别是改进型创新。因为文化传承并不是机械地传承,而是批判地传承。继承中包含批判和吸收,这就必然存在着改进型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中包含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意味着新文化否定旧文化,但这是辩证否定。所谓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当中有肯定。这就意味文化创新过程存在文化传承的因素。
最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进行量的积累,当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转化为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只是新文化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又会发生新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承,这实际上又是由文化创新向文化传承转化的过程。总之,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正是二者有机统一,才构成了文化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发展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都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但二者必须辩证统一,有机结合,才能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要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必须明了以下几点:首先,实践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基础。离开了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实践活动,就不能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更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其次,现实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系相结合的立足点。主体的实践活动是在现实条件中进行的。因此,必须从现实条件出发,才能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为现实服务。再次,理想决定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的方向。文化理想必须反映文化规律,并具有现实根据;否则,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共产主义文化是我们的远大文化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的共同文化理想。只有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保证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的正确方向。
总之,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在努力进行文化实践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矛盾、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的矛盾,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动文化发展,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0.
[2]列宁.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9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285.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发展;动力源泉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
一、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的前后相继和传递过程。文化是前人历史实践成果的长期积累,任何文化都是人类长期积累而成的。这种文化积累过程也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
(一)文化传承的客观必然性
文化传承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文化传承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具有历史遗传的本性。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人的社会性是基于实践而形成的,人的实践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或传承是人固有的本性,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指出:“人类的心灵是很富有模仿性的。”其次,文化传承是由文化的特性决定的。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过程,具有历史的内在联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历史传承,离开了历史传承,文化就不能发展。再次,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现代文化的建构是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的,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不能建构现代文化。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因此,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文化传承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文化传承。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前人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之上的。其次,文化传承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必须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向外国人学习;另一方面,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向古人学习。
(三)文化传承的方法论原则
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论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民族性的精华,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复古主义。所谓复古主义,就是用传统文化来否定现代文化,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对的,而现代文化都是错的,企图用传统旧文化取代现代新文化。采用复古主义态度不仅制约了现代文化的发展,而且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因而是必须批判的。二是民族虚无主义。所谓民族虚无主义,就是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全盘肯定和推崇外国文化。采用民族虚无主义,不仅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滋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丧失了民族自主精神,因而更是必须加以批判的。
二、文化创新
所谓文化创新,是指主体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环境中,破除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一)文化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文化创新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文化创新根源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实践。实践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创造性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创造性包括意识创造性和实践创造性。其中,实践创造性是意识创造性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创造,就没有意识创新。其次,文化创新是民族、国家、政党发展的本质要求。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一切文化发展的灵魂、动力和源泉。再次,文化创新是文化超越的客观要求。文化发展表现为新文化对旧文化的超越,文化超越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要实现文化超越,必须进行文化创新。
(二)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对于文化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动力源泉。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如果一个文化没有创新,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保持原有的面貌,那么,这种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其次,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文化现代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要实现文化现代化,关键在于文化创新。在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实现文化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在批判地吸收国外文化合理成分的前提下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文化现代化。
(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动力之源。它对我国文化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要开展文化创新,必须具有创新的基本条件:创新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环境。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就是努力创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条件。首先,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新的主体在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最基本条件。其次,要树立创新精神。文化创新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指导。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主体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意志胆识等。培养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是开展文化创新的思想条件。再次,要创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环境。文化创新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二是软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在努力发展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制造文化设施、文化工具,为文化创新提供物质技术条件;在软环境方面,要制定激励机制,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为文化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文化的发展
(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都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但二者也有区别: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动力的历史性源泉,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动力的现实性源泉,表现为文化发展的非连续性。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一方面,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目的。没有文化创新,文化传承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文化传承的目的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其次,二者相互渗透。一方面,文化传承中包含着文化创新,特别是改进型创新。因为文化传承并不是机械地传承,而是批判地传承。继承中包含批判和吸收,这就必然存在着改进型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中包含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意味着新文化否定旧文化,但这是辩证否定。所谓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当中有肯定。这就意味文化创新过程存在文化传承的因素。
最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进行量的积累,当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转化为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只是新文化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又会发生新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承,这实际上又是由文化创新向文化传承转化的过程。总之,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正是二者有机统一,才构成了文化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发展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都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但二者必须辩证统一,有机结合,才能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要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必须明了以下几点:首先,实践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基础。离开了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实践活动,就不能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更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其次,现实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系相结合的立足点。主体的实践活动是在现实条件中进行的。因此,必须从现实条件出发,才能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为现实服务。再次,理想决定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的方向。文化理想必须反映文化规律,并具有现实根据;否则,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共产主义文化是我们的远大文化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的共同文化理想。只有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保证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的正确方向。
总之,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在努力进行文化实践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矛盾、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的矛盾,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动文化发展,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0.
[2]列宁.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9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