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jieke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是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阐述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分析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72-01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在使学生获得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知识的同时,思想感情上能受到道德熏陶、价值取向引领。但这种熏陶和引领作用,不像知识能力传授那样明显,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有目的的施加渗透。
  一、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德育,简单讲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渗透是一种德育方式,其特点是不单纯、直接的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而是寓道德品质教育于某一活动载体。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就是将寓道德品质教育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贯穿始终,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步拓展、提升。
  小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感知认知能力有限,一般不具备准确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同时,又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初期阶段,急需夯实德育教育基础。小学语文内容广泛丰富,独特的中华文字及其构成的词句篇章,不仅是文化知识载体,更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明确的价值取向,不仅能传递文化,也能交流思想,富含道德品质教育素材和特质,是进行小学生德育渗透教育的不二选择。
  通过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字词句的学习组织、课文的阅读、诗词文章的欣赏当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科学思想理念及先进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固化、提高,逐步成为具有一定思想道德水准的公民。
  二、小學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教学现状
  1.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对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认为有必要的不足二分之一,大部分认为小学语文学科教材中,德育渗透没有被列为教学任务,不属于教学范畴,形不成自觉渗透的意识。紧张的课时进度、繁重的教学任务,更使得大部分教师感到没时间、没精力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研究与准备,因而在授课中对德育的渗透不能深入展开,敷衍了事,甚至予以放弃。
  2.内容上脱离生活实际。
  一些教师认识到了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但做起来只局限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既没有围绕课文内容进行阐述,也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提出要求,更没有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讲的不少,学生听得懂的不多,实际生活中产生不了任何效果。
  3.方法上过于单一死板。
  纵观各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大部分以讲授法为主,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生容易理解,但这一方法只适用于正面阐述论述的内容,相比较语文学科所拥有的不同体裁文章、不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学生们所拥有不同的性格禀赋的复杂性,极不适应。唯有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德育渗透方法,才能使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得以梳理、凝聚、阐发,才能让学生们愉快接受并产生共鸣,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的有效策略
  1.坚持凝聚思想共识,形成立德为先的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总目标的首要内容。
  以上要求和目标的提出,是我国教育部门面对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基于小学生所处特殊时期、小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做出的正确决策。它既是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殷切希望,也是对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的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学校及其教师,要围绕以上内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首位,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增强在小学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2.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践行道德价值观念。
  德育渗透的价值与收获,仅仅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们的理解、背诵还不够,关键要在实际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做起,通过课上教学、课下活动、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点滴做起,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3.广泛捕捉德育因素,实现德育教学的全面渗透。
  我国文化所独有的“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使得每一部作品、每一篇文章,甚至一些字词句,都成为道德品质传承教育的载体,德育因素无处不在,为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提供了丰富宝藏。教师可以从识字教学、词句分析、课文讲解、人物形象描述当中,及时有效洞察、聚焦当中的德育因素,运用语言传递、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反思感悟等技巧,通过阅读指导、情境创设、有效提问、语文写作等途径,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渗透。
  四、结语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贯穿教学始终,必须高度重视,在深刻理解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应对,积极挖掘蕴藏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在德育传承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鹏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8):24-25.
  [2]李晓红.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5):221.
  [3]房文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6.
  [4]沙龙.小学语文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6,(8):234.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是高中文科学生的必修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地理又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的学科,学习好地理,必须掌握扎实的地理读图能力。让学生通过地理地图学会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提升。那么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读图实践能力是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重点探讨的问题。鉴于此,该篇文章结合本人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中学生地理读图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首先,从思想层
【摘 要】只有更好的增强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活动,深化相应的课程改革,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高等学校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验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13-02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目的】研究32年连续不同施肥对耕地棕壤K+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去离子水淋洗土壤,连续液流法研究9个不同施肥处理耕层土壤钾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
【摘 要】对于中学数学中的学习贫困生,其代表我国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出现,其原因较多,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不高,加上学生的数学思维等的影响,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对当前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因素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作者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学困生
【摘 要】音乐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这种教学形式来提升幼儿的整体素养的教育,幼儿能够在感受音乐曲调与意境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品质。所以在幼儿园有效开展音乐教育课程,对于幼儿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音乐中的曲调和歌词往往都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中,能够让幼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GC/MS/MS)检测餐厨废弃物中的丙烯酰胺.[方法]样品经去离子温水提取结合C18 SPE小柱净化或者经甲酸溶液提取/Carrez试剂预处理,MCX柱净化的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前处理,然后经过衍生反应,利用气相色谱串联二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在SRM检测模式下,以离子对m/z 152>135 和 m/z 152>107为定性离子对,m/z 152>135为定量离子
期刊
【目的】筛选影响绵羊羊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为研究羊毛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中国美利奴超细型和哈萨克羊兴盛期皮肤组织间正
童趣导图是组织和表征发散思维的一种图形技术,目前已经被利用于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本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了解了小学低年龄段阅读情况,并分析了童趣导图在阅读活动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株高相关性状与其产量及植株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对其进行QTL定位及比较分析,不仅为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也可实现该性状已有研究结果的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