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学习与思维密不可分。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写作中的文体类型直接影响写作者创作时的思维方式,指向不同的思维要求。《美国语文》教材以三种写作类型为主,配合多种文体训练,通过指向社会生活的多样文体训练,以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构建真实写作,增强学生文体意识,提升思辨能力,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有效的写作支持。
【关键词】《美国语文》教材;多样文体;写作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1]。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需要思维活动的全程参与。在写作者的各项心理能力中,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提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3]。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重视学生语言素养获得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
在写作中,文体类型和表达方式影响着写作者创作时的思维方式。具备一定情境的多种文体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下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缺乏明确的文体意识,易将某种特定文体写成兼具几种文体特征的杂文;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行文混乱,结构随意等问题较为严重。为此,笔者以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内容为例,从多样文体训练的层面思考写作内容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一、《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文体形式考查
不同文体对思维品质的要求不同,例如叙事性文章和抒情性文章,比较偏向形象思维,要求写作者能够表达主观情绪和感受;而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则更侧重逻辑思维,要求写作者具備一定的对事物的物理逻辑、事件的因果逻辑或推理逻辑。
2011年,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以下简称NAEP)委员会在写作评定框架中,要求学生能够选择他们认为实现写作目的最有效的文本体裁进行表达[4]。同时又提出,学生应当在某个特定学龄段学会一些基本的写作形式。因此,该框架根据写作任务是否提示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分为三类,即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不明确规定文本类型、推荐可能使用的文本类型[5]48-50。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是写作任务中指定了写作形式,例如“写一封公开信”;而不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则是写作任务中并未指定明确的写作形式,只有类似“劝说公众……”的写作目的,写作者需要自行选择能够实现写作目的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文体;推荐可能使用的文本类型指任务表述中推荐使用的写作形式,例如“写一封信、一篇社论”等。
参照NAEP评定框架,我们可以对《美国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进行梳理(见表1),发现:写作任务以“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为主,占写作任务总数的58.6 ,“推荐可能使用的文本类型”写作任务的数量为0。
有学者指出,2011年NAEP写作评定框架总结了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普通写作形式,包括论文、自传或传记轶事、社论和解说词、随笔、过程分析和说明书、信件、报告、评论、故事[7]。由表1可知,《美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在包含这几种写作形式的前提下,还有其他相当丰富的文体形式。以解释说明类文章为例,整套教材共有43个解释说明类的写作任务,包括12种文体,涉及9种关于解释说明类文章的写作知识,各文体的数量见图1。其中报告、信件和广告(词)是解释说明类文本写作使用较多的写作形式;其次是新闻报道和介绍类的写作形式;而讲义、简历等形式则相对较少。其他文本类型也有相似的写作形式设计。
由此可见,《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在内容和文体形式上,涉及面较广泛,兼有人文、科学和社会多种主题,文体容纳性较强。而即使是解释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也同时兼容了劝说、传递经验等其他写作目的的训练要求,兼有叙述、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的训练。这形成一个互通互融的文体训练系统,与美国重视实用文写作的价值取向一致。
2.层进的文体训练
从写作任务中蕴含的思维训练来看,《美国语文》教材中同一种文体的写作,蕴含的思维训练由点及面,难度随学龄段螺旋上升。
以劝说类的议论性散文为例,整套教材共有4个关于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任务。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8]中对知识和认知过程的分级,可将这4个写作任务进行如下分析(见表2)。
议论性散文侧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在概念界定清晰的基础上,具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的能力。由表2可知,在写作要求上,前两个任务在认知过程和知识维度上的要求相对较低,只对文章内容本身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思考,依然以阅读为主要写作内容;而后两个任务不仅容纳的内容较多,而且还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其他观点或针对不同意见进行分析,在认知上属于分析、评价等高阶层面,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材写作部分有意识地针对某一种文体重点训练某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所提高,也能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明确,提高思维训练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多样文体对写作训练的可能效果
从上文的数据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样文体是《美国语文》教材写作训练较突出的特点之一。与我国相比,美国中学写作教学比较重视多文体写作,在课程、教材等层面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多样文体写作是写作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探索。多样文体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读者意识要求创作者在写作时,拥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并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调整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多样文体针对的正是不同且特定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根据2011年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委员会提出的三种写作目的——为了劝说、解释说明和传递经验[5]48-50,《美国语文》教材中有书信、演讲词、新闻评论等多种文体,涉及报刊编辑、听讲者、社会组织人等多种读者对象,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特定读者展开写作,自觉为表达交流而写作,这是推进“真实写作”的积极措施之一。 其次,多样文体训练有助于学生巩固写作知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以论述类文章训练为例,这些类型的文体不仅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用性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论述类文章写作的重视。一方面,学生只有掌握一些具备写作共性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才能驾驭不同的文体;另一方面,在多样文体的训练和巩固中,要逐渐加强学生对论述类文章的文体意识,使其自觉使用相应的写作策略进行有目的的写作活动,发展成为成熟的写作者。
最后,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多样文体训练,通过对各类文体的认知和运用,使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体裁来呈现他们在所写话题和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作文中表达自己作为作者的声音和热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文体形式感和写作行为感。
三、多样文体写作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美国写作教学理念的支撑下,《美国语文》教材多样文体的写作训练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然而这种训练形式依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过程化写作教学、写作评价等匹配。
首先,多样文体训练应与写作过程指导相结合。为达到学生理解文体特征目的,教师除了需要强化文体知识,还需要介入学生的写作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区分不同文体的特征,及时发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运用相应的写作策略进行写作。例如论述类文章中的文学评论和社会评论,虽然都是评论文,但二者在写作手法上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分别提取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当写一类文体时,教师在学生在起草、准备、预写作直至修改等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其对另一类文体的领悟,而不是就单一文体进行封闭、机械式的训练。无论是文体知识的提供、写作任务的导向,其终点都是通过学生与多样文体的接触,逐步形成一个渐进的、有序的写作过程,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其次,多样文体训练应与其他训练形式相配合。学生写作思维和写作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多样文体训练只是服务于写作目标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取代所有的训练方式。一套教材的写作系统,理应存在多样的写作训练。《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内容包含多种训练方式,除多样文体训练外,还有项目合作、主题报告等训练活动,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以一种丰富的、融合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
最后,多样文体训练还需要相应的写作评价方式。为配合写作过程指导,多样文体训练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多样文体训练可分为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两个维度。过程评价即给写作过程打分时,主要看学生作为写作者的努力程度,包括交上来稿子的数量、作文上交的及时程度,在写作中的大胆尝试程度以及对教师和学生建议的吸取[9]等;作品评价则要求教师对 学生就该文体训练的全部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每一类文体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也有助于教师归纳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困难,从而调整教学方式。
《美国语文》教材中多样文体的写作训练,是改善写作教学的一种积极尝试。总而言之,多样文体训练只是一个引子,对国外教材编制中先进理念的借鉴,都旨在为师生的写作教学提供更有利的工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衍华.逻辑·语法·修辞:第2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李英杰.美国NAEP 2011写作评价框架评介[J].语文建设,2012(9):71-73.
[5]赵阳,蔡敏.2011年写作评定框架: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改革动向[J].世界教育信息,2009(7):48-52.
[6]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吐温.美国语文[M].马浩岚,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7]魏小娜.美国2011年NAEP写作试题编制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5):50-55.
[8]L.W.安德森,等.學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傅丹灵,曹勇军.多文体写作:美国写作教学的创新探索[J].语文学习,2016(10):56-63.
【关键词】《美国语文》教材;多样文体;写作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1]。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需要思维活动的全程参与。在写作者的各项心理能力中,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提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3]。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重视学生语言素养获得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
在写作中,文体类型和表达方式影响着写作者创作时的思维方式。具备一定情境的多种文体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下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缺乏明确的文体意识,易将某种特定文体写成兼具几种文体特征的杂文;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行文混乱,结构随意等问题较为严重。为此,笔者以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内容为例,从多样文体训练的层面思考写作内容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一、《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文体形式考查
不同文体对思维品质的要求不同,例如叙事性文章和抒情性文章,比较偏向形象思维,要求写作者能够表达主观情绪和感受;而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则更侧重逻辑思维,要求写作者具備一定的对事物的物理逻辑、事件的因果逻辑或推理逻辑。
2011年,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以下简称NAEP)委员会在写作评定框架中,要求学生能够选择他们认为实现写作目的最有效的文本体裁进行表达[4]。同时又提出,学生应当在某个特定学龄段学会一些基本的写作形式。因此,该框架根据写作任务是否提示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分为三类,即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不明确规定文本类型、推荐可能使用的文本类型[5]48-50。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是写作任务中指定了写作形式,例如“写一封公开信”;而不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则是写作任务中并未指定明确的写作形式,只有类似“劝说公众……”的写作目的,写作者需要自行选择能够实现写作目的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文体;推荐可能使用的文本类型指任务表述中推荐使用的写作形式,例如“写一封信、一篇社论”等。
参照NAEP评定框架,我们可以对《美国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进行梳理(见表1),发现:写作任务以“明确规定文本类型和写作体裁”为主,占写作任务总数的58.6 ,“推荐可能使用的文本类型”写作任务的数量为0。
有学者指出,2011年NAEP写作评定框架总结了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普通写作形式,包括论文、自传或传记轶事、社论和解说词、随笔、过程分析和说明书、信件、报告、评论、故事[7]。由表1可知,《美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在包含这几种写作形式的前提下,还有其他相当丰富的文体形式。以解释说明类文章为例,整套教材共有43个解释说明类的写作任务,包括12种文体,涉及9种关于解释说明类文章的写作知识,各文体的数量见图1。其中报告、信件和广告(词)是解释说明类文本写作使用较多的写作形式;其次是新闻报道和介绍类的写作形式;而讲义、简历等形式则相对较少。其他文本类型也有相似的写作形式设计。
由此可见,《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在内容和文体形式上,涉及面较广泛,兼有人文、科学和社会多种主题,文体容纳性较强。而即使是解释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也同时兼容了劝说、传递经验等其他写作目的的训练要求,兼有叙述、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的训练。这形成一个互通互融的文体训练系统,与美国重视实用文写作的价值取向一致。
2.层进的文体训练
从写作任务中蕴含的思维训练来看,《美国语文》教材中同一种文体的写作,蕴含的思维训练由点及面,难度随学龄段螺旋上升。
以劝说类的议论性散文为例,整套教材共有4个关于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任务。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8]中对知识和认知过程的分级,可将这4个写作任务进行如下分析(见表2)。
议论性散文侧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在概念界定清晰的基础上,具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的能力。由表2可知,在写作要求上,前两个任务在认知过程和知识维度上的要求相对较低,只对文章内容本身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思考,依然以阅读为主要写作内容;而后两个任务不仅容纳的内容较多,而且还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其他观点或针对不同意见进行分析,在认知上属于分析、评价等高阶层面,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材写作部分有意识地针对某一种文体重点训练某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所提高,也能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明确,提高思维训练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多样文体对写作训练的可能效果
从上文的数据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样文体是《美国语文》教材写作训练较突出的特点之一。与我国相比,美国中学写作教学比较重视多文体写作,在课程、教材等层面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多样文体写作是写作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探索。多样文体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读者意识要求创作者在写作时,拥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并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调整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多样文体针对的正是不同且特定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根据2011年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委员会提出的三种写作目的——为了劝说、解释说明和传递经验[5]48-50,《美国语文》教材中有书信、演讲词、新闻评论等多种文体,涉及报刊编辑、听讲者、社会组织人等多种读者对象,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特定读者展开写作,自觉为表达交流而写作,这是推进“真实写作”的积极措施之一。 其次,多样文体训练有助于学生巩固写作知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以论述类文章训练为例,这些类型的文体不仅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用性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论述类文章写作的重视。一方面,学生只有掌握一些具备写作共性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才能驾驭不同的文体;另一方面,在多样文体的训练和巩固中,要逐渐加强学生对论述类文章的文体意识,使其自觉使用相应的写作策略进行有目的的写作活动,发展成为成熟的写作者。
最后,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多样文体训练,通过对各类文体的认知和运用,使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体裁来呈现他们在所写话题和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作文中表达自己作为作者的声音和热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文体形式感和写作行为感。
三、多样文体写作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美国写作教学理念的支撑下,《美国语文》教材多样文体的写作训练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然而这种训练形式依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过程化写作教学、写作评价等匹配。
首先,多样文体训练应与写作过程指导相结合。为达到学生理解文体特征目的,教师除了需要强化文体知识,还需要介入学生的写作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区分不同文体的特征,及时发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运用相应的写作策略进行写作。例如论述类文章中的文学评论和社会评论,虽然都是评论文,但二者在写作手法上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分别提取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当写一类文体时,教师在学生在起草、准备、预写作直至修改等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其对另一类文体的领悟,而不是就单一文体进行封闭、机械式的训练。无论是文体知识的提供、写作任务的导向,其终点都是通过学生与多样文体的接触,逐步形成一个渐进的、有序的写作过程,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其次,多样文体训练应与其他训练形式相配合。学生写作思维和写作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多样文体训练只是服务于写作目标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取代所有的训练方式。一套教材的写作系统,理应存在多样的写作训练。《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内容包含多种训练方式,除多样文体训练外,还有项目合作、主题报告等训练活动,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以一种丰富的、融合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
最后,多样文体训练还需要相应的写作评价方式。为配合写作过程指导,多样文体训练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多样文体训练可分为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两个维度。过程评价即给写作过程打分时,主要看学生作为写作者的努力程度,包括交上来稿子的数量、作文上交的及时程度,在写作中的大胆尝试程度以及对教师和学生建议的吸取[9]等;作品评价则要求教师对 学生就该文体训练的全部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每一类文体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也有助于教师归纳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困难,从而调整教学方式。
《美国语文》教材中多样文体的写作训练,是改善写作教学的一种积极尝试。总而言之,多样文体训练只是一个引子,对国外教材编制中先进理念的借鉴,都旨在为师生的写作教学提供更有利的工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衍华.逻辑·语法·修辞:第2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李英杰.美国NAEP 2011写作评价框架评介[J].语文建设,2012(9):71-73.
[5]赵阳,蔡敏.2011年写作评定框架: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改革动向[J].世界教育信息,2009(7):48-52.
[6]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吐温.美国语文[M].马浩岚,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7]魏小娜.美国2011年NAEP写作试题编制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5):50-55.
[8]L.W.安德森,等.學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傅丹灵,曹勇军.多文体写作:美国写作教学的创新探索[J].语文学习,2016(10):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