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绘画体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理论倾向。它不同于后现代主义,拒绝把艺术视为纯粹的形式,甚至挪用日常生活的现成物品,将它们纳入艺术的名目之下。当代绘画不能界定为一种审美立场,而是随着现代文化的出现,各种审美问题都得到了发展。在完成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过程中,对当代绘画的研究是最能体现创新性这一特点的案例。
关键词:当代绘画;价值;发展;创新;兼容
每当在美术馆参观当代画展的时候,经常发现参加的观众不少,但是审美角度却不同。有的人说:“这灯光怎么这么暗淡啊?”另外一个人回答:“这样的画就得用这样的灯光。”然而,当美术馆举办传统绘画的画展时,却比肩接踵,人们都会怀着羡慕与赞叹的心情去参观。那么,怎样去发现当代绘画中的美呢?作为一名美术学专业的研究生,要了解当代绘画的美,首先应从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人手,找到欣赏美的方法。其次还应多关注当代画展,寻找当代绘画语境中美的形式、意义以及内涵。
一、当代绘画的价值
鲁虹把当代中国艺术上发生的事件、有创造性的行为、涌现出来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解释和描述,被称之为当代艺术史。当今,美术思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我们的审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艺术也变得丰富起来。
随着绘画的慢慢发展,正统画派和野逸画派也随之应运而生。正统画派呈现的高超的绘画技巧与严谨工致的构图受到了统治阶级与大众们的喜爱。而野逸画派以洒脱的笔触借笔抒情,纵横泼墨,丝毫不因章法所束的风格成为文人墨客宣泄的方式。无论是正统画派还是野逸画派,艺术价值是我们理解、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的基础性概念。当代绘画热和天价绘画拍品成为艺术家、大富豪、收藏家、精英小众小范围的热捧,而普通民众们常常心底羡慕、惊愕、摇头并表示看不懂。这说明大众审美与当代绘画的形式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是广为人们接纳的正统画派,还是个性极强的野逸画派,都反映出同时代人们对审美追求上的不同倾向。无所谓好与坏的争辩,而是体现了同一时代中政治、文化、经济等链条上不断地发展。
在当代艺术哲学和美学中,艺术具有内在固有价值的理论仍以不同的方式被探讨,人们或者根据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来判断艺术价值,或者根据艺术作品提供的审美经验来分析艺术价值,或者根据艺术作品的富有典型特征的愉快来界定艺术价值。那么,假如当代艺术作品中力图建立一种“艺术价值”,它必然符合以下条件:1.当代艺术是我们与艺术作品交流时产生的经验性体验或精神状态;2.当代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都以艺术作品的自身特征呈现时;3.当代艺术的存在导致艺术作品具有不同于其他所有文化产品的全然独特的形式。
二、当代绘画的渊源
有人将当代绘画中某些绘画风格称为“流行艺术”,当代绘画也是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产生的,但是也不乏对西方抽象绘画的模仿。而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与风格,是和西方地域、社会、历史、文化、风俗发展相适应的,如此简单的抄袭与模仿,中国老百姓一时是难以看懂的。就像一个城市打工者穿上洋装,染烫了头发,穿上崭新的皮鞋,突然回到农村,吓了乡里乡亲一大跳。尤其是曾经带有血腥暴力倾向的行为艺术。然而,在另一层意义上讲,虽然当代绘画未能完全完成中国画从传统到现在的变革,但抱有完全否定、讥讽的态度也是片面的。所以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当代绘画的渊源。
(1)艺术的发展永恒不变
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作用,随着人类的发展,艺术也不断更新变化,逐渐产生新形式,新概念。有些会被人们接纳,有些也会被丢进历史的尘埃。当代绘画使艺术在从属地位一下子抬到了媒体的焦点,其特点是画面不再追求唯美的效果,而是呈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人情感的宣泄。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什么是当代艺术呢?首先要知道,当代艺术新篇章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当代艺术不仅仅是艺术语言上的更新,更是价值取向上的巨变。作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1989年前后的全球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经济全球化不仅打破了全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壁垒,也摧毁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屏障,使得当代艺术变成了一个“去民族化”或“超现实主义”的舞台,并且朝着“同质化”的方向发展。
(2)当代艺术的自律性
古代的创造法则,并非臆造,而是被发现的,法则亦是自然,只不过是被人们规范化了。就像自由,它自定的法律,给自己加上一些限制,这是可以接受的。同样,艺术源于人类的生活,是依据自然法则形成的“美的规范”。艺术最伟大最优秀的品质就在于任何一个接受艺术的人,都不可能在艺术面前无动于衷。此时,“AA都是艺术家”的观念也已过时,艺术家的自律性体现在对艺术的认识上,除了材料的讲究,艺术家尤其重视作品的制作,各种新的创作手法、不仅具有引人人胜的魅力,甚至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进入到21世纪,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西方的艺术家、哲学家、生态学家开始从各个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和自然的伤害进行整体上的反思,艺术也开始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反思和重新认识。
当代艺术的自律性在于“能够运用被大众理解的艺术语言,而不是臆造。”应把个人情感深化,展现给观众们可以理解的繪画语境中。当代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他人,不要太“小我”,应为社会群体服务。创作有底线,有责任感,才会促进当代文化的新常态发展。总之,艺术不但开启了想象的世界,还引领人们感受现实。艺术以独有的方式将生活中优美的部分用更高的思想提炼出来,在审美体验中人们暂时超越了周围纷扰的现实,被压抑的潜能获得了释放与宣泄,生命意识活跃了起来。
三、创新与兼容是当代艺术的“两朵花”
古人论诗讲求“诗无达估”的意境,在当代我们将当代艺术以“美无终评”来形容。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创新与兼容才是艺术作品本体论的存在方式。
(1)创造性是当代艺术的动力
德国古典美学和艺术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康德对艺术的创造性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科学中,最伟大的发明与最勤奋的模仿者学徒之间也只有程度的不同,但是那些对美术具有天赋的人与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异。”开创新风格的艺术天才之所以是具有创造性的,就在于艺术所具有的审美意象并不是通过概念获得的,艺术不能像科学那样概念化,也不像科学原理那样能够通过学习而得到,但是,伟大的艺术作品和美的艺术创作原则却是激发未来天才的艺术范例,推动未来的新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和变革。对于艺术创新性的研究是认识当代艺术的条件,
(2)兼容性是欣赏当代艺术的切入点
当代艺术活动是一个包含着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等多种因素的整体,艺术创造性的问题也与这些方面紧密联系。在20世纪后关于艺术创造性问题的研究和解释中,大多集中在这样三个方面:①人(艺术家)、②过程(艺术创造活动过程本身)、③作品(艺术的显著特征)。然而,在思考艺术创造活动时,我们首先碰到的是谁(who)在创作、为什么(why)要创作、如何(how)创作和什么(what)样的形式的问题。许多研究力图以各种方法发现和分析当代艺术的特征。正如鲁西安·克鲁考斯基所写到:“后现代主义消除了历史的作用,其目标是多元的、直接的和具体的。”例如,在“一号线一石家庄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首次将艺术品展览的形式提到公共空间中来,将艺术与公众,艺术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这一美术活动体现了当代美术的兼容性特点。
总之,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艺术看重作品自身的完整性,视艺术品为独立观赏物,而当代艺术看中作品与外部的联系,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理解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是“身临其境”,脱离作品所处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空间就难对作品语义有真切了解,在欣赏当代艺术的问题上,不仅仅是艺术家、艺术创造过程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而是包括艺术接受和解释的问题,还有艺术创新性与艺术兼容性的问题。因此,当代艺术的产生不仅是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展现,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需要接受者和解释者的参与。艺术最终是要让人们看的,艺术应该开辟这样一个园地,让艺术爱好者和批评家可以自由地展开艺术评论,让艺术的美得到展示,让艺术自身的审美水平不断更新、提升。
作者简介
沈小俊,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当代绘画;价值;发展;创新;兼容
每当在美术馆参观当代画展的时候,经常发现参加的观众不少,但是审美角度却不同。有的人说:“这灯光怎么这么暗淡啊?”另外一个人回答:“这样的画就得用这样的灯光。”然而,当美术馆举办传统绘画的画展时,却比肩接踵,人们都会怀着羡慕与赞叹的心情去参观。那么,怎样去发现当代绘画中的美呢?作为一名美术学专业的研究生,要了解当代绘画的美,首先应从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人手,找到欣赏美的方法。其次还应多关注当代画展,寻找当代绘画语境中美的形式、意义以及内涵。
一、当代绘画的价值
鲁虹把当代中国艺术上发生的事件、有创造性的行为、涌现出来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解释和描述,被称之为当代艺术史。当今,美术思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我们的审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艺术也变得丰富起来。
随着绘画的慢慢发展,正统画派和野逸画派也随之应运而生。正统画派呈现的高超的绘画技巧与严谨工致的构图受到了统治阶级与大众们的喜爱。而野逸画派以洒脱的笔触借笔抒情,纵横泼墨,丝毫不因章法所束的风格成为文人墨客宣泄的方式。无论是正统画派还是野逸画派,艺术价值是我们理解、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的基础性概念。当代绘画热和天价绘画拍品成为艺术家、大富豪、收藏家、精英小众小范围的热捧,而普通民众们常常心底羡慕、惊愕、摇头并表示看不懂。这说明大众审美与当代绘画的形式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是广为人们接纳的正统画派,还是个性极强的野逸画派,都反映出同时代人们对审美追求上的不同倾向。无所谓好与坏的争辩,而是体现了同一时代中政治、文化、经济等链条上不断地发展。
在当代艺术哲学和美学中,艺术具有内在固有价值的理论仍以不同的方式被探讨,人们或者根据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来判断艺术价值,或者根据艺术作品提供的审美经验来分析艺术价值,或者根据艺术作品的富有典型特征的愉快来界定艺术价值。那么,假如当代艺术作品中力图建立一种“艺术价值”,它必然符合以下条件:1.当代艺术是我们与艺术作品交流时产生的经验性体验或精神状态;2.当代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都以艺术作品的自身特征呈现时;3.当代艺术的存在导致艺术作品具有不同于其他所有文化产品的全然独特的形式。
二、当代绘画的渊源
有人将当代绘画中某些绘画风格称为“流行艺术”,当代绘画也是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产生的,但是也不乏对西方抽象绘画的模仿。而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与风格,是和西方地域、社会、历史、文化、风俗发展相适应的,如此简单的抄袭与模仿,中国老百姓一时是难以看懂的。就像一个城市打工者穿上洋装,染烫了头发,穿上崭新的皮鞋,突然回到农村,吓了乡里乡亲一大跳。尤其是曾经带有血腥暴力倾向的行为艺术。然而,在另一层意义上讲,虽然当代绘画未能完全完成中国画从传统到现在的变革,但抱有完全否定、讥讽的态度也是片面的。所以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当代绘画的渊源。
(1)艺术的发展永恒不变
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作用,随着人类的发展,艺术也不断更新变化,逐渐产生新形式,新概念。有些会被人们接纳,有些也会被丢进历史的尘埃。当代绘画使艺术在从属地位一下子抬到了媒体的焦点,其特点是画面不再追求唯美的效果,而是呈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人情感的宣泄。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什么是当代艺术呢?首先要知道,当代艺术新篇章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当代艺术不仅仅是艺术语言上的更新,更是价值取向上的巨变。作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1989年前后的全球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经济全球化不仅打破了全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壁垒,也摧毁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屏障,使得当代艺术变成了一个“去民族化”或“超现实主义”的舞台,并且朝着“同质化”的方向发展。
(2)当代艺术的自律性
古代的创造法则,并非臆造,而是被发现的,法则亦是自然,只不过是被人们规范化了。就像自由,它自定的法律,给自己加上一些限制,这是可以接受的。同样,艺术源于人类的生活,是依据自然法则形成的“美的规范”。艺术最伟大最优秀的品质就在于任何一个接受艺术的人,都不可能在艺术面前无动于衷。此时,“AA都是艺术家”的观念也已过时,艺术家的自律性体现在对艺术的认识上,除了材料的讲究,艺术家尤其重视作品的制作,各种新的创作手法、不仅具有引人人胜的魅力,甚至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进入到21世纪,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西方的艺术家、哲学家、生态学家开始从各个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和自然的伤害进行整体上的反思,艺术也开始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反思和重新认识。
当代艺术的自律性在于“能够运用被大众理解的艺术语言,而不是臆造。”应把个人情感深化,展现给观众们可以理解的繪画语境中。当代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他人,不要太“小我”,应为社会群体服务。创作有底线,有责任感,才会促进当代文化的新常态发展。总之,艺术不但开启了想象的世界,还引领人们感受现实。艺术以独有的方式将生活中优美的部分用更高的思想提炼出来,在审美体验中人们暂时超越了周围纷扰的现实,被压抑的潜能获得了释放与宣泄,生命意识活跃了起来。
三、创新与兼容是当代艺术的“两朵花”
古人论诗讲求“诗无达估”的意境,在当代我们将当代艺术以“美无终评”来形容。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创新与兼容才是艺术作品本体论的存在方式。
(1)创造性是当代艺术的动力
德国古典美学和艺术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康德对艺术的创造性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科学中,最伟大的发明与最勤奋的模仿者学徒之间也只有程度的不同,但是那些对美术具有天赋的人与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异。”开创新风格的艺术天才之所以是具有创造性的,就在于艺术所具有的审美意象并不是通过概念获得的,艺术不能像科学那样概念化,也不像科学原理那样能够通过学习而得到,但是,伟大的艺术作品和美的艺术创作原则却是激发未来天才的艺术范例,推动未来的新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和变革。对于艺术创新性的研究是认识当代艺术的条件,
(2)兼容性是欣赏当代艺术的切入点
当代艺术活动是一个包含着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等多种因素的整体,艺术创造性的问题也与这些方面紧密联系。在20世纪后关于艺术创造性问题的研究和解释中,大多集中在这样三个方面:①人(艺术家)、②过程(艺术创造活动过程本身)、③作品(艺术的显著特征)。然而,在思考艺术创造活动时,我们首先碰到的是谁(who)在创作、为什么(why)要创作、如何(how)创作和什么(what)样的形式的问题。许多研究力图以各种方法发现和分析当代艺术的特征。正如鲁西安·克鲁考斯基所写到:“后现代主义消除了历史的作用,其目标是多元的、直接的和具体的。”例如,在“一号线一石家庄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首次将艺术品展览的形式提到公共空间中来,将艺术与公众,艺术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这一美术活动体现了当代美术的兼容性特点。
总之,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艺术看重作品自身的完整性,视艺术品为独立观赏物,而当代艺术看中作品与外部的联系,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理解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是“身临其境”,脱离作品所处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空间就难对作品语义有真切了解,在欣赏当代艺术的问题上,不仅仅是艺术家、艺术创造过程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而是包括艺术接受和解释的问题,还有艺术创新性与艺术兼容性的问题。因此,当代艺术的产生不仅是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展现,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需要接受者和解释者的参与。艺术最终是要让人们看的,艺术应该开辟这样一个园地,让艺术爱好者和批评家可以自由地展开艺术评论,让艺术的美得到展示,让艺术自身的审美水平不断更新、提升。
作者简介
沈小俊,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