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采访关于黎药的研究,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认识了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夫妇,这一对年青的博士后夫妇,自2004年来海南后就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组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组,开展热带药用生物资源的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从植物资源的普查,到书籍的出版;从植物成分的研究,到有效成分的利用开发等,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上世纪九十年代海洋生物研究在全世界都很热门,原本在云南研究药用植物的戴、梅两人也加入了这个潮流:两人当时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攻海洋生物海绵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两年后,两人准备回国。天然产物研究这个行当要求他们必须选择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落脚,于是范围圈定在云南、广西、贵州、海南这四个地方。综合考虑,他们选择了既有海洋资源又有药用资源的海南。
到海南后他们一心想要从事海洋研究,却因巨额的研究经费而暂停,海南丰富的药用资源让他们看到了药用植物研究的前景,于是他们的研究对象改为陆地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2005年开始,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的研究触及黎族药物。黎药是海南最有特色的药物,很多人对其感兴趣,并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但很多资料没有公开发行,内容也不够系统和规范。比如,对药用植物仅以当地的俗名命名,没有以国际通用的植物拉丁名命名,难以区分形态相似的植物,容易造成混淆。对药用植物大多只有简单的性状描述和民间药用方法的介绍,而对现代药物研究所关注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重要内容却没有涉及。这种状况对黎药的推广传播很不利。俩人萌发了做一本《黎族药志》的书,从科学的角度系统的、规范地梳理黎药。
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两人将全国做黎药研究的人都吸收到编委组来,加上研究所的十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起调查黎药资源。在黎药资源的普查中,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海南9个黎族苗族自治县,外加儋州蓝洋、万宁三更罗等地,专门到黎村苗寨去调查,访问草医,了解他们的用药方法及药材的加工等情况。经过四年的时间,将黎医常用的200种植物药整理成成果,分别从药名、别名、植物来源、植物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功能、化学成分、药理和民间应用等方面整理综述,配以植物彩图,详细的记载了黎药品种的实物和内容,形成《黎族药志》第一册;2009年随后出版了《黎族药志》第二册,同样记录了200种黎族药物;如今,第三册《黎族药志》也正在出版中。经过9年的普查,调查团队将濒危的黎药收集种植并建立了一个资源圃,现在已经收集到了300多种濒危黎药,正在建设一个专门种植和保存黎药的黎药园。
在开展资源调查的同时,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同时指导研究生进行活性成分研究,分离鉴定出其有效成分,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去验证传统的黎族医药药性。他们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在黎族民间有药用背景、有特点的植物来研究,如:沉香、益智、见血封喉、龙血树、降香等。通过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发现了几百种天然产物,其中有几十种具有抗肿瘤的、抗菌、抗艾滋病等活性。海南龙血树的血竭成分研究曾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见血封喉作为全世界最毒的木本植物之一,抗癌活性非常强,是现在市场上抗癌药物活性的1000倍以上,极具潜力;沉香的结香剂研究、活性成份与质量标准研究等,都为黎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黎药现在和日后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资源中的活性天然产物研究,相对来说容易和应用结合起来,而不像某些专业如基因研究,与产品开发相隔较远。梅文莉博士说:“我们这个专业只要搞清楚了里面的有效成分,就可以想办法将其提取出来应用,或者开发成新药。”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经常把研究和利用结合在一起:梅文莉博士主攻基础研究,戴好富博士主攻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分离鉴定出有效成分,为应用研究的团队提供一系列的数据,从而两个团队互相配合,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开发。戴好富博士表示:针对一些具有开发前景的研究成果,我们通过申请专利获得知识产权,并跟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在两个团队的共同推进下,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已经联合企业推出了一些列黎药开发的产品,如益智酒、益参酒、海蜜胶囊、海蜜速溶茶、沉香灵芝茶、丁果减肥胶囊等一些列黎药产品,使黎药的开发利用迈出跨越性的一大步。
上世纪九十年代海洋生物研究在全世界都很热门,原本在云南研究药用植物的戴、梅两人也加入了这个潮流:两人当时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攻海洋生物海绵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两年后,两人准备回国。天然产物研究这个行当要求他们必须选择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落脚,于是范围圈定在云南、广西、贵州、海南这四个地方。综合考虑,他们选择了既有海洋资源又有药用资源的海南。
到海南后他们一心想要从事海洋研究,却因巨额的研究经费而暂停,海南丰富的药用资源让他们看到了药用植物研究的前景,于是他们的研究对象改为陆地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2005年开始,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的研究触及黎族药物。黎药是海南最有特色的药物,很多人对其感兴趣,并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但很多资料没有公开发行,内容也不够系统和规范。比如,对药用植物仅以当地的俗名命名,没有以国际通用的植物拉丁名命名,难以区分形态相似的植物,容易造成混淆。对药用植物大多只有简单的性状描述和民间药用方法的介绍,而对现代药物研究所关注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重要内容却没有涉及。这种状况对黎药的推广传播很不利。俩人萌发了做一本《黎族药志》的书,从科学的角度系统的、规范地梳理黎药。
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两人将全国做黎药研究的人都吸收到编委组来,加上研究所的十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起调查黎药资源。在黎药资源的普查中,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海南9个黎族苗族自治县,外加儋州蓝洋、万宁三更罗等地,专门到黎村苗寨去调查,访问草医,了解他们的用药方法及药材的加工等情况。经过四年的时间,将黎医常用的200种植物药整理成成果,分别从药名、别名、植物来源、植物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功能、化学成分、药理和民间应用等方面整理综述,配以植物彩图,详细的记载了黎药品种的实物和内容,形成《黎族药志》第一册;2009年随后出版了《黎族药志》第二册,同样记录了200种黎族药物;如今,第三册《黎族药志》也正在出版中。经过9年的普查,调查团队将濒危的黎药收集种植并建立了一个资源圃,现在已经收集到了300多种濒危黎药,正在建设一个专门种植和保存黎药的黎药园。
在开展资源调查的同时,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同时指导研究生进行活性成分研究,分离鉴定出其有效成分,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去验证传统的黎族医药药性。他们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在黎族民间有药用背景、有特点的植物来研究,如:沉香、益智、见血封喉、龙血树、降香等。通过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发现了几百种天然产物,其中有几十种具有抗肿瘤的、抗菌、抗艾滋病等活性。海南龙血树的血竭成分研究曾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见血封喉作为全世界最毒的木本植物之一,抗癌活性非常强,是现在市场上抗癌药物活性的1000倍以上,极具潜力;沉香的结香剂研究、活性成份与质量标准研究等,都为黎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黎药现在和日后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资源中的活性天然产物研究,相对来说容易和应用结合起来,而不像某些专业如基因研究,与产品开发相隔较远。梅文莉博士说:“我们这个专业只要搞清楚了里面的有效成分,就可以想办法将其提取出来应用,或者开发成新药。”戴好富和梅文莉博士经常把研究和利用结合在一起:梅文莉博士主攻基础研究,戴好富博士主攻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分离鉴定出有效成分,为应用研究的团队提供一系列的数据,从而两个团队互相配合,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开发。戴好富博士表示:针对一些具有开发前景的研究成果,我们通过申请专利获得知识产权,并跟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在两个团队的共同推进下,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已经联合企业推出了一些列黎药开发的产品,如益智酒、益参酒、海蜜胶囊、海蜜速溶茶、沉香灵芝茶、丁果减肥胶囊等一些列黎药产品,使黎药的开发利用迈出跨越性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