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识平均分》为例谈教材习题的处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则是思维最好的训练场。如何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新知教学中的启发、质疑……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新知建立后的练习也至关重要。借助练习,可以在刚认识新知后的最近时间,反映出学生当时的知识掌握情况;借助练习,可以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入程度及灵活运用情况;借助练习,可以折射出学生将新知纳入旧知体系的情况;等等。练习的功用显而易见,但实际教学中,练习的处理有时是仓促的、低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练习题不能面面俱到;教研不够充分,一些习题的选择不够优化;知识建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利用书上练习素材,合理开发出适合自己班学生的练习等。笔者认为,教材为我们提供教学素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让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用。
  关键词:基础;练习;思考
  二年级教学除法之前,有《认识平均分》一课。笔者最近参加了此课的教研活动,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有意见相同,不谋而合之处,亦有意见相左,争执不下之处。大家对教材的把握都是精准到位的,但练习的处理出现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
  【片段1】师:同学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均分的现象(书后练习第2题3个小题同时呈现),请你用笔在书上圈一圈,并填空。
  2. 先圈一圈,再填空。
  (1)
  10块,每2块一份,分成了()份。
  (2)
  9块,每3块一份,分成了()份。
  (3)
  15块,每5块一份,分成了()份。
  学生画完后,教师让学生借助展台逐题汇报。学生完成情况很好,几乎都全对。
  【片段2】师:同学们,下面运用刚学习的“平均分给”的知识来尝试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吧!(首先出示练习2第1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几乎无人出错)
  师:看来,大家能够轻松解决这道题目。下面,加点难度,试试这道题吧,(出示第2小题)保留图中的圈,将“每3块一份”改成“每()块一份”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想法。
  师:看来,完成这道题目要借助图看明白“每几块一份”,再思考分成了几份,是吗?
  师:如果把图中的圆圈也去掉,这15块巧克力你准备如何平均分呢?(出示第3小题,去掉圈)
  学生出现了:每3块一份,分成了5份;每5块一份,分成了3份;每1块一份,分成了15份;也出现了每4块一份,有一份不够4个,因此,这种分法不行。……
  【思考】
  1. 把握基本,给学生基础层次的思考
  数学知识的教学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课内容是教学两次认识平均分的第1课时,对平均分的清晰认识及熟练掌握,将会为后面学习除法做好铺垫,因此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不难看出,片段1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与技能。3次近乎重复的练习,起到了很好的巩固、强化训练的目的,从结果来看,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很高。片段2的3道习题3个层次,第1题按教材给出的形式呈现,对新学内容进行同类型的模仿练习,从题量上看不如片段1多,但此题的正确率几乎与前者相同。从两种方式的练习设计来看,执教老师都能关注到基础知识的练习,让学生保有最基础层次的思考。
  2. 提升能力,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虽然基础知识排在第一位,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此,应关注其他方面的培养。《认识平均分》在书上的相应练习共3题,第1题与“平均分的定义”相配,第2题共3小题,同类的练习与“如何平均分”相配,第3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上述两个片段主要针对第2题,片段1选用了教材的方法,逐题呈现并核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片段2呈现出3个层次,将后两题改编,在基础知识练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通过对图的观察,确定“每几块一份”,然后思考“分成了几份”,不仅有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训练,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借助图来思考的能力。进而,再次将难度加大,“每几块一份”也不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來定,再看看分成了几份。这一过程,其实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由浅入深地发展着学生的思维。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前面两小题的练习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第3小题也有具体的巧克力图作为支撑,学生在图上边圈边想,不断尝试中思考,由“每3块一份,分成了5份”很自然想到“每5块一份,分成了3份”,3、5与15之间的关系在无形之中建立,有的还出现了与“三五十五”口诀的对接,虽然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不能用完整而准确的语言表达想法,但抽象的思维随之产生。“每4块一份”的情况也在学生的辨析中自然得以解决,个体的经验与群体经验不断碰撞后,便会丰富、内化与提升,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必经之路,教师无需刻意回避。
  这样设计的练习不仅避免了单一的重复,同时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处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产生探索的欲望,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迁移力、思考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时,不像前面那么顺畅,遇到问题、反思遇到的困难进而思考出解决的方法,这个曲折的过程便是思维的最佳路径。此处的练习设计便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力抓手。
  3. 巧妙改动,使书上练习发挥大功用
  当堂练习是数学课的一部分,要使教学更为有效,教师需在练习中设计层次,借问题促思考,因为“问题决定思维的目的,目的控制思维的过程”。书上的练习固然好,但时间有限,如果学生接受轻松,便可以巧妙地改动教材,使得教材这一蓝本发挥更好的指引作用。片段2不同层次的设计,均是借助已有知识去理解、解决新问题。熟悉的问题在新的情境中提出来,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形成了分析、思考新问题的暗示与基础,学生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感觉,主动思考便会产生。相应地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书上的练习题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功用。
  让我们教材中的练习在教师智慧的使用下闪出光彩。
  作者简介:
  胡清音,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语文语言特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我国实施语言教学工作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正确的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小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受到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语言对学生而言有一
摘要:伴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进步,教育教学也在一直进行创新。比较受重视的教学学科就是语文,它不仅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还要令学生提升自己欣赏美的能力与个人道德素养,通过这样才可以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效。为了深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拥有很强人文色彩的基础学科。它是“道法”与“文法”的融合与统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逐年严峻,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近些年来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不足也日益显露,本文着力探索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生涯规划类课程的教学,以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涯规划课程;实现路径  一、 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摘要: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全体教学学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巨大变化,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教师课堂评价的不断创新与改善,教师要通过具有“艺术性”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课堂进步与学生发展。本文通过对课堂评价的详细分析,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成型”之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