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如何后来居上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间教室里,坐着的学生当中至少有50%是中等生。
  中等生的学习自觉性通常较高,但成绩一般。他们在日常学习中遵守纪律,循规蹈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久而久之,很容易成为老师眼中的“灰色学生”,即常常被老师忽略的学生。因为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通常既不会被批评,也不会被表扬,在班级里总是默默无闻。
  但是这并不表明中等生就甘于现状。一名中等生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既不会成为师长的骄傲,也不会成为糊不上墙的烂泥;我们暂时不能让老师竖起大拇指,也不会可恶到让老师伤心头疼;学校的奖学金与我们无缘,老师的批评也很少指向我们。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优等生被掌声、鲜花簇拥时,我们羡慕不已;当差生面对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时,我们又深感侥幸。尽管常被忽略,但我们不会妄自菲薄,中游的地位使我们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我们没理由不求上进!
  你看,中等生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如此强烈的上进心!那么,中等生如何后来居上,实现向尖子生的跨越呢?
  避免两种错误心态
  1.懦弱
  有中等生说了:“一到新学期开学,我都立志要奋斗,可奋斗谈何容易!”确实,奋斗不易,但是目标不易实现不代表目标不会实现!总把不易实现想成不会实现,这种思维误区源自内心的懦弱,因为畏惧前行的艰难,才愿意选择更容易做的事情——栖身于默默无闻的安稳。
  这时,中等生请扪心自问,你内心要把自己变成优等生的愿望有多强烈?你是否真的忍心将自己的热望渐渐冷却,从而沦落为将来的一种极度悔恨?假如你畏惧前途艰难,那么日后就要承受无穷悔恨的煎熬。如果你心中还有热血,不甘于平庸,何不在青春年少时放手一搏?
  2.自卑
  中等生要挺起胸来,不要因为自己是中等生就感觉低人一等。要知道,中等生中也是人才辈出的。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主持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走出大学校园后迅速成为社会精英的,很少人是高考状元。那些成功人士当中,中学阶段成绩一般都处于中游。历史也告诉我们,许多著名人物当初在校念书时是中等生,走上社会后却超越了一般人,变得出类拔萃起来。如,爱因斯坦读中学时成绩相当糟糕,老师几乎把他当成了白痴;作家尼古拉·果戈里,读书时竟然不会写作文;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在学生时代考试老是不及格……可见,著名人物中的中等生那是相当地多啊!
  当然,提倡中等生挺起胸膛,可不是要中等生打定主意做一辈子中等生,而是要从中等生成为优等生,并在高考时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把最好的状态留给最重要的比赛。
  也许有人说了,既然中等生中有那么多牛人,干吗还费劲去当什么优等生啊?这你就错了,我说中等生中确实有后来居上的成功者,但没说中等生在高考中更容易成功啊!毕竟,进入社会建功立业是比较遥远的事,摆在你们面前更明确、更直接的目标则是高考。高考可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家伙,差一分也不会放你过去。因此,作为中等生,你必须要先挺起胸来,然后竭尽全力地提高成绩,而不是尽力而为。
  放心,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包括你。心理学家指出,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潜能也只开发了12%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有90%的潜能还处于沉睡状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中等生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只不过潜力被自己的情绪抑制住了而已。人的本性有为自己开脱的趋向——心灵不堪忍受某种压力时,就会找借口把所有的错误、失败都装在里面,以求心安,进而忘却。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安慰心灵以求苟安的办法,但同时也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温柔陷阱,最终容易形成一种可怕的习惯。如此一来,就培养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此种态度堪称成功杀手,它的主要表现是“我已经尽力了啊”。“尽力”如此容易说出口,是因为“尽力”实在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字眼,你所谓的“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揣摩着自己的精神状态而设定的,并有很大的伸缩度——当精神萎靡时,“尽力”就是出一点儿力;当斗志昂扬时,“尽力”就是哪怕流血、流汗也觉得不够。因此,“尽力”二字实在不能作为停止前进的标准,还是让我们寻找一个更好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奋斗吧,那就是“竭尽全力”。
  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乐观者在危险中总能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总能看到危险。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就是——同一个圆,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一个窟窿。参与竞争性活动,需要时刻保持乐观精神。曾有一场高手如林的赛跑,竞争十分激烈,最后一名选手以微小差距落在了金、银、铜牌得主的后面,成了第四名。那一刻,他受到的责问远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得多:“真是功亏一篑,跑第四名跟跑倒数第一名有什么区别?”然而,这个选手淡定地说:“虽然没有拿奖,但是在所有没有拿奖的选手中,我是第一名!”
  这名选手达观的心态远比名次和奖品更珍贵。这也让我想起中等生的现状,不上不下,“卡”在当中是一种最让人难受的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不是一句夸人的话。但是,换种思路我们就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比下有余,说明自己做得还不是很坏;比上不足,说明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带着达观的态度直面现实、期望未来,然后重新出发。
  当然了,重新出发不代表忘却过去,起码要从过去汲取有益于未来的东西,那就是教训——不能白输,输也要输得明白。我上中学时,同学阿勇参加了长跑比赛。比赛中,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没希望拿名次了,便中途退场,最后只剩下包括阿勇在内的4人,而阿勇比第3名落后了整整两圈。前3名冲过终点后,赛场上只剩下阿勇一人仍在努力奔跑。后来,我问他:“是什么让你不放弃?”他说:“我就是想看看我的成绩比第一名差多少,输也要输得明白。”
  许多时候,只有当我们输得明白时才能汲取教训,并期待在下一次较量中获胜。   克服六种常见现象
  中等生要想培养好的学习状态,需要克服以下六种常见现象:
  ■春雪现象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致和气氛。但春寒料峭,三月里有时也会下桃花雪。白天还是十几摄氏度,傍晚气温就可能降到零下,并且北风呼呼吹、大雪纷纷下;再过一个晨昏,又是阳光灿烂,积雪消融……“来得猛,去得快”是春雪的特点,也是许多中等生在学习上常犯的毛病:说学的时候,风风火火、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但几天之后就没了激情,生活又回到以前的轨道。《孟子·告子上》中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是成不了事的。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不在于想到或想不到,不在于有没有动手去做,而在于能够坚持多长时间,持之以恒者才能笑到最后。
  ■苏秦现象
  “头悬梁,锥刺股”是《三字经》里的句子,用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典故。诸如此类的中国故事还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现实中很多中等生,特别是上进心强的中等生,为提高成绩拼命努力,一再延长学习时间,弄得自己疲惫不堪,临考时紧张、焦虑,考后对成绩不满,进而自我惩罚。我把这种现象称为“苏秦现象”。事实证明,在不适合学习的时候强迫自己学,硬着头皮学,过分挤压课余时间,牺牲所有的乐趣去读书,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学习效率。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开夜车,收获微乎其微,且会导致第二天萎靡不振,影响学习效果。
  ■影子现象
  光线照到身上,就会有一个影子,你站、你蹲、你蹦、你跳,它都形影不离。每次考试之后,老师都会找一些成绩突出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看齐。这无可厚非,但是向别人学习时需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如果囫囵吞枣地照抄照搬,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庄子·秋水》中有“邯郸学步”的故事。那个后来只能爬着回去的燕国人,就是因为看到赵国人走路好看而在后面跟着学,结果不但没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这个寓言所揭示的道理是深刻的。学习上,我们当然应该借鉴他人好的技巧、好的办法,但是更要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失去了自信和思辨,盲目效仿别人,最终只能捉襟见肘,怎么也跟不上趟儿。再说,今天这个人说这样,明天那个人又说那样,你到底听谁的好呢?没有主见,只能左右摇摆,成为无根的浮萍,反而迷失了本来的自己。
  ■袋鼠现象
  所有的袋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后腿长且有力,前腿短小。我用它来借指中等生在各科学习上不能同步发展,一门或几门功课跟不上进度而“瘸腿”的情况。
  水桶能盛多少水,由最低的那块板子说了算,这就是著名的“短板效应”。只要一人失误,乐队就演奏不出美妙的旋律;仅有一个螺丝松动,整台机器就可能报废。学习也是这样,要树立全局意识,不能全凭兴趣爱好信马由缰地学。等修补好了自己的“短腿科目”,也许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委身中等生行列,而是异军突起,进入第一兵团了。
  ■漏斗现象
  从漏斗上面放入的东西,会通过下面的开口一点不剩地漏下去。中等生中普遍存在着“漏斗现象”——所学的知识一边进一边出,最后什么也没留下。
  关于遗忘,心理学中有“艾宾浩斯曲线”理论:一个人所学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回顾、复习,一两天后就只记得15%的内容了。牛对吃进去的草要不断反刍,以便最大限度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有的人并未吃什么好东西,但照样心宽体胖、容光焕发;有的人天天改善生活,却依旧瘦弱多病、弱不禁风,奥妙就在于人的吸收能力。
  中等生在学习上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那种只求速度的做法不可取。不及时消化、吸收学过的知识,等于白白浪费了努力和时间,成绩自然不会理想。
  ■蝂现象
  蝂是一种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要抓取过来放在背上。它的背不光滑,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结果东西越积越多,最终把它压倒在地,爬不起来了。有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一旦能爬行,蝂又会像原先一样把东西抓取过来驮在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据柳宗元《蝂传》)
  这种状态和“漏斗现象”正好相反,“蝂”不是吸收得太少而是太多、太琐碎,是典型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陶渊明也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对中等生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学会提纲挈领,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和脉络,不要过分纠缠于细节,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否则,会像蝂一样被累坏的。
  只要认真地做到以上几点,假以时日,中等生定会从一片灰色海洋中脱颖而出,顺利晋级为闪闪发光的尖子生。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紧急求助:  老师家访发现惊人秘密  午休时,我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王老师是一所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也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她向我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案例。  王老师说,她班上刚转来一名新生小强,长得清秀瘦弱,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合群,学习成绩很差。刚来一个多月,经常有任课老师反应小强完不成家庭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总是睡觉或抠东西,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最近几天,小强干脆不来上学了。王老师放心不下,决定去
在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非常高,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带,这造成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以为满足孩子的要求,就能让孩子快乐,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焦健却指出,其实被溺爱的孩子很痛苦。  焦健说:“溺爱孩子的家长有一种特点,不想让孩子不高兴,不想让孩子遇到问题,所以溺爱实际上也是剥夺,剥夺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表面上看是爱,实际上是害。”焦健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很容易在集体中遇到问题,导致
迷信,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原始和愚昧,从事迷信活动的也往往是老年人,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迷信活动越来越没有市场,但是,当迷信披上时尚的外衣,您能敏锐地识别吗?对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时尚的迷信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北京初二女生小叶的故事给广大家长朋友敲响了警钟。  一段时间以来,小叶的妈妈发现女儿精神状态萎靡,不敢一个人睡觉,做事提心吊胆,作业错误百出。经不住妈妈的盘问,小叶道出了实情。原来,最近
2014年11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张江杰收到了来自法国政府的专利授权,准予他将“脑电波控制假肢系统”产品投入当地市场销售。不久前,张江杰的这项发明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馆参展,在近600项来自世界各地的发明中一举夺魁。而批量生产并投入西方市场,预示着他的发明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年仅20岁,张江杰就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绩,他的成功秘籍是什么?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张江杰作为一个“辍学生”,
少女对自己相貌、气质的自信往往是在与同伴的对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标准则是男性视角。一旦在对比中处于劣势,少女的自信心便会受损,进而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退、做事心不在焉等消极表现。值得强调的是,在对比过程中,少女之间很容易产生敌意,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行为。  不算初恋的初恋  小楣今年17岁,是珠海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因长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在妈妈孙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孙女士大致介绍了小楣
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7年高考,王宜旷发挥欠佳,总分刚过当地二本分数线。王宜旷的妈妈赵女士文化程度不高,四年前辞去保姆的工作,在家一心一意照顾儿子,梦想儿子考上重点大学。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儿子的高考成绩让赵女士如坠深渊,出现了一系列抑郁症状,不得不在丈夫张先生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心理问题。  对于四年来的全职妈妈经历,赵女士的评价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委屈地对我说:“我出身贫寒,没有
母亲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姊妹五人中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只念了五年书便辍学了。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自幼受外祖父的熏陶,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乡谚俚语,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她在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句乡谚俚语,虽土得掉渣,却阐明了深刻的道理和做人的准则,使我明白了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廉洁、有责任感的人。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当教师的父亲每月几十元
问: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见孩子哭,一看他哭哭啼啼的樣子,我就感到难以忍受。为缓解这种情况,我通常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的话。但是效果不好,孩子会暂时性地不哭了,可没过一会儿,他的不良情绪会来得更加猛烈。请问,是我哪里做得不对吗?  张扬  答:事实上,你让孩子“别哭”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孩子现在不解决不良情绪问题,以后仍然需要解决。只有当我们和孩子都学会了良性的发怒方式
今天的班会上,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老师说,如果在大街上有陌生人试图 靠近你,打听你家的情况,你千万不要信任他,不要把家长的电话号码告诉他,更不要拿钥匙开门,让他进入你家,因为轻信陌生人是危险的。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说家长的事你不清楚,也可以故意告诉他你爸爸是警察,在110指挥中心上班,让他到那里去问,然后赶快脱身,绝对不要跟他一起走。  (指导老师:苏东平)
“那些带有侮辱性的、不堪入耳的话,天天在我脑海里萦绕。我无法学习,因为它时不时会出来干扰我、折磨我。它把我分成了两个人,一个好的我,一个坏的我,坏的我不断用脏话攻击好的我,而好的我又不断压制坏的我。我很累很累,几乎要崩溃,学习成绩大面积滑坡……”  他被“脏话”压垮  第一眼看到陈军(化名),我就感觉他很机灵。如果不是父亲陪同前来,他会更自然些。所以,在听完父亲的简要叙述后,我提出和陈军单独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