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艺术品在众多艺术品种类中后来居上,大有成为收藏市场中的“上证指数”的意味,其兴衰也几近成为中国收藏市场的标杆和趋势,引领着市场行情的冷暖。
艺术金融化
艺术品市场这个曾经不被大众所关注和了解的领域,在投资理财风潮的引领下,价值增长得惊人,艺术品金融化更在热嚣中走向了台前。
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被人诟病为更像是一个期货市场,因为购买者大多不是在做艺术收藏而是期货囤积。他们不是作为一种消费终端来消费艺术品,而是把艺术品作为一种货物来囤积以待涨价后再卖出,从中获取利润。这也难怪,艺术品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奢侈品。据统计,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艺术品的习惯,其中收藏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5%。特别是艺术精品,它不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折旧,而是越发凸显其增值功能。例如,2007年紐约苏富比在沪预展的重要拍品之一,是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油画作品《创世篇—— —个共和国的诞生》,估价高达150万~250万美元(合1170万~1950万港元)。而据记者了解,在1994年广州嘉德春拍会上,该画成交价仅仅只有2.53万元人民币,13年时间增值了500倍。
除当代艺术品外,很多人在其他艺术品的收藏中也有同样的感受: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像股票市场。艺术品投资领域也有中小散户(普通艺术爱好者)、大户(收藏家)、机构(企业)、基金(艺术投资基金或其他专业基金)、券商(画廊)、交易所(拍卖行)等。而且投资者做短期行为的比例过大,一些重要作品的“换手率”特别高,甚至出现了春季拍进、秋季拍出的短线客。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与股市类似的许多操作手法也频频出现。比如,书画艺术品拍卖早已有了指数和排名,以书画指数的形式来反映中国艺术(书画)市场发展变化轨迹和当前成交状况。
如股市一样,投资周期较长、比较专业、注重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扮演重要角色,是这些市场的必然趋势。实际上,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艺术市场走红,中国艺术品就开始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无论是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还是在开拓中国国内的艺术代理布局中,各路资金各显神通。尤其是2006年,在中国成立艺术基金几乎成为一种潮流,更有人甚至称之为中国的“艺术基金元年”!
2007年6月18日至7月8日,民生银行推出高端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成为内地第一家正式涉足艺术品投资领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此举标志着艺术品投资纳入银行视野。该计划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投资门槛最低100万元,投资周期两年,主要对象是中国当代书画,预计收益年回报率38%,上不封顶,其中客户优先收益率为18%。
事实上,作为财富集中地,银行与艺术品市场的渊源长久。世界上每一家著名美术馆背后,都站着一家著名银行,比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JP摩根,古根海姆博物馆与柏林银行等等。
尝“鲜”还要悠着点
从今年的情况看,国际艺术品市场拍卖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一种联动作用,而且这种联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不难预料,中国的大拍卖公司要向国际化这方面尝试,这是肯定的一种趋向。在这种联动效应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则成为必然。
只是面对近3年来画价频创新高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人认为高处不胜寒,持谨慎观望者越来越多。2004年就有人预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将进入一个高价的时代”,但其兑现的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仅仅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完成本质性蜕变,从边缘而小众的市场层面迅速提升为引人注目的市场焦点,不仅形成了规模化市场,而且突破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线也已经成为现实。难怪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几年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路——指的是艺术品的价格,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对此,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霍华德·法伯表示:“如果你将5位顶尖中国当代艺术家和5位顶尖西方当代艺术家的拍卖价格相比,就会发现其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显然,霍华德·法伯的价格参照标准完全是国际化的。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样的事实,这个市场在国内基本上还处于培育的阶段。中国目前还没有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群体,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基本上来自于西方。据介绍,购买中国当代艺术的欧美收藏家占到大多数,只有十分之一是中国内地藏家。在中国发生的和在中国艺术家身上发生的当代艺术交易是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一部分,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即便是艺术品市场指数,正如许多评论家指出的那样,确实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但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它显然是一把双刃剑。艺术品市场指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变化趋势和发展轨迹,也很容易被人为地操纵艺术品市场指数,尤其是艺术家个体指数,从而对市场产生误导。
与良好而火热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相比,艺术投资的其他环节却相当薄弱。艺术咨询顾问公司,作为独立机构大多由单个艺术界资深人士一人独挑大梁,缺乏专业度。而艺术咨询服务公司,在众多大投资者心中也尚无品牌可言。另外,艺术品鉴定、估值以及保险等配套服务的不完善都成为了影响艺术投资行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果说,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像股市,同样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艺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据民生银行有关人士称,由于该行艺术品投资业务在国内尚属首发,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属凤毛麟角,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诸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都有可能发生。客户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客户应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由此反观民生银行“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理财产品,投资周期为短线(两年),预计收益年回报率却达38%,这在整个市场并不很稳定的情形之下,期望通过短短的两年时间能够取得高回报是否有些心急?
链接
从事艺术收藏投资的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
1974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在苏富比的建议下,用占总额2.9%的资产买下了当时价值约1亿美元的艺术品,至1999年将全部藏品出售完毕,收回近3亿美元投资,其艺术品投资组合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3%。
英国的美术基金
英国的美术基金是目前这一市场上最活跃的基金。2004年从15个国家的投资者手中募集了约3.5亿美元。自成立以来,该基金平均年回报率高达58%。
中国基金
荷兰银行推出的中国基金(The China Fund)由前苏富比拍卖公司的经理朱利安·汤普生(Julian Thompson)领衔,在西方竞拍中国的各类艺术品,然后在中国拍卖。
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不仅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也是全球领先的艺术投资服务公司,它还是国际最大的艺术品博览会的长期赞助商。
JP摩根
JP摩根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的银行。到目前为止,该银行放在世界各地的藏品已达3万多件。
德国银行
有250家分行在全球公开收藏艺术品,收藏作品超过了1万件,比德国现代美术馆的藏品还多。
澳大利亚艺术银行
1980年,澳大利亚设立了“澳大利亚艺术银行”。银行40%的客户来自政府部门,其余则来自私人机构。从可口可乐公司到悉尼歌剧院,都可以看到艺术银行的踪影。
新加坡大华银行及星展银行
目前已收藏了绘画和雕塑类共2800多件作品。为了指导企业收藏艺术品,银行还特别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委员会,来提供艺术品收藏及投资方面的业务。
艺术金融化
艺术品市场这个曾经不被大众所关注和了解的领域,在投资理财风潮的引领下,价值增长得惊人,艺术品金融化更在热嚣中走向了台前。
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被人诟病为更像是一个期货市场,因为购买者大多不是在做艺术收藏而是期货囤积。他们不是作为一种消费终端来消费艺术品,而是把艺术品作为一种货物来囤积以待涨价后再卖出,从中获取利润。这也难怪,艺术品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奢侈品。据统计,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艺术品的习惯,其中收藏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5%。特别是艺术精品,它不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折旧,而是越发凸显其增值功能。例如,2007年紐约苏富比在沪预展的重要拍品之一,是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油画作品《创世篇—— —个共和国的诞生》,估价高达150万~250万美元(合1170万~1950万港元)。而据记者了解,在1994年广州嘉德春拍会上,该画成交价仅仅只有2.53万元人民币,13年时间增值了500倍。
除当代艺术品外,很多人在其他艺术品的收藏中也有同样的感受: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像股票市场。艺术品投资领域也有中小散户(普通艺术爱好者)、大户(收藏家)、机构(企业)、基金(艺术投资基金或其他专业基金)、券商(画廊)、交易所(拍卖行)等。而且投资者做短期行为的比例过大,一些重要作品的“换手率”特别高,甚至出现了春季拍进、秋季拍出的短线客。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与股市类似的许多操作手法也频频出现。比如,书画艺术品拍卖早已有了指数和排名,以书画指数的形式来反映中国艺术(书画)市场发展变化轨迹和当前成交状况。
如股市一样,投资周期较长、比较专业、注重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扮演重要角色,是这些市场的必然趋势。实际上,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艺术市场走红,中国艺术品就开始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无论是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还是在开拓中国国内的艺术代理布局中,各路资金各显神通。尤其是2006年,在中国成立艺术基金几乎成为一种潮流,更有人甚至称之为中国的“艺术基金元年”!
2007年6月18日至7月8日,民生银行推出高端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成为内地第一家正式涉足艺术品投资领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此举标志着艺术品投资纳入银行视野。该计划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投资门槛最低100万元,投资周期两年,主要对象是中国当代书画,预计收益年回报率38%,上不封顶,其中客户优先收益率为18%。
事实上,作为财富集中地,银行与艺术品市场的渊源长久。世界上每一家著名美术馆背后,都站着一家著名银行,比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JP摩根,古根海姆博物馆与柏林银行等等。
尝“鲜”还要悠着点
从今年的情况看,国际艺术品市场拍卖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一种联动作用,而且这种联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不难预料,中国的大拍卖公司要向国际化这方面尝试,这是肯定的一种趋向。在这种联动效应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则成为必然。
只是面对近3年来画价频创新高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人认为高处不胜寒,持谨慎观望者越来越多。2004年就有人预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将进入一个高价的时代”,但其兑现的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仅仅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完成本质性蜕变,从边缘而小众的市场层面迅速提升为引人注目的市场焦点,不仅形成了规模化市场,而且突破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线也已经成为现实。难怪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几年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路——指的是艺术品的价格,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对此,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霍华德·法伯表示:“如果你将5位顶尖中国当代艺术家和5位顶尖西方当代艺术家的拍卖价格相比,就会发现其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显然,霍华德·法伯的价格参照标准完全是国际化的。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样的事实,这个市场在国内基本上还处于培育的阶段。中国目前还没有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群体,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基本上来自于西方。据介绍,购买中国当代艺术的欧美收藏家占到大多数,只有十分之一是中国内地藏家。在中国发生的和在中国艺术家身上发生的当代艺术交易是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一部分,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即便是艺术品市场指数,正如许多评论家指出的那样,确实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但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它显然是一把双刃剑。艺术品市场指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变化趋势和发展轨迹,也很容易被人为地操纵艺术品市场指数,尤其是艺术家个体指数,从而对市场产生误导。
与良好而火热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相比,艺术投资的其他环节却相当薄弱。艺术咨询顾问公司,作为独立机构大多由单个艺术界资深人士一人独挑大梁,缺乏专业度。而艺术咨询服务公司,在众多大投资者心中也尚无品牌可言。另外,艺术品鉴定、估值以及保险等配套服务的不完善都成为了影响艺术投资行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果说,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像股市,同样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艺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据民生银行有关人士称,由于该行艺术品投资业务在国内尚属首发,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属凤毛麟角,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诸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都有可能发生。客户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客户应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由此反观民生银行“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理财产品,投资周期为短线(两年),预计收益年回报率却达38%,这在整个市场并不很稳定的情形之下,期望通过短短的两年时间能够取得高回报是否有些心急?
链接
从事艺术收藏投资的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
1974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在苏富比的建议下,用占总额2.9%的资产买下了当时价值约1亿美元的艺术品,至1999年将全部藏品出售完毕,收回近3亿美元投资,其艺术品投资组合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3%。
英国的美术基金
英国的美术基金是目前这一市场上最活跃的基金。2004年从15个国家的投资者手中募集了约3.5亿美元。自成立以来,该基金平均年回报率高达58%。
中国基金
荷兰银行推出的中国基金(The China Fund)由前苏富比拍卖公司的经理朱利安·汤普生(Julian Thompson)领衔,在西方竞拍中国的各类艺术品,然后在中国拍卖。
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不仅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也是全球领先的艺术投资服务公司,它还是国际最大的艺术品博览会的长期赞助商。
JP摩根
JP摩根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的银行。到目前为止,该银行放在世界各地的藏品已达3万多件。
德国银行
有250家分行在全球公开收藏艺术品,收藏作品超过了1万件,比德国现代美术馆的藏品还多。
澳大利亚艺术银行
1980年,澳大利亚设立了“澳大利亚艺术银行”。银行40%的客户来自政府部门,其余则来自私人机构。从可口可乐公司到悉尼歌剧院,都可以看到艺术银行的踪影。
新加坡大华银行及星展银行
目前已收藏了绘画和雕塑类共2800多件作品。为了指导企业收藏艺术品,银行还特别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委员会,来提供艺术品收藏及投资方面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