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作文,语言贫乏,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积累语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语言积累?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立足课内,着眼课外”的语言积累新途径。
【关键词】语言积累 立足课内 着眼课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言感悟,积累运用,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具体落实。如下几点,便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立足课内,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
(一)在朗读课文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早年就告诉我们:“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切莫大焉”。叶老在这段话里,精辟地揭示了学习语文的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的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过程,也是吸收和积累语言的过程。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篇,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熟读成诵”的方式来取代繁琐的分析。在读的过程中,要多变换形式,可教师范读、点名学生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个人自由读、分角色读,还可领读、带着问题读、问答式轮流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愿读、想读、会读、自觉地读,从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总结课文时,可以赏读、想读的人都可以站起来读等。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读出滋味,在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
(二)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运用。一方面,它能让学生把已经积累的语言用于实践;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积累的语言。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不断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重组创新,使学生的语言逐渐丰富多彩。如教学独立阅读课文《三峡之秋》时,我先让学生反复地默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以时间为顺序列出内容提纲,把一天中表现三峡景物特点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再由大家介绍秋天三峡一天中的景物变化。介绍时,还要求学生尽量用上自己从文中摘录到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说话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复述,是说话训练中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老师可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或课文剧表演等形式将课文内容重新复述出来。要完成这项任务,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创造性的说话中沉淀积累语言。
(三)在语言运用中深化积累
教师要善于捕捉迁移了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有机地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该文的语言是以第二人称来叙述的,这种对话似的叙述方式,加强了文章的亲和力,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让读者读来倍感亲切。因此,我在教学中便让学生顺着课文的内容叙述下去,仿写一段话,使课文的内容继续延伸。结果,不少学生都能根据之前观看过的有关抗美援朝的影片内容,仿照课文的叙述方式写了一段志愿军与朝鲜老大妈、朝鲜人民战友的惜别情景,读起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和感人。随后,我又布置学生以这样的叙述方式写一段与亲人好友告别的情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了自己真实的体验,因此,他们笔下的语言都显得真实可信,真切感人。
二、着眼课外,拓展课外阅读空间
(一)在“博采”中积累
1. 认真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差异,尽量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初一年级,宜指导学生多读些童话、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初二年级,宜指导学生多读些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等;初三年级,宜指导学生多读些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
2.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要和学生讲清“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写些读书笔记,如:摘录妙词佳句,编写提纲,编些童话故事和写写读后感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读过的东西真正地留在记忆中。为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可引导学生互相交换读物,为班级捐献书籍,以便资源共享,拓宽阅读的广度。
(二)在体验中积累
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养成生活学习的好习惯,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主人,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学习精彩的语言,积累生活中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和听到的广告词,并随时把它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休息日尝试当一日家长、做一天家长应做的工作,从中体验做家长的艰辛和快乐;组织学生到农村厂矿参观访问,到经济开发区搞调查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就会自然地产生各种联想,自觉在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三)在自我展示中积累
学生在阅读中或生活体验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他们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或平台。利用班会或晨会时间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合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好书推荐”等有益活动;定期举行各类专题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演讲或讲故事比赛;在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成语接龙”“唐诗宋词擂台赛”;引导学生整理、交换自己的采“蜜”本,设立词汇百宝箱,争做语言积累之星。
由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因此我的学生语言丰富,作文水平较高,常有妙笔生花之作出现。
【关键词】语言积累 立足课内 着眼课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言感悟,积累运用,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具体落实。如下几点,便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立足课内,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
(一)在朗读课文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早年就告诉我们:“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切莫大焉”。叶老在这段话里,精辟地揭示了学习语文的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的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过程,也是吸收和积累语言的过程。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篇,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熟读成诵”的方式来取代繁琐的分析。在读的过程中,要多变换形式,可教师范读、点名学生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个人自由读、分角色读,还可领读、带着问题读、问答式轮流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愿读、想读、会读、自觉地读,从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总结课文时,可以赏读、想读的人都可以站起来读等。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读出滋味,在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
(二)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运用。一方面,它能让学生把已经积累的语言用于实践;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积累的语言。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不断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重组创新,使学生的语言逐渐丰富多彩。如教学独立阅读课文《三峡之秋》时,我先让学生反复地默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以时间为顺序列出内容提纲,把一天中表现三峡景物特点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再由大家介绍秋天三峡一天中的景物变化。介绍时,还要求学生尽量用上自己从文中摘录到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说话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复述,是说话训练中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老师可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或课文剧表演等形式将课文内容重新复述出来。要完成这项任务,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创造性的说话中沉淀积累语言。
(三)在语言运用中深化积累
教师要善于捕捉迁移了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有机地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该文的语言是以第二人称来叙述的,这种对话似的叙述方式,加强了文章的亲和力,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让读者读来倍感亲切。因此,我在教学中便让学生顺着课文的内容叙述下去,仿写一段话,使课文的内容继续延伸。结果,不少学生都能根据之前观看过的有关抗美援朝的影片内容,仿照课文的叙述方式写了一段志愿军与朝鲜老大妈、朝鲜人民战友的惜别情景,读起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和感人。随后,我又布置学生以这样的叙述方式写一段与亲人好友告别的情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了自己真实的体验,因此,他们笔下的语言都显得真实可信,真切感人。
二、着眼课外,拓展课外阅读空间
(一)在“博采”中积累
1. 认真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差异,尽量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初一年级,宜指导学生多读些童话、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初二年级,宜指导学生多读些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等;初三年级,宜指导学生多读些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
2.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要和学生讲清“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写些读书笔记,如:摘录妙词佳句,编写提纲,编些童话故事和写写读后感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读过的东西真正地留在记忆中。为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可引导学生互相交换读物,为班级捐献书籍,以便资源共享,拓宽阅读的广度。
(二)在体验中积累
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养成生活学习的好习惯,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主人,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学习精彩的语言,积累生活中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和听到的广告词,并随时把它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休息日尝试当一日家长、做一天家长应做的工作,从中体验做家长的艰辛和快乐;组织学生到农村厂矿参观访问,到经济开发区搞调查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就会自然地产生各种联想,自觉在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三)在自我展示中积累
学生在阅读中或生活体验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他们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或平台。利用班会或晨会时间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合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好书推荐”等有益活动;定期举行各类专题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演讲或讲故事比赛;在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成语接龙”“唐诗宋词擂台赛”;引导学生整理、交换自己的采“蜜”本,设立词汇百宝箱,争做语言积累之星。
由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因此我的学生语言丰富,作文水平较高,常有妙笔生花之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