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渠道、多层次的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突出个体,鼓励学生多作“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构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情景创设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0-01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培养创造型人才显得格外重要。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的领头军,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育的创造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且强化实践性,切切实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
一、运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
教材中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每一篇作品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模式教学”观念转变为“开放教学”观念,以“知识为核心”观念转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化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学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除了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由教师典型师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
由于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
三、强化口语表述,促进主动发展
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即说话教学的冷落和疏远。语文教师教“文”不教“语”,因为多年的升学考试都是考“文”不考“语”,造成学生表达能力低下。其实,“说”的能力极为重要,它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强弱的最快速、最直接的真实反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思维有多种渠道,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创新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起到协调作用,培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激发创造性。
1、课本剧的编演
编演课本剧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创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等,这些作品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较适合舞台表演。
2、通过绘画再创意境
诗画本是一家,古诗具有节奏鲜明、情感丰富、语句简练、意境深远等特色,这些特点,除了学生诵读、品味,老师分析、讲解外,还可以用绘画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变文字为图画,化抽象为具体,再现诗的内容,创设诗的美妙意境。
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画画水平有限,画得不太好的同学却也在绘画中找到了感觉,享受到了乐趣,明白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道理。其实画不在好,但要给学生一个创造情境的“美趣”,通过绘画,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意,领会了用有形之物表现无形之情的妙处,懂得了欣赏的方法,同时也陶冶了艺术情操。在教授具有诗情画意的诗文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捕捉“空白”之处,激活想象思维
文学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期间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正如“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伊塞尔所言:“我们只能想见文本中没有的东西,文本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那一部分给我们想象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文本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捕捉和补写,更是开启和激活想象的有效途径。
总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有生命活力、最具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学习的培养,有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情景创设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0-01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培养创造型人才显得格外重要。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的领头军,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育的创造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且强化实践性,切切实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
一、运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
教材中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每一篇作品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模式教学”观念转变为“开放教学”观念,以“知识为核心”观念转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化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学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除了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由教师典型师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
由于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
三、强化口语表述,促进主动发展
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即说话教学的冷落和疏远。语文教师教“文”不教“语”,因为多年的升学考试都是考“文”不考“语”,造成学生表达能力低下。其实,“说”的能力极为重要,它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强弱的最快速、最直接的真实反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思维有多种渠道,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创新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起到协调作用,培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激发创造性。
1、课本剧的编演
编演课本剧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创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等,这些作品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较适合舞台表演。
2、通过绘画再创意境
诗画本是一家,古诗具有节奏鲜明、情感丰富、语句简练、意境深远等特色,这些特点,除了学生诵读、品味,老师分析、讲解外,还可以用绘画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变文字为图画,化抽象为具体,再现诗的内容,创设诗的美妙意境。
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画画水平有限,画得不太好的同学却也在绘画中找到了感觉,享受到了乐趣,明白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道理。其实画不在好,但要给学生一个创造情境的“美趣”,通过绘画,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意,领会了用有形之物表现无形之情的妙处,懂得了欣赏的方法,同时也陶冶了艺术情操。在教授具有诗情画意的诗文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捕捉“空白”之处,激活想象思维
文学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期间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正如“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伊塞尔所言:“我们只能想见文本中没有的东西,文本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那一部分给我们想象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文本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捕捉和补写,更是开启和激活想象的有效途径。
总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有生命活力、最具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学习的培养,有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