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0904
0,45-0,05-0,10-0,40/1,00-2,30/5,30-15,30
上面这两行字就是茶谱。第一行是泡茶日期,表示2014年9月4日。第二行是这壶茶泡了多少道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以一组带逗号的数字表示,逗号之前是分钟数,逗号之后是秒数,如0,45表示O分45秒。每个浸泡时间用连接号(-)或斜线(/)分开,用斜线分开者表示隔了一夜再泡。
今天以三帖茶谱述说某一种茶况的某一种置茶量造成对浸泡时间的影响,而且加强说明两泡间隔时间的影响力度,甚至出现隔夜继续冲泡。隔夜再泡,表示两泡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一定会较大影响后面的浸泡时间。一个人在办公室泡茶,同一天慢慢泡数道茶的“间隔时间”也会比腾出一段时间专心泡茶喝茶者大。为求品茗的最佳效果,最好是花一段时间专心把数道茶喝了。一壶茶能不能喝上二天三天,要看茶叶的品质与种类,好的品质、陈化了的老茶比较耐放。
每读一帖茶谱,可以看出他们泡茶喝茶的状况,还可以理解他们使用的茶叶与茶壶。泡茶时如果顺手记下每道的浸泡时间,最后并补注茶叶名称、茶况,或特殊情形,就是很好的泡茶笔记、泡茶教材。第一帖茶谱为什么隐藏了第三行的备注栏?因为直接从各道的浸泡时间理解茶况反而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干扰。
这一帖茶谱泡了8道茶,这是多泡数的例子(2~3道是少的例子,5~6道是多的例子,7~8道是特多或属细嫩老茶的例子)。
1、第一道0,45。若不是典型“溶出速度”快的茶,就是置茶量偏多。
2、不管是溶出速度快还是置茶量多,第2道都仅能即冲即倒(即冲完水,放下煮水壶,盖上壶盖,按下计时器,随即打开盅盖,持壶将茶倒出,连续动作,一点都不耽搁),所谓的0,05就是这个样子。
3、第3道也仅能增加个5秒,10秒的时候就要将茶到出(10秒之前做好倒茶的预备动作)。
4、第4道就要增加到40秒。一般泡多道的小壶茶在第2道缩短时间后,第3道起都是逐道增加浸泡时间的,而且增加的弧度一道比一道大。
5、第4道比第3道增加了30秒,第5道增加的弧度一定要超过30秒,但由于过夜的关系,只增加了20秒而成1,00。
6、第6道开始的浸泡时间就要拉得更长,增加了1,30而成2,30。
7、第7道又隔了一夜,浸泡时间变为5,30。
8、第8道浸泡了15,30,再泡下去恐怕味道不足了。若要再泡个一二道呢?就要增加置茶量,但第2道已经是即冲即倒的0,05,再增加茶量势必怎么赶都是太浓,所以这也表示置茶量已到了顶峰。
从这帖茶谱看,除置茶量偏多造成第二道要即冲即倒外,浸泡时间的起伏是典型条型乌龙茶的泡茶规律。如果是溶出速度快的茶,第3第4道的浸泡时间还要缩短,第5、6、7、8道的时间则要延长,尤其是7、8道要延伸到半小时以上。这帖茶谱第三行的备注栏被记下了:(大红袍、完整、中型紫砂)
0,45-0,05-0,10-0,40/1,00-2,30/5,30-15,30
上面这两行字就是茶谱。第一行是泡茶日期,表示2014年9月4日。第二行是这壶茶泡了多少道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以一组带逗号的数字表示,逗号之前是分钟数,逗号之后是秒数,如0,45表示O分45秒。每个浸泡时间用连接号(-)或斜线(/)分开,用斜线分开者表示隔了一夜再泡。
今天以三帖茶谱述说某一种茶况的某一种置茶量造成对浸泡时间的影响,而且加强说明两泡间隔时间的影响力度,甚至出现隔夜继续冲泡。隔夜再泡,表示两泡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一定会较大影响后面的浸泡时间。一个人在办公室泡茶,同一天慢慢泡数道茶的“间隔时间”也会比腾出一段时间专心泡茶喝茶者大。为求品茗的最佳效果,最好是花一段时间专心把数道茶喝了。一壶茶能不能喝上二天三天,要看茶叶的品质与种类,好的品质、陈化了的老茶比较耐放。
每读一帖茶谱,可以看出他们泡茶喝茶的状况,还可以理解他们使用的茶叶与茶壶。泡茶时如果顺手记下每道的浸泡时间,最后并补注茶叶名称、茶况,或特殊情形,就是很好的泡茶笔记、泡茶教材。第一帖茶谱为什么隐藏了第三行的备注栏?因为直接从各道的浸泡时间理解茶况反而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干扰。
这一帖茶谱泡了8道茶,这是多泡数的例子(2~3道是少的例子,5~6道是多的例子,7~8道是特多或属细嫩老茶的例子)。
1、第一道0,45。若不是典型“溶出速度”快的茶,就是置茶量偏多。
2、不管是溶出速度快还是置茶量多,第2道都仅能即冲即倒(即冲完水,放下煮水壶,盖上壶盖,按下计时器,随即打开盅盖,持壶将茶倒出,连续动作,一点都不耽搁),所谓的0,05就是这个样子。
3、第3道也仅能增加个5秒,10秒的时候就要将茶到出(10秒之前做好倒茶的预备动作)。
4、第4道就要增加到40秒。一般泡多道的小壶茶在第2道缩短时间后,第3道起都是逐道增加浸泡时间的,而且增加的弧度一道比一道大。
5、第4道比第3道增加了30秒,第5道增加的弧度一定要超过30秒,但由于过夜的关系,只增加了20秒而成1,00。
6、第6道开始的浸泡时间就要拉得更长,增加了1,30而成2,30。
7、第7道又隔了一夜,浸泡时间变为5,30。
8、第8道浸泡了15,30,再泡下去恐怕味道不足了。若要再泡个一二道呢?就要增加置茶量,但第2道已经是即冲即倒的0,05,再增加茶量势必怎么赶都是太浓,所以这也表示置茶量已到了顶峰。
从这帖茶谱看,除置茶量偏多造成第二道要即冲即倒外,浸泡时间的起伏是典型条型乌龙茶的泡茶规律。如果是溶出速度快的茶,第3第4道的浸泡时间还要缩短,第5、6、7、8道的时间则要延长,尤其是7、8道要延伸到半小时以上。这帖茶谱第三行的备注栏被记下了:(大红袍、完整、中型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