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府引导为保障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对策€L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早在“十五”期间就以提出推行科技体制改革和进行科技计划管理体系调整的科学规划。辽宁适时做出了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部署。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须借鉴国内外沿海区域经济开发的成功经验,明确"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区域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经济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科学对策,打造沿海经济带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新优势,推进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关键词:政府引导;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02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正式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稿》。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由沿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和沿黄海一侧的丹东产业园区、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这五大区域所组成,并由滨海公路把它们串联在一起。新增大连市8个园区、营口市4个园区、盘锦市1个园区、锦州市3个园区、葫芦岛市1个园区,共计17个政策支持区域,进而形成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沿海经济带。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辽宁实施沿海经济带人才整体开发战略实施规划纲要》中详细阐述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眼于区域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这三个关键环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的总体目标
  经过不懈努力,人才开发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区域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人才环境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比例大幅提高,人才体制机制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在临港产业集聚带上建成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相适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亚地区人才高地。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的现状
  人才开发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的。然而,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对旧中国教育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加上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正确引导,政府职能弱化,使我国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并不尽如人意,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投资主体较为单一
  目前,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 但政府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教育资金的预算约束软化, 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导致教师待遇水平较低, 致使一部分高素质教师离开辽宁,到南方去发展或者转行。
  (二)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市场需求结构
  长久以来,辽宁省内各院校在设置专业和培养方向时,同国内其他省市一样,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 学校与社会不能有效衔接。加之我省只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少数几所全国知名学府,导致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落后其他发达省份。
  (三)机制不建全,难以实现有效的人才配置
  近几年来,辽宁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变化不大,导致我省在人才引进方面长时间落后于南方发达省份,很难吸引到高水平人才,同时部分高级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人才市场化及人才合理利用,不能实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四)用人机制滞后,高层次人才尤为稀缺
  1、高层次人才稀缺。由于一部分优秀中青年人才流向国外,中青年人才成长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知识、提高才能的过程,使得我们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紧缺,特别是商界的精英、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拔尖的科技研发人才严重短缺,出现高层次人才断层现象;2、人才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积压与短缺并存,科技人才多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更加缺乏具有科技创新型人才;3、人才浪费严重。许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忙闲不均”的现象,一大批有真才实学和开拓能力的离退休老专家、老工程技术人员闲置在家,无所事事。
  三、国内外沿海地区经验借鉴
  目前,世界各大沿海经济带中,以美国"双岸"经济带最为典型,国内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成功经验都值得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借鉴。
  (一)美国沿大西洋和太平洋经济带的开发经验
  美国大西洋经济带资源丰富,开发较早,工业发达,素称北美"心脏地带"。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经济带被称为"双岸"经济带,其规模和活力已持续地影响着美国及全球的经济发展。因此,其开发过程值得借鉴:
  1、双岸经济带发展的人才基础是大规模的高素质移民,这些新鲜“血液”的流入为美国经济腾飞带来了新的元素,也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美国太平洋经济带的发展主要是靠各种族人才资源的流入,引进先进技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则表现出优秀人才资源的匮乏、先进技术的缺少和研发资金的缺乏等问题。
  2、各大院校灵活的人事制度为太平洋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世界顶尖理学、工学高等学府汇聚于此,各院校施行的产、学、研一体化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与之相比,辽宁沿海地区的大学在产、学、研的结合上还有较大的欠缺。因此,在制定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规划中,应该重点强调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内容。
  (二)珠江三角洲人才开发的经验借鉴
  1、珠江三角洲按照市场运作模式,政府采取积极的态度,发挥正确导向作用,打破区域封锁,逐步形成统一、公平、开放的区域人才市场体系,推进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提出规范程序,积极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在本区域内跨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同时,创建区域人才资源信息共享体制,对区域城市年度人才市场报告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联合发布。
   2、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别院校间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实现科技与教育资源应用共享;对于中青年干部实行异地互派培训协作机制,增加专业知识,交流先进经验;对于产业、行业急需的紧缺人才,各地做好协调配置,相互开放和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对科技文献、科技信息、专家库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介于此,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各城市之间、沿海城市与腹地城市之间要做好区域合作战略对接,完善机制,推动人才交流的实质性合作。
  四、以政府为引导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对策
  政府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大对教育、科研的资金投入,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进职能,积极应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开发的战略部署。
  (一)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
  政府及时制定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作的政策措施。第一,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为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场所,加大对创业启动资金的投入;第二,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政策,制定人才创新项目资助办法,提高对引进和选拔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专项资金补贴力度;第三,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分配制度,建立能够反映人才价值的薪酬制度,提高科研创新积极性。
  (二)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先期投入,以此为引导,发挥企业对人才开发投入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体系。一方面,沿海经济带各级政府每年应根据人才需求和引进工作实际情况,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人才资金增长机制。各级政府参照上年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对人才开发的投入比例。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按照一定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基金,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
  (三)拓宽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渠道
  由沿海经济带定期联合组织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为重点的招聘活动,重点引进沿海经济带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急需的高尖端人才。以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为契机,同步召开人才招聘会,使国内外高技能人才与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项目直接对接,实现引人引资双丰收。建立国际人才市场和区域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发挥国际猎头公司和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多渠道拓展引进人才的领域和空间,以柔性引才的方式,多举措引进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的高精尖人才。
  (四)建立区域人才整体开发机制
  政府职能部门完善区域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创立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和人才资源网络平台,在专业技术资格互认、人才培训、评价、简化工作签证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区域人才服务互助机制,共同拓展人事代理服务领域和内容,提供跨区域的就业推荐、就业指导、人才派遣等服务,为人才提供完善的“一站式”服务。各级人事部门建立区域人才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内人才政策配套衔接,扩大人才政策的适用面和渗透力,形成区域统一的人事制度体系。
  在政府引导的有力保障之下,区域间紧密交流,加强合作,教育和各行业共同努力,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人才开发定会顺利进行,经济带的发展道路才会更健康,更稳固,同时,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也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晖明,丁娟.四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J].前线,2003,9(4):51-52.
  [2]丁向阳.我国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J].中国人才,2003,10(10):47-50.
  [3]温金海.珠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如何突破难点[J].中国人才,2011,(01)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既为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也使教学朝向明确的目标稳步前进。然而,从教学一线的实践来看,尽管广大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可行、课堂气氛热闹活跃,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样的课堂往往成为部分尖子学生的表演舞台,而中等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却似懂非懂,学困生脑子中则一片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部分高校EGP(大学基础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校EGP教师的教学、科研及自身发展等情况,分析高校EGP教师的特点及现状,促使高校EGP教师认识自我角色、寻求自我发展,探索EGP与ESP(专门用途英语)有效衔接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EGP;ESP;教师;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
期刊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后进生;转化;辅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有人这样
期刊
摘要:讨论的中心是一道英语高考题。高考年报中反映考生对该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表现出考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的薄弱。笔者通过对教材语料库的搜索和分析發现,教材中对语境的提供是缺乏的,因此提出,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之间的鸿沟应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高考;英语;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一、引言   这是200
期刊
摘要:解决好放开与收拢这对矛盾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从学习方式、实施模式、材料搜集途径、成果展示方式等方面放开;收拢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最终汇聚在语文性上,致力于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高上。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开;收拢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
期刊
摘要:《市场调查与预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紧扣市场调查与预测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整套教学新模式。探讨在这种新模式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工作任务,如何解决任务的新思路。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
期刊
摘要:人的发展不能在自发的状态下实现,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合规律合目的的预测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主体需要水平,才能使其原有的品德结构与新需要之间矛盾运动。这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之源。文章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动因。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外部动因  
期刊
摘要: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素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历史教学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提高升学率;而是把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的放到了首位。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改;主体;主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一、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
期刊
摘要:参与式教学源于现代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强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变目前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生兴趣不足,“教与学”严重脱节的情况。本文分析了参与式教学的源流和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管理学;教学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
期刊
摘要:老师,需要有多种优秀的品质,但是,一切源于爱--作者从课堂上李教授讲述的一个故事,悟出爱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教育;教师;优秀品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曾几何时,我也自认为是一个潇潇洒洒、能言善辩的老师;曾几何时,我也自认为是一个因材施教、游刃有余的老师;曾几何时,我也自认为是一个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