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旨在培养优秀教师及教育家,塑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核心素养,而专家型教师则是专业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文将专家型教师定位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根据专家型教师的三个特点分别阐述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理念及质量保障。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专家型教师;培养理念;质量保障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教育部等四部委制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指出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以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为试点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标志着我国从1997年开始搁置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师范生教育制度建立之初即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2007年《办法》的推行使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重返校园,同时也对免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评估一名教师的主要标准之一。“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理想的阶段,一名合格的“专家型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家,免费师范生肩负着振兴教育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成为优秀教师,更要将“专家型教师”定位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名词,根据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1],我们认为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相比有三大特点:第一,专家型教师最基本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内容知识、教育学知识以及有关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不仅在于知识量,更在于他们巧妙地记忆知识,并将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进行整合,最后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的能力。第二,专家型教师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由于长时间积累经验,专家型教师非常熟悉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以及教学法以至于达到技能自动化。然而专家型教师不同于单纯的技工,他们高效的原因除了技能自动化,更重要的是他们习惯于在实践中反省。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实践者是培养专家型教师的关键所在。第三,专家型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洞察力。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从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相关知识通过逆向思维、换位思考或重新定义问题等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理念
免费师范生是一个特殊的培养对象,他们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更要随时关注中小学教育,成为专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相融合的专家。结合专家型教师的特点及中小学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化
专家型教师最基本的特点是拥有并善于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首先应该强调专业化。这里的专业化包括乐教和善教。“乐教”指怀有终身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免费师范生在确定了自己有志于从教之后,就应该坚定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并且以从教为乐。然而有研究显示[2],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中有比较明确的投身基础教育意愿的学生仅占51.9%。可见如何使免费师范生真正乐于从教是免费师范生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之首,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培养,每个学期都开设“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这门课程,共达128学时之多,另外还通过32学时的教育见习和长达半年的教育实习来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目的是促使他们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强化下更加坚定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并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为终身教育工作者。
作为有志于终身从教的免费师范生,不仅要乐教,更要善教。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化培养应该融合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多元化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八种智能,每一个人都会在一种或者几种智能上占有优势。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不仅要专业化,还要多元化。以语文教师为例,2011年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和生活化学习,近年来语文教育界也十分推崇“大语文观”,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许很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法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枯燥乏味的,一句话,语文教师就是一个“杂家”。所以,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全面发展。
加德纳在阐释他的多元智能理论时十分强调个体差异性。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既有经验以独特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模型,这一点与强调内在建构性的建构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笔者认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是个性化的多元化。每一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虽然免费师范生的共同目标是教师,但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习及观摩教学中找准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最好是以一个或多个与自己的期望接近的名师为范本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在见习和实习中加强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微格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尽量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教学,这样日后走上教师岗位就不会盲目探索。
3. 创造性
免费师范生日后肩负着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他自身的培养更要遵循创造性的原则。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为例,教学方式尽量采取启发式教学,教材的编写尽量加入创造性思考题,课堂上也可引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将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文本解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免费师范生需要同时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解读文本,然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讲解。当然我们对于免费师范生的要求远不止“传声筒”这么简单,他应该将经典文本解读与个性化解读结合,学习创造性阅读,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以编写教材时可以将文本的相关解读罗列出来,留给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这样每一个免费师范生都是独特的,他影响的学生也将是独特的。 4. 实践性
斯腾伯格曾经提出著名的“人类智力的三元论”[3]。他认为人类的智力包括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创造性思维都要在实践中实现价值,而且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所以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除了教育见习及实习,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把教学过程分解成为很多独立的教学技能,然后对这些教学技能进行针对性的反复训练,以此来实现各个击破。微格教学给了免费师范生一个了解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是连接职前培养与职业生涯的桥梁。
免费师范生毕竟没有真正走上岗位,他还需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此,师范大学可以经常组织免费师范生观摩名师课堂的教学活动,既可以现场观摩,然后参加集体评课,也可以观看教学录像,组织班级讨论。此外,师范大学还可以引入“合作式”培养来增进免费师范生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合作式”培养是指“在中小学师资培训中采取由高等院校、地方教育当局和中小学三方密切合作联合培养的方式”[4]。“合作式”培养既给师范生提供了随时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又加强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非常适合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三、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保障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离不开严格的制度保障,这主要是由国家、社会及师范院校三方面共同完成。免费师范生的终极目标是乐教善教的专家型教师,所以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环节加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保障。
1. 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制度
免费师范生从2007年才开始正式招生,因此有很多人对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及培养都不甚了解。为了吸引真正有从教意愿的学生报考,我们要重点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制度和体系,争取获得适合从教的优质生源。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宣传力度,并且在师范院校及高中学校建立一套完备的免费师范生招生宣传机制。在高考招生前半年到一年时间之内,由教育部门及师范院校派专人负责到各高中学校进行政策的宣传和讲解,政策讲解主要针对高三毕业生,同时也要对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目的就是使学生和家长全面地了解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其次,要健全免费师范生招生的监督机制,保证每一个免费师范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另外,对于具有教师潜质的学生可采取直接保送的方式使其顺利进入到免费师范生的行列当中。最后,免费师范生的招生也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法,即根据全国各地中小学的用人需求确定招生名额及招生区域,然后由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命题,录取之后与当地教育部门签署就业协议,在四年本科学习之后直接到所报考的中小学执教。
2. 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在校培养
目前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完备,首届免费师范生已经走上教师的岗位,为了不断优化免费师范生的队伍,我们还要继续强化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使免费师范生政策早日步入正轨。
首先,各师范院校要优化免费师范生的教师队伍,迅速整合一批优秀的教师担任免费师范生的授课教师,并邀请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名师对免费师范生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其次,教师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所以师范院校要努力提供免费师范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对此可以借鉴教育硕士的“双导师”制度,即师范院校从本校学科专业领域选拔一些优秀教师担任学习导师,同时从当地中小学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
3. 完善免费师范生的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评价,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多方评价主体,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评估免费师范生。此外,师范院校还应建立完备的奖惩制度,完善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并且对授课教师也要进行不定期的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调查显示[5],首届免费师范生当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报考原因并不是愿意从教,而是社会状况、家庭状况等客观因素。这一批学生可能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或由于性格等因素并不适合从教,所以免费师范生应该实行淘汰制,在大学二年级之前将不适合从教或不愿意从教的免费师范生转为非免费师范专业,同时也欢迎热衷于教师事业且综合素质较高的非免费师范专业的学生加入免费师范生的队伍。
4. 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保障
免费师范生大多数是中西部的生源,所以当他们踏上教师的岗位时,也许待遇并不优厚,这样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落差,也会令一些真正乐于从教的优秀学生对免费师范生专业望而却步。
免费师范生最有力的保障是来源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在国家政策方面,各省要完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解决免费师范生的后顾之忧。在社会舆论方面,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愿意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斯腾伯格,霍瓦斯. 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27-37.
[2] 付义朝,杨小玉. 促进免费师范生投身基础教育的有效策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7-104.
[3] 斯腾伯格,威廉姆斯. 教育心理学[M]. 张厚粲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20-124.
[4] 高雪春. 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17.
[5] 李平. 免费师范生职业意识调查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6-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担的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汉语言文学(TS2070)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 杨]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专家型教师;培养理念;质量保障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教育部等四部委制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指出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以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为试点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标志着我国从1997年开始搁置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师范生教育制度建立之初即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2007年《办法》的推行使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重返校园,同时也对免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评估一名教师的主要标准之一。“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理想的阶段,一名合格的“专家型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家,免费师范生肩负着振兴教育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成为优秀教师,更要将“专家型教师”定位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名词,根据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1],我们认为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相比有三大特点:第一,专家型教师最基本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内容知识、教育学知识以及有关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不仅在于知识量,更在于他们巧妙地记忆知识,并将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进行整合,最后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的能力。第二,专家型教师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由于长时间积累经验,专家型教师非常熟悉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以及教学法以至于达到技能自动化。然而专家型教师不同于单纯的技工,他们高效的原因除了技能自动化,更重要的是他们习惯于在实践中反省。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实践者是培养专家型教师的关键所在。第三,专家型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洞察力。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从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相关知识通过逆向思维、换位思考或重新定义问题等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理念
免费师范生是一个特殊的培养对象,他们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更要随时关注中小学教育,成为专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相融合的专家。结合专家型教师的特点及中小学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化
专家型教师最基本的特点是拥有并善于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首先应该强调专业化。这里的专业化包括乐教和善教。“乐教”指怀有终身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免费师范生在确定了自己有志于从教之后,就应该坚定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并且以从教为乐。然而有研究显示[2],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中有比较明确的投身基础教育意愿的学生仅占51.9%。可见如何使免费师范生真正乐于从教是免费师范生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之首,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培养,每个学期都开设“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这门课程,共达128学时之多,另外还通过32学时的教育见习和长达半年的教育实习来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目的是促使他们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强化下更加坚定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并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为终身教育工作者。
作为有志于终身从教的免费师范生,不仅要乐教,更要善教。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化培养应该融合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多元化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八种智能,每一个人都会在一种或者几种智能上占有优势。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不仅要专业化,还要多元化。以语文教师为例,2011年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和生活化学习,近年来语文教育界也十分推崇“大语文观”,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许很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法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枯燥乏味的,一句话,语文教师就是一个“杂家”。所以,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全面发展。
加德纳在阐释他的多元智能理论时十分强调个体差异性。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既有经验以独特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模型,这一点与强调内在建构性的建构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笔者认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是个性化的多元化。每一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虽然免费师范生的共同目标是教师,但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习及观摩教学中找准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最好是以一个或多个与自己的期望接近的名师为范本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在见习和实习中加强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微格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尽量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教学,这样日后走上教师岗位就不会盲目探索。
3. 创造性
免费师范生日后肩负着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他自身的培养更要遵循创造性的原则。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为例,教学方式尽量采取启发式教学,教材的编写尽量加入创造性思考题,课堂上也可引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将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文本解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免费师范生需要同时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解读文本,然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讲解。当然我们对于免费师范生的要求远不止“传声筒”这么简单,他应该将经典文本解读与个性化解读结合,学习创造性阅读,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以编写教材时可以将文本的相关解读罗列出来,留给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这样每一个免费师范生都是独特的,他影响的学生也将是独特的。 4. 实践性
斯腾伯格曾经提出著名的“人类智力的三元论”[3]。他认为人类的智力包括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创造性思维都要在实践中实现价值,而且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所以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除了教育见习及实习,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把教学过程分解成为很多独立的教学技能,然后对这些教学技能进行针对性的反复训练,以此来实现各个击破。微格教学给了免费师范生一个了解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是连接职前培养与职业生涯的桥梁。
免费师范生毕竟没有真正走上岗位,他还需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此,师范大学可以经常组织免费师范生观摩名师课堂的教学活动,既可以现场观摩,然后参加集体评课,也可以观看教学录像,组织班级讨论。此外,师范大学还可以引入“合作式”培养来增进免费师范生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合作式”培养是指“在中小学师资培训中采取由高等院校、地方教育当局和中小学三方密切合作联合培养的方式”[4]。“合作式”培养既给师范生提供了随时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又加强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非常适合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三、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保障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离不开严格的制度保障,这主要是由国家、社会及师范院校三方面共同完成。免费师范生的终极目标是乐教善教的专家型教师,所以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环节加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保障。
1. 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制度
免费师范生从2007年才开始正式招生,因此有很多人对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及培养都不甚了解。为了吸引真正有从教意愿的学生报考,我们要重点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制度和体系,争取获得适合从教的优质生源。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宣传力度,并且在师范院校及高中学校建立一套完备的免费师范生招生宣传机制。在高考招生前半年到一年时间之内,由教育部门及师范院校派专人负责到各高中学校进行政策的宣传和讲解,政策讲解主要针对高三毕业生,同时也要对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目的就是使学生和家长全面地了解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其次,要健全免费师范生招生的监督机制,保证每一个免费师范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另外,对于具有教师潜质的学生可采取直接保送的方式使其顺利进入到免费师范生的行列当中。最后,免费师范生的招生也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法,即根据全国各地中小学的用人需求确定招生名额及招生区域,然后由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命题,录取之后与当地教育部门签署就业协议,在四年本科学习之后直接到所报考的中小学执教。
2. 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在校培养
目前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完备,首届免费师范生已经走上教师的岗位,为了不断优化免费师范生的队伍,我们还要继续强化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使免费师范生政策早日步入正轨。
首先,各师范院校要优化免费师范生的教师队伍,迅速整合一批优秀的教师担任免费师范生的授课教师,并邀请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名师对免费师范生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其次,教师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所以师范院校要努力提供免费师范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对此可以借鉴教育硕士的“双导师”制度,即师范院校从本校学科专业领域选拔一些优秀教师担任学习导师,同时从当地中小学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
3. 完善免费师范生的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评价,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多方评价主体,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评估免费师范生。此外,师范院校还应建立完备的奖惩制度,完善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并且对授课教师也要进行不定期的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调查显示[5],首届免费师范生当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报考原因并不是愿意从教,而是社会状况、家庭状况等客观因素。这一批学生可能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或由于性格等因素并不适合从教,所以免费师范生应该实行淘汰制,在大学二年级之前将不适合从教或不愿意从教的免费师范生转为非免费师范专业,同时也欢迎热衷于教师事业且综合素质较高的非免费师范专业的学生加入免费师范生的队伍。
4. 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保障
免费师范生大多数是中西部的生源,所以当他们踏上教师的岗位时,也许待遇并不优厚,这样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落差,也会令一些真正乐于从教的优秀学生对免费师范生专业望而却步。
免费师范生最有力的保障是来源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在国家政策方面,各省要完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解决免费师范生的后顾之忧。在社会舆论方面,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愿意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斯腾伯格,霍瓦斯. 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27-37.
[2] 付义朝,杨小玉. 促进免费师范生投身基础教育的有效策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7-104.
[3] 斯腾伯格,威廉姆斯. 教育心理学[M]. 张厚粲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20-124.
[4] 高雪春. 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17.
[5] 李平. 免费师范生职业意识调查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6-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担的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汉语言文学(TS2070)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