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历来是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文化大革命”前,党的发展历史及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期;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围绕“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展开的非课程式“时政”教育;第三阶段是恢复高考制度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政治课教学开始注重学生道德规范,社会发展简史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法律知识等方面比较系统教育。但在能力培养方面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深渊,“背多分”成了这一学科学生能力的生动反映。对此有人提出“政治课上不上无所谓”,“政治课不要列入中考或高考的科目”等过急观点。要使思想政治学科真正成为一门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能力的基础课,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认为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的提出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傳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巧设疑问,加强引领,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具有思考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三、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总之,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转变观念,改革教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要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素和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从而点燃学生心灵,开拓创新的火花,培养出不惟师、不惟上、我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走向创新!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掌握信息技術,提升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中学生必备的技能。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的多么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现在集中办学成了一种风气,于是一些小型学校几乎都撤并了,集中到大型学校去了,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好的,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到平等、良好的教育。客观地说,农村中小学合并事关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搞得好,是造福于人民,搞得不好,则会侵害人民的利益,伤害人民的感情。所以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但是,有些地方
期刊
一、引言  2015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夏季达沃斯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克强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双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使我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双创”还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  然而,我国当前的教
期刊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同时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了解,把握教学重点,将教学活动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机融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生活情境的融入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近几年陆续配置和完善了现代教育设备,这为我们广大师生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我们意识到网络课程资源的丰富以及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移植性,并能大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为了充分运用这些设备和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期刊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我国人才的成长大都落在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作为明日之教师,取而代之的将是创新型的教师。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如何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21世纪新型的教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
期刊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不仅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同时对朝鲜、韩国、日本的文字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伟大而睿智的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当汉字以书法的形式出现,以其独特造型
期刊
一、翻转课堂的模式  翻转课堂开展的主要模式是课前教师通过微视频制作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中教师则帮忙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与困难,或是与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这样不仅能让老师及时地答疑解惑,更是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了解,从而能够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翻转课堂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置换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将课堂时间进行新的规划,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探究和思考,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
期刊
小学国学教育的争论久久不休,并在且争议且进行中不断拓展深入。特别是随着在汹涌的商品大潮和“一切向钱看”的冲击下,物欲极度膨胀,道德严重缺失的环境下,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兴办“孔子学院”的冲击下以及国内各种各样民间国学教育培训班雨后春笋般的兴起的直接影响下,国学教育的“无用论”“复古论”“加重学生负担论”逐渐失去的主导地位,代之是“怎样教?”“教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的?”的困惑又出现在小
期刊
跨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谈论最多、最响亮的名词——“素质教育”。面对二十一世纪社会信息化、经济跨国化、竞争综合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个哦,如何迎接新世纪经济和科技的挑战?各国都把教育改革看成是走向未来的成功之路,教育改革备受关注。  我国教育在从“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领导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