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年前,我在《西泠艺报》(1985年6月第1期创刊号)上读到《力学斋藏名家合作〈八骏图〉简介》一文,还见到了附刊的《八骏图》照片(图1)。文章记述了上世纪40年代初(1943年),神州大地正惨遭日寇铁蹄的蹂躏。当时在上海文艺界,有一批出生于清季“甲午”(1894年)之岁的艺坛名流,组成了文艺团体“甲午同庚会”,他们互励节操,利用诗文、戏曲、书画等文艺形式来抒发爱国热情。1945年暮春,当时日寇未降,处境艰困。“甲午同庚会”中的著名画家郑午昌、汪亚尘、吴湖帆、杨清磬,戏剧家梅兰芳、周信芳、洪警铃,文学家范烟桥等八位,按“周穆王有八骏”的故事,请当时海上画坛八位画马高手合作《八骏图》,并由“甲午同庚会”八位同仁在图上署名,“励未来之节操”,以志爱国之情。参与创作此图的八位画家为熊松泉、赵敬予、戈湘岚、殷梓湘、谢之光、谢碧月、陈英泉、徐韶九。他们各绘一骏,以象征“甲午同庚会”中八位强者。此图并由书法家马公愚题名,题跋者尚有王福庵、张大千、冯超然、沈尹默、张谷年、潘勤孟及吴稚晖、李石曾等一大批名流。加上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又由陈从周、邹梦禅、沙孟海先后在图上题记。此图堪称“图存八骏,志励千秋”,有着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以上这段艺苑逸事在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吴湖帆传略》中也有记述,因此在当代艺苑引为美谈。然而,距今二十年前,郑午昌等八位“甲午同庚会”同仁俱已作古,八位画马高手中的熊松泉、赵敬予、戈湘岚、殷梓湘、谢之光五位画家也相继去世,其中的谢碧月、徐韶九二位的情况不明,倘若健在的话,也应是耄耋老人了。所幸其中的陈英泉先生当时仍活跃在苏州画坛。当我获知了上述这段逸事后,“按图索骥”与陈英泉先生取得了联系,并有幸与之结为忘年交。当我向他请教有关参与《八骏图》创作一事,陈先生便把当年拜师学画的经过和艺苑交游等情况娓娓道来。在此,将我亲闻的这些情况略述如下。
陈英泉先生名心炎,浙江鄞县人,1925年生于上海。17岁拜旅沪名画家蔡震渊为师学画花卉、山水。翌年(1941年)岁末,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租界,蔡师携全家返回苏州。同年,他进入银行当练习生。经他叔父的引荐转师同乡前辈、一代画马名家赵叔孺先生学画。赵氏鞍马,上宗元人赵孟,兼取清代郎世宁法,所画鞍马线条圆润,设色明丽,工写兼致,能合骨肉神韵于一体,在当时海上画坛声名卓著。他得此名师指授,加上孜孜以求,故能深得师门真传。当1944年“赵叔孺同门金石书画展”假宁波旅沪同乡会举办,他的鞍马作品受到了艺林的好评,随之画名蜚声海上艺林。同时他常与同门师兄一起切磋艺事,并与赵敬予(赵叔孺之子)、俞叔渊、王仁辅四人结有金兰之谊。这些便是他年方二十就与同门师兄赵敬予、戈湘岚联袂参与《八骏图》创作的原委。
陈先生在转师赵门的同时,他每逢节假日便到苏州继续随蔡震渊先生学画。蔡师因他画的牡丹堪得“色活生香”之妙,便为他取了“天香书屋”的室名。他的山水从“四王”入手,上宗元人赵孟、黄公望、王蒙诸大家,尤于王石谷研习最深。因此他画马作品上的衬景,无不布置妥贴,山水明净,气秀韵高。每与画友合作亦常由他来补景,如1944年由师兄陶寿伯画八骏,由他补景,并由吴湖帆先生题为《秋郊放牧》(图2)的画作。为此同门师兄赵鹤琴还特治“英泉补景”一印(图3)相赠。他在随蔡师学画期间,与比他小四岁的师妹蔡梅岭(蔡师长女)常同窗习艺。由于他俩志趣相投,情意相合,遂由师兄妹成了情侣,并于1948年在上海结为伉俪。同年“松社”蔡震渊、蔡梅岭、陈英泉、王仁辅、俞叔渊、赵敬予书画篆刻展在中国艺苑举行,并附赵叔孺遗作展,展期一周(《二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第573页)。丹青联姻,金石书画联展,亦堪称艺苑佳话。
建国初(1952年),陈先生为响应“上海金融界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夫妇俩告别上海艺坛,同往甘肃省临夏市人民银行工作,成为第一批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志愿者。夫妇俩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仍不辍艺事。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举行,他俩的《志在千里骏马图》、《梅雀图》由甘肃省美协选送参展,并分别获奖(至今尚存有“全国青年美展作品登记证”标签)。同年,陈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为大西北的建设整整工作了三十余年,直至退休后寓居苏州。从此,先生以丹青自娱,所作山水、鞍马深受书画收藏者的青睐,并为苏州古吴轩收藏、出版。他还加入苏州寒山艺术会社,凡遇有如抗洪救灾、帮困助学、慈善捐济举行的书画义卖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他待人接物,忠厚坦诚,于名于利,不乐趋竞。2003年1月,陈英泉先生因病去世。在他病重期间,我去探望时,他还将一件尚未署款的画马作品钤印后赠我留念。先生去世后,我请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马伯乐先生在他的这件遗作上书题“元代倪瓒题赵孟画马”七绝一首(图4),诗曰:“渥洼龙种思翩翩,来自元贞大德年。今日鸥波遗墨在,展图题咏一凄然。”以志我对先生的悼念之情。今先生下世已逾四载,重展他生前赠我的作品,睹物思人,才引发我写此拙文,并掬我心香一瓣。
(责编:唐陌楚)
以上这段艺苑逸事在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吴湖帆传略》中也有记述,因此在当代艺苑引为美谈。然而,距今二十年前,郑午昌等八位“甲午同庚会”同仁俱已作古,八位画马高手中的熊松泉、赵敬予、戈湘岚、殷梓湘、谢之光五位画家也相继去世,其中的谢碧月、徐韶九二位的情况不明,倘若健在的话,也应是耄耋老人了。所幸其中的陈英泉先生当时仍活跃在苏州画坛。当我获知了上述这段逸事后,“按图索骥”与陈英泉先生取得了联系,并有幸与之结为忘年交。当我向他请教有关参与《八骏图》创作一事,陈先生便把当年拜师学画的经过和艺苑交游等情况娓娓道来。在此,将我亲闻的这些情况略述如下。
陈英泉先生名心炎,浙江鄞县人,1925年生于上海。17岁拜旅沪名画家蔡震渊为师学画花卉、山水。翌年(1941年)岁末,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租界,蔡师携全家返回苏州。同年,他进入银行当练习生。经他叔父的引荐转师同乡前辈、一代画马名家赵叔孺先生学画。赵氏鞍马,上宗元人赵孟,兼取清代郎世宁法,所画鞍马线条圆润,设色明丽,工写兼致,能合骨肉神韵于一体,在当时海上画坛声名卓著。他得此名师指授,加上孜孜以求,故能深得师门真传。当1944年“赵叔孺同门金石书画展”假宁波旅沪同乡会举办,他的鞍马作品受到了艺林的好评,随之画名蜚声海上艺林。同时他常与同门师兄一起切磋艺事,并与赵敬予(赵叔孺之子)、俞叔渊、王仁辅四人结有金兰之谊。这些便是他年方二十就与同门师兄赵敬予、戈湘岚联袂参与《八骏图》创作的原委。
陈先生在转师赵门的同时,他每逢节假日便到苏州继续随蔡震渊先生学画。蔡师因他画的牡丹堪得“色活生香”之妙,便为他取了“天香书屋”的室名。他的山水从“四王”入手,上宗元人赵孟、黄公望、王蒙诸大家,尤于王石谷研习最深。因此他画马作品上的衬景,无不布置妥贴,山水明净,气秀韵高。每与画友合作亦常由他来补景,如1944年由师兄陶寿伯画八骏,由他补景,并由吴湖帆先生题为《秋郊放牧》(图2)的画作。为此同门师兄赵鹤琴还特治“英泉补景”一印(图3)相赠。他在随蔡师学画期间,与比他小四岁的师妹蔡梅岭(蔡师长女)常同窗习艺。由于他俩志趣相投,情意相合,遂由师兄妹成了情侣,并于1948年在上海结为伉俪。同年“松社”蔡震渊、蔡梅岭、陈英泉、王仁辅、俞叔渊、赵敬予书画篆刻展在中国艺苑举行,并附赵叔孺遗作展,展期一周(《二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第573页)。丹青联姻,金石书画联展,亦堪称艺苑佳话。
建国初(1952年),陈先生为响应“上海金融界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夫妇俩告别上海艺坛,同往甘肃省临夏市人民银行工作,成为第一批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志愿者。夫妇俩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仍不辍艺事。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举行,他俩的《志在千里骏马图》、《梅雀图》由甘肃省美协选送参展,并分别获奖(至今尚存有“全国青年美展作品登记证”标签)。同年,陈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为大西北的建设整整工作了三十余年,直至退休后寓居苏州。从此,先生以丹青自娱,所作山水、鞍马深受书画收藏者的青睐,并为苏州古吴轩收藏、出版。他还加入苏州寒山艺术会社,凡遇有如抗洪救灾、帮困助学、慈善捐济举行的书画义卖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他待人接物,忠厚坦诚,于名于利,不乐趋竞。2003年1月,陈英泉先生因病去世。在他病重期间,我去探望时,他还将一件尚未署款的画马作品钤印后赠我留念。先生去世后,我请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马伯乐先生在他的这件遗作上书题“元代倪瓒题赵孟画马”七绝一首(图4),诗曰:“渥洼龙种思翩翩,来自元贞大德年。今日鸥波遗墨在,展图题咏一凄然。”以志我对先生的悼念之情。今先生下世已逾四载,重展他生前赠我的作品,睹物思人,才引发我写此拙文,并掬我心香一瓣。
(责编:唐陌楚)