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的心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a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12月份月末,商场、超市、或是酒吧的厅堂入口处,总会有一株被装饰得无比美丽的圣诞树。
  这常会使我想起父亲。
  儿时每年的除夕,母亲与父亲一道煮好猪肉,炸好丸子,剁毕饺子馅,腾出空来,便找出乎日积攒的彩纸,开始折花。——我家岁末最后—道活计。
  记得读高三的那年,街市上流行一种折花艺术。那些彩色的玻璃纸在女店员的手中翻飞着,眨眼工夫,便魔术般变出一支百合或者玫瑰。她们不仅出售折成的样品,还出售技术,最后连带花瓶花篮之类也兜售出去了。父亲折花,纯属自娱家人。
  我家案几上,有一个赤红色的坛子,以前可能咸菜用的,父亲就用它作了花瓶,够巨大的吧。里面,每年都会有散发着清香的柏枝,上缀满雏菊、四瓣花、牡丹……五彩缤纷,一派热闹、喜气。
  折花的那双手,粗糙、结满茧子,握过锄柄、镰刀。折花的那颗心,却无比细腻,爱着生活的乐趣。
  父亲在40岁的时候,去了天津某建筑工地。
  父亲并不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岁月,亦不能抹平一个人的内心冲突——他不想和庄稼打一辈子交道。
  春节,父亲从天津回来时,扛着大包小包,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腿上的裤子,居然是夏天那种薄布料裁作的。这一年父亲只挣了2000多元钱。工地上推过斗子车,扛过水泥,人就显得格外衰老、憔悴。
  父亲带回来的包裹里除了实用物品外,还有一叠叠画报——全是有着明艳的色彩。其中还有一个大学生获得奖学金的证书——或许人家领了奖学金顺手把这玩意抛到了墙外。父亲的意识里,它,怎能混迹于垃圾!此外,还有些工艺品,也是别人丢弃的。曾记得三毛说过,垃圾场是妩媚的花园,从里面可以找到自己的宝贝。
  父亲,用另一种形式折着自己心中的花。
  第二年,父亲的境遇慢慢好转起来。他不知怎么和会计交了朋友,俩个人在一起偶尔喝一盅,会计发现,父亲居然会打算盘,并且不逊色于他。会计在老板面前一句提携的话,父亲就去做了仓管。
  在这之前,好多人坐过仓管这把椅子,就包括有老板的小房子,可时间都不长,轮到父亲,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有个典型的细节是——父亲把那些弯曲变形的钉子拢在一处,拿了锤头,一个一个把它们砸直,以减少报废率。——这一幕恰被来巡查的老板看到……
  全体职工会议上,老板说,像这样的员工才是他贴心的员工……
  父亲是不是误把那一枚枚钉子当作成了一朵朵跌入尘埃中的小花了,弃之可惜,便精心摆弄?
  父亲把一支“花”折到了极至。
  母亲常抱怨父亲大事作不来,雕虫小技倒不少。
  小技,往往体现的是精致之美,内藏玲珑心窍。推及其他,怀着折花的心境,凡事做到尽善尽美,那也将会收获一种丰满的人生。
  爱着这折花的心……
其他文献
[红学]    孩子的学校布置收看央视的《百家论坛》,见到刘心武老师揭秘《红楼梦》。他是用另一种视角研读的:从秦可卿人手,还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疑点。不料到了秋天,刘老师遭到主流红学家们的一致批评,并有红学权威向他发出叫停。  吾生晚矣,没能目睹当年主流红学家们对李希凡的PK,想来与今日情形差不了多少。幸亏那时有伟大领袖力挺,刚涉水的小人物才没被口水墨水淹死。真是研红方知北京近,揭秘更觉主席亲。刘老
期刊
对于云南,我的认识只是过桥米线,以及电视剧《孽债》中漂亮的西双版纳和那儿美丽热情的人们。本以为自己算见过挺多世面的人,读书在美国,生长于上海。生活于北京,实习在“一国两制”的香港,去过爸妈插队的江西贫困地区……可来到了云南才知道,自己还真是孤陋寡闻,从不知世间还有这样一个“人间天堂”。    昆明——花的海洋    走在路上的行人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都身着民族服装。由于四季如春,路上的行人也都像我经
期刊
有民间人士将喝酒概括为三种状态:可敬的状态,可爱的状态,可怜的状态。可敬的状态是喝酒伊始,大家文质彬彬,你谦我让,口仅仅是沾一点,说些趣闻绯闻内部新闻。可爱的状态是酒过三巡之后,言辞热烈,顺序颠倒,有拜托的有拍胸脯的,有奉承的有说自己认识某高官的,这时候会出现一个中心人物,“官不在高有权则灵,水不在深有钱就行”,中心人物多符合这一标准,于是众星捧月,你方敬罢我登场,连女性也放弃忸怩,红袖举杯嗲嗲“
期刊
1943年7月9日深夜,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南岸,20岁身高1.87米的美国中士约翰逊站在运输船的甲板上,贪婪地吸着新鲜空气。上半夜的暴风雨把他关在底仓里,让他够受的。  约翰逊所在部队是著名的第一步兵师,几小时后它将作为联军的先头部队进攻西西里,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登陆战。西西里被希特勒誉为欧洲不可攻克的堡垒,处处设防,形势极为险要。  在月光下约翰逊欢乐地看到联军的飞机载着伞兵往岛上飞
期刊
[策划人语]一些充满青春气息的语言,在编辑部选题策划会上涌现: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说的太多;美丽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  学生腔,带有这个年代青涩的记忆他们居然已经开始怀旧了,怀大学生活之旧——大学是我们进发激情的舞台,大学是我们积蓄力量的驿站,大学是我们挥洒才智的讲坛,大学是我们扬帆远行的起点……大学承载了太多,太多我们青春的记忆……  数年以前,大学是座宁静的象
期刊
办公桌与办公桌之间的挡板轻飘飘的用不得力,若是飞到天花板上目光垂直往下,会觉得那板不尴不尬地与桌面成某个锐角,随时要倒下来。  她在板这边。他在板那边。  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然而,当初,两个部门现有的坑里都填满了萝卜,就把这两个前后脚进公司的新萝卜打发到大办公室里离门最近的角落。他其实在本行里也算资深,只是谁都晓得他那位所向披靡的夫人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他目前的状态是只等移民局发签证,同时随
期刊
突围之时奋身救人    我的这次经历已经对很多朋友讲过很多遍,也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过无数次,以至于闭上眼睛都能清楚地看到巨浪向我们扑来。如此大的天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我们全家5人能活着回来,能毫无缺失地回来,真的要感谢上苍。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每年都要到泰国的普吉岛去好几次,我们在海边有一幢二层楼的别墅,今年冬天也不例外地在那里避寒度假,三个孩子都放假在家,所以我们每天都睡得很晚,当然起得
期刊
到过巴黎的上海人特别偏爱那里的传统和有序,每个来上海的巴黎人都很喜欢这个城市的朝气和竞争。无论是东方的“巴黎”,还是西方的“上海”,站在这个中法文化的交汇点,似曾相识之感挥之不去。  女人与酒    曾经有一个很媚惑的手机广告俘虏了很多上海的男人和女人,夜幕下吧台高脚凳上的女郎一袭黑衣,晃悠着半杯剔透的红葡萄洒,妩媚地回头一笑,转身显出胸口闪烁蓝光的手机。然而迷人的不是那款子机,却是女人和酒。无论
期刊
这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现在,已经被一条美丽的环城绿化带覆盖了。2002年春,我走进这条被自行车挤得更窄的弄堂时,眼前是一大片瓦砾和少年的记忆。  没有了,那押韵的雨点唱在矮矮的屋檐下的淅沥淅沥的黄昏;没有了,那退休的工人手摇着铜铃叮当叮当祝福各家平安的寒夜;没有了,父亲用毛笔端端正正写在黑漆漆大门上的繁体字门牌;没有了啊,留在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的一首首“小巴腊子”的儿歌……  1981年搬到浦东
期刊
离开上海,就开始怀念。  我是一个四处漂泊的人,长年居无定所。一直在离去,没有留恋。  上海,是一个中转站。  每次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对于这个城市的印象,只有“上海站”三个字和离开时车窗外稀稀落落的高楼。上海于我,仅此而已。  2004年春节,因为生病,我留在了上海。  爱在上海,与繁华无关。  房子是一个远房亲戚的,一室一厅,有一个小小的阳台。这个地方,脱离了观念中的大上海,只是一个角落,宁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