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本文对西藏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促进西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藏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一、引言
旅游产业是为消费者在旅行当中供给其所需服务和产品,文化产业是为社会供给文化、娱乐产物和服务的活动和这些相关服务的集合。这两个产业的联系在于:一方面文化是旅游业的支撑和灵魂,提高人们旅行消费产物的竞争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旅游业使得文化产业达成产业化,甚至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西藏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挖掘区域多元文化,结合文化与旅游,提升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来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西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
1.1精神文化需求优势,对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需求。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资水平及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游客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消费者不仅对旅游有很大的兴致,更特别喜爱于一些带有异地特性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活动。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融合,提供了市场和资源,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旅游文化产品。
1.2自然资源优势。西藏地处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特征与内地千差万别,在西藏既有广阔无垠的藏北草原,也有良田成片的河谷地带;既有高原江南的热带地区(察隅、墨脱、波密等),又有积雪不化皑皑山峰;既有碧波涟漪的高原湖泊,又有汹涌崩腾的江河湖泊;既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成群结队的珍禽猛兽,也有湛蓝碧澄的万里晴空及纯净清的新鲜空气;既有丰富多样的动物栖息地,又有科学家们向往的特殊的生物基因库,同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丰富的自然生态和生物资源,使得众多探险家和科学家被吸引来此探险研究。
1.3人文资源优势。西藏的歌舞、藏戏、歌舞曲艺、民间故事、说唱艺术都具浓郁的民族特色,西藏还有传统手工艺中有2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每年都精彩纷呈;西藏的宗教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全区各类宗教、教堂及各类宗教文化活动场所1700余处;西藏也拥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艺演出产品,如《文成公主》、《幸福在路上》、《喜马拉雅》等;在西藏多民族服饰和特色饮食借助各种人文环境,带动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劣势分析(W)。
2.1文化旅游产业的认知度不高。文化旅游产业是范围牵连广、引导性强、辐射性大的一类特别的综合性行业,西藏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度不高,尚未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占有、互利共赢、一体化发展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利局面。
2.2文化旅游产品构造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与巨大的空间市场相比,西藏文化旅游资源生产的产品相对简单;在资源整合上条块分割,形不成合力;在艺术品制作和销售上,相对缺乏产品研发的创新和符合时代的产品更新换代。从开发的旅游产品看,缺乏深度挖掘西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需要,从而阻碍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和发展。
2.3旅游文化产业从业人才数量匮乏,专业素质不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自身修养不仅对本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旅游与文化的不同程度的融合中也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从事旅游行业资源的规划开拓、产物设计,还是各类服务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但西藏旅游从业者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容与精髓方面还有所欠缺。
2.4企业发展分散、弱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西藏旅游和文化企业还处在小规模、分散化状况,市场结构不健全,各个企业范围小、档次低、缺少竞争力的产品。此外部分企业不重视资源不可再生性和易破坏性,随意的影响或破坏部分文化资源。旅游文化企业的相对分散导致不能形成合力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的融合发展。
3.机遇分析(O)。
3.1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给西藏连接内陆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文交流机制。这样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大环境给西藏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和提供了强大的历史基础和坚定的现实条件。
3.2政府支持给产业融合带来机遇。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这就要求西藏需要保护和继承更多、更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打造更多、更好、更精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切实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4.挑战分析(T)。
4.1资源遭到破坏。西藏在旅游文化融合和建设过程当中,缺少较强的文化保护认识,仅将开发资源看作短期获取经济效益的活动,功利主义严重,容易造成文化产业开发过程激进,资源环境遭到破坏。
4.2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西藏神圣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可是随着西藏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西藏的生态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中国乃至世界无疑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4.3冲击西藏本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毋庸置疑会给西藏本土的文化带来不少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和发扬中将面临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何在对外開放中保持本土传统特色文化的顺利传承和继续发扬值得重视。
4.4投入成本高,影响投资信心。西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成本高,投融资困难。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投资和融资服务系统尚未形成,规模扩张的资本还不具备;加上西藏地区土地辽阔、长久封建、文化资源散布广而散,加大开发难度和研究成本。
三、西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创新文化旅游产品。西藏充分发掘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将西藏文化旅游资源创造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同时加入不同的民俗风情和节日庆典,将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新生的文化联合起来,可以更深层次拓宽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内容与深度,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2.资源、市场、技术和功能融合。旅游资源是文化产品的灵感源泉,文化资源又为旅游发展提供创意产品;旅游业市场庞大,新型文化产业又符合市场潮流,若能将两个市场融合,将带动更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可由新兴文化进行改造加工,完成产品的结构布局优化;旅游产业具有载体功能,文化产业有创新功能,文化产业因旅游业的注入给西藏经济带来更高效益;旅游业因融合文化产业而凸显出深度,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功能的集成有助于运用更大的功能效益。
3.自主培养+对外引进专业人才。要对文化旅游人材培养给予以高度重视,需要通过自主培养和对外引进的双重渠道,打造一批精通传统藏文化、知识管理的现代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专业人才,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现代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融入旅游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4.加大对西藏文化资源以及历史价值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加强对西藏旅游文化的宣传强度,加强文化意识,加强宣传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自豪感,准确对待传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关联系;另一方面,不盲目开发,避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盲目性,以树立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科学发展、统筹规划,有利于西藏旅游文化资源的长久发展。
5.加强政府规划指引。政府部门根据旅游文化产业特点、规律及西藏具体情况,切实加强宏观规划与指导,为旅游和文化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创造和提供可行的指导性依据;根据增加投入的方式来积极开展产业构造的调整;发挥优惠的政策激励的作用,可以通过各种财政津贴、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信贷配给和其他优惠政策,切实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业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唐雨虹,女,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关键词:西藏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一、引言
旅游产业是为消费者在旅行当中供给其所需服务和产品,文化产业是为社会供给文化、娱乐产物和服务的活动和这些相关服务的集合。这两个产业的联系在于:一方面文化是旅游业的支撑和灵魂,提高人们旅行消费产物的竞争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旅游业使得文化产业达成产业化,甚至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西藏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挖掘区域多元文化,结合文化与旅游,提升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来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西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
1.1精神文化需求优势,对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需求。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资水平及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游客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消费者不仅对旅游有很大的兴致,更特别喜爱于一些带有异地特性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活动。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融合,提供了市场和资源,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旅游文化产品。
1.2自然资源优势。西藏地处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特征与内地千差万别,在西藏既有广阔无垠的藏北草原,也有良田成片的河谷地带;既有高原江南的热带地区(察隅、墨脱、波密等),又有积雪不化皑皑山峰;既有碧波涟漪的高原湖泊,又有汹涌崩腾的江河湖泊;既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成群结队的珍禽猛兽,也有湛蓝碧澄的万里晴空及纯净清的新鲜空气;既有丰富多样的动物栖息地,又有科学家们向往的特殊的生物基因库,同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丰富的自然生态和生物资源,使得众多探险家和科学家被吸引来此探险研究。
1.3人文资源优势。西藏的歌舞、藏戏、歌舞曲艺、民间故事、说唱艺术都具浓郁的民族特色,西藏还有传统手工艺中有2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每年都精彩纷呈;西藏的宗教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全区各类宗教、教堂及各类宗教文化活动场所1700余处;西藏也拥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艺演出产品,如《文成公主》、《幸福在路上》、《喜马拉雅》等;在西藏多民族服饰和特色饮食借助各种人文环境,带动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劣势分析(W)。
2.1文化旅游产业的认知度不高。文化旅游产业是范围牵连广、引导性强、辐射性大的一类特别的综合性行业,西藏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度不高,尚未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占有、互利共赢、一体化发展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利局面。
2.2文化旅游产品构造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与巨大的空间市场相比,西藏文化旅游资源生产的产品相对简单;在资源整合上条块分割,形不成合力;在艺术品制作和销售上,相对缺乏产品研发的创新和符合时代的产品更新换代。从开发的旅游产品看,缺乏深度挖掘西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需要,从而阻碍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和发展。
2.3旅游文化产业从业人才数量匮乏,专业素质不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自身修养不仅对本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旅游与文化的不同程度的融合中也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从事旅游行业资源的规划开拓、产物设计,还是各类服务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但西藏旅游从业者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容与精髓方面还有所欠缺。
2.4企业发展分散、弱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西藏旅游和文化企业还处在小规模、分散化状况,市场结构不健全,各个企业范围小、档次低、缺少竞争力的产品。此外部分企业不重视资源不可再生性和易破坏性,随意的影响或破坏部分文化资源。旅游文化企业的相对分散导致不能形成合力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的融合发展。
3.机遇分析(O)。
3.1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给西藏连接内陆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文交流机制。这样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大环境给西藏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和提供了强大的历史基础和坚定的现实条件。
3.2政府支持给产业融合带来机遇。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这就要求西藏需要保护和继承更多、更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打造更多、更好、更精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切实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4.挑战分析(T)。
4.1资源遭到破坏。西藏在旅游文化融合和建设过程当中,缺少较强的文化保护认识,仅将开发资源看作短期获取经济效益的活动,功利主义严重,容易造成文化产业开发过程激进,资源环境遭到破坏。
4.2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西藏神圣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可是随着西藏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西藏的生态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中国乃至世界无疑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4.3冲击西藏本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毋庸置疑会给西藏本土的文化带来不少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和发扬中将面临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何在对外開放中保持本土传统特色文化的顺利传承和继续发扬值得重视。
4.4投入成本高,影响投资信心。西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成本高,投融资困难。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投资和融资服务系统尚未形成,规模扩张的资本还不具备;加上西藏地区土地辽阔、长久封建、文化资源散布广而散,加大开发难度和研究成本。
三、西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创新文化旅游产品。西藏充分发掘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将西藏文化旅游资源创造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同时加入不同的民俗风情和节日庆典,将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新生的文化联合起来,可以更深层次拓宽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内容与深度,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2.资源、市场、技术和功能融合。旅游资源是文化产品的灵感源泉,文化资源又为旅游发展提供创意产品;旅游业市场庞大,新型文化产业又符合市场潮流,若能将两个市场融合,将带动更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可由新兴文化进行改造加工,完成产品的结构布局优化;旅游产业具有载体功能,文化产业有创新功能,文化产业因旅游业的注入给西藏经济带来更高效益;旅游业因融合文化产业而凸显出深度,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功能的集成有助于运用更大的功能效益。
3.自主培养+对外引进专业人才。要对文化旅游人材培养给予以高度重视,需要通过自主培养和对外引进的双重渠道,打造一批精通传统藏文化、知识管理的现代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专业人才,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现代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融入旅游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4.加大对西藏文化资源以及历史价值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加强对西藏旅游文化的宣传强度,加强文化意识,加强宣传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自豪感,准确对待传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关联系;另一方面,不盲目开发,避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盲目性,以树立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科学发展、统筹规划,有利于西藏旅游文化资源的长久发展。
5.加强政府规划指引。政府部门根据旅游文化产业特点、规律及西藏具体情况,切实加强宏观规划与指导,为旅游和文化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创造和提供可行的指导性依据;根据增加投入的方式来积极开展产业构造的调整;发挥优惠的政策激励的作用,可以通过各种财政津贴、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信贷配给和其他优惠政策,切实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业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唐雨虹,女,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