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参与式教学源于现代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强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变目前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生兴趣不足,“教与学”严重脱节的情况。本文分析了参与式教学的源流和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管理学;教学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它具有一定的微观性和实用性,同时管理学的概念又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管理学中适当地应用一定的实践教学,才能够显示出本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分的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绝对性,学生的质疑权利遭到了剥夺。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却缺乏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下的管理学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教与学脱节的问题。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过是“照本宣科”,学生则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对教师的讲授熟视无睹,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玩手机或者看杂志,或者干脆望着窗外发呆。教学中应该出现的师生一体化被师生隔离化甚至对立化所取代。针对“管理学”教学中的诸多此类现象,笔者认为,让学生参与到老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中来,是改变教师一言堂与填鸭式传统做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取得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参与式教学设计
(一)源流
参与式教学设计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教育思潮的大变革不无关系。其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主体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教育离理念,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变革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有着现代性质的教学理念和学说。这些学说的侧重点表现为对人主体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学生参与教学的特点、形式以及类型和在参与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广泛地探讨。比如,杜威就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从他以后在这方面有重要研究的教育家有布鲁纳、布卢姆、罗杰斯、苏霍姆林斯基等。8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学者Astin在总结己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关学生参与的理论——卷入理论,学生参与理论已较为成熟。随着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性教育的广泛开展,“主体参与”己逐渐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而且主体性的觉醒与张扬也深入影响到教学设计领域,要求教学设计领域作出相应的调适。
同时,随着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已经逐渐显露出它的弊端。首先,ADDIE模式采用的是线性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过程难免机械化和单一化,而现代教学则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丰富性,这种教学模式很显然不利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其次,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往往成为教师独立完成的工作,因此,学生和教师缺少沟通,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最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进入教师设计好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便被剥夺了。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设计不能适应丰富而又富于动态性的教学现状。因此,参与式教学设计便应运而生。
(二)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合作学习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两个方面。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组成小组或者团队,通过有明确分工地合作来完成一定任务的学习。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相互支持和配合的面对面的互动行为;
2、为完成任务承担一定的个人责任;
3、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4、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充分地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合作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对立森严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合作关系。这样便有利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交流和沟通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从在的,但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解释这个世界,因此便给这个世界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的主观经验不同,因此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建构主义试图扭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过分强调学习的客观性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他们更加关注如何用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来构建学生对于世界和所学习知识的认识。他们认为,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是个体经验世界形成的源泉,是个体获得事物意义的表达方式的源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当通过有效地外部活动来使学习的外部过程内化为学习主体的心理活动。简而言之,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建构者运用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与能力将对外在所感知的事物通过一系列具体活动或者技巧内化为个体自我所有的东西,它与认知学派、行为学派的不同在于建构者能够将外在的转化为内在自我的,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环节、措施、形式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参与到其中来,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与经验体系。
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全面性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参与性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当仅仅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长进或者素质的提高,而应当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参与式教学法要求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参与式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积累,应当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促进学生自我内在自觉性和内在指挥的不断发生,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化为转化为学习习惯。所以,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的,使得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促进人的全面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必然关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关注个体素质在参与式教学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发展。
(二)互动性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只有教育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地凸显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当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应当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景和场景的设置,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尽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这种氛围还应当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全程性的原则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全程性是指应当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但是,在传统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学者统计指出,6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教材过于呆板、滞后”,78%左右大学生要求“加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介绍”,88.4%大学生要求教师采用“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法”,90%以上大学生要求教师上课“不应采取满堂灌教学法”,65.8%学生要求教师上课减少传统“黑板+粉笔”式教学手段,74%大学生要求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79%学生要求“期终考试成绩比重应降低”。这些都反映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运用对学生进行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据此来调整调整管理学教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结语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地环节目前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上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经验,更多的还需要各位同仁在教学实践中共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姚国荣,陆林.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统计教育,2007,(03).
[2]袁渊,陈戟.“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3]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梁士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5).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管理学;教学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它具有一定的微观性和实用性,同时管理学的概念又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管理学中适当地应用一定的实践教学,才能够显示出本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分的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绝对性,学生的质疑权利遭到了剥夺。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却缺乏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下的管理学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教与学脱节的问题。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过是“照本宣科”,学生则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对教师的讲授熟视无睹,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玩手机或者看杂志,或者干脆望着窗外发呆。教学中应该出现的师生一体化被师生隔离化甚至对立化所取代。针对“管理学”教学中的诸多此类现象,笔者认为,让学生参与到老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中来,是改变教师一言堂与填鸭式传统做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取得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参与式教学设计
(一)源流
参与式教学设计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教育思潮的大变革不无关系。其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主体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教育离理念,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变革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有着现代性质的教学理念和学说。这些学说的侧重点表现为对人主体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学生参与教学的特点、形式以及类型和在参与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广泛地探讨。比如,杜威就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从他以后在这方面有重要研究的教育家有布鲁纳、布卢姆、罗杰斯、苏霍姆林斯基等。8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学者Astin在总结己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关学生参与的理论——卷入理论,学生参与理论已较为成熟。随着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性教育的广泛开展,“主体参与”己逐渐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而且主体性的觉醒与张扬也深入影响到教学设计领域,要求教学设计领域作出相应的调适。
同时,随着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已经逐渐显露出它的弊端。首先,ADDIE模式采用的是线性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过程难免机械化和单一化,而现代教学则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丰富性,这种教学模式很显然不利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其次,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往往成为教师独立完成的工作,因此,学生和教师缺少沟通,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最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进入教师设计好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便被剥夺了。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设计不能适应丰富而又富于动态性的教学现状。因此,参与式教学设计便应运而生。
(二)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合作学习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两个方面。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组成小组或者团队,通过有明确分工地合作来完成一定任务的学习。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相互支持和配合的面对面的互动行为;
2、为完成任务承担一定的个人责任;
3、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4、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充分地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合作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对立森严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合作关系。这样便有利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交流和沟通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从在的,但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解释这个世界,因此便给这个世界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的主观经验不同,因此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建构主义试图扭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过分强调学习的客观性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他们更加关注如何用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来构建学生对于世界和所学习知识的认识。他们认为,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是个体经验世界形成的源泉,是个体获得事物意义的表达方式的源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当通过有效地外部活动来使学习的外部过程内化为学习主体的心理活动。简而言之,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建构者运用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与能力将对外在所感知的事物通过一系列具体活动或者技巧内化为个体自我所有的东西,它与认知学派、行为学派的不同在于建构者能够将外在的转化为内在自我的,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环节、措施、形式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参与到其中来,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与经验体系。
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全面性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参与性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当仅仅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长进或者素质的提高,而应当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参与式教学法要求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参与式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积累,应当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促进学生自我内在自觉性和内在指挥的不断发生,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化为转化为学习习惯。所以,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的,使得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促进人的全面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必然关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关注个体素质在参与式教学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发展。
(二)互动性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只有教育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地凸显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当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应当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景和场景的设置,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尽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这种氛围还应当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全程性的原则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全程性是指应当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但是,在传统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学者统计指出,6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教材过于呆板、滞后”,78%左右大学生要求“加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介绍”,88.4%大学生要求教师采用“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法”,90%以上大学生要求教师上课“不应采取满堂灌教学法”,65.8%学生要求教师上课减少传统“黑板+粉笔”式教学手段,74%大学生要求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79%学生要求“期终考试成绩比重应降低”。这些都反映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运用对学生进行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据此来调整调整管理学教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结语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地环节目前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上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经验,更多的还需要各位同仁在教学实践中共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姚国荣,陆林.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统计教育,2007,(03).
[2]袁渊,陈戟.“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3]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梁士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