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也对数据存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跨平台多种数据资源的互换,如何助力跨媒体的业务形式整合,成为媒体人在融媒时代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分析了融合媒体时代的分布式存储优势,探讨了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云平台架构,并总结了融合媒体时代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应用场景。
关键词 融合媒体 分布式 存储系统 应用场景
中图分类号:G202;TP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5-0018-02
伴随融合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媒体数据资源的存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规模跨平台视频场景下,传统视频业务可扩展性、容错性、检索效率、分享功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发展阻力[1]。那么也就迫切需要完善针对分布式对象的存储功能,来进一步提高数据业务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对视频数据的稳定采集、可靠存储、安全访问,现作如下分析。
1 融合媒体时代的分布式存储优势
1.1 数据可靠性较高
融媒体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实际上是通过CRC验证了数据的真实性,而且存储数据的甄别方式更为统一,即便是多副本组成结构,也能保持较强的一致性[2]。那么媒体信息便可提取关键特征信息,来识别所处环境下的信息可用价值,在反复验证后便可不断提高分布式存储信息的可靠性。
1.2 IO读取能力较强
融媒体高速发展,最终目标是完成跨平台媒介信息的资源互换。而在这一过程中,分布式存储的优势则显现为较强的IO读取能力[3]。多平台存储可满足多种访问需求,也就相当于对存储服务器的分布式管理完成了均衡负载控制,那么逐条分化的服务对象,便可发挥出更高的IO吞吐力,进而满足跨平台资源互换的融媒发展需求。
1.3 动态扩容更加充分
以往时期电视台转播前期录制的节目,并不需要实时控制存储量。但是在大量直播节目出现后,对于节目录制和播放的动态扩容能力要求变得更高。融媒体资源互换也需要大量信息第一时间完成数字化存储,故而不间断播放反而体现出分布式存储的动态扩容优势[4]。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清视频的存储空间,而且可以直播需要来调整短期存储时限,因此灵活性和适用性变得更高。
2 融合媒体时代分布式對象存储系统的云平台架构
从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的角度来看,电视台云平台系统实现的总体架构,当遵循云计算技术思想来设计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结构。可以由三类子平台管理支撑系统构成,分别为:媒体工具云平台、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以及基础资源云平台。子平台相互支持并协调了系统架构,共同构建了统一面向用户交付的云服务管理支撑系统。
2.1 媒体工具云平台
媒体工具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配备各类系统软件,服务于视频生产和节目录制。相关软件在注册后,可直接上传到媒体工具云平台上,那么就不会直接占用本地存储空间。跨媒体合作时,一旦软件数据输出格式有误,接收方可以直接在媒体工具云平台上下载并安装同类型软件,用户工具的全面性和覆盖面都会无限提升。媒体工具云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类应用软件也在朝向开源和公用方向发展,也就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业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媒体工具部署的灵活度在不断提高,用户权限管理的实用性在不断增强,计费数据记录对接性更佳,也就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2.2 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
媒体工具云平台单独运行并不足以支撑服务器独立运行,尤其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对接面更为宽泛,所以需要同时配备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的功能更为强大,主要是通过中间层控制数据业务对接,在公共环境下完成数据业务的定义和生产,并对工具系统进行注册,通过适配器接口完成数据资源调度,以及各种数据业务的分析和使用。开发建设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主要是以灵活性更高的工具系统为前提,适配后观察数据业务的适应性,再利用过程数据完成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管理业务升级,同时对公共支撑数据的进行统一维护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开放性,以及二次开发支撑能力。在整体云服务平台中,公共服务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运行基础,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第三方二次开发支持性。
2.3 基础资源云平台
媒体工具云平台和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基本上架构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运行系统,但是运行系统并无法自主调配外网资源,各大媒体平台跨系统协同合作的条件也就不够充分。所以,在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和媒体工具云平台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建立一个独立运行的基础资源云平台。该平台主要负责为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IT基础资源,以满足承载云服务平台自身运行、用户服务交付运行的需要。可以通过基础资源的虚拟化,来增强终端运行管理能力,且对于业务或用户的多维维度交付也具有更强的融合适配能力。当各类资源面向不同用户时,基础资源云平台可控制交付环境的安全性,在各类业务负载的实时变化中,媒介资源动态扩展能力也必然有所提高。
3 融合媒体时代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应用场景
3.1 快速完成数据互换及秒合
一方面,电视台传统业务架构中,各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通常以物理文件迁移为服务器运行机制。而在4k系统全面升级之后,早期设计的系统架构方式很难满足高效生产的基本需求。所以,物理迁移逐步取缔,取而代之的是针对数据对象的模型管理。各组业务数据通过授信用户来确定数据交互条件,媒体之间的数据互换效率更高,必然能够提升节目本身的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采取针对分布式对象的模型架构体系,可以将分布式系统模块进行打包、转码等一系列素材合成,而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合并”效率越高,节目生产效率必然越高。那么在分布式的存储系统中,新闻生产和4K视频制作实际上也就更容易快速整合。当数据业务整合速度达到秒合效果时,媒体之间的数据合并业务也将实现了升级,对于提高节目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2 提高对接效率和存储访问能力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4K高清、5G网络覆盖以及AI人工智能等新型媒体技术的全面升级,融合媒体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媒体业务形态的变革,对企业IT架构提出巨大挑战,尤其是针对存储系统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不断增加,跨平台业务板块系统之间的交互式服务需求增加,对于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采取分布式存储的最大收益,便是从根本上提高了媒体对接效率。无论是业务系统与发布系统的对接,还是互联网应用层面上的对接,其数据资源互换效率提高后,媒体业务对接效率也必然提高。分布式系统满足多组终端同时运行的基础条件,互联网发布能力不再受限。那么也就支持了数据共有云的服务能力升级,在无需拷贝和跳转的情况下便可完成数据资源对接,台内连接互联网速度将大幅提升,媒介融合后的协同合作效果更佳。
电视台以往时期所使用的NAS文件长期积压会形成数据冗余,所以终端应用层的访问速度会被无限拖慢,这对数据业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处理负担。而采取分布式存储系统之后,则可以进一步开发AI大数据应用层的功能模块,各组业务直接的存储在分布式对象的平台空间内,本地数据不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也就无形中提高了数据应用层的存储访问能力。
3.3 改善数据访问控制及用户收益
一方面,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需要与原有的系统结构进行对接,就需要尽量降低數据访问及隔离的风险。尤其原有系统中数据完成互访时,必然使用全新的共享网盘。在共享形式下,原有的数据信息则会完全暴露在外网,访问控制权限自然降低。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之后,访问每一个文件时,为了更为便捷安全,对外网数据进行了隔离。隔离网络的办公条件一旦成立,数据业务的访问控制则会加强。尤其对NAS访问进行独立授权后,系统操作决策的访问控制具有唯一性,访问对象的身份权限锁定,也就极大地提高了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提高数据访问控制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用户收益。这种收益表现为对跨系统、跨平台、跨应用等方面的数据检索功能升级,终端用户的浏览速度更快,且下载量也会随之增加。由于访问对象的元数据信息可实现高速检索,且支持用户自定义数据组成形式,那么存储数据的自由度也会随之增加。再通过服务器定位和查询接口信息,数据平台的应用场景实用性便会更高。而且用户自身的数据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这是因为分布式对象的抗病毒能力更强,系统遭受网络黑客攻击的可能性被无限拉低,多活数据结构全面提高了访问效率,同时提高了数据灾备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媒体时代的分布式存储优势主要体现为数据可靠性较高,且IO读取能力较强,以及动态扩容更加充分。融合媒体时代下,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云平台架构需要从三个方向完成云平台建设,分别是媒体工具云平台、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以及基础资源云平台。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快速完成数据互换及秒合,进一步提高对接效率和存储访问能力,同时改善数据访问控制及用户收益。
参考文献:
[1] 吴其法.探究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电视节目安全传输[J].东南传播,2021(03):143-145.
[2] 张健.基于云架构的融媒体新闻生产平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33(02):130-132.
[3] 姚宏宇,赵京京.超高清融媒时代的存储“利器”——分布式NAS[J].中国有线电视,2020(12):1408-1412.
[4] 郝勇.融媒体云中心存储系统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2020(05):42-44.
关键词 融合媒体 分布式 存储系统 应用场景
中图分类号:G202;TP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5-0018-02
伴随融合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媒体数据资源的存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规模跨平台视频场景下,传统视频业务可扩展性、容错性、检索效率、分享功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发展阻力[1]。那么也就迫切需要完善针对分布式对象的存储功能,来进一步提高数据业务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对视频数据的稳定采集、可靠存储、安全访问,现作如下分析。
1 融合媒体时代的分布式存储优势
1.1 数据可靠性较高
融媒体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实际上是通过CRC验证了数据的真实性,而且存储数据的甄别方式更为统一,即便是多副本组成结构,也能保持较强的一致性[2]。那么媒体信息便可提取关键特征信息,来识别所处环境下的信息可用价值,在反复验证后便可不断提高分布式存储信息的可靠性。
1.2 IO读取能力较强
融媒体高速发展,最终目标是完成跨平台媒介信息的资源互换。而在这一过程中,分布式存储的优势则显现为较强的IO读取能力[3]。多平台存储可满足多种访问需求,也就相当于对存储服务器的分布式管理完成了均衡负载控制,那么逐条分化的服务对象,便可发挥出更高的IO吞吐力,进而满足跨平台资源互换的融媒发展需求。
1.3 动态扩容更加充分
以往时期电视台转播前期录制的节目,并不需要实时控制存储量。但是在大量直播节目出现后,对于节目录制和播放的动态扩容能力要求变得更高。融媒体资源互换也需要大量信息第一时间完成数字化存储,故而不间断播放反而体现出分布式存储的动态扩容优势[4]。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清视频的存储空间,而且可以直播需要来调整短期存储时限,因此灵活性和适用性变得更高。
2 融合媒体时代分布式對象存储系统的云平台架构
从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的角度来看,电视台云平台系统实现的总体架构,当遵循云计算技术思想来设计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结构。可以由三类子平台管理支撑系统构成,分别为:媒体工具云平台、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以及基础资源云平台。子平台相互支持并协调了系统架构,共同构建了统一面向用户交付的云服务管理支撑系统。
2.1 媒体工具云平台
媒体工具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配备各类系统软件,服务于视频生产和节目录制。相关软件在注册后,可直接上传到媒体工具云平台上,那么就不会直接占用本地存储空间。跨媒体合作时,一旦软件数据输出格式有误,接收方可以直接在媒体工具云平台上下载并安装同类型软件,用户工具的全面性和覆盖面都会无限提升。媒体工具云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类应用软件也在朝向开源和公用方向发展,也就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业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媒体工具部署的灵活度在不断提高,用户权限管理的实用性在不断增强,计费数据记录对接性更佳,也就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2.2 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
媒体工具云平台单独运行并不足以支撑服务器独立运行,尤其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对接面更为宽泛,所以需要同时配备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的功能更为强大,主要是通过中间层控制数据业务对接,在公共环境下完成数据业务的定义和生产,并对工具系统进行注册,通过适配器接口完成数据资源调度,以及各种数据业务的分析和使用。开发建设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主要是以灵活性更高的工具系统为前提,适配后观察数据业务的适应性,再利用过程数据完成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管理业务升级,同时对公共支撑数据的进行统一维护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开放性,以及二次开发支撑能力。在整体云服务平台中,公共服务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运行基础,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第三方二次开发支持性。
2.3 基础资源云平台
媒体工具云平台和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基本上架构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运行系统,但是运行系统并无法自主调配外网资源,各大媒体平台跨系统协同合作的条件也就不够充分。所以,在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和媒体工具云平台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建立一个独立运行的基础资源云平台。该平台主要负责为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IT基础资源,以满足承载云服务平台自身运行、用户服务交付运行的需要。可以通过基础资源的虚拟化,来增强终端运行管理能力,且对于业务或用户的多维维度交付也具有更强的融合适配能力。当各类资源面向不同用户时,基础资源云平台可控制交付环境的安全性,在各类业务负载的实时变化中,媒介资源动态扩展能力也必然有所提高。
3 融合媒体时代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应用场景
3.1 快速完成数据互换及秒合
一方面,电视台传统业务架构中,各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通常以物理文件迁移为服务器运行机制。而在4k系统全面升级之后,早期设计的系统架构方式很难满足高效生产的基本需求。所以,物理迁移逐步取缔,取而代之的是针对数据对象的模型管理。各组业务数据通过授信用户来确定数据交互条件,媒体之间的数据互换效率更高,必然能够提升节目本身的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采取针对分布式对象的模型架构体系,可以将分布式系统模块进行打包、转码等一系列素材合成,而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合并”效率越高,节目生产效率必然越高。那么在分布式的存储系统中,新闻生产和4K视频制作实际上也就更容易快速整合。当数据业务整合速度达到秒合效果时,媒体之间的数据合并业务也将实现了升级,对于提高节目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2 提高对接效率和存储访问能力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4K高清、5G网络覆盖以及AI人工智能等新型媒体技术的全面升级,融合媒体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媒体业务形态的变革,对企业IT架构提出巨大挑战,尤其是针对存储系统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不断增加,跨平台业务板块系统之间的交互式服务需求增加,对于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采取分布式存储的最大收益,便是从根本上提高了媒体对接效率。无论是业务系统与发布系统的对接,还是互联网应用层面上的对接,其数据资源互换效率提高后,媒体业务对接效率也必然提高。分布式系统满足多组终端同时运行的基础条件,互联网发布能力不再受限。那么也就支持了数据共有云的服务能力升级,在无需拷贝和跳转的情况下便可完成数据资源对接,台内连接互联网速度将大幅提升,媒介融合后的协同合作效果更佳。
电视台以往时期所使用的NAS文件长期积压会形成数据冗余,所以终端应用层的访问速度会被无限拖慢,这对数据业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处理负担。而采取分布式存储系统之后,则可以进一步开发AI大数据应用层的功能模块,各组业务直接的存储在分布式对象的平台空间内,本地数据不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也就无形中提高了数据应用层的存储访问能力。
3.3 改善数据访问控制及用户收益
一方面,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需要与原有的系统结构进行对接,就需要尽量降低數据访问及隔离的风险。尤其原有系统中数据完成互访时,必然使用全新的共享网盘。在共享形式下,原有的数据信息则会完全暴露在外网,访问控制权限自然降低。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之后,访问每一个文件时,为了更为便捷安全,对外网数据进行了隔离。隔离网络的办公条件一旦成立,数据业务的访问控制则会加强。尤其对NAS访问进行独立授权后,系统操作决策的访问控制具有唯一性,访问对象的身份权限锁定,也就极大地提高了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提高数据访问控制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用户收益。这种收益表现为对跨系统、跨平台、跨应用等方面的数据检索功能升级,终端用户的浏览速度更快,且下载量也会随之增加。由于访问对象的元数据信息可实现高速检索,且支持用户自定义数据组成形式,那么存储数据的自由度也会随之增加。再通过服务器定位和查询接口信息,数据平台的应用场景实用性便会更高。而且用户自身的数据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这是因为分布式对象的抗病毒能力更强,系统遭受网络黑客攻击的可能性被无限拉低,多活数据结构全面提高了访问效率,同时提高了数据灾备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媒体时代的分布式存储优势主要体现为数据可靠性较高,且IO读取能力较强,以及动态扩容更加充分。融合媒体时代下,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云平台架构需要从三个方向完成云平台建设,分别是媒体工具云平台、公共服务支撑云平台以及基础资源云平台。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快速完成数据互换及秒合,进一步提高对接效率和存储访问能力,同时改善数据访问控制及用户收益。
参考文献:
[1] 吴其法.探究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电视节目安全传输[J].东南传播,2021(03):143-145.
[2] 张健.基于云架构的融媒体新闻生产平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33(02):130-132.
[3] 姚宏宇,赵京京.超高清融媒时代的存储“利器”——分布式NAS[J].中国有线电视,2020(12):1408-1412.
[4] 郝勇.融媒体云中心存储系统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2020(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