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建刚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
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
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等近20本专著。
问:管老师,作文有没有技巧?
一
悬念、倒叙、对比、铺垫、伏笔……作文肯定有技巧。鲁迅却说,写作没技巧。老舍谈写作,更绝情,“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
作文到底有没有技巧,还真不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伪命题。不厘清这个问题,作文教学肯定会走不少的冤枉路。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一线教师说的“有技巧”叫“文字技巧”,老舍、鲁迅说的“技巧”叫“文心技巧”,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层次。层次有高有低,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哪个高、哪个低?“文字技巧”低,“文心技巧”高。有人说,阅读教学“三分课内,七分课外”。作文教学也可以说,三分文字技巧,七分文心技巧。
作文教学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从“高”到“低”。一个人的“文心技巧”打好了,“文字技巧”到他手里都是活的;“文心技巧”没打好,“文字技巧”到他手里都是僵化的,机械的。
文字技巧有哪些,大家都有所知。“文心技巧”有哪些,我目前的研究有六个要素: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现象思辨力、心灵敏感力。
二
回顾女儿蒋方舟的写作成长,尚爱兰女士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教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
我们班有一份《班级作文周报》(以下简称《周报》)。新接班,我都会向前任语文老师了解哪些学生作文不好。第一期《周报》,一定会发后进生的作文。发表了后进生张X的作文,他同桌是个优等生,很不屑:“切,你也发表作文啦?”好像发表了張X的作文,《周报》顿时掉价了。第二期,我继续发张X的作文。他同桌一看,心里打起了问号:“哟,你又发表啦!”私下里,我跟张X讲,这周作文好好写,争取三连冠。张X一听,眼里闪出光亮。第三期,张X的作文又出现在《周报》上,他的同桌服了:“听说管老师是教作文的高手,看来是真的,连你这个不会写的人,都成为作文高手了。”
张X拿到第四期《周报》,再次看到自己的作文,再次看到自己的名字。你看,他的眼神——看报纸的眼神,看自己作文的眼神,和原来的不一样了。谁给他的不一样?发表。发表,能激发一个人巨大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发表,能让一个人有尊严地生活。作文一旦跟发表结合起来,可以很快地改变一个人。
三
一次,总务主任拿了一张纸条给我,上面写着:“范老师,我们的班牌坏了,请来修一下。”范老师苦笑道:“现在的孩子,怎么连便条都不会写啊!”写不好便条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写作者缺乏“读者意识”。
怎么使学生有“读者意识”?我的做法是办《周报》。学生发表了作文,全班同学都是读者;《周报》拿回家,家里人会看,也都是读者;《周报》平行班各送一张,校长室送一张,教务处送一张,这样,平行班的同学在看,老师在看,校长室的人在看,教导处的人在看。真正的读者意识从“发表”中来,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办《周报》,让每名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二者相互体验,相互提高。我终于读懂了朱光潜先生的话,作者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读者水平的提高。
夏丏尊先生指出,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先生的这种观点,在国外并不鲜见。英国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为多种目的和读者,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美国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日本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日本不说“读者”,而称“写作的对象”,吴忠豪教授认为这是把“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了作文教学重要目标的体现。
同一个故事,写给身边的人看与写给远方的人看是不一样的,写给小学生看与写给大学生看是不一样的;说明书写给普通的读者看与写给具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看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关键是什么?读者意识。
四
真话作文有三重境界:第一层叫“真的”,相对于“假的”。见到教师问好,教师微笑着说“小朋友好”。这件事写出来是真的,然而这些话不痛不痒、不是掏心话。第二层叫“真切”,即真切的话,内心翻腾的话,翻老本的话。第三层叫“真诚”。真诚地说内心里翻腾的话,说的时候考虑措辞、对方感受等。
小学里最要看重第二层。小孩子说真切的话,叫童言无忌。小孩子在作文里说了类似“皇帝没有穿衣服”的真话,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你一棍子打下去,班上的孩子还会把类似的、内心翻腾的话写出来?作文教学上,你想走得远,民主、尊重、平等是重要的基础。
朱光潜先生说,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人是喜欢说真话的动物,如果一天到晚只能说假话,晚上做梦就会说真话。一个人拿起笔来就要“说谎”,能不痛恨写作吗?全球最富的作家,比《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还要富的,叫斯蒂芬·金,他在《写作这回事》中说:写什么?答案同样重大,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行……只要你讲真话。莫言说,生活中我可以猥琐,可以装孙子,拿起笔来,走到文字的世界,那就要“色胆包天、贼胆包天、狗胆包天”。 同行来考察我的作文教学。听了课,看了《周报》,交流互动中说:“管老师,你班上的学生一定挑选过。”何以见得?那老师说:我看了所有的《周报》,每个学生都写得很精彩,这不是正态分布,正常情况下,总有一两个学生的作文会是流水账啊,前言不搭后语啊。
我的学生没有选过。学生作文没有前言不搭后语,那是他们说了自己的话,真话。有了《周报》,有了发表,学生作文说了假话,马上有学生找来:“管老师,不是这回事,事情是这样的……”我就请他把讲的写成作文,发到《周报》上。那学生很开心地去写了,写的全是真话。这样作文,就像你和好哥们、好姐妹聊天,一聊,呀,怎么两个小时没了。
五
我常称学生的作文为“稿件”“文章”。一个人十岁的时候有十岁的作品,三十岁的时候有三十岁的作品,五十岁的时候有五十岁的作品。十岁的孩子作文,就是他十岁的作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当下的作品高度。五年级有五年级的高度,大学生有大学生的高度,年轻作家有年轻作家的高度,资深作家有资深作家的高度。当年,我那300来字的《三月》、400来字的《四月》在《吴江日报》发表了,那兴奋,那激动,跟我现在出一本书的心情差不多。《三月》是我1998年的作品的高度,《我的语文观》《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是我目前的作品高度。
每个人都有当下的、属于自己的“作品感”和“作品高度”。每个人都在思考着他认为的、当下最重要的事。特朗普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管建刚也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我班上的小屁孩也在思考着他们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课程标准说“习作”,那是提醒教师,不要用过高的要求去看孩子的作文,那是从成人的立场来讲的。从儿童的立场来讲,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是他的一个作品,都代表着他当下的高度。
作文教学要多成就学生的“作品感”,而不是成就学生的“次品感”。發表是成就学生“作品感”的重要途径。有了作品感,学生会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人,不大会去打磨不被认可的“次品”。作文录用,要发《周报》上了,你提醒小作者,哪里可以怎么改,学生大都会满怀喜悦地去改。一个人将自己所做的事当成作品,就会不断地完善它,完美它。或许在高手眼里,所谓的“完善”“完美”还有很大的缺陷,但在小作者眼里,那是他的成功。
作文比阅读辛苦。一旦作者的“作文”转化为作者的“作品”,作者付出的辛苦都会转化为成功的幸福。作文的快感强于阅读的快感,因为阅读成就他人的作品,写作成就自己的作品。
以上谈了“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关于“现象思辨力”“心灵敏感力”,后期再谈。
责任编辑 姜楚华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
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
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等近20本专著。
问:管老师,作文有没有技巧?
一
悬念、倒叙、对比、铺垫、伏笔……作文肯定有技巧。鲁迅却说,写作没技巧。老舍谈写作,更绝情,“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
作文到底有没有技巧,还真不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伪命题。不厘清这个问题,作文教学肯定会走不少的冤枉路。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一线教师说的“有技巧”叫“文字技巧”,老舍、鲁迅说的“技巧”叫“文心技巧”,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层次。层次有高有低,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哪个高、哪个低?“文字技巧”低,“文心技巧”高。有人说,阅读教学“三分课内,七分课外”。作文教学也可以说,三分文字技巧,七分文心技巧。
作文教学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从“高”到“低”。一个人的“文心技巧”打好了,“文字技巧”到他手里都是活的;“文心技巧”没打好,“文字技巧”到他手里都是僵化的,机械的。
文字技巧有哪些,大家都有所知。“文心技巧”有哪些,我目前的研究有六个要素: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现象思辨力、心灵敏感力。
二
回顾女儿蒋方舟的写作成长,尚爱兰女士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教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
我们班有一份《班级作文周报》(以下简称《周报》)。新接班,我都会向前任语文老师了解哪些学生作文不好。第一期《周报》,一定会发后进生的作文。发表了后进生张X的作文,他同桌是个优等生,很不屑:“切,你也发表作文啦?”好像发表了張X的作文,《周报》顿时掉价了。第二期,我继续发张X的作文。他同桌一看,心里打起了问号:“哟,你又发表啦!”私下里,我跟张X讲,这周作文好好写,争取三连冠。张X一听,眼里闪出光亮。第三期,张X的作文又出现在《周报》上,他的同桌服了:“听说管老师是教作文的高手,看来是真的,连你这个不会写的人,都成为作文高手了。”
张X拿到第四期《周报》,再次看到自己的作文,再次看到自己的名字。你看,他的眼神——看报纸的眼神,看自己作文的眼神,和原来的不一样了。谁给他的不一样?发表。发表,能激发一个人巨大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发表,能让一个人有尊严地生活。作文一旦跟发表结合起来,可以很快地改变一个人。
三
一次,总务主任拿了一张纸条给我,上面写着:“范老师,我们的班牌坏了,请来修一下。”范老师苦笑道:“现在的孩子,怎么连便条都不会写啊!”写不好便条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写作者缺乏“读者意识”。
怎么使学生有“读者意识”?我的做法是办《周报》。学生发表了作文,全班同学都是读者;《周报》拿回家,家里人会看,也都是读者;《周报》平行班各送一张,校长室送一张,教务处送一张,这样,平行班的同学在看,老师在看,校长室的人在看,教导处的人在看。真正的读者意识从“发表”中来,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办《周报》,让每名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二者相互体验,相互提高。我终于读懂了朱光潜先生的话,作者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读者水平的提高。
夏丏尊先生指出,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先生的这种观点,在国外并不鲜见。英国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为多种目的和读者,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美国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日本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日本不说“读者”,而称“写作的对象”,吴忠豪教授认为这是把“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了作文教学重要目标的体现。
同一个故事,写给身边的人看与写给远方的人看是不一样的,写给小学生看与写给大学生看是不一样的;说明书写给普通的读者看与写给具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看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关键是什么?读者意识。
四
真话作文有三重境界:第一层叫“真的”,相对于“假的”。见到教师问好,教师微笑着说“小朋友好”。这件事写出来是真的,然而这些话不痛不痒、不是掏心话。第二层叫“真切”,即真切的话,内心翻腾的话,翻老本的话。第三层叫“真诚”。真诚地说内心里翻腾的话,说的时候考虑措辞、对方感受等。
小学里最要看重第二层。小孩子说真切的话,叫童言无忌。小孩子在作文里说了类似“皇帝没有穿衣服”的真话,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你一棍子打下去,班上的孩子还会把类似的、内心翻腾的话写出来?作文教学上,你想走得远,民主、尊重、平等是重要的基础。
朱光潜先生说,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人是喜欢说真话的动物,如果一天到晚只能说假话,晚上做梦就会说真话。一个人拿起笔来就要“说谎”,能不痛恨写作吗?全球最富的作家,比《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还要富的,叫斯蒂芬·金,他在《写作这回事》中说:写什么?答案同样重大,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行……只要你讲真话。莫言说,生活中我可以猥琐,可以装孙子,拿起笔来,走到文字的世界,那就要“色胆包天、贼胆包天、狗胆包天”。 同行来考察我的作文教学。听了课,看了《周报》,交流互动中说:“管老师,你班上的学生一定挑选过。”何以见得?那老师说:我看了所有的《周报》,每个学生都写得很精彩,这不是正态分布,正常情况下,总有一两个学生的作文会是流水账啊,前言不搭后语啊。
我的学生没有选过。学生作文没有前言不搭后语,那是他们说了自己的话,真话。有了《周报》,有了发表,学生作文说了假话,马上有学生找来:“管老师,不是这回事,事情是这样的……”我就请他把讲的写成作文,发到《周报》上。那学生很开心地去写了,写的全是真话。这样作文,就像你和好哥们、好姐妹聊天,一聊,呀,怎么两个小时没了。
五
我常称学生的作文为“稿件”“文章”。一个人十岁的时候有十岁的作品,三十岁的时候有三十岁的作品,五十岁的时候有五十岁的作品。十岁的孩子作文,就是他十岁的作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当下的作品高度。五年级有五年级的高度,大学生有大学生的高度,年轻作家有年轻作家的高度,资深作家有资深作家的高度。当年,我那300来字的《三月》、400来字的《四月》在《吴江日报》发表了,那兴奋,那激动,跟我现在出一本书的心情差不多。《三月》是我1998年的作品的高度,《我的语文观》《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是我目前的作品高度。
每个人都有当下的、属于自己的“作品感”和“作品高度”。每个人都在思考着他认为的、当下最重要的事。特朗普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管建刚也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我班上的小屁孩也在思考着他们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课程标准说“习作”,那是提醒教师,不要用过高的要求去看孩子的作文,那是从成人的立场来讲的。从儿童的立场来讲,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是他的一个作品,都代表着他当下的高度。
作文教学要多成就学生的“作品感”,而不是成就学生的“次品感”。發表是成就学生“作品感”的重要途径。有了作品感,学生会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人,不大会去打磨不被认可的“次品”。作文录用,要发《周报》上了,你提醒小作者,哪里可以怎么改,学生大都会满怀喜悦地去改。一个人将自己所做的事当成作品,就会不断地完善它,完美它。或许在高手眼里,所谓的“完善”“完美”还有很大的缺陷,但在小作者眼里,那是他的成功。
作文比阅读辛苦。一旦作者的“作文”转化为作者的“作品”,作者付出的辛苦都会转化为成功的幸福。作文的快感强于阅读的快感,因为阅读成就他人的作品,写作成就自己的作品。
以上谈了“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关于“现象思辨力”“心灵敏感力”,后期再谈。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