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菜用甘薯是营养价值高、发展前景看好的保健食品或保健食品原料。湛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从品种及种薯选择、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茎尖采摘、留种等方面总结了菜用甘薯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菜用甘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菜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广东湛江
中图分类号 S53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78-02
菜用甘薯定义为茎尖柔嫩、无绒毛、粗纤维少,煮熟后无涩味,口感细腻,适口性好,茎叶适合作蔬菜食用的一类甘薯。甘薯茎尖富含蛋白质、食用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B1、B2、B6、VC以及多酚[1-2]。此外,菜用甘薯在生长期间使用的化肥、农药少,产品基本无污染。医学界已将其列为“抗癌蔬菜”之列,美国则把甘薯茎叶列为“航天食品”,日本尊甘薯茎尖为“长寿菜”,香港则称薯叶为“蔬菜皇后”[3]。
在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湛江,菜用甘薯在春、夏季种植食味最为优质,这个时期的其他绿叶蔬菜虫害严重,较难管理,食味也较为劣质,但价格较高,而菜用甘薯属于旋花科植物,很少或不受十字花科的害虫为害,且虫体较大,一般采用农业防治或少用低毒农药即可解决。菜用甘薯采摘期长,生产过程无明显的生育期,容易做到周期种植和周期采收,正好填补了蔬菜生产淡季的这个空白。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展菜用甘薯的营养及育种等方面研究[4]。但生产中存在菜用甘薯食味质量差、品种单一、栽培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致使生产效益低下,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现将菜用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及种薯选择
1.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用茎叶口感细腻润滑、茎杆无茸毛、茎尖产量高、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菜用甘薯品种[5]。推荐种植通过国家或广东省审(鉴/认)定的菜用薯品种,如台农71、福菜薯18、福薯7-6、莆薯53、泉薯830、广菜薯2号、广菜薯5号、福薯10、福菜薯22、福菜薯23等。
台农71是台湾地区和我国菜用型甘薯的主栽品种。短蔓半直立型,茎叶嫩绿,叶心形,无绒毛,叶柄短,茎尖突出。分枝能力强,喜好肥水及高温,病虫害少。茎尖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滑爽,既可炒食又可凉拌,每100 g维生素C含量35.32 mg、维生素B含量10.12 mg。植株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高,可达60~75 t/hm2 [6]。
福菜薯1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薯品种。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12001。株型短蔓半直立,叶心带齿形,顶叶、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绿,微甜、有香味,无苦涩味,有滑腻感。2008—2009年2年平均产茎尖43 868.4 kg/hm2,比对照增产24.89%。国家区试2年平均食味鉴定综合评分3.90分(对照3.62分),茎尖蛋白质含量16.5%~25.0%,每100 g茎尖维生素C含量24.98 mg、粗纤维含量16.04%,氨基酸含量12.18%。病害鉴定结果综合评价抗蔓割病。
福薯7-6是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叶用型甘薯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国鉴甘薯2005002),现作为我国菜用甘薯品种对照品种。株型中蔓半直立,顶叶、成叶、叶脉、茎蔓均为绿色,叶脉基部淡紫色,叶片心脏形,茎尖绒毛少,薯块纺锤形,薯皮淡红,薯肉桔红。可采收茎尖46.5 t/hm2。茎尖煮熟后颜色翠绿,食味清甜,无苦涩味,适口性好,保持绿色时间长。鲜嫩茎叶(鲜基)VC含量14.87 mg/100 g,粗蛋白(烘干基)30.8%,粗脂肪(烘干基)5.6%,粗纤维(烘干基)14.2%,水溶性总糖(鲜基)0.06%[7]。
莆薯53是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选育的品种。该品种短蔓半直立、分枝多,叶形深复缺刻,顶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茎粗中等,薯块下膨纺缍形,薯皮粉红色,薯肉浅黄色。茎尖生长迅速,食味优良。2006—2007年2年平均茎尖产量28 943.7 kg/hm2,比福薯7-6增产9.4%。2年食味评分都接近于对照。中抗根腐病,高抗茎线虫病[6]。
广菜薯5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2015年通过国家鉴定(国品鉴甘薯2015019)。该品种株型半直立,分枝多;顶叶浅复缺刻,顶叶、叶基、茎蔓均为绿色;薯形纺锤,薯皮黄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翠绿或绿色,无苦涩味,略有清香,微甜和有滑腻感;食味较好;高抗蔓割病,中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012—2013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型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茎尖产量35 759.25 kg/hm2,比对照福薯7-6增产10.43%。
福菜薯2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新菜用甘薯品种。2014—2015年2年茎尖平均产量37 846.8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97%。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心形带齿,成叶浅复缺刻,顶叶色、叶基色、莖色均为绿色,薯形纺锤形,薯皮黄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呈暗绿至翠绿色,略有香味,无苦涩味,轻滑腻感。食味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高产茎线虫病,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叶害虫危害轻。该品种茎尖直立,较适合机械化收获。
福菜薯2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新菜用紫叶甘薯品种。2014—2015年2年茎尖平均产量39 926.85 kg/hm2,比对照增产19.18%。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心形,顶叶紫,茎色紫,薯形纺锤形,薯皮黄色。茎尖有茸毛,烫后颜色暗绿至褐绿,无苦涩味,有滑腻感。食味评分78.58分,高于对照。高抗蔓割病和茎线虫病,抗薯瘟病,综合抗病虫性较好。该品种为国家鉴定的第1个紫叶菜用品种。
1.2 种薯选择
选用无病虫危害、薯形符合品种特征、种薯纯度≥98.0%、薯块整齐度≥80.0%、不完整薯块≤5.0%、单薯重在100~250 g、尾根短小、薯皮光滑无侧根的薯块作种薯。外地引进种薯检疫应符合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2 育苗
2.1 苗床选择及制作
苗床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力水平较高,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非连作地块。苗床宽100 cm,长度视地形和需要而定,苗床深度30 cm,床底挖成龟背形;或按130 cm宽分厢,厢面宽100 cm,厢土高25 cm,在厢面上以60 cm间距开横排种沟,沟施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作底肥。
2.2 种薯消毒及排种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和48%毒死蜱1 000倍液浸種10 min,沥干水后排种。一般3月上旬至中旬排种,用大棚盖膜育苗,可提前至2月中旬或下旬排种。排种密度:大田或盖膜育苗10~15 kg/m2或每个排种沟排10个种薯左右,排种时采用斜排法,种薯上部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种薯排好后,在种薯上盖上草木灰,再盖1层土,浇透水,搭拱盖膜。
2.3 苗床管理
齐苗前保持苗床温度高,最好能达到30 ℃以上,床温尽量达到均匀,床土充分湿润。齐苗后床温控制在25 ℃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苗高25 cm左右时,即可剪苗。做到统一育苗、繁苗,培育壮苗。壮苗标准:苗龄30~35 d,百株重0.75~1.00 kg,苗长20~25 cm,茎粗0.5 cm,叶片肥厚,大小适中,无病虫。齐苗后,进行中耕松土,随后,雨前撒施或对水浇施尿素300 kg/hm2催苗。
3 栽培管理
3.1 选地整地
在甘薯生产区选择交通便利,环境无污染,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土或壤土地块。菜用甘薯采用平畦种植,应在秋冬期间进行深耕晒田,春季复耕整平整碎,充分翻碎土粒。结合整地施足有机肥。底肥以有机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为主,施用有机肥15 t/hm2以上、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开穴后将有机肥、复合肥拌匀后施入穴内或结合整地时撒施再起畦。
3.2 栽插
栽插期:露地4—9月均可以栽插,大棚覆膜可周年栽插。当苗高达到30 cm时,即可剪苗,剪口要离床土2~3 cm或每条分枝剪苗时应留1~2个节。剪苗应选茎蔓较粗壮、叶片肥厚、浆汁多、无病虫害的薯苗。剪5~6个节或剪20 cm以上的薯苗。栽插密度以插植10 500~150 000株/hm2为宜。可采用直插或斜插:薯苗入土2~4节;浇足水,封严压实,大小苗分开栽,不栽病虫苗。
3.3 田间管理
在栽插后15 d,进行第1次中耕,中耕深度5~10 cm,以后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中耕松土,在中耕的同时,清除田间杂草,清沟理蔓。在栽插后7~15 d内,薯苗活棵时追施速效氮肥,用碳铵或尿素45~60 kg/hm2或用稀薄人粪尿15 t/hm2浇施。采摘后及时补肥,施碳铵75 kg/hm2或尿素或用稀薄人粪尿15 t/hm2浇施,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薯苗栽插后如遇晴天应灌(浇)水保苗。每次采摘茎叶后要及时浇水,喷灌或漫灌均可,漫灌时,灌水深度以垄高1/2为宜,即灌即排。需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害以预防为主,严禁从疫区调运薯苗和薯种,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甘薯虫害生产上应以轮作套种、捕捉诱杀、防虫网隔离等农业综合措施防治,药剂防治按照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推荐使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2%阿维菌素、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剂、苏云金杆菌(Bt)等药剂交替使用进行防治[8-9]。
5 商品茎尖采摘
菜用甘薯栽后40~50 d,有7~8节即可采摘离茎尖10~12 cm的幼嫩茎叶。菜用甘薯主要产品为幼嫩茎叶,含水量高,较易脱水萎蔫,应及时收获。采摘完叶片的长蔓应及时修剪,保留离基部10 cm以内且长度在20 cm以内的分枝或每条分枝采摘时应留1~2个节,隔天待刀口稍干后及时补肥。
6 留种
菜用甘薯如采用薯块留种,其茎尖只能在生育期内采摘3~5次,后期不能再剪苗。栽插期安排在立秋前后栽插,种薯于12月收挖。收获时做到轻挖、挖净、轻装、轻卸,尽量减少薯块损伤。
收获后的薯块一般采用窖藏或室内保存,收挖后直接入室。冬季注意调温调湿,防止冷害,最好能保持室温在11~15 ℃,湿度85%~90%。贮藏期间,及时清除烂薯、病薯[8-9]。菜用甘薯地下薯块较小,薯块留种较困难的需要采用藤蔓留种。藤蔓留种需要在11月下旬低温到来之前将薯苗移至大棚内保苗或11月上旬将薯苗移至大田。
7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
[2] 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10):41-43.
[3] 陈胜勇,李观康,何霭如,等.南方地区菜用型甘薯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26(22):45-49.
[4] 郭小丁.菜用型甘薯嫩梢的开发利用[J].中国蔬菜,2001(4):40-41.
[5] 卢新建.甘薯菜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2(1):9.
[6] 郭小丁.甘薯茎尖菜用品种资源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1999(1):26.
[7] 蔡南通,林衍铨,邱永祥,等.茎尖菜用型甘薯“福薯7-6”[J].福建农业科技,1999(5):35.
[8] 吴东根.叶用甘薯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4):44-45.
[9] 郑旋.菜用甘薯品种的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J].福建农业科学,2004,19(1):41-44.
关键词 菜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广东湛江
中图分类号 S53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78-02
菜用甘薯定义为茎尖柔嫩、无绒毛、粗纤维少,煮熟后无涩味,口感细腻,适口性好,茎叶适合作蔬菜食用的一类甘薯。甘薯茎尖富含蛋白质、食用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B1、B2、B6、VC以及多酚[1-2]。此外,菜用甘薯在生长期间使用的化肥、农药少,产品基本无污染。医学界已将其列为“抗癌蔬菜”之列,美国则把甘薯茎叶列为“航天食品”,日本尊甘薯茎尖为“长寿菜”,香港则称薯叶为“蔬菜皇后”[3]。
在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湛江,菜用甘薯在春、夏季种植食味最为优质,这个时期的其他绿叶蔬菜虫害严重,较难管理,食味也较为劣质,但价格较高,而菜用甘薯属于旋花科植物,很少或不受十字花科的害虫为害,且虫体较大,一般采用农业防治或少用低毒农药即可解决。菜用甘薯采摘期长,生产过程无明显的生育期,容易做到周期种植和周期采收,正好填补了蔬菜生产淡季的这个空白。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展菜用甘薯的营养及育种等方面研究[4]。但生产中存在菜用甘薯食味质量差、品种单一、栽培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致使生产效益低下,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现将菜用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及种薯选择
1.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用茎叶口感细腻润滑、茎杆无茸毛、茎尖产量高、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菜用甘薯品种[5]。推荐种植通过国家或广东省审(鉴/认)定的菜用薯品种,如台农71、福菜薯18、福薯7-6、莆薯53、泉薯830、广菜薯2号、广菜薯5号、福薯10、福菜薯22、福菜薯23等。
台农71是台湾地区和我国菜用型甘薯的主栽品种。短蔓半直立型,茎叶嫩绿,叶心形,无绒毛,叶柄短,茎尖突出。分枝能力强,喜好肥水及高温,病虫害少。茎尖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滑爽,既可炒食又可凉拌,每100 g维生素C含量35.32 mg、维生素B含量10.12 mg。植株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高,可达60~75 t/hm2 [6]。
福菜薯1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薯品种。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12001。株型短蔓半直立,叶心带齿形,顶叶、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绿,微甜、有香味,无苦涩味,有滑腻感。2008—2009年2年平均产茎尖43 868.4 kg/hm2,比对照增产24.89%。国家区试2年平均食味鉴定综合评分3.90分(对照3.62分),茎尖蛋白质含量16.5%~25.0%,每100 g茎尖维生素C含量24.98 mg、粗纤维含量16.04%,氨基酸含量12.18%。病害鉴定结果综合评价抗蔓割病。
福薯7-6是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叶用型甘薯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国鉴甘薯2005002),现作为我国菜用甘薯品种对照品种。株型中蔓半直立,顶叶、成叶、叶脉、茎蔓均为绿色,叶脉基部淡紫色,叶片心脏形,茎尖绒毛少,薯块纺锤形,薯皮淡红,薯肉桔红。可采收茎尖46.5 t/hm2。茎尖煮熟后颜色翠绿,食味清甜,无苦涩味,适口性好,保持绿色时间长。鲜嫩茎叶(鲜基)VC含量14.87 mg/100 g,粗蛋白(烘干基)30.8%,粗脂肪(烘干基)5.6%,粗纤维(烘干基)14.2%,水溶性总糖(鲜基)0.06%[7]。
莆薯53是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选育的品种。该品种短蔓半直立、分枝多,叶形深复缺刻,顶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茎粗中等,薯块下膨纺缍形,薯皮粉红色,薯肉浅黄色。茎尖生长迅速,食味优良。2006—2007年2年平均茎尖产量28 943.7 kg/hm2,比福薯7-6增产9.4%。2年食味评分都接近于对照。中抗根腐病,高抗茎线虫病[6]。
广菜薯5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2015年通过国家鉴定(国品鉴甘薯2015019)。该品种株型半直立,分枝多;顶叶浅复缺刻,顶叶、叶基、茎蔓均为绿色;薯形纺锤,薯皮黄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翠绿或绿色,无苦涩味,略有清香,微甜和有滑腻感;食味较好;高抗蔓割病,中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012—2013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型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茎尖产量35 759.25 kg/hm2,比对照福薯7-6增产10.43%。
福菜薯2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新菜用甘薯品种。2014—2015年2年茎尖平均产量37 846.8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97%。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心形带齿,成叶浅复缺刻,顶叶色、叶基色、莖色均为绿色,薯形纺锤形,薯皮黄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呈暗绿至翠绿色,略有香味,无苦涩味,轻滑腻感。食味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高产茎线虫病,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叶害虫危害轻。该品种茎尖直立,较适合机械化收获。
福菜薯2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新菜用紫叶甘薯品种。2014—2015年2年茎尖平均产量39 926.85 kg/hm2,比对照增产19.18%。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心形,顶叶紫,茎色紫,薯形纺锤形,薯皮黄色。茎尖有茸毛,烫后颜色暗绿至褐绿,无苦涩味,有滑腻感。食味评分78.58分,高于对照。高抗蔓割病和茎线虫病,抗薯瘟病,综合抗病虫性较好。该品种为国家鉴定的第1个紫叶菜用品种。
1.2 种薯选择
选用无病虫危害、薯形符合品种特征、种薯纯度≥98.0%、薯块整齐度≥80.0%、不完整薯块≤5.0%、单薯重在100~250 g、尾根短小、薯皮光滑无侧根的薯块作种薯。外地引进种薯检疫应符合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2 育苗
2.1 苗床选择及制作
苗床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力水平较高,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非连作地块。苗床宽100 cm,长度视地形和需要而定,苗床深度30 cm,床底挖成龟背形;或按130 cm宽分厢,厢面宽100 cm,厢土高25 cm,在厢面上以60 cm间距开横排种沟,沟施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作底肥。
2.2 种薯消毒及排种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和48%毒死蜱1 000倍液浸種10 min,沥干水后排种。一般3月上旬至中旬排种,用大棚盖膜育苗,可提前至2月中旬或下旬排种。排种密度:大田或盖膜育苗10~15 kg/m2或每个排种沟排10个种薯左右,排种时采用斜排法,种薯上部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种薯排好后,在种薯上盖上草木灰,再盖1层土,浇透水,搭拱盖膜。
2.3 苗床管理
齐苗前保持苗床温度高,最好能达到30 ℃以上,床温尽量达到均匀,床土充分湿润。齐苗后床温控制在25 ℃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苗高25 cm左右时,即可剪苗。做到统一育苗、繁苗,培育壮苗。壮苗标准:苗龄30~35 d,百株重0.75~1.00 kg,苗长20~25 cm,茎粗0.5 cm,叶片肥厚,大小适中,无病虫。齐苗后,进行中耕松土,随后,雨前撒施或对水浇施尿素300 kg/hm2催苗。
3 栽培管理
3.1 选地整地
在甘薯生产区选择交通便利,环境无污染,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土或壤土地块。菜用甘薯采用平畦种植,应在秋冬期间进行深耕晒田,春季复耕整平整碎,充分翻碎土粒。结合整地施足有机肥。底肥以有机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为主,施用有机肥15 t/hm2以上、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开穴后将有机肥、复合肥拌匀后施入穴内或结合整地时撒施再起畦。
3.2 栽插
栽插期:露地4—9月均可以栽插,大棚覆膜可周年栽插。当苗高达到30 cm时,即可剪苗,剪口要离床土2~3 cm或每条分枝剪苗时应留1~2个节。剪苗应选茎蔓较粗壮、叶片肥厚、浆汁多、无病虫害的薯苗。剪5~6个节或剪20 cm以上的薯苗。栽插密度以插植10 500~150 000株/hm2为宜。可采用直插或斜插:薯苗入土2~4节;浇足水,封严压实,大小苗分开栽,不栽病虫苗。
3.3 田间管理
在栽插后15 d,进行第1次中耕,中耕深度5~10 cm,以后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中耕松土,在中耕的同时,清除田间杂草,清沟理蔓。在栽插后7~15 d内,薯苗活棵时追施速效氮肥,用碳铵或尿素45~60 kg/hm2或用稀薄人粪尿15 t/hm2浇施。采摘后及时补肥,施碳铵75 kg/hm2或尿素或用稀薄人粪尿15 t/hm2浇施,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薯苗栽插后如遇晴天应灌(浇)水保苗。每次采摘茎叶后要及时浇水,喷灌或漫灌均可,漫灌时,灌水深度以垄高1/2为宜,即灌即排。需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害以预防为主,严禁从疫区调运薯苗和薯种,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甘薯虫害生产上应以轮作套种、捕捉诱杀、防虫网隔离等农业综合措施防治,药剂防治按照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推荐使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2%阿维菌素、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剂、苏云金杆菌(Bt)等药剂交替使用进行防治[8-9]。
5 商品茎尖采摘
菜用甘薯栽后40~50 d,有7~8节即可采摘离茎尖10~12 cm的幼嫩茎叶。菜用甘薯主要产品为幼嫩茎叶,含水量高,较易脱水萎蔫,应及时收获。采摘完叶片的长蔓应及时修剪,保留离基部10 cm以内且长度在20 cm以内的分枝或每条分枝采摘时应留1~2个节,隔天待刀口稍干后及时补肥。
6 留种
菜用甘薯如采用薯块留种,其茎尖只能在生育期内采摘3~5次,后期不能再剪苗。栽插期安排在立秋前后栽插,种薯于12月收挖。收获时做到轻挖、挖净、轻装、轻卸,尽量减少薯块损伤。
收获后的薯块一般采用窖藏或室内保存,收挖后直接入室。冬季注意调温调湿,防止冷害,最好能保持室温在11~15 ℃,湿度85%~90%。贮藏期间,及时清除烂薯、病薯[8-9]。菜用甘薯地下薯块较小,薯块留种较困难的需要采用藤蔓留种。藤蔓留种需要在11月下旬低温到来之前将薯苗移至大棚内保苗或11月上旬将薯苗移至大田。
7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
[2] 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10):41-43.
[3] 陈胜勇,李观康,何霭如,等.南方地区菜用型甘薯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26(22):45-49.
[4] 郭小丁.菜用型甘薯嫩梢的开发利用[J].中国蔬菜,2001(4):40-41.
[5] 卢新建.甘薯菜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2(1):9.
[6] 郭小丁.甘薯茎尖菜用品种资源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1999(1):26.
[7] 蔡南通,林衍铨,邱永祥,等.茎尖菜用型甘薯“福薯7-6”[J].福建农业科技,1999(5):35.
[8] 吴东根.叶用甘薯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4):44-45.
[9] 郑旋.菜用甘薯品种的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J].福建农业科学,2004,19(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