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将“探究”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还规定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质疑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最为基础的探究方式,帮助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在此背景下,如何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师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
“探究”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来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科学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优势,在增加小学生科学知识积累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探究方式单一化
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为:提出质疑—大胆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此种方法虽然合理,但是长期选用此种教学模式势必会消磨学生科学学习兴趣[1]。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本就探究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可不必追求教学步骤的连贯性。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探索方式,否则会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时间不足,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科学知识。
(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学生受不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身心特征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班级学生统一要求、统一管理,让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不仅如此,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更多地关注优等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重视,甚至一些学生再用自己的方式得到结论后,教师会完全推翻。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性格都各不相同,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维方式、智力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各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质疑生慧根,探究出创新
(一)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散性较强,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预先所想存在较大出入,针对此种预想之外的问题,教师切勿直接否定,这会严重打击学生质疑能力及探究热情。在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应当首先提出鼓励,而后引导其他学生对其所提出的疑问进行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
比如在“谁流得更快”教学过程中会涉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水、油、洗洁精三种液体。教师可以围绕着三种液体谁流得更快开展一次探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这三种液体哪个流得更快?为什么?。”这时会有学生回答:“以前科学学习中提道过,水比油更重一些,所以水肯定会比油流的快”;还有的学生认为:“油比水摸起来更滑一点,所以流动起来的话,速度也一定比水快”这时有的学生提出:“那洗洁精比油都滑,是不是洗洁精流的最快?”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好像都有自己的依据,且都不肯退让,在学生各自提出质疑后,教师可以让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学生利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探究,深化科学知识记忆。
(二)关注学生回答,进行深入探究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依照教学设计来完成教学的,甚至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得不加快教学速度。此种教学方式很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影响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2]。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关注程度,而后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深入探究。
比如在“点亮小灯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的关注程度。如若发现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应当抓住时机,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到这种办法的?能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吗?”这时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思考思路:“老师刚才告诉我的是,让我们将小灯泡的A点与电池正极相连,让小灯泡的B点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小灯泡就会发光。然后我就想知道如果将小灯泡的A点与电池负极相连,让小灯泡的B点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会是怎样的,没想到小灯泡也可以发光。”没想到小小年纪,却可以懂得举一反三。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小灯泡的连接原理有了深入理解,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形成学生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由于科学学科特殊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更好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科学知识储备量。
【作者单位:扬州市梅岭小学
“探究”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来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科学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优势,在增加小学生科学知识积累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探究方式单一化
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为:提出质疑—大胆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此种方法虽然合理,但是长期选用此种教学模式势必会消磨学生科学学习兴趣[1]。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本就探究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可不必追求教学步骤的连贯性。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探索方式,否则会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时间不足,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科学知识。
(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学生受不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身心特征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班级学生统一要求、统一管理,让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不仅如此,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更多地关注优等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重视,甚至一些学生再用自己的方式得到结论后,教师会完全推翻。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性格都各不相同,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维方式、智力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各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质疑生慧根,探究出创新
(一)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散性较强,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预先所想存在较大出入,针对此种预想之外的问题,教师切勿直接否定,这会严重打击学生质疑能力及探究热情。在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应当首先提出鼓励,而后引导其他学生对其所提出的疑问进行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
比如在“谁流得更快”教学过程中会涉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水、油、洗洁精三种液体。教师可以围绕着三种液体谁流得更快开展一次探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这三种液体哪个流得更快?为什么?。”这时会有学生回答:“以前科学学习中提道过,水比油更重一些,所以水肯定会比油流的快”;还有的学生认为:“油比水摸起来更滑一点,所以流动起来的话,速度也一定比水快”这时有的学生提出:“那洗洁精比油都滑,是不是洗洁精流的最快?”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好像都有自己的依据,且都不肯退让,在学生各自提出质疑后,教师可以让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学生利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探究,深化科学知识记忆。
(二)关注学生回答,进行深入探究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依照教学设计来完成教学的,甚至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得不加快教学速度。此种教学方式很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影响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2]。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关注程度,而后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深入探究。
比如在“点亮小灯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的关注程度。如若发现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应当抓住时机,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到这种办法的?能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吗?”这时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思考思路:“老师刚才告诉我的是,让我们将小灯泡的A点与电池正极相连,让小灯泡的B点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小灯泡就会发光。然后我就想知道如果将小灯泡的A点与电池负极相连,让小灯泡的B点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会是怎样的,没想到小灯泡也可以发光。”没想到小小年纪,却可以懂得举一反三。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小灯泡的连接原理有了深入理解,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形成学生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由于科学学科特殊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更好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科学知识储备量。
【作者单位:扬州市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