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5日罗马尼亚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继苏联和保加利亚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70个春秋,光阴似箭。中罗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犹如中国茅台和罗马尼亚李子酒,琼浆金液,醇香四溢。
中罗交往源远流长
中罗两国远隔万水千山,两国人民间的交往渊源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罗马尼亚著名人文学者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对中国的访问。1675年5月到1676年1月,米列斯库受俄国沙皇派遣访华,撰写了《中国漫记》等三部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他是史料记载的第一个踏上中国土地的罗马尼亚人,开创了中罗两国人民直接交往和传统友谊的先河,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罗两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的斗争中相互同情,互相支持。30-40年代,罗马尼亚医生布库尔·柯列然夫妇和达维德·扬库参加国际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43年,柯列然夫人柯芝兰在救治伤员时受到感染,不幸殉职,年仅39岁。后来,柯列然在工作中与中国护士赵婧璞相识、相爱并于1946年结成伉俪,成为中罗历史上第一对跨国婚姻。辞世后,他们的骨灰被安葬在上海宋庆龄陵园。罗马尼亚三位“白求恩式”的医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罗两国友好交往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中罗友好深入人心
从建交到1989年底的40年间,中罗两国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经贸领域优势互补,文化、体育、教育等关系全面发展。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在求同存异基础上,两国人民间友谊不断发展、深人人心。
中罗两国领导人保持着紧密联系。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李先念、赵紫阳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访罗。罗马尼亚领导人格罗查、阿波斯托尔、乔治乌一德治、斯托伊卡、毛雷尔、波德纳拉希、齐奥塞斯库、维尔德茨等也多次访华,为发展两国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0年6月,中罗两国建交不久,周恩来总理给罗马尼亚领导人去信,提议互派留学生,以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当年秋、冬季双方实现互派五名留学生,之后两国教育合作从未中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对华进行封锁,罗马尼亚通过派遣专家、接受中国留学生和进修生,帮助中国培养经济建设所需专业人材。中国开发克拉玛依和大庆油田使用的是罗马尼亚生产的石油钻探设备。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计委等中央机构及一些高等院校进口罗马尼亚“菲利克斯”和“独立一百”型计算机,并接受罗专家的培训。
中苏论战期间,罗马尼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其它国家攻击中国并始终同中国保持友好往来。
1970年罗马尼亚发生重大水灾,中国政府决定提供经济援助,帮助罗马尼亚建设了65个项目,涵盖机械、电子、化工、冶金、轻工、建材等领域,另外还有众多军事项目。在实施这些项目过程中,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并肩战斗,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结下深厚情谊。七十年代末双边贸易额曾创下10亿美元的历史记录,罗马尼亚在东欧国家对华贸易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1968年8月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人侵捷克并重兵围困罗马尼亚。周总理总理挺身而出,出席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并发表讲话,强烈谴责侵略行径,坚决支持罗马尼亚反对外来干涉,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
中国为恢复联合国(1971)和奥委会(1979)合法席位的斗争,也始终得到罗马尼亚强有力的支持。
中罗两国人民成为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两国关系堪称国与国关系的典范。
中罗关系 面临考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风云突变,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1989年底,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之后又加入欧盟和北约。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动两国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这是摆在两国面前的一道新课题。中方宣布尊重罗马尼亚人民根据本国具体情况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继续保持并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罗马尼亚各政党,虽然执政理念不同,但在对华关系上都愿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关系。
中国总理李鹏、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李克强总理等先后访问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总统伊利耶斯库、康斯坦丁内斯库、伯塞斯库,政府总理沃克罗尤、纳斯塔赛、博克、蓬塔等也相继访华,为两国关系发展注人新的动力。2004年两国决定发展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罗中友协、罗中之家等罗马尼亚对华友好组织先后成立,为两国友谊添砖加瓦。1995年,原驻华大使杜米特雷斯库先生发起成立“罗马尼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协会”,领导编辑出版《浓情挚意万万千,罗中关系三百年》四卷丛书,中罗两国191位人士撰写了234篇文章,记载两国友好交往与合作,称颂中罗两国传统友谊。
虽然89年之后的30年间,两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合作交流持续不断。但是,两国关系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還是不能满足两国人民要求进一步发展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尤其在经贸领域,一些大项目的合作难以推进。罗马尼亚已远远落后于塞、捷、匈、保等邻国同中国的合作水平。
经受历史考验的中罗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不断加强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是两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共识。历史需要牢记,友谊更要珍惜。在当前国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中罗关系正面临严峻考验。两国应以建交70周年和发展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中东欧1+16合作平台,进一步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让两国传统友谊,似喜马拉雅和喀尔巴阡山,迎风熬雪,巍峨屹立;如长江和多瑙河水,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中罗交往源远流长
中罗两国远隔万水千山,两国人民间的交往渊源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罗马尼亚著名人文学者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对中国的访问。1675年5月到1676年1月,米列斯库受俄国沙皇派遣访华,撰写了《中国漫记》等三部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他是史料记载的第一个踏上中国土地的罗马尼亚人,开创了中罗两国人民直接交往和传统友谊的先河,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罗两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的斗争中相互同情,互相支持。30-40年代,罗马尼亚医生布库尔·柯列然夫妇和达维德·扬库参加国际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43年,柯列然夫人柯芝兰在救治伤员时受到感染,不幸殉职,年仅39岁。后来,柯列然在工作中与中国护士赵婧璞相识、相爱并于1946年结成伉俪,成为中罗历史上第一对跨国婚姻。辞世后,他们的骨灰被安葬在上海宋庆龄陵园。罗马尼亚三位“白求恩式”的医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罗两国友好交往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中罗友好深入人心
从建交到1989年底的40年间,中罗两国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经贸领域优势互补,文化、体育、教育等关系全面发展。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在求同存异基础上,两国人民间友谊不断发展、深人人心。
中罗两国领导人保持着紧密联系。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李先念、赵紫阳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访罗。罗马尼亚领导人格罗查、阿波斯托尔、乔治乌一德治、斯托伊卡、毛雷尔、波德纳拉希、齐奥塞斯库、维尔德茨等也多次访华,为发展两国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0年6月,中罗两国建交不久,周恩来总理给罗马尼亚领导人去信,提议互派留学生,以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当年秋、冬季双方实现互派五名留学生,之后两国教育合作从未中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对华进行封锁,罗马尼亚通过派遣专家、接受中国留学生和进修生,帮助中国培养经济建设所需专业人材。中国开发克拉玛依和大庆油田使用的是罗马尼亚生产的石油钻探设备。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计委等中央机构及一些高等院校进口罗马尼亚“菲利克斯”和“独立一百”型计算机,并接受罗专家的培训。
中苏论战期间,罗马尼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其它国家攻击中国并始终同中国保持友好往来。
1970年罗马尼亚发生重大水灾,中国政府决定提供经济援助,帮助罗马尼亚建设了65个项目,涵盖机械、电子、化工、冶金、轻工、建材等领域,另外还有众多军事项目。在实施这些项目过程中,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并肩战斗,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结下深厚情谊。七十年代末双边贸易额曾创下10亿美元的历史记录,罗马尼亚在东欧国家对华贸易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1968年8月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人侵捷克并重兵围困罗马尼亚。周总理总理挺身而出,出席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并发表讲话,强烈谴责侵略行径,坚决支持罗马尼亚反对外来干涉,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
中国为恢复联合国(1971)和奥委会(1979)合法席位的斗争,也始终得到罗马尼亚强有力的支持。
中罗两国人民成为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两国关系堪称国与国关系的典范。
中罗关系 面临考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风云突变,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1989年底,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之后又加入欧盟和北约。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动两国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这是摆在两国面前的一道新课题。中方宣布尊重罗马尼亚人民根据本国具体情况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继续保持并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罗马尼亚各政党,虽然执政理念不同,但在对华关系上都愿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关系。
中国总理李鹏、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李克强总理等先后访问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总统伊利耶斯库、康斯坦丁内斯库、伯塞斯库,政府总理沃克罗尤、纳斯塔赛、博克、蓬塔等也相继访华,为两国关系发展注人新的动力。2004年两国决定发展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罗中友协、罗中之家等罗马尼亚对华友好组织先后成立,为两国友谊添砖加瓦。1995年,原驻华大使杜米特雷斯库先生发起成立“罗马尼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协会”,领导编辑出版《浓情挚意万万千,罗中关系三百年》四卷丛书,中罗两国191位人士撰写了234篇文章,记载两国友好交往与合作,称颂中罗两国传统友谊。
虽然89年之后的30年间,两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合作交流持续不断。但是,两国关系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還是不能满足两国人民要求进一步发展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尤其在经贸领域,一些大项目的合作难以推进。罗马尼亚已远远落后于塞、捷、匈、保等邻国同中国的合作水平。
经受历史考验的中罗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不断加强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是两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共识。历史需要牢记,友谊更要珍惜。在当前国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中罗关系正面临严峻考验。两国应以建交70周年和发展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中东欧1+16合作平台,进一步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让两国传统友谊,似喜马拉雅和喀尔巴阡山,迎风熬雪,巍峨屹立;如长江和多瑙河水,奔腾不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