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曙光》征文颁奖仪式暨征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共和国的曙光》征文颁奖仪式暨征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文新大厦会议厅举行。文汇报总编辑徐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吴孟庆、文史馆副馆长黄知正与征文作者代表以及文化界人士4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文汇报副总编辑马申主持。
  本次征文活动从2009年4月末至9月底止,共收到应征稿件600余篇。经评委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2名。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征文集编委会主任吴孟庆代表征文主办单位向全市中心图书馆赠送新出版的征文集《共和国的曙光》,并向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捐赠了此次征文的部分作者手稿。上海和远道而来的一等奖获得者钱江、二等奖获得者程不吾等作者纷纷发言。钱江认为,新闻与现当代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次征文活动在两者的结合上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许多作者就史料收集和整理中“真实”与“正确”的关系作了认真探讨。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征文集编委会主任吴孟庆、文汇报总编辑徐炯分别作了讲话。吴孟庆在讲话中对文史馆与文汇报成功举办这次征文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项活动有利于促进文史馆“敬老崇文”工作的开展。文汇报总编辑徐炯则表示,这次征文活动既是一种还原历史、追摹真相的努力,也是文汇报追求“智慧立报”的实践。
  (本刊编辑部/摄影宋建荣)
其他文献
整理者按:刘甫江,湖南省隆回县七江乡水源村人,1943年出生。1963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10月调入总参谋部管理处,任林彪内勤警卫。1969年6月转业,任邵阳市纺纱厂保卫科长。“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调出保卫科,以后一直在粮食部门工作,现已退休。下面是他任林彪内勤警卫期间的一些回忆,并由刘期贵整理成文。    一、调往毛家湾    1963年12月中旬,我刚刚过完20岁生日,就被批
期刊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笑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白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3月25日,毛泽东等抵达北平,在西苑机场同前来欢迎的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一千多人见面,并乘车检阅部队,随后进驻香山双清别墅。4月15日,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邀请中国民主建国会黄炎培
期刊
我父亲张伯驹是在天津的家里长大和受教育的,爷爷张镇芳先是在家里给父亲请了私塾先生,后来送父亲到国学大师、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办人严范荪所办的新学书院学习。新学书院当时在法租界的法国花园(抗战胜利后为天津市中心花园)附近,当时国民饭店也在法国花园附近。父亲经常在国民饭店吃饭,家里和国民饭店结账只需在年节前。父亲就是在那时候养成喜欢吃西餐的习惯。国民饭店楼上是高级客房,我父亲也经常和亲戚朋友(袁克文等)
期刊
1910年蒋经国出生时,其父蒋介石23岁。在那个时代的浙江农村,23岁有第一个孩子,已经算晚的,何况此时蒋介石已有9年的婚龄,其27岁的发妻毛福梅绝对是“高龄产妇”。蒋经国的出生,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蒋“爱情”的结晶,而是他“孝心”的结果。蒋介石婚后与毛福梅关系并不亲密,之后他留学日本眼界大开,与没见识的毛福梅更有渐行渐远之势。蒋的母亲王采玉思孙心切,1909年得知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度假,便携儿媳
期刊
我今年八十又八,疾病缠身,只能在医院病榻上用记忆去打发余下的岁月。这些天来,看了迎接上海解放,纪念新中国成立的一些文章,勾起了我对六十年前那一段战斗生活的回忆,心情无法平静,历历往事涌上心头。解放战争时期,我曾在爱棠新村13号工作过一段时间,参加了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斗争,经历了国民党统治区反内战、争民主和迎接新中国诞生的革命活动。    陶行知在这里逝世    记得是在1946年的4月间,人民教
期刊
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第一任馆长嵇文甫,本名明,字文甫,以字行。他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著述颇多,涉及哲学、历史、思想史、政治理论等诸方面,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堪称楷模。    风雨坎坷求学路    嵇文甫先生的一生是追求进步和光明的一生。  1895年12月17日他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一个市民家庭里,6岁人私塾读书,天赋聪慧,又极为刻苦,学习一直名列前茅。15岁进入卫辉中学就读。当时正值
期刊
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在毛主席倡议、周总理亲自关怀指导下筹建的,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聚才敬士之所。馆员大都是博学多才的文史耆宿。各馆首任馆长更是出类拔萃,名闻遐迩。本刊从2007年首期起,在“翰林风采”专栏中,特邀各地文史馆的同仁撰文介绍本省市首任馆长,让读者领略各馆“首任馆长”之风采,感悟一代名士之人生。    1957年2月1日,黑龙江省省长欧阳钦聘任宋老云桐为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3
期刊
《世纪》杂志自1993年7月创刊,迄今为止,出版正好满一百期。编辑部各位同仁无不踌躇满志,要在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值此之际,我奉命接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世纪》主编之职。我在惶恐之余,认真思量,觉得应该充满信心,在前任已经打下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把《世纪》办成特色鲜明、读者喜欢的刊物。  《世纪》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每期
期刊
一等奖  钱江《进军上海途中拜会司徒雷登》  二等奖  程不吾《程潜在我家决策和平起义》  姚芳藻《的故事》  朱玖琳《中共邀请宋庆龄北上揭秘》  三等奖  夏之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天》  张人凤《张元济先生参加开国大典前后》  吴祖昌 《我们家的故事》  田遨《南下琐忆》  林晖《最初的日子》  王敏《爱棠新村13号的风云岁月》  赵国通《父亲赵祖康难忘的五天四夜》  罗维道《陈老总与空军
期刊
说“雅量”  邓伟志    从国务院参事室传出“领导者应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以后,“雅量”成了2009年冬天人们谈话的高频词。这说明当今社会太需要提倡“雅量”了。  “雅量”者,尊重差异也。“雅量”者,包容多样也。世界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人生在世,如果没有尊重千差万别的雅量,就是跟世界对着干,那是很难为人处世的。这一点,无一例外。  对领导者来说,在“雅量”前还应当加个“更”字。所谓“领导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