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而人的和谐发展又取决于和谐教育。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没有人的和谐发展,也就失去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基础。所以,加强青少年伦理、心理、生理和谐教育,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照应、优势互补、融为一体的新体系,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一代新人,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近年来,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专门学科、自成体系的研究,把青少年的伦理、心理、生理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为支撑点的和谐品德教育体系,尚属一项填补空白的研究工作,也是一项抢占我国青少年品德研究制高点的重选题。河南省将“三理”教育体系运用于青少年教育实践,恰恰是抓住了实现青少年和谐品德教育的突破口,进行对青少年“三理”教育的试点及推广工作,我们在全国先行一步。
构建和谐品德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在推动青少年的品德和谐发展中各自的独特作用和彼此的照应关系。生理教育作为人的生理机能教育系统,虽属基础性的教育,但对人的品德和谐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心理教育作为心理机能教育系统,属于中介性教育,心理机能的强弱与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密切相关,对人的品德和谐发展具有支撑性作用;伦理教育作为社会价值教育系统,属于目的性教育,与社会价值导向直接合一,对人的品德和谐发展具有定向性作用。良好的生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能为实现青少年的品德升华奠定身心基础,而在升华了的品德的反作用下,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生理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一代新人不能仅局限于伦理道德领域,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必须形成合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启迪了我们加强和谐品德教育体系研究,拓宽了青少年品德和谐发展的新思路、新领域。
在“三理”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创造社会、学校和家庭良好的“三理”教育衔接环境,真正解决学校的品德教育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和谐甚至相冲突的问题,使青少年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形成全社会的“三理”教育理念,即全社会人人有责、学校教职员工人人有责、家庭成员人人有责。突出环境教育,必须解决成年人的环境教育意识问题,这里,家长的细微言行、教师的为人师表、社会风气的熏陶尤其重要。如果全社会都形成这样的共识,就为青少年“三理”教育的健康发展解决了“瓶颈”之困。
“三理”教育的重点是规范青少年的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三理”教育应遵循先蒙后经、先行后理的规律逐渐提升,在行为习惯教育中要注重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教育衔接。如在加强礼仪常识教育方面,要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学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倾听,别人讲话时不插话;学会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介绍,尊重交往对象;学会在交往场合做到仪表整洁,姿态端庄大方;学会原谅、宽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通过基本言行教育,既提高了青少年良好的交往能力,也培养了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另外,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特别注重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性心理、性生理教育,这是社会现实给青少年“三理”教育提出的一项严肃的课题。正确的性教育引导,有利于增强青少年性腐蚀防线,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伦理、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社会上某些色情环境影响是导致青少年性迷失,出现荒废学业、误入歧途、走向犯罪的本源性问题,所以,这方面教育的重点在家庭和学校,可通过性道德案例教育、性道德观念矫正和批判,从性责任、性道德、异性交往等方面注重性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当然,全社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青少年正面的性教育、婚恋价值观教育引导。
总之,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一代新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形成以心理教育和生理教育为支撑、以伦理道德教育为目标的创新性品德教育体系,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探索。“三理”教育的研究成果及其实践推广活动,将推动青少年的和谐品德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理想走向现实。
(责编 涵 冰)
近年来,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专门学科、自成体系的研究,把青少年的伦理、心理、生理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为支撑点的和谐品德教育体系,尚属一项填补空白的研究工作,也是一项抢占我国青少年品德研究制高点的重选题。河南省将“三理”教育体系运用于青少年教育实践,恰恰是抓住了实现青少年和谐品德教育的突破口,进行对青少年“三理”教育的试点及推广工作,我们在全国先行一步。
构建和谐品德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在推动青少年的品德和谐发展中各自的独特作用和彼此的照应关系。生理教育作为人的生理机能教育系统,虽属基础性的教育,但对人的品德和谐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心理教育作为心理机能教育系统,属于中介性教育,心理机能的强弱与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密切相关,对人的品德和谐发展具有支撑性作用;伦理教育作为社会价值教育系统,属于目的性教育,与社会价值导向直接合一,对人的品德和谐发展具有定向性作用。良好的生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能为实现青少年的品德升华奠定身心基础,而在升华了的品德的反作用下,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生理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一代新人不能仅局限于伦理道德领域,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必须形成合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启迪了我们加强和谐品德教育体系研究,拓宽了青少年品德和谐发展的新思路、新领域。
在“三理”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创造社会、学校和家庭良好的“三理”教育衔接环境,真正解决学校的品德教育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和谐甚至相冲突的问题,使青少年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形成全社会的“三理”教育理念,即全社会人人有责、学校教职员工人人有责、家庭成员人人有责。突出环境教育,必须解决成年人的环境教育意识问题,这里,家长的细微言行、教师的为人师表、社会风气的熏陶尤其重要。如果全社会都形成这样的共识,就为青少年“三理”教育的健康发展解决了“瓶颈”之困。
“三理”教育的重点是规范青少年的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三理”教育应遵循先蒙后经、先行后理的规律逐渐提升,在行为习惯教育中要注重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教育衔接。如在加强礼仪常识教育方面,要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学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倾听,别人讲话时不插话;学会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介绍,尊重交往对象;学会在交往场合做到仪表整洁,姿态端庄大方;学会原谅、宽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通过基本言行教育,既提高了青少年良好的交往能力,也培养了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另外,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特别注重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性心理、性生理教育,这是社会现实给青少年“三理”教育提出的一项严肃的课题。正确的性教育引导,有利于增强青少年性腐蚀防线,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伦理、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社会上某些色情环境影响是导致青少年性迷失,出现荒废学业、误入歧途、走向犯罪的本源性问题,所以,这方面教育的重点在家庭和学校,可通过性道德案例教育、性道德观念矫正和批判,从性责任、性道德、异性交往等方面注重性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当然,全社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青少年正面的性教育、婚恋价值观教育引导。
总之,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一代新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形成以心理教育和生理教育为支撑、以伦理道德教育为目标的创新性品德教育体系,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探索。“三理”教育的研究成果及其实践推广活动,将推动青少年的和谐品德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理想走向现实。
(责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