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观察是智慧之母,是智力活动的门户,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第一步,从观察开始,人们才可以进一步认知、理解我们身边的这个客观世界。从观察开始,我们从观察这一步走进实验室,走进大自然,观察微观世界,观察花草树木,观察鸟兽虫鱼,进而理解自然科学知识;从观察开始,我们从单纯走向成熟,一步步体察人情冷暖,一步步认识复杂纷纭的社会关系。有人说:“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这很有道理。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应引起我们注意与思考的事情,关键是我们学生对这一切有意义的食物都熟视无睹,视若无物。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一定要指导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注意思考的性格习惯,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一定要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多问一下为什么,从平常的现象中引申出一定的新意来。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心得,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这一项作业就很有必要,而多数学生将这个作业流于形式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指引不够,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一位老师在上了《放风筝》一课以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放风筝时,便分设了做风筝、看风筝、放风筝等几个环节,让学生依次体验观察,并写成片段作文,然后,再让他们写成一篇大作文。由于观察时目的明确,每个同学写放风筝的过程,写得尤为精彩:
“我来到操场,抖开风筝线。把风筝轻轻放在地上,然后,我迎着到来的和风,拼命地跑了起来,慢慢地,我觉得背后有一个人在拉我,原来风筝飞起来了。这时,我紧紧握(住)线轴,缓缓地放线。风筝逐渐升到了半空,我这才停下脚步,在原地站好,把拽着线的右手举过头顶,均匀地把手中的线向后一拉一松,一拉一松。就这样,'小燕子'越飞越高,越变越小了……”。(引用时没加任何改动,仅添加了一个漏掉的字,加上一些着重号)这段文字细腻,准确地写出了放风筝的全过程。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体验,是很难写出来的。
由于教师的指导到位,这些同学的日记这项作业便不再流于形式,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有血有肉,写起文章来也就文思泉涌,一泄如注。另外,课堂上的要求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使学生即使看到一些日常常见的情况,也会在心里加以思考,挖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情况,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这些做法尤其适合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和引导,这对他们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
2. 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出教室,走向广阔的天地,面对鲜活的实境,观察生活,把看到的和见到的都记录下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订阅各种书报杂志,一面阅读一面摘抄。每个人准备笔记本记录各方面的知识,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积累了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办手抄报,兴趣盎然;用幻灯片、录象教学等手段,让学生观察即兴口头作文;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观察欲望。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非常逼真,使读者都如身临其境;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把父亲对儿女伟大、无私的爱变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使人读后感同身受。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能在平凡中见伟大,于一般中发现珍奇,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景物写得美不胜收呢?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重视去观察生活,有深刻的观察能力。
3. 对学生要进行一些观察方法的指导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不可少,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如对建筑物的观察,就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去观察、去写作;对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观察一定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而对一些动植物的观察就一定要注意有一般到个别的顺序等等。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观察要领: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篇都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不同类型的文章,方法也不同。记叙文中充满观察要领,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掌握。说明文中的描写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另外,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好举一些实际的事例来说明观察对于一个人的重大意义,以增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要注重平时多积累知识。积累则要经常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在本子上以备后用。
总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观察,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收稿日期:2012-04-17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应引起我们注意与思考的事情,关键是我们学生对这一切有意义的食物都熟视无睹,视若无物。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一定要指导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注意思考的性格习惯,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一定要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多问一下为什么,从平常的现象中引申出一定的新意来。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心得,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这一项作业就很有必要,而多数学生将这个作业流于形式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指引不够,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一位老师在上了《放风筝》一课以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放风筝时,便分设了做风筝、看风筝、放风筝等几个环节,让学生依次体验观察,并写成片段作文,然后,再让他们写成一篇大作文。由于观察时目的明确,每个同学写放风筝的过程,写得尤为精彩:
“我来到操场,抖开风筝线。把风筝轻轻放在地上,然后,我迎着到来的和风,拼命地跑了起来,慢慢地,我觉得背后有一个人在拉我,原来风筝飞起来了。这时,我紧紧握(住)线轴,缓缓地放线。风筝逐渐升到了半空,我这才停下脚步,在原地站好,把拽着线的右手举过头顶,均匀地把手中的线向后一拉一松,一拉一松。就这样,'小燕子'越飞越高,越变越小了……”。(引用时没加任何改动,仅添加了一个漏掉的字,加上一些着重号)这段文字细腻,准确地写出了放风筝的全过程。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体验,是很难写出来的。
由于教师的指导到位,这些同学的日记这项作业便不再流于形式,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有血有肉,写起文章来也就文思泉涌,一泄如注。另外,课堂上的要求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使学生即使看到一些日常常见的情况,也会在心里加以思考,挖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情况,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这些做法尤其适合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和引导,这对他们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
2. 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出教室,走向广阔的天地,面对鲜活的实境,观察生活,把看到的和见到的都记录下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订阅各种书报杂志,一面阅读一面摘抄。每个人准备笔记本记录各方面的知识,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积累了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办手抄报,兴趣盎然;用幻灯片、录象教学等手段,让学生观察即兴口头作文;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观察欲望。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非常逼真,使读者都如身临其境;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把父亲对儿女伟大、无私的爱变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使人读后感同身受。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能在平凡中见伟大,于一般中发现珍奇,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景物写得美不胜收呢?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重视去观察生活,有深刻的观察能力。
3. 对学生要进行一些观察方法的指导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不可少,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如对建筑物的观察,就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去观察、去写作;对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观察一定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而对一些动植物的观察就一定要注意有一般到个别的顺序等等。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观察要领: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篇都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不同类型的文章,方法也不同。记叙文中充满观察要领,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掌握。说明文中的描写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另外,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好举一些实际的事例来说明观察对于一个人的重大意义,以增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要注重平时多积累知识。积累则要经常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在本子上以备后用。
总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观察,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收稿日期: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